微专题04 解三角形之中间线的解题策略(角平分线,中线,垂线)-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二

文档属性

名称 微专题04 解三角形之中间线的解题策略(角平分线,中线,垂线)-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3-28 08:45:3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微专题05 三角形中间线的应用策略
题型一:角平分线的应用
题型二:中线的应用
题型三:高线的应用
题型四:其他中间线的应用
1.中间线
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其对边上任意一点得到的线段,称之为中间线.如图中的线段AD.
通用解题策略:利用两角互补,其余弦值为相反数,然后运用两次余弦定理,构造出方程求解.
,利用,得到方程
下面针对特殊情况下的中间线问题,该策略不再赘述.
2.角平分线
策略一:利用角平分线定理,可以转换顶点A两临边的比例关系与底边点D分割两线段的比例关系.
角平分线定理:或
证明:
化简可得,即证
策略二:利用大三角形面积为两个小三角面积之和,可以沟通顶点A两临边长度与角平分线长度的关系.

=
特别当∠A是特殊角时,使用起来尤为方便.
3.中线的应用
在△ABC中,点D是BC的中点,AD为BC的中线
策略一:延长中线AD至点E,使DE=AD(倍长中线),构建得△ABE,在该三角形内使用余弦定理求解.
策略二:向量法,利用基底向量进行表示,即,等式两边再进行平方.
4.高线的应用
策略一:高线AD作为两个小三角形的公共边,可以转化为不同的边角表示
还可以利用公共边的身份,得到两个小三角形的三边之比.
策略二:利用等面积法,沟通高线、底边、两临边的关系
策略三:(射影定理)
题型一:角平分线的应用
【例1】如图所示中,平分.

(1)求;
(2)若,求的长.
【答案】(1) (2)
【解析】(1),∵AD平分,∴,
在中,,∴,
在中,,∴;
∴.
(2),,,
∵AD平分,∴,∴,
令,则,
∵,∴,
∴由余弦定理可得:,∴,∴,
∴的长为.
【变式1】已知的角,,的对边分别为,,,且,若平分交线段于点,且,,求的周长.
【答案】
【详解】
因为平分,所以,
由,
得,
则,
由,解得,
由余弦定理,得,所以,
故的周长为.
【变式2】已知在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且满足.
(1)求角;
(2)若D点在线段BC上,且AD平分,若,且,求的面积.
【答案】(1)(2)
【解析】(1)因为,所以,
所以,
所以,
即,
因为,所以,所以,
又,所以.
(2)因为点在线段上,且平分,
则,
设,,,则,
由正弦定理可得,,,即,,
则,
由余弦定理可得,,解得,
又,
则,
由余弦定理得,即,解得(负值舍去),
则,,
故的面积为.

【变式3】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
(1)求证:;
(2)若是上一点,平分,求.
【解析】(1),
在中,由正弦定理得,
(2)
设 ,则,
由(1)知,,
所以 ,因为为的角平分线,所以 ,
即,所以,
由余弦定理知,
化简整理得,
所以
【例2】记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若,,是上一点,为角的平分线,求.
【解析】中,,,,,
所以,解得,则.
又因为为角的平分线,,
所以,
即,所以.
【变式1】在中,,的角平分线交BC于D,则 .
【答案】
【解析】
如图所示:记,
方法一:由余弦定理可得,,
因为,解得:,
由可得,

解得:.
故答案为:.
方法二:由余弦定理可得,,因为,解得:,
由正弦定理可得,,解得:,,
因为,所以,,
又,所以,即.
【变式2】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平分且交于点.已知的面积为1,若,求.
【解析】法一:面积+余弦(向量)
易知b=2c,延长AD至点E,使2AD=DE,易得CE=2AB=2c,
记∠BAC=α,∠ACE=π-α,则有,化简得
同除得,记,代入化简计算即可
补充:也可以不做延长线直接用面积和向量得出等量关系
法二:设,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结合条件可得,然后利用二倍角公式即得.
因为,所以,
设,则
,得,
所以,所以
【总结】相比之下法二的计算量较小,所以还是优先角平分线的等面积计算会比较好
【变式3】在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平分,且.
(1)求;
(2)求的外接圆和内切圆的面积之比.
【解析】(1)在中,,.
,即
则,
平分,,
且由正弦定理得:,
,
.
即.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联立得,得.
(2)易知外接圆的半径。
设的内切圆半径为,则,

的外接圆与内切圆的面积之比为.
【变式4】在△ABC中,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已知.
(1)求角;
(2)若,为边上一点,为角的平分线,且,求的面积.
【解析】(1)依题意,,
由正弦定理得,
由于是三角形的内角,所以,
所以,则,
由于,所以,
所以,
所以,所以.
(2)由余弦定理得,
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
整理得,
所以,

解得,所以三角形的面积为.
【变式5】在△中,内角对应的边分别为,请在①;②;③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完成下列问题:
(1)求角的大小;
(2)已知,,设为边上一点,且为角的平分线,求△的面积.
【解析】(1)选①,因为,
所以,得,
即,
由正弦定理得:,
因为,所以(),所以.
选②,因为,所以,()
得,
即,

所以(),所以.
选③,因为,所以,


,,
,即,
因为,所以,所以.
(2)在△中,由余弦定理,则,那么;
由角平分线定理,则,
那么.
【变式6】在中,.
(1)求b;
(2)在下列三个条件中选择一个作为已知,使存在且唯一确定,并求的面积.
条件①:;
条件②:边上中线的长为;
条件③:.
注:如果选择多个符合要求的条件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解析】(1)因为,
在△中,由正弦定理,可得:,
又因为, 所以.
(2)选择条件①;由,,以及余弦定理得,该方程无解,故此时三角形不存在,故不能选择条件①
选择条件②
设边上的中线为,则,,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因为,,所以,
所以△的面积为.
选择条件③
方法1:
由题设,因为,所以,
因为,所以
因为,所以,所以,
由余弦定理可得:,
整理得,解得(舍),
因为,,所以,
所以△的面积为.
方法2:由题设,因为,所以,
因为,所以
在△中,因为,所以,即,所以,
所以,
因为,,所以,
所以,
所以,
因为,
所以,
所以△的面积为.
方法3:因为且,
所以或,
因为,所以,
又因为,
所以即,
所以△为等腰三角形,设边上的高为,则,
由勾股定理,
所以△的面积为.
题型二:中线的应用
【例1】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
(1)求;
(2)设边的中线,且,求的面积.
【解析】(1)因为,
由正弦定理得,
又因,
所以,
所以,
又,所以,
所以,即,所以,
因为,所以,
所以,所以;
(2)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即,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因为,所以,
则,所以,
则,
所以,
故,解得或(舍去),
所以的面积.
【变式1】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D为的中点,且.
(1)证明:;(2)若,求的面积.
【解析】(1)如图,在中,由余弦定理可知:

在中,由余弦定理可知:

因为,所以,
则,整理化简可得:,
所以.
(2)由(1)可知:,因为,
在中,由余弦定理可知:

整理可得:,解得:,因为,
所以,
则,所以.
【变式2】记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若c=3a,D为AC中点,,求的周长.
【答案】.
【详解】,由余弦定理得,,
是中点,则,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
∴,解得,
所以的周长为.
【变式3】记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的面积为,为中点,且.
(1)若,求;
(2)若,求.
【答案】(1);(2).
【详解】(1)方法1:在中,因为为中点,,,

则,解得,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即,解得,则,

所以.
方法2:在中,因为为中点,,,
则,解得,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即,解得,有,则,
,过作于,于是,,
所以.
(2)方法1:在与中,由余弦定理得,
整理得,而,则,
又,解得,而,于是,
所以.
方法2:在中,因为为中点,则,又,
于是,即,解得,
又,解得,而,于是,
所以.
【例2】已知在中,,.
(1)求A的大小;
(2)在下列四个条件中选择一个作为已知,使存在且唯一确定,并求出边上的中线的长度.
①周长为;②;③面积为;④
【解析】(1)由可得,,
即,所以,
所以或.
当,即时,又,所以;
当时,
又,则由余弦定理知,,
这与矛盾,舍去.
所以,.
(2)
若选①,由(1)知,,.
由正弦定理可得,
又周长为,所以,,则存在且唯一确定.
设中点为,则,
在中,有,,,
由余弦定理可得,,
所以,;.
若选②,即,由(1)知,,.
则,根据正弦定理,可得,
则存在且唯一确定.
设中点为,则,
在中,有,,,
由余弦定理可得,,
所以,;.
若选③,即面积为.由(1)知,,,则.
,所以,则,所以,
根据正弦定理,可得,
则存在且唯一确定.
设中点为,则,
在中,有,,,
由余弦定理可得,,
所以,;.
若选④.
由(1)知,,.
根据正弦定理,可得,
与矛盾,所以,不存在这样的.
【变式1】在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的面积为,求边BC的中线AD的长.
【解析】因为,所以,
因为余弦定理得,又已知,
可得,即得.因为BC的中线AD,可得,
.
【变式2】在中,内角所对的边分别是,已知.
(1)求角;
(2)设边的中点为,若,且的面积为,求的长.
【答案】(1)
(2)
【分析】(1)根据正弦定理和题中所给式子化简计算得到,再结合余弦定理即可求出角;
(2)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和,再结合中线向量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1)在中,由正弦定理得,,
因为,所以,
化简得,,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又因为,所以
(2)由,得,
由,得,所以.
又因为边的中点为,所以,
所以
【变式3】已知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且满足,.
(1)求的大小;
(2)已知是的中线,求的最大值.
【答案】(1)
(2)
【分析】(1)利用正弦定理角化边,化简,可得,结合余弦定理即可求得答案;
(2)由,,利用基本不等式可得,再根据是的中线,可得,平方后结合数量积的运算可得,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1)由于在中,,,
则,则,
由于;
(2)因为,,所以,
故,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
故;
由是的中线,得,
即得

即得,故的最大值为.
题型三:高线的应用
【例1】(广东深圳·一模)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为锐角,.
(1)求A;
(2)若,且边上的高为,求的面积.
【答案】(1);(2).
【分析】(1)先用余弦定理化余弦为边,再用正弦定理化边为角从而求得;
(2)由余弦定理用表示,然后把三角形的面积用两种方法表示求得,从而可计算出面积.
【详解】(1)由得,
由余弦定理得,所以,
由正弦定理得,是三角形内角,,
所以,又A为锐角,所以.
(2)由(1),,
所以,即,,
,.
【变式1】△ABC的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 且A=,若,D是BC边上一点,且,△ACD的面积为,求AC.
【答案】2
法一:∵△ACD的面积为,且,∴△ABC的面积为
∵,且,∴
又∵,∴
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得,∴
∵△ABC的面积为,∴
∴,故AC=2.
法二:过点C作AB边上的高线CH,不妨设|AH|=x,则可知|CH|=,
根据,易知,则|BH|=2x,
∴三角形的面积为,即
【变式2】在①的平分线长为;②D为BC中点,;③为边上的高,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面的问题中,并解决该问题.
中,角A,B,C的对边为,,,已知,.
(1)求;
(2)若 ,求的大小.
注:如果选择多个条件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答案】(1)3
(2).
【分析】(1)根据题意由,利用余弦定理即可求得;
(2)若选①:记,利用等面积法即可求得,即可知;
若选②:利用平面向量表示出,再根据利用数量积定义即可求得结果;
若选③:分别在和中利用余弦定理即可求得,再利用余弦定理可求得.
【详解】(1)由及得,
即,
由余弦定理得,
所以.
(2)若选①:
记,的平分线交BC于D,
则有,
即,
即,即,所以,
因为,所以,从而,即,
所以.
若选②:
由于D为BC中点,所以,
即,
又因为,,,所以,
即,所以,
又因为,
所以.
若选③:
由于为边上的高,
在中,,所以,
在中,,所以,
所以,
由余弦定理得,
又因为,
所以.
题型四:其他中间线的应用
【例1】(2023下·重庆九龙坡·高一重庆市育才中学校考期中)在中,,,D是BC边上一点,,.
(1)求的大小;(2)求的面积.
【答案】(1);
(2).
【分析】(1)利用余弦定理求,再结合余弦定理求的大小,
(2)由正弦定理求,结合内角和关系求,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的面积.
【详解】(1)在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因为,,,
所以,
所以,
在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又,
所以;
(2)在中,由正弦定理可得,
由,,可得,
又,,
所以,故,
因为,
所以,
所以的面积.
【变式1】在中,,均在线段上,,若,且,.
(1)求的值;
(2)求的面积.
【解析】(1)因为,所以为锐角,
所以,所以,
在中,
由余弦定理可得,
∴,即,故,
∴;
(2)由(1)可得,
且,
由,得,故,
∴,

∴,
则,
由,可得,
在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即,故,
在中,由正弦定理可得,
故,
∴的面积为.
【变式2】a,b,c分别为内角A,B,C的对边,已知,.
(1)求A的值;
(2)若,,求c的值.
【解析】(1)因为,,所以,
由正弦定理得.
又,
所以.
因为,所以.
又,所以.
(2)由,得,所以,
所以点D在边上,且,因为,所以,.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即,
解得(负根已舍去).
【变式2】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
(1)求;
(2)若,且,求.
【解析】(1).
由正弦定理,可得
又,
.
(2),设,则,
在中,.
在与中,.
.
【变式3】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且.
(1)求;
(2)若是边上一点,且,设边上的高为,求.
【解析】(1)解:因为,
由正弦定理得,
又因为,所以,所以,
所以,
所以,
所以,
因为,所以,所以,
又因为,所以.
(2)解: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因为,所以,
即,整理得,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可得,所以,所以,即,
所以,即,解得,
则.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微专题05 三角形中间线的应用策略
题型一:角平分线的应用
题型二:中线的应用
题型三:高线的应用
题型四:其他中间线的应用
1.中间线
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其对边上任意一点得到的线段,称之为中间线.如图中的线段AD.
通用解题策略:利用两角互补,其余弦值为相反数,然后运用两次余弦定理,构造出方程求解.
,利用,得到方程
下面针对特殊情况下的中间线问题,该策略不再赘述.
2.角平分线
策略一:利用角平分线定理,可以转换顶点A两临边的比例关系与底边点D分割两线段的比例关系.
角平分线定理:或
证明:
化简可得,即证
策略二:利用大三角形面积为两个小三角面积之和,可以沟通顶点A两临边长度与角平分线长度的关系.

=
特别当∠A是特殊角时,使用起来尤为方便.
3.中线的应用
在△ABC中,点D是BC的中点,AD为BC的中线
策略一:延长中线AD至点E,使DE=AD(倍长中线),构建得△ABE,在该三角形内使用余弦定理求解.
策略二:向量法,利用基底向量进行表示,即,等式两边再进行平方.
4.高线的应用
策略一:高线AD作为两个小三角形的公共边,可以转化为不同的边角表示
还可以利用公共边的身份,得到两个小三角形的三边之比.
策略二:利用等面积法,沟通高线、底边、两临边的关系
策略三:(射影定理)
题型一:角平分线的应用
【例1】如图所示中,平分.

(1)求;
(2)若,求的长.
【变式1】已知的角,,的对边分别为,,,且,若平分交线段于点,且,,求的周长.
【变式2】已知在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且满足.
(1)求角;
(2)若D点在线段BC上,且AD平分,若,且,求的面积.
【变式3】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
(1)求证:;
(2)若是上一点,平分,求.
【例2】记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若,,是上一点,为角的平分线,求.
【变式1】在中,,的角平分线交BC于D,则 .
【变式2】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平分且交于点.已知的面积为1,若,求.
【变式3】在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平分,且.
(1)求;
(2)求的外接圆和内切圆的面积之比.
【变式4】在△ABC中,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已知.
(1)求角;
(2)若,为边上一点,为角的平分线,且,求的面积.
【变式5】在△中,内角对应的边分别为,请在①;②;③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完成下列问题:
(1)求角的大小;
(2)已知,,设为边上一点,且为角的平分线,求△的面积.
【变式6】在中,.
(1)求b;
(2)在下列三个条件中选择一个作为已知,使存在且唯一确定,并求的面积.
条件①:;
条件②:边上中线的长为;
条件③:.
注:如果选择多个符合要求的条件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题型二:中线的应用
【例1】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
(1)求;
(2)设边的中线,且,求的面积.
【变式1】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D为的中点,且.
(1)证明:;(2)若,求的面积.
【变式2】记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若c=3a,D为AC中点,,求的周长.
【变式3】记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的面积为,为中点,且.
(1)若,求;
(2)若,求.
【例2】已知在中,,.
(1)求A的大小;
(2)在下列四个条件中选择一个作为已知,使存在且唯一确定,并求出边上的中线的长度.
①周长为;②;③面积为;④
【变式1】在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的面积为,求边BC的中线AD的长.
【变式2】在中,内角所对的边分别是,已知.
(1)求角;
(2)设边的中点为,若,且的面积为,求的长.
【变式3】已知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且满足,.
(1)求的大小;
(2)已知是的中线,求的最大值.
题型三:高线的应用
【例1】(广东深圳·一模)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为锐角,.
(1)求A;
(2)若,且边上的高为,求的面积.
【变式1】△ABC的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 且A=,若,D是BC边上一点,且,△ACD的面积为,求AC.
【变式2】在①的平分线长为;②D为BC中点,;③为边上的高,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面的问题中,并解决该问题.
中,角A,B,C的对边为,,,已知,.
(1)求;
(2)若 ,求的大小.
注:如果选择多个条件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题型四:其他中间线的应用
【例1】(2023下·重庆九龙坡·高一重庆市育才中学校考期中)在中,,,D是BC边上一点,,.
(1)求的大小;(2)求的面积.
【变式1】在中,,均在线段上,,若,且,.
(1)求的值;
(2)求的面积.
【变式2】a,b,c分别为内角A,B,C的对边,已知,.
(1)求A的值;
(2)若,,求c的值.
【变式2】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
(1)求;
(2)若,且,求.
【变式3】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且.
(1)求;
(2)若是边上一点,且,设边上的高为,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