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
教学内容: 教材P46~47例1及练习十第1、2、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算法,会用两位数乘两位数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活动交流,数学结合分析对比等环节来体会两位数算理和算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助人为乐的品德教育,让学生理解生活中蕴含中数学的道理,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运算能力与数感等核心素养,同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归纳;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时,积的末尾所在位置的理解,结果“0”的含义及处理。
教学方法:迁移式、尝试、扶放式教学法。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生:学具、直尺、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展示情景,小胖学雷锋,去图书馆搬书,他一共搬了12捆书。如果没捆书是14本,你们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小胖一共搬了几本书?)(表扬:这是个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提问:你们会列式吗?
板书:14×12=
追问:你们为什么选择用乘法呢?
这里有12捆,每捆14本;表示12个14相加的和。
是的!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样的乘法算式的计算,它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二、探究新知
(一)操作思考
展示动画,一捆有14本,一共有12捆,求一共有几本?先来估一估。
140本,将12捆估成10捆(表扬:看来大家估算掌握的很好!)
那么精确的算应该是多少呢?(肯定是比120多)
小强觉得只要将这12捆分一分,就可以算出答案了。
提出要求:议一议:如何分才好算?
分一分:按议论分一分。
算一算:根据分法来计算。(表扬:声音真响亮。)
四人为小组开始探究!
(二)展示交流
老师请有代表性的小组来展示。
首先将12捆平均分成6捆,每捆是14×2=28(本),这28本在哪里?每
份是28本,6份就是28×6=128(本)。
提问:为什么要这么分?(14×2、28×6都是两位数乘一位数,都是我们学过的。)(表扬:你们都会将问题转化成学过的知识解答了。掌声说明一切。)
(可以请同学们来说)12捆平均分成4分,先求一份就是14×3=42(本)在哪里?然后42×4=168(本)也是一样的答案。
先分成10捆和2捆。先算10捆:14×10=140(本),再算2捆:14×2=28
(本),然后再140+28=168(本)。
追问:没有平均分,那为什么是10捆和2捆?分成3和9,8和4可以吗?
会算,可是乘9乘3我们也会算。
小结:没有它好算,所以你们不仅考虑到了会算,更想到好算的问题,这样拆分,不仅会算而且好算。(表扬:掌声)
提问:这几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吗?
答案都一样。都是将12捆分一分。
追问:为什么要分一分?
我们的目的一样,就是为了将新问题,转化成学过的知识解决
追问:分完之后呢?
分完之后要合并,一种是平均分,另一种是不平均分。那哪一种能够解决所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呢?
不平均分的,比如13×17,这种计算还可以像我们刚才一样用平均分,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吗?
小结:看来是不平均分的这种,而且是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这种方法能够解决所有的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问题。
(三)归纳算法
那么将这种通用的方法用竖式来表示,根据刚才我们对它的理解,自己动手试试。
展示交流,第四幅肯定不对,因为答案不对。第一幅没有过程也是不对。剩下这两幅呢?
首先来看第二幅,谁看懂他的意思了,他先怎么算的?再怎么算?
第三幅和第二幅有什么区别吗?这种方法与刚才的方法有什么不同?0能不能省略? 14表示什么?(数学要简洁,简洁产生美。)
跟着老师一起再写一遍规范竖式书写步骤
小结:观察一下这种拆分与竖式的计算过程,这两者有什么联系?
那再来看看这个第四幅作品 它错哪里了?
那你们自己也来试一试
44×55=
提问:这两个220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为什么下面那个220的0没有省略呢?
问题:观察以上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你觉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应该怎么算?来总结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