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26 16:2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学习目标】
1.两次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及过程;
2.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
3.辩证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或技术革命,是指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转变为以机械化生产为基础的工厂制度的过程,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发展到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它既是生产技术的全面变革,也是一场引起生产关系的社会革命。
工场手工业 大机器生产阶段
手工劳动
机器生产
革命性的变化
生产方式:由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
生产组织形式:由手工工场到机器工厂
生产动力:由人力、畜力到蒸汽力量
工厂时代
蒸汽时代
机器时代
概念解释: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中期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初
英国,后扩展到他国
德国、美国、法国、英国、俄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深入发展
就某一方面条件,或某些条件来说,在欧洲大陆也有比英国更好的国家——如荷兰和法国,但是没有哪个国家具有英国这样好的综合条件。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政治保障
原料资源
劳动力
资金
技术
市场
【思考】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
一、工业革命
(一)背景
知识链接
圈地运动:从15C末-19C,在英国等西欧国家,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强行圈占公有土地和农民份地,将其变为私有大农场或大牧场。英国的制呢业发达,对羊毛的需求激增,土地所有者在被圈占的土地上养羊,获取高额利润。大批农民被迫离开土地,成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
【 圈地运动 】
影响:(1)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之一。
(2)促进了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庞大市场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拓展提升
专利法
——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鼓励发明创造
1624年《专利法》问世,标志着英国专利制度的最终形成,也为世界各国现代专利法奠定了基础。此后,英国专利制度经历了一个平稳的发展过程。
——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手工生产的产品已不能满足需要,提高生产力成为当务之急。
工业首先发生在英国,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条件。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来源,也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的进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并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这是英国工业革命不可或缺的三个条件。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成为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动力和可靠的政治保障。
(1)政治:英国较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
(2)劳动力: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大量自由劳动力。
(3)资本:圈地运动、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奴隶贸易促进资本原始积累。
(4)技术:手工工场生产技术水平较高,生产日趋专业化。
17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欧洲科学技术中心之一。
(5)市场:殖民扩张、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外市场,
手工工场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直接)
【思考】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
1.生产领域:棉纺织业
1733年“飞梭”
提高了织布速度和布面宽度
(棉花→棉纱→棉布)
1765年
珍妮纺纱机
纺的纱比较精细,但不牢固
1769年
水力纺纱机
纺的纱比较牢固,但粗糙
1779年
骡机
结合二者点
既精细又牢固
1785年
水力织布机
将织布速度提高40倍
一、工业革命
(二)进程及成就
1765年“珍妮纺纱机”发明的影响:
a.机器生产开始代替手工劳动(生产力)
b.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飞梭→ 珍妮机→水力纺纱机和骡机→水力织布机
----生产方式: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
为了提高效益、加强管理,人们开始将机器、工人集中起来进行生产,工厂出现了。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
2、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
区别 ①手工工场以手工操作为主,而工厂主要采用机器大生产(本质区别)
②手工工场的雇佣工人往往在较分散的状态下进行生产,而工厂的工人则相对集中。
——生产组织形式:机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1702年纽科门蒸汽机
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供了控制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782年瓦特改良蒸汽机
1785改良蒸汽机用于棉纺织业
3、动力革新——蒸汽动力的改进与使用
(1)优势:产生巨大的动力,解决了生产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
(2)影响:
①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标志,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
②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
③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④带来了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
原始蒸汽机效率低下
工业革命遇动力瓶颈
——生产动力:人力到水力再到蒸汽动力
4、交通领域:交通工具的革命
交通工具革命
世界联系更密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火车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蒸汽船
5.完成: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19世纪中期)
蒸汽机的推广和各个部门的机械化,就更加需要数量多、精度高和规格统一的机器。刨床、镟床、汽锤、镗床等工作母机先后被发明出来。19世纪30—40年代,一个新的工业部门——机器制造业诞生了。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19世纪中期,机器制造业实现机械化,
标志着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法、美随后完成。
阶段 机器和技术发明
1.生产领域: 棉纺织业
2、生产组织形式: 工厂出现
3、动力革新: 蒸汽动力的改进与使用
4、交通领域: 交通工具的革命
5.完成: 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
飞梭→ 珍妮机→水力纺纱机和骡机→水力织布机
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
1782年,“复动式蒸汽机”
19世纪初,汽船、火车先后问世
19世纪中期,机器制造业实现了机械化,
世界工厂,标志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一、工业革命
(二)进程及成就
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各国政府通过税收、立法、直接投资等方式推动工业发展。
英 国
美 国
欧 洲
1861
1865
1870
1871
1868
沙俄农奴制改革
美国南北战争
日本明治维新
意大利完成统一
德意志帝国建立
欧美国家相继确立资义生产方式
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扩展到其他国家,
推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一、工业革命
(三)工业革命的扩展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蒸汽机的吼声使欧、北美、亚三大洲发生变革,以改革或革命的方式建立了强有力的政权,劳动力被大量解放出来;蒸汽机造就大量财富,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原料、市场均来自遥远的地区;蒸汽机激发了人的需求,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摘自王世德《世界近代史》
(一)背景
①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与巩固,社会相对稳定;
②经济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下,经济发展;
③科技条件: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直接推动)。
④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社会需求剧增
1831年英国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
1870年比利时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二、二工革命
(二)成果
1、电力
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电力成为补充、取代蒸汽的
新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1876年美国贝尔发明电话
1877年美国爱迪生发明电灯
1886年德国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汽车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飞机试飞成功
(二)成果
2、内燃机
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带来更便捷的动力,汽车、飞机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应运而生,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具深远影响的成就
奥托:内燃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它是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能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力发动机。
1883年,德国戴姆勒创制成功第一台汽油内燃机。
(二)成果
3、化工
用化学方法加工原料,采用合成方法制造新的材料, 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
4、旧产业
炼钢、纺织、采煤、机器制造和铁路运输等旧产业部门通过新技术焕发出新活力
第二次工业革命 成就 发明/发现者 国别
电磁感应现象 法拉第(物理学家) 英国
发电机 西门子(工程师) 德国
内燃机 戴姆勒(工程师) 德国
汽车 卡尔·本茨(工程师) 德国
柴油机 狄塞尔(物理学家) 德国
四轮汽车 亨利·福特(工程师) 美国
飞机 莱特兄弟(科学家) 美国
电灯 爱迪生(科学家) 美国
电话 贝尔(科学家) 美国
无线电报 马克·尼 意大利
第一次工业革命 成就 发明者 国别
珍妮纺纱机 哈格里夫斯(纺纱工) 英国
水力纺纱机 阿克莱特(理发师出身) 英国
骡机 克隆普顿(工人) 英国
水力织布机 卡特莱特(工程师、牧师) 英国
改良蒸汽机 瓦特(修理工) 英国
汽船 富尔顿(工程师) 美国
蒸汽机车 史蒂芬孙(矿工出身) 英国
(三)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内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不 同 点 发明者
发明基础
时间
范围
重要标志
开始部门
工匠、技师
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
改良蒸汽机-蒸汽时代
棉纺织-轻工业
1765-19世纪中期
19世纪中期,德俄日开始
1870-19世纪末20世纪初
科学家、工程师
自然科学成果
多国同时发生
英国最先开始
电力广泛应用-电气时代
电力-重工业
(三)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特点
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
①技术发明来源于工匠和技师的实践;科学技术与生产尚未真正结合
②首先发生在英国,
后扩展到其他国家
③轻工业为主;
①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②多国同时,美、德最为突出;
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③重工业为主
1、生产力:生产力大发展,给实现了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
工业革命创造出无比的财富,这已是人所尽知的事。1750-1800年,英国的煤产量增长一倍,进入19世纪后,100年竟增长20倍!生铁产量在1740-1788年增长4倍。以后20年又增长4倍,在19世纪,100年中增长30倍。原棉进口量在1780-1800年增长5倍,到19世纪,100年也增长30倍。生产的迅速发展,使英国在经济上迅速超越各国,成为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
——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
三、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2、生产组织形式:手工工场→工厂→垄断组织
(1)第一次工业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
(相对集中 分工明确 纪律严明)
(2)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垄断组织
(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手工工场
(工业革命前)
机器工厂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大企业(垄断组织)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手工工场时期
重商主义
自由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
主流思想的变化
15C—18C(工业革命前)
柯尔波
金银是财富;鼓励出口; 减少进口
英国《航海条例》
东印度公司
18C60S-19C中期
亚当斯密《国富论》
自由生产、自由经营、 自由竞争
取消东印度公司特权
降低关税
19C末20C初:私人垄断
20C30S—70S:国家垄断
凯恩斯《就业利息货币通论》加强干预 刺激消费
1970——今天
减少干预 刺激供给
重商主义
自由主义
垄断主义
明晰概念:区别三种经济主张
工业革命以来,企业大量出现,要求自由竞争;
进口原料、输出机器、开拓国外市场的需要;
自由放任导致经济危机的出现
自由放任的失灵
1.含义: 一般是指资本主义大企业间为了独占生产和市场,以攫取高额利润而联合组成的垄断经济同盟。叫做垄断组织。
垄断组织(大企业集团)
2.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导致的生产关系的变化
生产力迅速提高
垄断组织产生
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
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
控制生产、市场
第二次工业革命
3.影响:
(1)积极:适应了大工业生产的需要,
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
(2)消极:
①垄断资产阶级控制市场,阻碍竞争,导致某些停滞和腐败
②利用经济手段干预国家政治,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③疯狂对外扩张,加剧了国际竞争,导致战争危险
标准石油公司疯狂并购其他公司
被垄断组织操控的美国参议院
洛克菲勒家族1863年在克利夫兰开办炼油厂,1870年以该厂为基础,扩大组成美孚石油公司,又很快垄断了美国的石油工业,1974年资产总额增达3305亿美元,美国最大的石油公司有16家,其中有8家属于洛克菲勒财团。
垄断组织(大企业集团)
3、阶级结构:
①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②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中间阶层的力量开始发展。
三、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实力增强
向往自由
受剥削
受压迫
社会主义运动兴起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国际
工人协会、巴黎公社)
建立、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英国议会改革)
工业无产阶级
工业资产阶级
大量工厂的建立
①工业城市的兴起,
城市化进程加快
②生活水平改善
③休闲娱乐和群众体育运动兴起
④ 文化素养提高
⑤女性有更多受教育机会
⑥人口增加明显
英国农村和城市人口比例变化
妇女从事文书工作的场景
4、社会生活
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召开
三、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5、社会问题
问题: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
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
解决:在工人运动的推动下,欧美各国通过社会立法来解决。
题为“沉默的强盗”。画面为象征死亡的骷髅在泰晤士河上游荡。
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三、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C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6.世界市场
世界各地联系日益紧密
世界市场
时期 推动因素 主要资本经济思想 显著特点 主要途径 世界市场形成进程
资本原始积累(15C末-18C中期) 新航路开辟 商业资本重商主义 暴力手段 残酷掠夺 殖民扩张 与掠夺 雏形
殖民扩张 (拓展)开始形成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18C60S-19C中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业资本自由主义 凭工业优势商品,扩大市场 商品输出为主 武力与不平等贸易结合 基本形成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9C晚期-20C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 私人垄断资本 凭借资本优势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武力与资本输出相结合; 瓜分世界 最终形成
早期殖民扩张时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西方殖民者入侵中国(葡居澳门;荷侵台湾;诱发海禁政策;美洲玉米甘薯等传入中国;大量白银流入;西学东渐)
鸦片战争,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冲击天朝上国观念;引发向西方学习思潮,探索救亡图存道路
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资本输出为主,实业救国风气盛行;向西方学习深入到制度、思想层面。
工业革命与中国:中外关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