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所编排的第一篇课文中的第三首诗。本单元以“责任”为主题,意在让学生感受先辈们的崇高精神,以“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为语文要素,体会人物的感情、心理活动及内心变化。罗才军老师所讲的这堂课,不仅极具诗的韵味,更是围绕一个“喜”字,将诗的情感与写法讲述得淋漓尽致,并且关注学生的思考,以学生的真实学情为落脚点展开课堂,关注学生的真实想法创设开放式又能更深入体会作者情感的问题,条理清晰层层推进,令人回味无穷。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并背诵古诗。
2.学习并掌握学古诗的常用方法。
3.学习并拓展背诵古诗的各种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并掌握学古诗的常用方法。
难点:学习并拓展背诵古诗的各种方法。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今天来学习一首诗歌,一起读题目《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指生(3人)读给大家听,指生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诗题的停顿,再次齐读,读好停顿。
2.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感觉读,至少读三遍。指生单独读诗,生进行评价后再读,一遍比一遍有进步,再指一生读后,师进行评价并指出漫卷的卷字读得准,强化字音。并评价节奏,讲解二、二、三的读诗节奏。
3.有了节奏后,挑战读诗的韵味。读出韵味就要知道诗歌的韵,生找到韵脚,师指导把韵脚读饱满稍微拖长。指生读,生看着老师的手势读,手势不停韵脚的音不停。
二、走进诗歌
(一)扫清理解障碍
1.读诗的最高境界还不是有节奏、有韵味,最高境界是什么?(感情)要把诗歌读出感情,要真正走进诗歌,到底诗人要表达什么感情,再读诗歌,读完后琢磨琢磨并联系着插图注释谈谈理解,先读再谈。
2.发现注释都是地名,师讲述在以后读诗中发现地名也不必深究,大致了解即可。从插图中学生发现其实是写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生结合插图再读。
3.师出示古今异义的词语:涕泪、衣裳、妻子、青春,学生汇报分享古今不同的意思共同学习。
(二)深入体会情感
1.发现“喜”:
真正走进作者的心作者的情感,就要知道到底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快速默读,找到诗歌中的一个字表达情感。生汇报找到“喜”字,其余生补充说明理由,当出现不同的声音认为是“狂”字时,师引导学生理解狂不是心情,而是心情的一种状态。生圈出狂并齐读“漫卷诗书喜欲狂”(师板书:喜)
2.找到“喜”在哪里:
文中每一句都在书写这种喜悦,再次默读诗歌,一句一句的读,看看哪些言行举止变现着作者的喜悦之情,圈一圈画一画。
3.汇报感受“喜”
生汇报分享诗句,师适时点拨引领,共同体味这七重极致的喜悦。(课堂上老师以学生的回答展开每句的讲解,在此记录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我以诗句的先后顺序展开)
喜从天降:生分享“剑外忽传收蓟北”,品味“忽”字的惊喜,收复失地的惊喜,盼望了八年,一个好消息忽然传来,这样的喜叫做喜从天降。
喜极而泣:生分享“初闻涕泪满衣裳”,眼泪流了满身,情绪没法控制,这样的喜叫做喜极而泣。
喜笑颜开:生分享“却看妻子愁何在”,妻子和孩子脸上没有忧伤。如果愁绪一扫而空,那他们的脸上是什么样的?
喜上眉梢,喜笑颜开。
欣喜若狂:生分享“漫卷诗书喜欲狂”,体会“漫卷”胡乱的卷起来诗书,作为读书人应该是很珍惜的,但他现在已经高兴地顾不上了,高兴到要发狂了,这样的喜叫做欣喜若狂。
喜不自胜:生分享“白日放歌须纵酒”,体会“放歌”放声高歌,“纵酒”纵情喝酒,并引导学生说出印象中对杜甫的感觉,文质彬彬,眉头紧锁,忧国忧民的形象,补充杜甫此时已经52岁的高龄,七十古来稀,52岁已经是个老人了,突然有一天放歌纵酒,你感受到了什么?生汇报感受。像这样的事情一般是哪个诗人做的?(李白)而现在杜甫却这么做,更加感受到他十分高兴、无法控制。也就是喜不自胜。
现实之喜:生分享“青春作伴好还乡”,体会“青春”美好的春光作伴一起回。
补充背景,杜甫在外颠沛流离八年了,八年里面受尽了苦难,流离失所,所以才会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所以才会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受尽了人生的苦难,现在听说可以回家了,在美好的春天的陪伴下,这是现实之喜。
想象之喜:
生分享“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从这个句子中感受到怎样的喜悦?体会“即从”“便下”中的着急、立马,好像一下子就到家了。但他真走了吗?没有,所以这是他想象的,也就是想象之喜。
(三)感受写法,语言训练
(1)师再次引导总结七重喜悦的极致。这么多喜悦的极致交叠在一起,你觉得重复、累赘吗?为什么?
生汇报师总结:既有自己之喜也有家人之喜;既有现实之喜也有想象之喜;师出示词汇并引导学生琢磨,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放歌纵酒是写一个人的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动作、神态描写喜悦。正因为从这么多角度写,所以七重喜悦交叠才不会觉得重复,反而形成了一泻汪洋的喜悦。带着这样的理解与体会生齐读诗歌。
(2)正如刚才我们体会到的一样,作者写喜悦有神情上的,有动作上的,我们写一个人一般有动作有神态还会有什么?
(语言)他还会说什么呢?想象杜甫漫卷诗书,放歌纵酒,欣然曰:“________________!”还会高兴地说什么?他可能是跟李白说,可能是对妻和子说,可能是和邻居黄四娘说,对自己也可以说,会说什么呢?生汇报分享。
(3)能够把自己感受到的种种喜悦都写进诗句中,我们真正走进了杜甫的心,正是带着这样感觉感受,杜甫才有“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再次齐读诗歌,读出和诗人的心心相印,惺惺相惜。三、走进诗人内心
最后再次指生读诗,齐读诗,在没有任何阅读问题后,指生读隶书、行书、草书的诗进行挑战。再把三幅书法共同呈现,如果你是当时的杜甫,你会用哪种书体书写,为什么?生再次感受作者的情感,走进诗人的内心。
四、最后总结: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从头至尾句句流淌着一种情感,什么情感?(喜悦),所以读,全诗读到最后读到一个字,哪个字?(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