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山野放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山野放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3-26 18:4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山野放歌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由李若冰、徐锁、冯富宽等人作词,刘烽作曲,杨巧演唱的国语民歌,发行于1971年12月25日。这首歌也是电视剧《延安颂》的片尾曲。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是一首民族风味较浓的陕北信天游。全曲曲调明亮,旋律优美。描述红军长征胜利抵达陕北时,正逢满山的山丹丹花开的美丽情景。2004年9月30日,该曲入选“百首爱国主义教育歌曲”。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作品,能哼唱主题旋律,体验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作用。
2、通过学习本课,感悟陕北人民对工农红军的浓厚情谊,感受不朽的“延安精神”,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哼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主题音乐,准确把握音准、节奏;表达音乐中的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将理性的分析与感性的情感想结合。能够利用音乐要素的相关知识分析作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黄土高坡》
思考:你看到了怎样的一幅场景 仔细听影片背后的音乐,你认为这段音乐的风格如何 (贫瘠、荒凉的黄土高坡,音乐风格豪放、朴实、自由)
师:陕北地处黄土高原,山连着山,沟连着沟,人们在繁重而单调的劳动生活中,为了排遣心头的忧愁和寂寞,人们常常会见景生情,信口编唱歌曲,用高亢而悠扬的歌声抒发自己的感情。今天,我们通过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一同走进山歌的一个分支体裁--“信天游”的世界,感受陕北民歌独特的风格特点。
(二)歌曲赏析
1.歌曲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表达了陕北人民怎样的心情
歌曲情绪热烈、宽广,表达了陕北人民热烈欢迎中央红军的心情和场面。
2.歌曲采用了什么样的演唱形式
歌曲的演唱形式:用管弦乐队伴奏的大型合唱曲。男生领唱与女生合唱,混声合唱相互配合。(以此来巧妙地突出本课的难点“信天游”的作用以及合明中各声部的相互关系)
什么是信天游?
用来讴歌新生活,音调刚健.明朗,同时吸收了陕北其他民歌的题材,使音乐更加丰富。信天游歌词般为七言两句体,上句用比兴,下句点出主题,这是信天游的显著特色。
(三)分段欣赏
师:歌曲旋律采用陕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信天游,双四度音阶结构,回转起伏、高亢嘹亮。演唱形式上采用合唱形式,表现上层次更加丰富。在调式上为D商调式,节拍为2/2、2/4、3/2混合节拍。混合节拍的运用,在听觉与情感表达上更加给人以强烈的对比与享受。
1.曲式结构为清晰的单三部曲式:
引子 + A + B + A' + 尾声
引子
引子由笛子独奏引出,奠定全曲的基调。高远嘹亮,节奏上也是自由舒展,好像带人来到辽阔的陕北土地。整体旋律悠远而绵长,呈现出浓郁的陕北特色。引子之后引出女生领唱与合唱的A段。
A段
A段采用比兴手法创作,由3个乐句组成。由一道道山来一道道水引出主题中央红军到陕北。这也是中国民歌体裁创作的典型代表--首句主导原则的展现。
4.B段
B段速度上加快,节奏上更加密集,情感上更加热烈。歌词上采用了三段歌词来呈现。陕北人民真实的生活场景在歌曲中清晰可见,描绘了陕北人民欢迎红军到家门的欢喜心境。
5.A’段
A’段速度上与B段形成强烈对比,采用了A的旋律。速度上慢起而渐快,渐渐推向全曲最高潮。最后一句“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苦音音阶的运用把陕北人民跟着毛主席领导的坚定信念与饱满情感体现得淋漓尽致。
整体赏析
1.除了方言的运用,衬词的大量加入也是陕北传统信天游典型的特征。《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演唱中“一道道”中的道 dao,按陕北方言读为 dao 儿,“一杆杆”中的杆,一样加个儿,读为 gan 儿,这样能使歌曲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贴近生活。歌词中的“咱们”应读为“za meng”这里的“们”就容易混淆。前后鼻音混淆,例如:“en”陕北人读为“eng”,“qin”读为“qing”,“yun”则读为“yong”。“山丹丹”中的“山”则读为“san”。
2.这首歌的奔放和浓郁的陕北风格正是被压抑了十年的创作热情的体现,它诚恳质朴,也细致精巧,自创作以来,这首歌被郭兰英、阿宝、廖昌永等多位歌唱家所演绎,每个版本的重点和改编也有所不同。在不同的时代下,它也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教学小结
民歌,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兴衰、人们的苦乐。在千载光阴中慢慢发酵,到如今成了最浓郁的旋律、最动人的声音。多年来,无数音乐人在坚持经典传承的同时,也一直在不断探索、创新。让我们共同期待,期待陕北民歌用自己崭新的诠释向世界乐坛传播中国民族音乐,让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