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6-05-16 17:2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准确筛选信息并简明概括信息的能力。
2、学习本文严谨的论证结构,品味本文形象而严谨的论证语言。
3、感受我党为公为民的执政思想,增强学生对我党执政的信念。
教学过程
一、导语
郑州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因公徇职,20万百姓十里长街送长霞,原因何在?因长霞心中装的是百姓;湖南省委副书记郑培民在北京开会期间因病长逝,湘西自治州村民闻讯准备自发组织去北京送培民最后一程,又是何种原因,也是因为郑书记心中装的是百姓。由此可知,当官心中装有百姓,必为百姓所拥戴,所敬仰,所欢迎。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胡书记2003年“七·一”讲话节选内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文,从理论上深入理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性。
二、教学过程
1、提示及讨论内容(将全班分成三个大组进行讨论):
本文是篇议论文。议论文常有中心句、关键句、重点词来显示文章的行文思路,逻辑结构;另外,从议论文结构看,一般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阅读课文,分组讨论如下问题:
①根据议论文结构特点,给本文划分层次,并简要说明分层的理由。
本文层次划分可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本文的论述中心,根据课文请说说这一观点的理由和依据是什么?是如何论述的?并请再补充二至三个材料对本文观点加以论述。
板书:
材料提示:九八年抗洪救灾,孔繁森,云南丽江大地震救灾,党中央清查拖欠农民工资问题等等。
③课文从哪些方面对执政党提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又是怎样具体阐述这些要求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对执政党提出要求。第一,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第二,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第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总体上看,是先概括地提出要求之后,再对要求的作用、具体做法展开阐述的。好处是:让人们进一步明白其意义,明白具体做法。
2、语言品味:
比较下面各组句子在表达和逻辑上孰优孰劣,并注意加点的词。
参考答案:①“始终”一词,强调了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终生奋斗的目标,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
参考答案:①句用“只有……才能……才能”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言更严密周全准确,避免绝对化,如不用,就有可能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参考答案:①句用“分水岭”“试金石”,不仅地从哲学和思想路线高度准确指出执政为民,立党为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通俗、形象、生动,故①句比②更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教师小结:
语言是文章内容的物质载体,对文章语言辨析如何决定着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筛选信息的成败,不同的文体样式决定着语言信息的不同呈现方式。本文是篇典型的议论文,体现了缜密的语言逻辑,用语准确,同时还注意语言的生动、形象。由于此,本文为我们今后的说话和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和借鉴作用。
理由和依据
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
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①我们说,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②我们说,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得到 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①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②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标准,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