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河北省张家口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收心联考地理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河北省张家口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收心联考地理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26 18:21:57

文档简介

河北省张家口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收心联考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4高一下·张家口开学考)小说《三体》中的“三体文明”距离我们地球文明四光年。 “三体人”所在的星球同时围绕着三颗“太阳”运动。在引力拉扯中,三颗“太阳”的轨道以及位置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导致“三体”星球上的环境十分恶劣。经历了百余次的文明毁灭与重生, “三体人”迫不得已要逃离母星,寻找新家园。据此完成下题。
1.和小说中的“三体”星系级别相同的天体系统是(  )
A.总星系 B.河外星系 C.银河系 D.太阳系
2.“三体人”的母星最有可能是(  )
A.恒星 B.卫星 C.彗星 D.行星
【答案】1.D
2.D
【知识点】天体及天体系统
【解析】【点评】天体的判读方法
一看位置:它是不是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独立存在于宇宙中。进入大气层或落回地面的物体不属于天体。
二看实质:它是不是宇宙间的物质,自然现象不属于天体。(你能区别流星和流星体吗?)
三看运转:它是否在一定的轨道上独自运转。依附在其他天体上运行的物体不属于天体,如在火星上考察的火星车就不是天体。
1.据材料可知,小说《三体》中的星系是以三颗尤规则运行的“太阳”(即恒星)为主导核心,因此和其级别相同的天体系统是同为以恒星为主导的太阳系,D正确。
故答案为:D。
2.据材料可知,“三体人”所在的星球同时围绕着三颗“太阳”运动,即“三体人”的母星为行星。恒星表面温带很高,不会存在生物,卫星围绕着行星运动,彗星是围绕太阳运动的天体,其距太阳在一周内变化很大,远离太阳时温度很低,接近太阳时温度很高,其不可能存在生物。
故答案为:D。
(2024高一下·张家口开学考)作为地球上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脊椎动物,昆明鱼是我们人类5亿年前的祖先。人类身上的核心器官,它都具备了。图为云南省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昆明鱼化石,据此完成下题。
3.昆明鱼最初出现的地质年代是(  )
A.太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4.昆明鱼最初出现的地质年代,对应的植物发展阶段是(  )
A.藻菌时代 B.蕨类植物时代
C.裸子植物时代 D.被子植物时代
【答案】3.B
4.A
【知识点】化石与地层;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
【解析】【点评】地质年代表及演化过程
3.阅读材料可知昆明鱼出现在5亿年前,是最早发现的脊椎动物,对应的地质年代是古生代(距今5.41亿年至距今2.52亿年之间)。
故答案为:B。
4.阅读材料可知昆明鱼出现在5亿年前,对应的地质年代是古生代(距今5.41亿年至距今2.52亿年之间)的早古生代,对应的植物发展阶段是藻菌时代;蕨类植物时代是晚古生代,裸子植物时代是中生代,被子植物时代是新生代,A正确。
故答案为:A。
(2024高一下·张家口开学考)黄淮海平原自古就是我国重要的农耕区,图为黄淮海平原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题。
5.图中利津所在地区的地貌是(  )
A.冲积扇 B.洪积扇 C.三角洲 D.江心洲
6.图中沿两线的变化可能是(  )
A.由 a到b沉积物厚度逐渐增大 B.由 b到a 沉积物颗粒逐渐增大
C.由c到d地势逐渐升高 D.由 d到c地势逐渐升高
7.冲积扇给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不包括(  )
A.肥沃的土壤 B.充沛的降水 C.平坦的地形 D.充足的水源
【答案】5.C
6.B
7.B
【知识点】河流地貌;外力作用
【解析】【点评】河流地貌(以湄公河——澜沧江为例)
位置 名称 成因
源头段 流经青藏高原 宽浅河谷 地形平坦,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较弱
上游 流经山区、高原、高地 V形峡谷 落差大、水流急,向下的侵蚀作用强
出山口 支流汇入处 冲积扇 河水摆脱了侧向约束,泥沙沉积
中下游 流经丘陵盆地 曲流 地形坡度较缓,水流以侧向的侵蚀为主,河道变得弯曲
牛轭湖 河流会裁弯取直,留下废弃的弯道
流经平原 冲积平原 地势平坦,河流带来的泥沙大量沉积
河口段 入海口处 三角洲 流速减慢,所携带的泥沙在河口沉积
5.读图可知,利津位于黄河入海口附近,其地貌类型为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三角洲,冲积扇、洪积扇发育于河流出山口处,江心洲发育于河流下游地区河道中间。
故答案为:C。
6. 由图可知,图中a—b、c—d两线所在的地貌是冲积扇,是河流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由a—b随着距扇顶距离的增加,沉积物厚度逐渐减小;由b—a沉积物颗粒逐渐增大,c—d一线的地势是中间高两侧低。
故答案为:B。
7.冲积扇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河流经过,灌溉水源充足,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但冲积扇无法影响气候,不会带来充沛的降水。
故答案为:B。
(2024高一下·张家口开学考)读某区域因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等压面垂直剖面图(图),据此完成下题。
8.图中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  )
A.甲乙丁丙 B.甲乙丙丁 C.乙甲丙丁 D.乙甲丁丙
9.关于甲乙两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近地面气温甲>乙 B.近地面气温乙>甲
C.甲地近地面以阴雨天气为主 D.乙地近地面以晴朗天气为主
【答案】8.A
9.B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大气受热过程
1.能量来源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根本来源):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地面(地面辐射)。
2.受热过程
太阳短波辐射(大部分)透过大气射到地面 地面被加热,并以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射向大气 大气增温。
3.大气的两个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CO2、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具有吸收、反射、散射作用。
(2)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起补偿作用。
8.读图可知,高空等压面丁处向高处弯曲为高压,则近地面乙处应该为低压,高空丙处等压面向低处弯曲,说明丙处为低压,则对应近地面甲地气压高,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所以气压值甲>乙>丁>丙。
故答案为:A。
9.已知甲处气压高,乙处气压低,根据热力环流成因,近地面气温甲<乙,甲处气流下沉,乙处气流上升,甲地近地面以晴朗天气为主,乙处近地面以阴雨天气为主。
故答案为:B。
(2024高一下·张家口开学考)研究表明,对流层顶高度与对流活动强弱密切相关。读下面青藏高原对流层顶气压的月平均变化表,据此完成下题。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对流层顶 气压值/hPa 170 173 152 130 108 104 95 98 108 118 125 152
10.青藏高原地区秋季对流层顶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减弱 B.地面植被增多
C.大气降水增多 D.东南季风减弱
11.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最高的月份是(  )
A.5月 B.7月 C.12月 D.2月
【答案】10.A
11.B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太阳辐射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一般来说,太阳辐射量越大,光照越充足,光合作用就越强,越有利于农业生产,如南疆绿洲农业发展的瓜果、棉花生产。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并不意味着热量充足。比如,青藏高原上雅鲁藏布江谷地农业单产较高的重要原因是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但是该地由于地势较高,空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差,温度较低,热量不足,热量成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太阳能开发的优缺点:①优点:能量巨大,是人类可利用的最丰富的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分布广泛,地球上处处都有;清洁能源,无污染、无公害。②缺点:能量密度低,利用成本高;受天气影响大,辐射强度的波动较大。
10.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顶的气压值上升,说明对流层顶高度下降。根据图中数值,秋季气压值上升,说明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下降。秋季,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北半球各地气温下降,对流运动减弱,导致对流层顶高度下降;植被覆盖率提高和大气降水增多会造成近地面温度回升减缓,不是偏冷对流原因;青藏高原地区主要位于非季风区,东南季风势力难以影响。故答案为:A。
11.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在垂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压降低。说明对流层顶的气压越小,对流层顶高度越高。根据材料信息,7月对流层顶气压值最小,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最高。
故答案为:B。
(2024高一下·张家口开学考)图 为南美洲及其附近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图(等温线数值 据此完成下题。
12.下列关于图中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洋流是寒流,自北向南流
B.乙处洋流加快南北往来轮船航行速度
C.甲处洋流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交换
D.乙处洋流形成世界性大渔场
13.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域,海水盐度最低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12.C
13.D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解析】【点评】世界四大渔场的分布与洋流的关系
四大渔场 形成类型 具体表现 洋流名称
纽芬兰渔场 寒暖
流交
汇处 海水受到扰动,下层的营养盐类被带至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饵料丰富;洋流交汇处,可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从而使鱼群集中;喜暖水和喜冷水的鱼类都在此汇集 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
北海道渔场 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
北海渔场 北大西洋暖流和东格陵兰寒流
秘鲁渔场 冷海
水上
泛处 受离岸风的影响,表层海水远离陆地而去,从而使得沿岸地区的海水水位较低,深层海水会上涌补充,沿海地区常形成上升补偿流,从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来,有利于鱼类的生长 秘鲁沿岸的秘鲁寒流
12.结合图示信息判断,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甲自南向北流,是秘鲁寒流,形成世界性大渔场;顺洋流速度快,逆洋流速度慢,图中乙处为巴西暖流洋流,其只是加快了由北向南轮船的航行速度;洋流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交换。
故答案为:C。
13.全球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是自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度低纬度海区递减。丙丁在赤道附近,甲乙在副热带附近。丙和丁纬度相当,丁位于亚马孙河口附近,大量淡水流入,盐度低。故答案为:D。
(2024高一下·张家口开学考)河北省某中学地理课开展“土壤观察”实验,探究土壤的物质组成。实验步骤和现象依次是①用木棍拨动土壤,发现土壤中有植物根系。②在试管中加入适量土壤,给试管缓缓注水,见到微量气泡冒出。③用试管塞塞紧试管,使劲摇晃试管后将其倒立静置,观察到试管中的物质出现分层沉降现象:下层砂粒,上层黏粒,水面上漂浮着腐殖质等物质。④另取土壤样品,将烧杯倒扣在其上方,加热样品后,烧杯内壁变得模糊。据此完成下题。
14.同学们测定土壤中水分含量的实验步骤和现象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5.通过对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测定,同学们发现红壤的肥力比黑土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植被 C.水文 D.气候
16.红壤贫瘠,不利于农作物高产。对此,同学们依据可持续发展观提出的可行性建议是(  )
A.增施熟石灰 B.大量施用化肥
C.推广秸秆还田 D.土壤中掺沙子
【答案】14.D
15.D
16.C
【知识点】认识土壤;成土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1)成土母质
①作用: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为土壤的形成提供最基本的矿物质和无机养分。
②表现:不同的成土母质会造成土壤性状的差异。
(2)气候
①作用:是土壤形成的动力因素。
②表现:为土壤的形成提供水分和热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矿物质风化、物质迁移,以及植物、动物、微生物的活动。
(3)生物
①作用:是土壤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②表现:为土壤提供有机物,改变土壤的结构,形成肥力。在生物因素中,植物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4)地形
①作用:高度、坡度、坡向等地形因素影响土壤的发育。
②表现:影响光照、热量和水分等条件,同时还影响物质的转换,进而影响土壤的发育。
(5)时间
①作用:决定土壤的发育进程。
②表现:随着时间推移,土壤从无到有,从薄到厚,层次由少到多,逐步发育成熟。
(6)人类活动
①作用:对土壤的形成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②表现:人类的耕作活动,将自然土壤改造成为各种耕作土壤,改善土壤的结构与性状,提高土壤的生产能力。一些违反自然成土过程的人类活动,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退化、肥力下降。
14.材料可知,实验步骤④另取土壤样品,将烧杯倒扣在其上方,加热样品后,烧杯内壁变得模糊。烧杯内壁变得模糊正是因为土壤中含有水分,受热蒸发为水汽,又在烧杯内壁上遇冷凝结的结果;步骤①主要发现根系,步骤②是为了发现土壤中的空气,步骤③中分层沉降的物质说明土壤的物质组成为矿物质。
故答案为:D。
15.我国红壤主要来自南方低山丘陵地区,黑土来自东北平原。二地的地形、植被与水文存在差异,但对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影响很小;与东北地区的黑土相比,南方的红壤有机质含量低,主要是因为南方地区年均气温高,微生物分解作用活跃,再加上年降水量大,有机质淋溶损失多,土壤有机质不易积累。而东北地区年均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不活跃,有机质容易积累。
故答案为:D。
16.增施熟石灰,可以平衡红壤的酸碱度,土壤中掺沙子,可以降低土壤的黏性,有利于酸性土壤性质和结构改良,但都不会改善土壤肥力;推广秸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利于农作物高产;大量施用化肥,会造成农田土壤板结,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故答案为: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共52分。
17.(2024高一下·张家口开学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南方喀斯特”于2007年被收入《世界遗产名录》,云南石林县是其七大组成地之一。图为该地地貌景观示意图。
(1)据图描述云南石林县喀斯特地貌的形态特征
(2)从地质和气候方面分析云南石林县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
(3)请从外力作用角度推测图中峰林未来的演化趋势。
【答案】(1)山峰林立;地表崎岖;洞穴众多。
(2)石灰岩广布,且岩石成分易溶于水;岩层多裂隙、透水性强;气候湿热,尤其夏季降水丰富,且形成的径流富含CO2,溶蚀力强
(3)峰林未来的演化趋势是在流水溶蚀持续作用下(2分),形成孤峰或平地
【知识点】喀斯特地貌;外力作用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云南石林县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受到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态呈现山峰林立;地表特征为地表崎岖不平;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来看,洞穴发育众多。
(2)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主要是石灰岩地区,在温暖湿润的环境条件,可溶性的石灰岩受流水溶蚀、堆积作用形成的。从地质方面分析,喀斯特地貌分布区石灰岩分布范围广,石灰岩的成分为碳酸钙,易溶于水;岩层裂隙发育、透水性较强;从气候方面分析,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雨热同期,夏季降水丰富,溶蚀力较强。
(3)据不同的喀斯特地貌形态及其形成条件,可以推演各种喀斯特地貌形态的演化过程。峰林未来的演化主要受外力的侵蚀作用下游峰林逐渐向峰丛、孤峰、平地演化。喀斯特地貌分布区,由于受到流水作用不断的溶蚀,峰林未来的演化趋势是形成孤峰或者平地。
【点评】喀斯特地貌
类型 名称 景观特点
地面喀斯特地貌 溶沟 水溶蚀岩石形成的沟槽
石芽 溶沟之间向上突出的部分
石林 由一系列石柱组成的石质森林
峰丛 多个山峰有明显的基座相连
峰林 浑圆状的石灰岩山峰成片分布
孤峰 单个孤立的山峰
地下喀斯特地貌 石钟乳 悬挂在石灰岩洞穴顶部的倒锥状堆积体
石笋 从地面向上长高的类似竹笋的堆积体
石柱 石笋与石钟乳相连在一起
18.(2024高一下·张家口开学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黑河又称弱水,发源于冰峰雪岭的祁连山地, 图为黑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 经过长期生产实践,黑河流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保护性耕作方法——砂田,即用不同粒径的砾石、粗砂、卵石等覆盖在耕地表面。
(1)东、西居延海属于水循环中的   环节,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
(2)结合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简述黑河对该流域地理环境的作用。
(3)分析砂田耕作方式对水循环环节的具体影响
【答案】(1)地表径流;陆地内循环
(2)汇集地表水,提供水源,在荒漠中形成绿洲;促进流域内水资源循环、更新;塑造地表形态,形成冲积扇等。
(3)砂石覆盖层可以阻隔阳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砂田增加地表粗糙程度,削减地表径流;砂石的孔隙较大,有利于水分的下渗。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水循环的意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黑河流入东、西居延海,因此这两个湖泊属于地表径流环节。而黑河流域位于我国的内流区,降落到大陆上的水,全部通过陆面、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被气流带到上空,冷却凝结形成降水,仍降落到大陆上,因此东、西居延海只参与了陆地内循环。
(2)水循环的意义是:①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③塑造着地表形态,④地表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⑤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对全球自然环境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因此,黑河作为内流河,汇集地表水,提供水源,在荒漠中形成绿洲;促进流域内水资源循环、更新;塑造地表形态,形成冲积扇等。
(3)水循环一共有六大环节:蒸发(蒸腾)、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根据题意:砂田覆盖在耕地表面,可以阻隔阳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不同粒径的砂石可以增加地表粗糙程度,削减地表径流;而且砂石的孔隙较大,有利于水分的下渗。
【点评】水循环的意义:①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④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19.(2024高一下·张家口开学考)读植被景观图(图), 完成下列要求。
(1)图示①②③④代表的四种植被景观,属于人工植被的是   ,垂直结构分层最明显的是   ,植被群落中草本植物占优势的是   。 (均填序号)
(2)指出④植被景观所在地区最突出的气候特点,列举两例该地植物适应环境的形态特征并说明原因。
(3)说出河北省的自然植被类型
【答案】(1)②;①;③
(2)干旱.根系发达,以便(从土壤的深处或广大面积的土壤中)吸取水分;叶面缩小或退化,呈鳞片状或为针刺状,以减少蒸腾;茎叶覆盖白色茸毛,以抵抗灼热;肉质茎叶,以储藏水分。
(3)河北省主要的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为景观植被茂密,植被结构复杂,乔木参天,应该是热带雨林景观,②景观,树林排列整齐划一,应该是人工林、③景观主要草原,草地中存在疏林,应该为热带稀树草原、④景观以沙丘为主,植被稀疏,应该为荒漠。因此②植被分布规整有序,属于人为干涉过的人工林,而非天然植被;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四种植被景观,垂直分层结构最明显的是热带雨林;植被群落中草本植物占优势的是热带稀树草原,其水量较少难以生长高达乔木,以草原植被为主。
(2)据上题的分析,④为荒漠带,荒漠带所在地区最突出的气候特点为干燥少雨,气候干旱;根系发达,以便从土壤的深处或广大面积的土壤中吸取水分和养分,且能防风固沙;叶面缩小或退化,呈鳞片状或为针刺状,以减少蒸腾,减少水分的流失;茎叶覆盖白色茸毛,以抵抗灼热或高温天气;肉质茎叶,以储藏水分。
(3)据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河北省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其典型的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点评】不同的气候对应不同的自然带类型,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对应的气候类型。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1 / 1河北省张家口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收心联考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4高一下·张家口开学考)小说《三体》中的“三体文明”距离我们地球文明四光年。 “三体人”所在的星球同时围绕着三颗“太阳”运动。在引力拉扯中,三颗“太阳”的轨道以及位置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导致“三体”星球上的环境十分恶劣。经历了百余次的文明毁灭与重生, “三体人”迫不得已要逃离母星,寻找新家园。据此完成下题。
1.和小说中的“三体”星系级别相同的天体系统是(  )
A.总星系 B.河外星系 C.银河系 D.太阳系
2.“三体人”的母星最有可能是(  )
A.恒星 B.卫星 C.彗星 D.行星
(2024高一下·张家口开学考)作为地球上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脊椎动物,昆明鱼是我们人类5亿年前的祖先。人类身上的核心器官,它都具备了。图为云南省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昆明鱼化石,据此完成下题。
3.昆明鱼最初出现的地质年代是(  )
A.太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4.昆明鱼最初出现的地质年代,对应的植物发展阶段是(  )
A.藻菌时代 B.蕨类植物时代
C.裸子植物时代 D.被子植物时代
(2024高一下·张家口开学考)黄淮海平原自古就是我国重要的农耕区,图为黄淮海平原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题。
5.图中利津所在地区的地貌是(  )
A.冲积扇 B.洪积扇 C.三角洲 D.江心洲
6.图中沿两线的变化可能是(  )
A.由 a到b沉积物厚度逐渐增大 B.由 b到a 沉积物颗粒逐渐增大
C.由c到d地势逐渐升高 D.由 d到c地势逐渐升高
7.冲积扇给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不包括(  )
A.肥沃的土壤 B.充沛的降水 C.平坦的地形 D.充足的水源
(2024高一下·张家口开学考)读某区域因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等压面垂直剖面图(图),据此完成下题。
8.图中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  )
A.甲乙丁丙 B.甲乙丙丁 C.乙甲丙丁 D.乙甲丁丙
9.关于甲乙两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近地面气温甲>乙 B.近地面气温乙>甲
C.甲地近地面以阴雨天气为主 D.乙地近地面以晴朗天气为主
(2024高一下·张家口开学考)研究表明,对流层顶高度与对流活动强弱密切相关。读下面青藏高原对流层顶气压的月平均变化表,据此完成下题。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对流层顶 气压值/hPa 170 173 152 130 108 104 95 98 108 118 125 152
10.青藏高原地区秋季对流层顶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减弱 B.地面植被增多
C.大气降水增多 D.东南季风减弱
11.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最高的月份是(  )
A.5月 B.7月 C.12月 D.2月
(2024高一下·张家口开学考)图 为南美洲及其附近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图(等温线数值 据此完成下题。
12.下列关于图中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洋流是寒流,自北向南流
B.乙处洋流加快南北往来轮船航行速度
C.甲处洋流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交换
D.乙处洋流形成世界性大渔场
13.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域,海水盐度最低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24高一下·张家口开学考)河北省某中学地理课开展“土壤观察”实验,探究土壤的物质组成。实验步骤和现象依次是①用木棍拨动土壤,发现土壤中有植物根系。②在试管中加入适量土壤,给试管缓缓注水,见到微量气泡冒出。③用试管塞塞紧试管,使劲摇晃试管后将其倒立静置,观察到试管中的物质出现分层沉降现象:下层砂粒,上层黏粒,水面上漂浮着腐殖质等物质。④另取土壤样品,将烧杯倒扣在其上方,加热样品后,烧杯内壁变得模糊。据此完成下题。
14.同学们测定土壤中水分含量的实验步骤和现象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5.通过对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测定,同学们发现红壤的肥力比黑土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植被 C.水文 D.气候
16.红壤贫瘠,不利于农作物高产。对此,同学们依据可持续发展观提出的可行性建议是(  )
A.增施熟石灰 B.大量施用化肥
C.推广秸秆还田 D.土壤中掺沙子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共52分。
17.(2024高一下·张家口开学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南方喀斯特”于2007年被收入《世界遗产名录》,云南石林县是其七大组成地之一。图为该地地貌景观示意图。
(1)据图描述云南石林县喀斯特地貌的形态特征
(2)从地质和气候方面分析云南石林县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
(3)请从外力作用角度推测图中峰林未来的演化趋势。
18.(2024高一下·张家口开学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黑河又称弱水,发源于冰峰雪岭的祁连山地, 图为黑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 经过长期生产实践,黑河流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保护性耕作方法——砂田,即用不同粒径的砾石、粗砂、卵石等覆盖在耕地表面。
(1)东、西居延海属于水循环中的   环节,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
(2)结合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简述黑河对该流域地理环境的作用。
(3)分析砂田耕作方式对水循环环节的具体影响
19.(2024高一下·张家口开学考)读植被景观图(图), 完成下列要求。
(1)图示①②③④代表的四种植被景观,属于人工植被的是   ,垂直结构分层最明显的是   ,植被群落中草本植物占优势的是   。 (均填序号)
(2)指出④植被景观所在地区最突出的气候特点,列举两例该地植物适应环境的形态特征并说明原因。
(3)说出河北省的自然植被类型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D
【知识点】天体及天体系统
【解析】【点评】天体的判读方法
一看位置:它是不是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独立存在于宇宙中。进入大气层或落回地面的物体不属于天体。
二看实质:它是不是宇宙间的物质,自然现象不属于天体。(你能区别流星和流星体吗?)
三看运转:它是否在一定的轨道上独自运转。依附在其他天体上运行的物体不属于天体,如在火星上考察的火星车就不是天体。
1.据材料可知,小说《三体》中的星系是以三颗尤规则运行的“太阳”(即恒星)为主导核心,因此和其级别相同的天体系统是同为以恒星为主导的太阳系,D正确。
故答案为:D。
2.据材料可知,“三体人”所在的星球同时围绕着三颗“太阳”运动,即“三体人”的母星为行星。恒星表面温带很高,不会存在生物,卫星围绕着行星运动,彗星是围绕太阳运动的天体,其距太阳在一周内变化很大,远离太阳时温度很低,接近太阳时温度很高,其不可能存在生物。
故答案为:D。
【答案】3.B
4.A
【知识点】化石与地层;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
【解析】【点评】地质年代表及演化过程
3.阅读材料可知昆明鱼出现在5亿年前,是最早发现的脊椎动物,对应的地质年代是古生代(距今5.41亿年至距今2.52亿年之间)。
故答案为:B。
4.阅读材料可知昆明鱼出现在5亿年前,对应的地质年代是古生代(距今5.41亿年至距今2.52亿年之间)的早古生代,对应的植物发展阶段是藻菌时代;蕨类植物时代是晚古生代,裸子植物时代是中生代,被子植物时代是新生代,A正确。
故答案为:A。
【答案】5.C
6.B
7.B
【知识点】河流地貌;外力作用
【解析】【点评】河流地貌(以湄公河——澜沧江为例)
位置 名称 成因
源头段 流经青藏高原 宽浅河谷 地形平坦,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较弱
上游 流经山区、高原、高地 V形峡谷 落差大、水流急,向下的侵蚀作用强
出山口 支流汇入处 冲积扇 河水摆脱了侧向约束,泥沙沉积
中下游 流经丘陵盆地 曲流 地形坡度较缓,水流以侧向的侵蚀为主,河道变得弯曲
牛轭湖 河流会裁弯取直,留下废弃的弯道
流经平原 冲积平原 地势平坦,河流带来的泥沙大量沉积
河口段 入海口处 三角洲 流速减慢,所携带的泥沙在河口沉积
5.读图可知,利津位于黄河入海口附近,其地貌类型为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三角洲,冲积扇、洪积扇发育于河流出山口处,江心洲发育于河流下游地区河道中间。
故答案为:C。
6. 由图可知,图中a—b、c—d两线所在的地貌是冲积扇,是河流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由a—b随着距扇顶距离的增加,沉积物厚度逐渐减小;由b—a沉积物颗粒逐渐增大,c—d一线的地势是中间高两侧低。
故答案为:B。
7.冲积扇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河流经过,灌溉水源充足,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但冲积扇无法影响气候,不会带来充沛的降水。
故答案为:B。
【答案】8.A
9.B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大气受热过程
1.能量来源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根本来源):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地面(地面辐射)。
2.受热过程
太阳短波辐射(大部分)透过大气射到地面 地面被加热,并以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射向大气 大气增温。
3.大气的两个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CO2、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具有吸收、反射、散射作用。
(2)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起补偿作用。
8.读图可知,高空等压面丁处向高处弯曲为高压,则近地面乙处应该为低压,高空丙处等压面向低处弯曲,说明丙处为低压,则对应近地面甲地气压高,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所以气压值甲>乙>丁>丙。
故答案为:A。
9.已知甲处气压高,乙处气压低,根据热力环流成因,近地面气温甲<乙,甲处气流下沉,乙处气流上升,甲地近地面以晴朗天气为主,乙处近地面以阴雨天气为主。
故答案为:B。
【答案】10.A
11.B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太阳辐射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一般来说,太阳辐射量越大,光照越充足,光合作用就越强,越有利于农业生产,如南疆绿洲农业发展的瓜果、棉花生产。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并不意味着热量充足。比如,青藏高原上雅鲁藏布江谷地农业单产较高的重要原因是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但是该地由于地势较高,空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差,温度较低,热量不足,热量成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太阳能开发的优缺点:①优点:能量巨大,是人类可利用的最丰富的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分布广泛,地球上处处都有;清洁能源,无污染、无公害。②缺点:能量密度低,利用成本高;受天气影响大,辐射强度的波动较大。
10.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顶的气压值上升,说明对流层顶高度下降。根据图中数值,秋季气压值上升,说明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下降。秋季,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北半球各地气温下降,对流运动减弱,导致对流层顶高度下降;植被覆盖率提高和大气降水增多会造成近地面温度回升减缓,不是偏冷对流原因;青藏高原地区主要位于非季风区,东南季风势力难以影响。故答案为:A。
11.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在垂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压降低。说明对流层顶的气压越小,对流层顶高度越高。根据材料信息,7月对流层顶气压值最小,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最高。
故答案为:B。
【答案】12.C
13.D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解析】【点评】世界四大渔场的分布与洋流的关系
四大渔场 形成类型 具体表现 洋流名称
纽芬兰渔场 寒暖
流交
汇处 海水受到扰动,下层的营养盐类被带至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饵料丰富;洋流交汇处,可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从而使鱼群集中;喜暖水和喜冷水的鱼类都在此汇集 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
北海道渔场 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
北海渔场 北大西洋暖流和东格陵兰寒流
秘鲁渔场 冷海
水上
泛处 受离岸风的影响,表层海水远离陆地而去,从而使得沿岸地区的海水水位较低,深层海水会上涌补充,沿海地区常形成上升补偿流,从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来,有利于鱼类的生长 秘鲁沿岸的秘鲁寒流
12.结合图示信息判断,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甲自南向北流,是秘鲁寒流,形成世界性大渔场;顺洋流速度快,逆洋流速度慢,图中乙处为巴西暖流洋流,其只是加快了由北向南轮船的航行速度;洋流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交换。
故答案为:C。
13.全球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是自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度低纬度海区递减。丙丁在赤道附近,甲乙在副热带附近。丙和丁纬度相当,丁位于亚马孙河口附近,大量淡水流入,盐度低。故答案为:D。
【答案】14.D
15.D
16.C
【知识点】认识土壤;成土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1)成土母质
①作用: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为土壤的形成提供最基本的矿物质和无机养分。
②表现:不同的成土母质会造成土壤性状的差异。
(2)气候
①作用:是土壤形成的动力因素。
②表现:为土壤的形成提供水分和热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矿物质风化、物质迁移,以及植物、动物、微生物的活动。
(3)生物
①作用:是土壤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②表现:为土壤提供有机物,改变土壤的结构,形成肥力。在生物因素中,植物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4)地形
①作用:高度、坡度、坡向等地形因素影响土壤的发育。
②表现:影响光照、热量和水分等条件,同时还影响物质的转换,进而影响土壤的发育。
(5)时间
①作用:决定土壤的发育进程。
②表现:随着时间推移,土壤从无到有,从薄到厚,层次由少到多,逐步发育成熟。
(6)人类活动
①作用:对土壤的形成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②表现:人类的耕作活动,将自然土壤改造成为各种耕作土壤,改善土壤的结构与性状,提高土壤的生产能力。一些违反自然成土过程的人类活动,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退化、肥力下降。
14.材料可知,实验步骤④另取土壤样品,将烧杯倒扣在其上方,加热样品后,烧杯内壁变得模糊。烧杯内壁变得模糊正是因为土壤中含有水分,受热蒸发为水汽,又在烧杯内壁上遇冷凝结的结果;步骤①主要发现根系,步骤②是为了发现土壤中的空气,步骤③中分层沉降的物质说明土壤的物质组成为矿物质。
故答案为:D。
15.我国红壤主要来自南方低山丘陵地区,黑土来自东北平原。二地的地形、植被与水文存在差异,但对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影响很小;与东北地区的黑土相比,南方的红壤有机质含量低,主要是因为南方地区年均气温高,微生物分解作用活跃,再加上年降水量大,有机质淋溶损失多,土壤有机质不易积累。而东北地区年均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不活跃,有机质容易积累。
故答案为:D。
16.增施熟石灰,可以平衡红壤的酸碱度,土壤中掺沙子,可以降低土壤的黏性,有利于酸性土壤性质和结构改良,但都不会改善土壤肥力;推广秸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利于农作物高产;大量施用化肥,会造成农田土壤板结,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故答案为:C。
17.【答案】(1)山峰林立;地表崎岖;洞穴众多。
(2)石灰岩广布,且岩石成分易溶于水;岩层多裂隙、透水性强;气候湿热,尤其夏季降水丰富,且形成的径流富含CO2,溶蚀力强
(3)峰林未来的演化趋势是在流水溶蚀持续作用下(2分),形成孤峰或平地
【知识点】喀斯特地貌;外力作用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云南石林县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受到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态呈现山峰林立;地表特征为地表崎岖不平;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来看,洞穴发育众多。
(2)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主要是石灰岩地区,在温暖湿润的环境条件,可溶性的石灰岩受流水溶蚀、堆积作用形成的。从地质方面分析,喀斯特地貌分布区石灰岩分布范围广,石灰岩的成分为碳酸钙,易溶于水;岩层裂隙发育、透水性较强;从气候方面分析,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雨热同期,夏季降水丰富,溶蚀力较强。
(3)据不同的喀斯特地貌形态及其形成条件,可以推演各种喀斯特地貌形态的演化过程。峰林未来的演化主要受外力的侵蚀作用下游峰林逐渐向峰丛、孤峰、平地演化。喀斯特地貌分布区,由于受到流水作用不断的溶蚀,峰林未来的演化趋势是形成孤峰或者平地。
【点评】喀斯特地貌
类型 名称 景观特点
地面喀斯特地貌 溶沟 水溶蚀岩石形成的沟槽
石芽 溶沟之间向上突出的部分
石林 由一系列石柱组成的石质森林
峰丛 多个山峰有明显的基座相连
峰林 浑圆状的石灰岩山峰成片分布
孤峰 单个孤立的山峰
地下喀斯特地貌 石钟乳 悬挂在石灰岩洞穴顶部的倒锥状堆积体
石笋 从地面向上长高的类似竹笋的堆积体
石柱 石笋与石钟乳相连在一起
18.【答案】(1)地表径流;陆地内循环
(2)汇集地表水,提供水源,在荒漠中形成绿洲;促进流域内水资源循环、更新;塑造地表形态,形成冲积扇等。
(3)砂石覆盖层可以阻隔阳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砂田增加地表粗糙程度,削减地表径流;砂石的孔隙较大,有利于水分的下渗。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水循环的意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黑河流入东、西居延海,因此这两个湖泊属于地表径流环节。而黑河流域位于我国的内流区,降落到大陆上的水,全部通过陆面、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被气流带到上空,冷却凝结形成降水,仍降落到大陆上,因此东、西居延海只参与了陆地内循环。
(2)水循环的意义是:①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③塑造着地表形态,④地表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⑤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对全球自然环境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因此,黑河作为内流河,汇集地表水,提供水源,在荒漠中形成绿洲;促进流域内水资源循环、更新;塑造地表形态,形成冲积扇等。
(3)水循环一共有六大环节:蒸发(蒸腾)、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根据题意:砂田覆盖在耕地表面,可以阻隔阳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不同粒径的砂石可以增加地表粗糙程度,削减地表径流;而且砂石的孔隙较大,有利于水分的下渗。
【点评】水循环的意义:①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④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19.【答案】(1)②;①;③
(2)干旱.根系发达,以便(从土壤的深处或广大面积的土壤中)吸取水分;叶面缩小或退化,呈鳞片状或为针刺状,以减少蒸腾;茎叶覆盖白色茸毛,以抵抗灼热;肉质茎叶,以储藏水分。
(3)河北省主要的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为景观植被茂密,植被结构复杂,乔木参天,应该是热带雨林景观,②景观,树林排列整齐划一,应该是人工林、③景观主要草原,草地中存在疏林,应该为热带稀树草原、④景观以沙丘为主,植被稀疏,应该为荒漠。因此②植被分布规整有序,属于人为干涉过的人工林,而非天然植被;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四种植被景观,垂直分层结构最明显的是热带雨林;植被群落中草本植物占优势的是热带稀树草原,其水量较少难以生长高达乔木,以草原植被为主。
(2)据上题的分析,④为荒漠带,荒漠带所在地区最突出的气候特点为干燥少雨,气候干旱;根系发达,以便从土壤的深处或广大面积的土壤中吸取水分和养分,且能防风固沙;叶面缩小或退化,呈鳞片状或为针刺状,以减少蒸腾,减少水分的流失;茎叶覆盖白色茸毛,以抵抗灼热或高温天气;肉质茎叶,以储藏水分。
(3)据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河北省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其典型的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点评】不同的气候对应不同的自然带类型,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对应的气候类型。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