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西百色市德保县德保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广西百色市德保县德保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26 18:22:06

文档简介

广西百色市德保县德保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共48分)
(2024高一下·德保开学考) 2022年11月8日晚,上演了2022年第二次月全食天文现象。下图为月食成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
1.月食发生时,月球所在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月全食发生过程中(  )
A.世界各地皆可见到 B.月面东侧先出现亏缺
C.月面完全消失不见 D.月光比平时更加明亮
3.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
A.柴达木盆地 B.四川盆地 C.山东半岛 D.长江三角洲
【答案】1.B
2.B
3.A
【知识点】太阳系与地月系;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月相变化与潮汐变化
【解析】【点评】月食,又称月蚀, [1]是一种当月球运行进入地球的阴影(阴影又分本影和半影两部分)时,原本可被太阳光照亮的部分,有部分或全部不能被直射阳光照亮,使得位于地球的观测者无法看到普通的月相的天文现象。月食发生时,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因此月食必定发生在满月的晚上(农历十五、十六、或十七),如《说文》所说“日食则朔,月食则望”。地球阴影位于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内,此平面与月球轨道面(白道面)并不重合,黄白道面交角约5度;大多数满月时,月球不在黄道面内,而是或偏北或偏南,不在地球阴影内,因此并不是每个满月时,都发生月食。每年全球至少发生两次月食。
1.月食发生时,日地月三者在一条 直线上,且地球处于中间位置,农历是在十五前后,即月球位于图中乙位置。B正确。
故答案为:B。
2.A、只有位于夜半球的人们才能够看见月全食发生过程,A错误;
B、月球是自西向东绕着地球公转运动的,因此,月食发生时月球是东边先进入到地球的影子中,因而月全食发生过程中,月面东侧先出现亏缺,B正确;
C、发生月全食时,月亮进入地球阴影中,不是完全看不到,而是能看到暗红色的月亮轮廓,C错误;
D、月全食发生过程中,月光比平时暗淡,D错误。
故答案为:B。
3.柴达木盆地位于我国太阳能资源高值区,人口稀少,由大面积的未利用土地,因此,最适宜建设光热电站。而四川盆地、山东半岛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太阳能资源相对较少,且经济发达,土地紧张,不适合建设光热电站。A正确。
故答案为:A。
(2024高一下·德保开学考)读“某地层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小题。
4.图中地层中动物化石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5.石炭一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  )
A.干燥,冷热多变 B.全球气候分带明显
C.湿润,森林茂密 D.寒冷,冰雪广布
【答案】4.B
5.C
【知识点】化石与地层;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
【解析】【点评】地球诞生至今约有现有40~46亿岁,先后经历过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为地球圈层形成时期,其时限大致距今4600至4200Ma。46亿年前诞生时候的地球与21世纪的大不相同。根据科学家推断,地球形成之初是一个由炽热液体物质(主要为岩浆)组成的炽热的球。随着时间的推移,地表的温度不断下降,固态的地核逐渐形成。密度大的物质向地心移动,密度小的物质(岩石等)浮在地球表面,这就形成了一个表面主要由岩石组成的地球。
2、第二阶段为太古宙、元古宙时期。其时限距今4200-543Ma。地球自不间断地向外释放能量,由高温岩浆不断喷发释放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构成了非常稀薄的早期大气层---原始大气。随着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再汇聚成雨水落入地表。就这样,原始的海洋形成了。
3、第三阶段为显生宙时期,其时限由543Ma至今。显生宙延续的时间相对短暂,但这一时期生物及其繁盛,地质演化十分迅速,地质作用丰富多彩,加之地质体遍布全球各地,广泛保存,可以极好的对其进行观察和研究,为地质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并建立起了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4.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一般而言,越向下,岩层形成的时间越早。结合图例可知,由下至上,由老至新,图中动物的演化过程为三叶虫(海生无脊椎动物) —鱼类(海生脊椎动物)—恐龙(爬行动物)。B正确。
故答案为:B。
5.煤炭是地质时期的森林等植被被掩埋之后,由太阳能转化而形成的,由此可推知,石炭—二叠纪时期气候湿润、森林茂密。C正确。
故答案为:C。
(2024高一下·德保开学考) 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圈的最底层,该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下图示意1957~1993年南极布伦特冰架上的哈雷站(位于75°S附近)1月和7月低层大气平均气温随高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
6.1月份,哈雷站对流层上界高度约为(  )
A.1.5km B.8.5km C.12.5km D.22.5km
7.a月,高度1.5 km以下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是哈雷站所在地(  )
A.大气削弱太阳辐射 B.冰面强烈辐射冷却
C.冰架融化消耗热量 D.冰面反射太阳辐射
【答案】6.B
7.B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大气圈的分层
垂直分层 气温变化 大气运动 与人类关系
对流层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显著 多风、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
平流层 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平流运动为主 A臭氧层吸收紫外线;而增温是航空的理想空域
高层大气 随高度增加先下降后上升   B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6.读图2可知,a 月各高度平均气温均低于b月,故a月属于南半球冬季,即7月,b月属于南半球夏季,即1月。1月地面至8.5 km处,低层大气平均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符合对流层大气平均气温随高度变化的一般规律;8.5 km以上1月大气平均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不符合对流层大气平均气温随高度变化的一般规律。B正确。
故答案为:B。
7.根据上题分析可知,a月即7 月,1.5 km以下大气平均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属于对流层大气逆温现象,主要是冰面强烈辐射冷却形成的。7月南极圈内,大部分地区为极夜,哈雷站没有大气削弱太阳辐射和冰面反射太阳辐射现象。读图可知,7月近地面气温低于0℃ ,冰架不会融化。B正确。
故答案为:B。
(2024高一下·德保开学考)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
8.图示观测时段内(  )
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
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
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
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
9.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  )
①白天温度低 ②蒸发(腾)多 ③空气湿度大 ④大气逆辐射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答案】8.C
9.A
10.C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阳辐射在地表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气温不同,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间气压差异,引起大气运动。地面均匀受热时等压面平行地面。当地面某地受热较多时,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其高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另一地受热较少时,冷却下沉在高空形成低压,在近地面形成高压,等压面出现弯曲;在水平方向上气压差异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并造成空气水平运动(由高压流向低压),形成热力环流。上升气流的地方,由于空气上升,气温下降,易形成阴雨天气;空气下沉的地方,气温升高,不易形成降水,多晴朗天气。在局部地区存在热力差异就可能形成热力环流。常见的热力环流有:海陆风、山谷风、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等。
8.读“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图可知,凌晨0~6时左右绿洲和沙漠地表温度的变化曲线行,说明降温速率接近;地面长波辐射主要受地温的影响,图中显示地表温度差值最大时接近15时,故15时左右绿洲和沙漠的地表温度差值最大,傍晚沙漠地温曲线较陡,温度下降较快,故绿洲降温速率小于沙漠;上午绿洲地温低于沙漠,故绿洲长波辐射弱于沙漠。C正确。
故答案为:C。
9.由于沙漠白天温度较绿洲高很多,夜间虽然沙漠降温幅度快于绿洲,但还是会出现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现象,①正确;绿洲地表较湿润,蒸发(腾)多,吸收热量多,会使绿洲夜间降温较快,温度较低,②正确;空气湿度大和大气逆辐射强都会导致夜间降温较慢,使绿洲夜间地表温度较高,③④错误。A①②正确。
故答案为:A。
10.由上题分析可知,要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必须具备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条件,则沙漠地区白天温度要远高于绿洲温度,使沙漠积累的余热多,导致夜晚降温后温度仍然高于绿洲,故要出现沙漠高温应为夏季7~8月。也可以通过读“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图得知,图中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图中沙漠15时左右的地表最高温超过40℃,故最可能发生在北半球夏季7~8月,不可能出现在1—2月、4—5月和10—11月。C正确。
故答案为:C。
(2024高一下·德保开学考)随着城镇化水平提升,城市路面硬化扩大,影响城市水循环。读图完成下列各小题。
11.近年来,我国南方城市地下水水位不断下降,最主要是因为(  )
A.过度开采地下水 B.降水量减少
C.蒸发增发量增加 D.下渗补充减少
12.为减轻城市内涝,可采取(  )
①扩大绿地面积 ②增加水用量 ③硬化城市路面 ④铺设透水砖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11.D
12.C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解析】【点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改变地表径流——最主要的影响方式。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海造陆、围湖造田等
(2)影响地下径流: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坎儿井就是把地下水引出地表灌溉的实例,城市地铁的修建破坏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流方向等。
(3)影响局地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
(4)影响蒸发和下渗,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也增加下渗。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减少蒸发,保护土壤墒情(土壤水份)。
11.据图文资料可知,造成该地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是雨水难以下渗,我国南方地区降水丰富,且与北方相比降水的季节较小,不存在过度开采地下水的问题,今年来气候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南方地区蒸发量没有出现明显增多的情况。D正确。
故答案为:D。
12.城市内涝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在雨季时,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大。要减轻城市内涝,就需要增加地表水的下渗量,扩大绿地面积铺设渗水砖可以增加地表水的下渗量,增加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可以有效的环节城市内涝。硬化城市路面会阻断地表水的下渗,不利于减轻城市内涝,增加用水量对减轻城市内涝实际意义不大。C①④正确。
故答案为:C。
(2024高一下·德保开学考)据地理工作者考察﹐在黄海中部海面以下20~30米处,存在一个明显的温跃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出现突变的水层),抑制了海水的上下对流,在海底洼地的下层海水表现为相对低温,称为深海冷水团。读图,完成下列各小题。
13.黄海温跃层表现最明显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4.影响黄海海域表层水温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洋流 C.盐度 D.海陆位置
【答案】13.B
14.A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海水的温度
(1)海水温度:太阳辐射是海水最主要的热源。
(2)纬度变化:表层海水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同纬度海区,暖流经过海区水温高于寒流经过海区。
(3)季节变化:同一海区,海水温度夏季高,冬季低。
(4)垂直变化:0~-1000米垂直方向由表层向下降低(低至4℃左右后稳定)。
13.由图可知,图中信息显示,温跃层是指垂直方向上温度出现突变的水层(上下层温度差异大)。上下层海水之间温度差异最大的季节是在夏季,下层海水表现为相对低温状态。故可以判断夏季存在一个明显的温跃层。B正确。
故答案为:B。
14.据图可知,黄海春夏季上层水温高于下层水温,可能是夏季黄海海域太阳高度角较大,太阳辐射较强海水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水温高,冬季太阳高度角较小获得太阳辐射少,水温低。黄海海域的洋流、盐度季节差异不大,两者不是影响海洋表层温度差异的影响因素,海陆位置对海水温度关系不大,且不存在季节变化。A正确。
故答案为:A。
(2024高一下·德保开学考)石沪是修建在潮间带(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间的海岸),利用海水运动将鱼群困在石墙内的传统陷阱式捕鱼设施。下图示意台湾澎湖“心形项链”石沪,“项链坠”是集鱼的沪房,“项链串”是防止鱼游出石沪的石堤。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
15.石沪主要修建在潮间带,主要是因为潮间带(  )
A.海水深度较浅 B.渔业资源丰富
C.海面风浪较小 D.海水周期涨落
16.下列沪房处的石墙剖面结构示意图与实际最符合的是(  )
A. B.
C. D.
【答案】15.D
16.A
【知识点】海水的运动及影响;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
【解析】【点评】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
方式 内容 作用
耕海牧渔 利用人工鱼礁、深水网箱、深水养殖船、海上平台等对海洋资源的集约式立体开发利用;并通过伏季休渔和增殖放流等方法,建立海洋牧场 满足生产生活需要,高效利用海洋空间资源
海洋运输线 主要有海上航道和海港、海底隧道、海底管道和跨海大桥等 对我国资源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都很重要
填海造地 把原有的海域通过人工技术转变为陆地的开发利用方式 满足工业化、城镇化对空间资源的需求;为军事设施建设提供土地
海岛开发 能够供人类长久居住,也可依托海岛发展海洋资源、实施海岛旅游 海岛及岛链、群岛具有重要军事和国防价值
15.潮间带有出露水面的时期,渔业资源较少;潮间带是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间的海岸,石沪是利用海水运动将鱼群困在石墙内的传统陷阱式捕鱼设施。石沪修建在潮间带,是因为潮间带海水具有周期性涨落规律,利用海水周期性涨落可以将海中的鱼拦在石沪中。海面风浪和海水深浅对扑鱼 影响较小。D正确。
故答案为:D。
16.据材料石沪扑鱼的原理可知,石沪面向大海的一面坡度应该较小,背向大海的一面坡度比较陡,这样进入石沪的鱼很难逃回大海,利用海水涨潮时会淹覆石墙顶部并且带来鱼群,退潮时海水流走而鱼群便会困在石墙内。A正确。
故答案为:A。
(2024高一下·德保开学考)沙波是河流浅水区河床中的沙粒堆积地貌,如图为某常见的沙波形成过程示意图。在浅水区,水面受河床底部起伏的影响而呈波形,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响而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
17.河流流向为(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18.甲坡泥沙堆积的原因为(  )
A.水位高流速快泥沙堆积 B.上坡流速变慢泥沙堆积
C.地转偏向力导致泥沙堆积 D.受惯性影响泥沙堆积
【答案】17.C
18.B
【知识点】河流地貌;外力作用
【解析】【点评】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横剖面呈“V”字形。堆积地貌多见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包含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等,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河漫滩平原一般分布在中下游地区,三角洲平原分布在河口地区。
17.根据材料,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结合图中的指向标,河流流向应该是自南向北当的。C正确。
故答案为:C。
18.由图可知,甲坡为迎水坡,泥沙堆积的原因上坡水流速度较慢,泥沙堆积。迎水坡和背水坡水位相同,水位不是泥沙堆积的原因;受惯性影响可能使泥沙被水冲走,不会形成堆积;地转偏向力在两坡是相同的,业不是泥沙堆积形成的原因。B正确。
故答案为:B。
(2024高一下·德保开学考)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局部地貌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
19.图中P等值线的数值为(  )
A.711米 B.712米 C.713米 D.714米
20.图示局部地貌可能是(  )
A.风力侵蚀地貌 B.风力堆积地貌
C.流水侵蚀地貌 D.流水堆积地貌
【答案】19.C
20.A
【知识点】风沙地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在风对地面物质进行吹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统称为风成地貌。世界上的风成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我国西北地区也有较大面积的风成地貌分布。
19.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可知,图中的等高距是1米,P所在的等高线为虚线,而其他则为实线,说明P处地形被遮挡(从上向下俯视),海拔高处会遮挡海拔低处的等高线,P处等高线在712米和上面一条实线之间,故为713米。C正确。
故答案为:C。
20.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结合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该地貌自上而下,中间的部分等高线被上部的等高线遮挡,可以判断该地貌为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A正确。
故答案为:A。
(2024高一下·德保开学考)红砂是怪柳科红砂属小灌木,具有较强的集沙力和极强的耐旱、耐碱性。下图示意甘肃某地不同坡向不同分级的红砂分布情况。根据株高、冠幅分级,IV级株高最高、冠幅最大,Ⅰ级株高最矮,冠幅最小。该地西北坡物种种类较多。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
21.与Ⅰ级红砂相比,IV级红砂(  )
A.树龄相对较低 B.所占比重高
C.西坡个体数多 D.集沙能力强
22.该地西北坡物种种类较多主要是因为(  )
A.光照更强 B.水分适宜 C.积温更高 D.土壤肥沃
【答案】21.D
22.B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点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
项 目 内 容
显著地区 高山地区,尤其是低纬度的高山地区
形成原因 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化
垂直带谱 最下面为基带,所有的垂直带有规律的排列
分布规律 共同性 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变化,具有从该地向高纬度地区的纬度地带性变化的类似规律;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
差异性 干旱地区,由于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水分条件不同,同一山地不同坡向的垂直带谱不同,山地朝阳坡自然带数多于背阴坡带数
21.据材料可知, 怪柳科红砂属小灌木的级别越高,株高越高、冠幅越大,因此IV级红砂比I级红砂树龄老,与I级红砂相比,IV级红砂在图中所给的所有坡向当中数量都较少,所占比重低;级别越高,株高越高冠幅越大,根系越发达。集沙能力更强。D正。
故答案为:D。
22.该地为西北干旱区,水分是制约多种植物生长的关键因子。西北坡为阴坡,蒸发较弱,水分条件较好,故有更多的物种能够生存。B正确。
故答案为:B。
(2024高一下·德保开学考)读“某日四川气象干旱监测图”,完成下列各小题。
23.要持续监测该地区的旱情,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
A.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 D.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
24.该幅干旱监测图的绘制主要是依赖(  )
A.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 D.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
【答案】23.C
24.B
【知识点】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
【解析】【点评】遥感与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
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 应用方向
资源普查 矿产资源 有许多蕴藏矿产的地方是地质断裂或环形构造带,较容易借助遥感“发现”矿产 人们只需要分析遥感图像就可以划定蕴藏矿产的大致区域
生物资源 通过遥感图像解译,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植被的分布、类型、结构、健康状况、产量等数据 为农业、林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等部门服务
环境和
灾害监测 环境监测 监测荒漠化、土地盐碱化、海上冰山漂流、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植被变化、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 有利于人们了解环境变化,
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
灾害监测 监测旱情、洪灾、滑坡、泥石流、地震、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 有利于防灾减灾
23.遥感可以用于自然灾害监测,能够持续监测该地灾情。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分析处理,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不属于地理信息技术。C正确。
故答案为:C。
24.绘制该干旱监测图需要对不同时期的多种数据如位置信息、降水量信息等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并最终计算表达,因而该干旱监测图的绘制中亚依赖于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定位和导航,遥感技术职业用于地理信息的获取,绘图与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无关。B正确。
故答案为:B。
二、综合题(本题共3道题,共52分)
25.(2024高一下·德保开学考) 下图是“某气象局绘制的某日10时近地面的气压与气流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近地面风和高空风形成时有何差异?风向表现有何差异?
(2) 图中有M、O、P三个气压中心,其中高压中心是   ,判断依据是什么?   
(3) 图示地区位于   半球,说明判断依据。   
(4) 若P、M之间气压差异的形成与热力环流有关,请画出P、M之间热力环流图。
【答案】(1)近地面的风形成时受三个力的作用,高空的风受两个力的作用,即不受摩擦力的影响。近地面的风与等压线斜交,高空的风与等压线平行。
(2)P;气流方向
(3)北;水平运动气流向右偏转
(4)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大气热力环流;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近地面与高空相比,近地面摩擦力较大,而高空,空气稀薄,摩擦力较小,摩擦力可以忽略。故近地面风形成时受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风向最终与等压线斜交;高空忽略摩擦力,风的形成受两个力影响,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2)据图中气流的运动方向可知,P为高压,判断的依据的图中气流运动方向,高压附近在水平方向上气流是辐散的。
(3)据图中的风向可知,风向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形成的,风向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上向右偏,故该地位于北半球。
(4)据图可知,M为低压,P为高压。若P、M之间存在热力环流,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则M地温度高,气流上升;P地温度低,气流下沉。水平方向上有高压流向低压,近地面气流由P流向M,高空运动方向相反。具体如图:
【点评】不同力作用下的风向
26.(2024高一下·德保开学考) 读“海水表面温度、盐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甲、乙两条曲线中,表示海水温度的是   ,表示海水盐度的是   ,描述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纬度分布规律   。
(2) 世界表层海水盐度最高不在A点,在B点,其原因是A点虽地处低纬,气温高,   强,但降水量   (填“大于”或“小于”)蒸发量。
(3) 海水密度大小与温度、盐度、深度因素有关,与海水密度大小呈正相关的是   、   ,呈负相关的是   。
(4) 结合右图,说明圣劳伦斯湾表层水盐度,较同纬度大洋低的原因。
【答案】(1)甲;乙;表层海水盐度自副热带海区向赤道和两极(向高低纬)递减
(2)蒸发;大于
(3)盐度;深度;温度
(4)①圣劳伦斯河汇入海湾,稀释海水盐分;②圣劳伦斯海湾海域较封闭,与其他海域交换能力较差,因此盐度较同纬度海域低。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 根据世界海洋表层温度和盐度分布规律可知,海水温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故图中甲曲线为海水温度随纬度变化曲线;世界海洋盐度由副热带海域向南北两侧递减,故图中乙曲线为海水盐度变化曲线。
(2)世界表层海水盐度最高不在图中A点(赤道附近),而在图中的B点(回归线附近)的原因,主要从降水量、蒸发量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尽管A地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强烈,但由于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多对流雨,降水丰富,且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因此该地的盐度相对较低。
(3)海水的密度与海水的温度、盐度和深度等因素相关。一般来说,海水的密度与盐度、深度呈正相关,即海水的盐度高、深度大,则海水的密度就较大;与温度呈负相关,温度越低,海水冷重,海水密度就较大。
(4)分析圣劳伦斯湾表层水盐度较低的原因,主要从淡水注入、海洋封闭方面进行分析。圣劳伦斯湾有大量的圣劳伦斯河水汇入海湾,稀释海水盐分;且圣劳伦斯海湾周围半岛、岛屿较多,海域较封闭,与其他海域交换能力较差,因此盐度较同纬度海域低。
【点评】海水的密度:
(1)水平变化规律:由低纬度向高纬度增加,最大值出现在寒冷的极地海区。
(2)垂直变化规律:低纬地区表层密度低,随着深度增加,存在密度迅速增加的密度跃层,深到一定程度密度基本不变;高纬度海区海水密度垂直变化较小。
(3)影响因素:①海水温度、②盐度、③压力有关。低纬度海区气温高,盐度低,密度较小;高纬海区,气温低,密度大(低温使海水增密)。
27.(2024高一下·德保开学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种非常独特的地貌类型。图示为喀斯特地貌景观图(图甲)和某地喀斯特地貌等高线示意图(图乙)。
(1)图甲所示是地表喀斯特地貌类型中的   ,该地貌主要分布于图乙中地貌类型界限以   (填方位)区域,该区域可能出现的地下喀斯特地貌类型是   。
(2)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发育丰富的地区之一,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分布有大量的   
   岩,并且气温   ,具备了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气候条件。
(3)分析喀斯特地貌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答案】(1)峰林;东;地下河/溶洞/石笋/石钟乳等都可
(2)石灰;较高;大
(3)①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层薄;②土壤较为贫瘠;③地形崎岖不平,可耕地少;④地表破碎,可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
【知识点】喀斯特地貌;地表形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解析】【分析】(1)据甲图可知,该地是地表喀斯特地貌中的峰林,从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峰林是多个山峰组成,即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是由多个孤立闭合等高线组成,即右图中东侧区域的地貌。地下喀斯特地貌的类型主要由石笋、石钟乳、石柱、溶洞和地下河等。
(2)喀斯特地貌典型分布的特征是:地质条件是石灰岩分布区,气候条件是温暖湿润,因此,我国西南地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故西南地区具备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条件,即该地区石灰岩广布,且气温高,降水丰富。
(3)喀斯特地貌区是主要着石灰岩,由于石灰岩极易受流失溶蚀,易导致水土流失,故喀斯特地貌区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是:水土流失,土层薄,土壤较为贫瘠;地形崎岖不平,可耕地少;地表破碎,可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
【点评】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主要是石灰岩。喀斯特可划分许多不同的类型。按出露条件分为:裸露型
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此外,还有按海拔高度、发育程度、水文特征、形成时期等不同的划分等。由其他不同成因而产生形态上类似喀斯特的现象,统称为假喀斯特,包括碎屑喀斯特、黄土和粘土喀斯特、热融喀斯特和火山岩区的熔岩喀斯特等。它们不是由可溶性岩石所构成,在本质上不同于喀斯特。
1 / 1广西百色市德保县德保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共48分)
(2024高一下·德保开学考) 2022年11月8日晚,上演了2022年第二次月全食天文现象。下图为月食成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
1.月食发生时,月球所在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月全食发生过程中(  )
A.世界各地皆可见到 B.月面东侧先出现亏缺
C.月面完全消失不见 D.月光比平时更加明亮
3.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
A.柴达木盆地 B.四川盆地 C.山东半岛 D.长江三角洲
(2024高一下·德保开学考)读“某地层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小题。
4.图中地层中动物化石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5.石炭一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  )
A.干燥,冷热多变 B.全球气候分带明显
C.湿润,森林茂密 D.寒冷,冰雪广布
(2024高一下·德保开学考) 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圈的最底层,该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下图示意1957~1993年南极布伦特冰架上的哈雷站(位于75°S附近)1月和7月低层大气平均气温随高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
6.1月份,哈雷站对流层上界高度约为(  )
A.1.5km B.8.5km C.12.5km D.22.5km
7.a月,高度1.5 km以下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是哈雷站所在地(  )
A.大气削弱太阳辐射 B.冰面强烈辐射冷却
C.冰架融化消耗热量 D.冰面反射太阳辐射
(2024高一下·德保开学考)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
8.图示观测时段内(  )
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
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
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
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
9.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  )
①白天温度低 ②蒸发(腾)多 ③空气湿度大 ④大气逆辐射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2024高一下·德保开学考)随着城镇化水平提升,城市路面硬化扩大,影响城市水循环。读图完成下列各小题。
11.近年来,我国南方城市地下水水位不断下降,最主要是因为(  )
A.过度开采地下水 B.降水量减少
C.蒸发增发量增加 D.下渗补充减少
12.为减轻城市内涝,可采取(  )
①扩大绿地面积 ②增加水用量 ③硬化城市路面 ④铺设透水砖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24高一下·德保开学考)据地理工作者考察﹐在黄海中部海面以下20~30米处,存在一个明显的温跃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出现突变的水层),抑制了海水的上下对流,在海底洼地的下层海水表现为相对低温,称为深海冷水团。读图,完成下列各小题。
13.黄海温跃层表现最明显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4.影响黄海海域表层水温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洋流 C.盐度 D.海陆位置
(2024高一下·德保开学考)石沪是修建在潮间带(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间的海岸),利用海水运动将鱼群困在石墙内的传统陷阱式捕鱼设施。下图示意台湾澎湖“心形项链”石沪,“项链坠”是集鱼的沪房,“项链串”是防止鱼游出石沪的石堤。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
15.石沪主要修建在潮间带,主要是因为潮间带(  )
A.海水深度较浅 B.渔业资源丰富
C.海面风浪较小 D.海水周期涨落
16.下列沪房处的石墙剖面结构示意图与实际最符合的是(  )
A. B.
C. D.
(2024高一下·德保开学考)沙波是河流浅水区河床中的沙粒堆积地貌,如图为某常见的沙波形成过程示意图。在浅水区,水面受河床底部起伏的影响而呈波形,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响而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
17.河流流向为(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18.甲坡泥沙堆积的原因为(  )
A.水位高流速快泥沙堆积 B.上坡流速变慢泥沙堆积
C.地转偏向力导致泥沙堆积 D.受惯性影响泥沙堆积
(2024高一下·德保开学考)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局部地貌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
19.图中P等值线的数值为(  )
A.711米 B.712米 C.713米 D.714米
20.图示局部地貌可能是(  )
A.风力侵蚀地貌 B.风力堆积地貌
C.流水侵蚀地貌 D.流水堆积地貌
(2024高一下·德保开学考)红砂是怪柳科红砂属小灌木,具有较强的集沙力和极强的耐旱、耐碱性。下图示意甘肃某地不同坡向不同分级的红砂分布情况。根据株高、冠幅分级,IV级株高最高、冠幅最大,Ⅰ级株高最矮,冠幅最小。该地西北坡物种种类较多。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
21.与Ⅰ级红砂相比,IV级红砂(  )
A.树龄相对较低 B.所占比重高
C.西坡个体数多 D.集沙能力强
22.该地西北坡物种种类较多主要是因为(  )
A.光照更强 B.水分适宜 C.积温更高 D.土壤肥沃
(2024高一下·德保开学考)读“某日四川气象干旱监测图”,完成下列各小题。
23.要持续监测该地区的旱情,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
A.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 D.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
24.该幅干旱监测图的绘制主要是依赖(  )
A.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 D.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
二、综合题(本题共3道题,共52分)
25.(2024高一下·德保开学考) 下图是“某气象局绘制的某日10时近地面的气压与气流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近地面风和高空风形成时有何差异?风向表现有何差异?
(2) 图中有M、O、P三个气压中心,其中高压中心是   ,判断依据是什么?   
(3) 图示地区位于   半球,说明判断依据。   
(4) 若P、M之间气压差异的形成与热力环流有关,请画出P、M之间热力环流图。
26.(2024高一下·德保开学考) 读“海水表面温度、盐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甲、乙两条曲线中,表示海水温度的是   ,表示海水盐度的是   ,描述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纬度分布规律   。
(2) 世界表层海水盐度最高不在A点,在B点,其原因是A点虽地处低纬,气温高,   强,但降水量   (填“大于”或“小于”)蒸发量。
(3) 海水密度大小与温度、盐度、深度因素有关,与海水密度大小呈正相关的是   、   ,呈负相关的是   。
(4) 结合右图,说明圣劳伦斯湾表层水盐度,较同纬度大洋低的原因。
27.(2024高一下·德保开学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种非常独特的地貌类型。图示为喀斯特地貌景观图(图甲)和某地喀斯特地貌等高线示意图(图乙)。
(1)图甲所示是地表喀斯特地貌类型中的   ,该地貌主要分布于图乙中地貌类型界限以   (填方位)区域,该区域可能出现的地下喀斯特地貌类型是   。
(2)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发育丰富的地区之一,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分布有大量的   
   岩,并且气温   ,具备了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气候条件。
(3)分析喀斯特地貌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B
3.A
【知识点】太阳系与地月系;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月相变化与潮汐变化
【解析】【点评】月食,又称月蚀, [1]是一种当月球运行进入地球的阴影(阴影又分本影和半影两部分)时,原本可被太阳光照亮的部分,有部分或全部不能被直射阳光照亮,使得位于地球的观测者无法看到普通的月相的天文现象。月食发生时,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因此月食必定发生在满月的晚上(农历十五、十六、或十七),如《说文》所说“日食则朔,月食则望”。地球阴影位于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内,此平面与月球轨道面(白道面)并不重合,黄白道面交角约5度;大多数满月时,月球不在黄道面内,而是或偏北或偏南,不在地球阴影内,因此并不是每个满月时,都发生月食。每年全球至少发生两次月食。
1.月食发生时,日地月三者在一条 直线上,且地球处于中间位置,农历是在十五前后,即月球位于图中乙位置。B正确。
故答案为:B。
2.A、只有位于夜半球的人们才能够看见月全食发生过程,A错误;
B、月球是自西向东绕着地球公转运动的,因此,月食发生时月球是东边先进入到地球的影子中,因而月全食发生过程中,月面东侧先出现亏缺,B正确;
C、发生月全食时,月亮进入地球阴影中,不是完全看不到,而是能看到暗红色的月亮轮廓,C错误;
D、月全食发生过程中,月光比平时暗淡,D错误。
故答案为:B。
3.柴达木盆地位于我国太阳能资源高值区,人口稀少,由大面积的未利用土地,因此,最适宜建设光热电站。而四川盆地、山东半岛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太阳能资源相对较少,且经济发达,土地紧张,不适合建设光热电站。A正确。
故答案为:A。
【答案】4.B
5.C
【知识点】化石与地层;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
【解析】【点评】地球诞生至今约有现有40~46亿岁,先后经历过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为地球圈层形成时期,其时限大致距今4600至4200Ma。46亿年前诞生时候的地球与21世纪的大不相同。根据科学家推断,地球形成之初是一个由炽热液体物质(主要为岩浆)组成的炽热的球。随着时间的推移,地表的温度不断下降,固态的地核逐渐形成。密度大的物质向地心移动,密度小的物质(岩石等)浮在地球表面,这就形成了一个表面主要由岩石组成的地球。
2、第二阶段为太古宙、元古宙时期。其时限距今4200-543Ma。地球自不间断地向外释放能量,由高温岩浆不断喷发释放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构成了非常稀薄的早期大气层---原始大气。随着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再汇聚成雨水落入地表。就这样,原始的海洋形成了。
3、第三阶段为显生宙时期,其时限由543Ma至今。显生宙延续的时间相对短暂,但这一时期生物及其繁盛,地质演化十分迅速,地质作用丰富多彩,加之地质体遍布全球各地,广泛保存,可以极好的对其进行观察和研究,为地质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并建立起了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4.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一般而言,越向下,岩层形成的时间越早。结合图例可知,由下至上,由老至新,图中动物的演化过程为三叶虫(海生无脊椎动物) —鱼类(海生脊椎动物)—恐龙(爬行动物)。B正确。
故答案为:B。
5.煤炭是地质时期的森林等植被被掩埋之后,由太阳能转化而形成的,由此可推知,石炭—二叠纪时期气候湿润、森林茂密。C正确。
故答案为:C。
【答案】6.B
7.B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大气圈的分层
垂直分层 气温变化 大气运动 与人类关系
对流层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显著 多风、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
平流层 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平流运动为主 A臭氧层吸收紫外线;而增温是航空的理想空域
高层大气 随高度增加先下降后上升   B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6.读图2可知,a 月各高度平均气温均低于b月,故a月属于南半球冬季,即7月,b月属于南半球夏季,即1月。1月地面至8.5 km处,低层大气平均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符合对流层大气平均气温随高度变化的一般规律;8.5 km以上1月大气平均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不符合对流层大气平均气温随高度变化的一般规律。B正确。
故答案为:B。
7.根据上题分析可知,a月即7 月,1.5 km以下大气平均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属于对流层大气逆温现象,主要是冰面强烈辐射冷却形成的。7月南极圈内,大部分地区为极夜,哈雷站没有大气削弱太阳辐射和冰面反射太阳辐射现象。读图可知,7月近地面气温低于0℃ ,冰架不会融化。B正确。
故答案为:B。
【答案】8.C
9.A
10.C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阳辐射在地表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气温不同,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间气压差异,引起大气运动。地面均匀受热时等压面平行地面。当地面某地受热较多时,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其高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另一地受热较少时,冷却下沉在高空形成低压,在近地面形成高压,等压面出现弯曲;在水平方向上气压差异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并造成空气水平运动(由高压流向低压),形成热力环流。上升气流的地方,由于空气上升,气温下降,易形成阴雨天气;空气下沉的地方,气温升高,不易形成降水,多晴朗天气。在局部地区存在热力差异就可能形成热力环流。常见的热力环流有:海陆风、山谷风、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等。
8.读“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图可知,凌晨0~6时左右绿洲和沙漠地表温度的变化曲线行,说明降温速率接近;地面长波辐射主要受地温的影响,图中显示地表温度差值最大时接近15时,故15时左右绿洲和沙漠的地表温度差值最大,傍晚沙漠地温曲线较陡,温度下降较快,故绿洲降温速率小于沙漠;上午绿洲地温低于沙漠,故绿洲长波辐射弱于沙漠。C正确。
故答案为:C。
9.由于沙漠白天温度较绿洲高很多,夜间虽然沙漠降温幅度快于绿洲,但还是会出现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现象,①正确;绿洲地表较湿润,蒸发(腾)多,吸收热量多,会使绿洲夜间降温较快,温度较低,②正确;空气湿度大和大气逆辐射强都会导致夜间降温较慢,使绿洲夜间地表温度较高,③④错误。A①②正确。
故答案为:A。
10.由上题分析可知,要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必须具备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条件,则沙漠地区白天温度要远高于绿洲温度,使沙漠积累的余热多,导致夜晚降温后温度仍然高于绿洲,故要出现沙漠高温应为夏季7~8月。也可以通过读“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图得知,图中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图中沙漠15时左右的地表最高温超过40℃,故最可能发生在北半球夏季7~8月,不可能出现在1—2月、4—5月和10—11月。C正确。
故答案为:C。
【答案】11.D
12.C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解析】【点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改变地表径流——最主要的影响方式。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海造陆、围湖造田等
(2)影响地下径流: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坎儿井就是把地下水引出地表灌溉的实例,城市地铁的修建破坏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流方向等。
(3)影响局地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
(4)影响蒸发和下渗,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也增加下渗。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减少蒸发,保护土壤墒情(土壤水份)。
11.据图文资料可知,造成该地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是雨水难以下渗,我国南方地区降水丰富,且与北方相比降水的季节较小,不存在过度开采地下水的问题,今年来气候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南方地区蒸发量没有出现明显增多的情况。D正确。
故答案为:D。
12.城市内涝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在雨季时,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大。要减轻城市内涝,就需要增加地表水的下渗量,扩大绿地面积铺设渗水砖可以增加地表水的下渗量,增加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可以有效的环节城市内涝。硬化城市路面会阻断地表水的下渗,不利于减轻城市内涝,增加用水量对减轻城市内涝实际意义不大。C①④正确。
故答案为:C。
【答案】13.B
14.A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海水的温度
(1)海水温度:太阳辐射是海水最主要的热源。
(2)纬度变化:表层海水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同纬度海区,暖流经过海区水温高于寒流经过海区。
(3)季节变化:同一海区,海水温度夏季高,冬季低。
(4)垂直变化:0~-1000米垂直方向由表层向下降低(低至4℃左右后稳定)。
13.由图可知,图中信息显示,温跃层是指垂直方向上温度出现突变的水层(上下层温度差异大)。上下层海水之间温度差异最大的季节是在夏季,下层海水表现为相对低温状态。故可以判断夏季存在一个明显的温跃层。B正确。
故答案为:B。
14.据图可知,黄海春夏季上层水温高于下层水温,可能是夏季黄海海域太阳高度角较大,太阳辐射较强海水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水温高,冬季太阳高度角较小获得太阳辐射少,水温低。黄海海域的洋流、盐度季节差异不大,两者不是影响海洋表层温度差异的影响因素,海陆位置对海水温度关系不大,且不存在季节变化。A正确。
故答案为:A。
【答案】15.D
16.A
【知识点】海水的运动及影响;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
【解析】【点评】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
方式 内容 作用
耕海牧渔 利用人工鱼礁、深水网箱、深水养殖船、海上平台等对海洋资源的集约式立体开发利用;并通过伏季休渔和增殖放流等方法,建立海洋牧场 满足生产生活需要,高效利用海洋空间资源
海洋运输线 主要有海上航道和海港、海底隧道、海底管道和跨海大桥等 对我国资源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都很重要
填海造地 把原有的海域通过人工技术转变为陆地的开发利用方式 满足工业化、城镇化对空间资源的需求;为军事设施建设提供土地
海岛开发 能够供人类长久居住,也可依托海岛发展海洋资源、实施海岛旅游 海岛及岛链、群岛具有重要军事和国防价值
15.潮间带有出露水面的时期,渔业资源较少;潮间带是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间的海岸,石沪是利用海水运动将鱼群困在石墙内的传统陷阱式捕鱼设施。石沪修建在潮间带,是因为潮间带海水具有周期性涨落规律,利用海水周期性涨落可以将海中的鱼拦在石沪中。海面风浪和海水深浅对扑鱼 影响较小。D正确。
故答案为:D。
16.据材料石沪扑鱼的原理可知,石沪面向大海的一面坡度应该较小,背向大海的一面坡度比较陡,这样进入石沪的鱼很难逃回大海,利用海水涨潮时会淹覆石墙顶部并且带来鱼群,退潮时海水流走而鱼群便会困在石墙内。A正确。
故答案为:A。
【答案】17.C
18.B
【知识点】河流地貌;外力作用
【解析】【点评】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横剖面呈“V”字形。堆积地貌多见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包含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等,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河漫滩平原一般分布在中下游地区,三角洲平原分布在河口地区。
17.根据材料,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结合图中的指向标,河流流向应该是自南向北当的。C正确。
故答案为:C。
18.由图可知,甲坡为迎水坡,泥沙堆积的原因上坡水流速度较慢,泥沙堆积。迎水坡和背水坡水位相同,水位不是泥沙堆积的原因;受惯性影响可能使泥沙被水冲走,不会形成堆积;地转偏向力在两坡是相同的,业不是泥沙堆积形成的原因。B正确。
故答案为:B。
【答案】19.C
20.A
【知识点】风沙地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在风对地面物质进行吹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统称为风成地貌。世界上的风成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我国西北地区也有较大面积的风成地貌分布。
19.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可知,图中的等高距是1米,P所在的等高线为虚线,而其他则为实线,说明P处地形被遮挡(从上向下俯视),海拔高处会遮挡海拔低处的等高线,P处等高线在712米和上面一条实线之间,故为713米。C正确。
故答案为:C。
20.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结合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该地貌自上而下,中间的部分等高线被上部的等高线遮挡,可以判断该地貌为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A正确。
故答案为:A。
【答案】21.D
22.B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点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
项 目 内 容
显著地区 高山地区,尤其是低纬度的高山地区
形成原因 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化
垂直带谱 最下面为基带,所有的垂直带有规律的排列
分布规律 共同性 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变化,具有从该地向高纬度地区的纬度地带性变化的类似规律;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
差异性 干旱地区,由于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水分条件不同,同一山地不同坡向的垂直带谱不同,山地朝阳坡自然带数多于背阴坡带数
21.据材料可知, 怪柳科红砂属小灌木的级别越高,株高越高、冠幅越大,因此IV级红砂比I级红砂树龄老,与I级红砂相比,IV级红砂在图中所给的所有坡向当中数量都较少,所占比重低;级别越高,株高越高冠幅越大,根系越发达。集沙能力更强。D正。
故答案为:D。
22.该地为西北干旱区,水分是制约多种植物生长的关键因子。西北坡为阴坡,蒸发较弱,水分条件较好,故有更多的物种能够生存。B正确。
故答案为:B。
【答案】23.C
24.B
【知识点】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
【解析】【点评】遥感与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
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 应用方向
资源普查 矿产资源 有许多蕴藏矿产的地方是地质断裂或环形构造带,较容易借助遥感“发现”矿产 人们只需要分析遥感图像就可以划定蕴藏矿产的大致区域
生物资源 通过遥感图像解译,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植被的分布、类型、结构、健康状况、产量等数据 为农业、林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等部门服务
环境和
灾害监测 环境监测 监测荒漠化、土地盐碱化、海上冰山漂流、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植被变化、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 有利于人们了解环境变化,
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
灾害监测 监测旱情、洪灾、滑坡、泥石流、地震、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 有利于防灾减灾
23.遥感可以用于自然灾害监测,能够持续监测该地灾情。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分析处理,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不属于地理信息技术。C正确。
故答案为:C。
24.绘制该干旱监测图需要对不同时期的多种数据如位置信息、降水量信息等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并最终计算表达,因而该干旱监测图的绘制中亚依赖于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定位和导航,遥感技术职业用于地理信息的获取,绘图与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无关。B正确。
故答案为:B。
25.【答案】(1)近地面的风形成时受三个力的作用,高空的风受两个力的作用,即不受摩擦力的影响。近地面的风与等压线斜交,高空的风与等压线平行。
(2)P;气流方向
(3)北;水平运动气流向右偏转
(4)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大气热力环流;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近地面与高空相比,近地面摩擦力较大,而高空,空气稀薄,摩擦力较小,摩擦力可以忽略。故近地面风形成时受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风向最终与等压线斜交;高空忽略摩擦力,风的形成受两个力影响,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2)据图中气流的运动方向可知,P为高压,判断的依据的图中气流运动方向,高压附近在水平方向上气流是辐散的。
(3)据图中的风向可知,风向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形成的,风向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上向右偏,故该地位于北半球。
(4)据图可知,M为低压,P为高压。若P、M之间存在热力环流,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则M地温度高,气流上升;P地温度低,气流下沉。水平方向上有高压流向低压,近地面气流由P流向M,高空运动方向相反。具体如图:
【点评】不同力作用下的风向
26.【答案】(1)甲;乙;表层海水盐度自副热带海区向赤道和两极(向高低纬)递减
(2)蒸发;大于
(3)盐度;深度;温度
(4)①圣劳伦斯河汇入海湾,稀释海水盐分;②圣劳伦斯海湾海域较封闭,与其他海域交换能力较差,因此盐度较同纬度海域低。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 根据世界海洋表层温度和盐度分布规律可知,海水温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故图中甲曲线为海水温度随纬度变化曲线;世界海洋盐度由副热带海域向南北两侧递减,故图中乙曲线为海水盐度变化曲线。
(2)世界表层海水盐度最高不在图中A点(赤道附近),而在图中的B点(回归线附近)的原因,主要从降水量、蒸发量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尽管A地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强烈,但由于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多对流雨,降水丰富,且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因此该地的盐度相对较低。
(3)海水的密度与海水的温度、盐度和深度等因素相关。一般来说,海水的密度与盐度、深度呈正相关,即海水的盐度高、深度大,则海水的密度就较大;与温度呈负相关,温度越低,海水冷重,海水密度就较大。
(4)分析圣劳伦斯湾表层水盐度较低的原因,主要从淡水注入、海洋封闭方面进行分析。圣劳伦斯湾有大量的圣劳伦斯河水汇入海湾,稀释海水盐分;且圣劳伦斯海湾周围半岛、岛屿较多,海域较封闭,与其他海域交换能力较差,因此盐度较同纬度海域低。
【点评】海水的密度:
(1)水平变化规律:由低纬度向高纬度增加,最大值出现在寒冷的极地海区。
(2)垂直变化规律:低纬地区表层密度低,随着深度增加,存在密度迅速增加的密度跃层,深到一定程度密度基本不变;高纬度海区海水密度垂直变化较小。
(3)影响因素:①海水温度、②盐度、③压力有关。低纬度海区气温高,盐度低,密度较小;高纬海区,气温低,密度大(低温使海水增密)。
27.【答案】(1)峰林;东;地下河/溶洞/石笋/石钟乳等都可
(2)石灰;较高;大
(3)①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层薄;②土壤较为贫瘠;③地形崎岖不平,可耕地少;④地表破碎,可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
【知识点】喀斯特地貌;地表形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解析】【分析】(1)据甲图可知,该地是地表喀斯特地貌中的峰林,从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峰林是多个山峰组成,即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是由多个孤立闭合等高线组成,即右图中东侧区域的地貌。地下喀斯特地貌的类型主要由石笋、石钟乳、石柱、溶洞和地下河等。
(2)喀斯特地貌典型分布的特征是:地质条件是石灰岩分布区,气候条件是温暖湿润,因此,我国西南地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故西南地区具备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条件,即该地区石灰岩广布,且气温高,降水丰富。
(3)喀斯特地貌区是主要着石灰岩,由于石灰岩极易受流失溶蚀,易导致水土流失,故喀斯特地貌区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是:水土流失,土层薄,土壤较为贫瘠;地形崎岖不平,可耕地少;地表破碎,可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
【点评】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主要是石灰岩。喀斯特可划分许多不同的类型。按出露条件分为:裸露型
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此外,还有按海拔高度、发育程度、水文特征、形成时期等不同的划分等。由其他不同成因而产生形态上类似喀斯特的现象,统称为假喀斯特,包括碎屑喀斯特、黄土和粘土喀斯特、热融喀斯特和火山岩区的熔岩喀斯特等。它们不是由可溶性岩石所构成,在本质上不同于喀斯特。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