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3高一上·武汉期末)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分布,图中瀑布落差60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村落因多古祠堂、古民居、古牌坊等吸引了众多文物保护爱好者的关注,某爱好者想要拍摄村落全貌,拍摄地点应选择在(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处可能有河流发育
B.河流AB段与CD段落差相同
C.⑤处的坡度小于④处
D.村落与甲山峰之间的相对高差是800米
3.水库水面高度可能是( )
A.120米 B.140米 C.160米 D.180米
【答案】1.D
2.A
3.A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等值线的规律:“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山脊处等高线凸向低值方向,为分水岭;山谷处等高线凸向低处,为集水线。河流发源于山谷处,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
1.①处地势较低,不能俯瞰村落全貌;②处东南部有山脊阻挡视线,不能看到村落全貌;③处有小山丘阻挡视线,也不能看到村落全貌;④处地势较高,视野开阔,是理想的拍摄地点,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A、读图可知,②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可能发育河流,A正确。
B、读图可知,河流CD段等高线稀疏,落差小,AB段等高线较密集,落差大,B错误。
C、⑤处等高线更密集,坡度较大,C错误。
D、甲山峰的海拔为1000-1100米,村落的海拔为100-200米,两者之间的相对高度为大于800米、小于1000米,D错误。
故答案为:A。
3.读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水库所在地区的海拔在100-200米之间,由于上游有瀑布,落差60米,故水库所在地区的海拔在100-140米之间。
故答案为:A。
(2023高一上·武汉期末)在海陆变迁过程中,陆地面积基本不变,全球环境却发生了深刻变化。下图示意不同地质历史时期海陆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地质历史时期由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排序正确的是( )
A.Ⅰ—Ⅱ—Ⅲ B.Ⅲ-Ⅱ-Ⅰ C.Ⅰ—Ⅲ—Ⅱ D.Ⅱ—Ⅲ—Ⅰ
5.受图中海陆变迁影响最深刻的是( )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海洋面积的变化
C.物种演化及分布 D.季节更替的变化
6.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繁盛的时期分别是( )
A.Ⅰ、Ⅲ B.Ⅱ、Ⅰ C.Ⅱ、Ⅲ D.Ⅲ、Ⅰ
【答案】4.B
5.B
6.B
【知识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
【解析】【点评】中生代时,爬行动物空前繁盛,故有爬行动物时代之称,或称恐龙时代,中生代的哺乳动物虽然分化成很多不同的类群,但所有这些哺乳动物都是些体型非常小的动物,中生代时裸子植物空前繁盛,有的高达数十米,到了中生代末期被子植物才逐渐繁盛,今天的煤炭石油绝大部分是中生代时期的裸子植物埋藏在地下形成的。
4.大陆漂移说认为,晚古生代时期全球所有大陆连成一体的超级大陆。中生代以来逐步解体,新时代形成现今的大陆、大洋,故III是古生代,II是中生代,I是新生代.
故答案为:B。
5.昼夜长短的变化、季节更替的变化都是地球公转造成的,与海陆变迁无关,A、D错误;据图可知受海陆变迁影响,有的海域面积在增加,有的海域面积在减少,B正确;图中反映不出物种的演化和分布,C错误。
故答案为:B。
6.新生代以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的高度繁盛为特征,中生代以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空前繁盛为特征。
故答案为:B。
(2023高一上·武汉期末)如图是手机“北斗指路”导航软件屏幕示意图,行驶中始终显示车头朝上,指向标箭头随行车方向而转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百货大楼位于当前汽车位置的( )
A.正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正西方向 D.东北方向
8.汽车在前方左拐弯后,导航屏幕面板上的指向标箭头朝向为( )
A.左上 B.右下 C.右上 D.左下
9.用手机“北斗指路”导航和获取实时路况,主要运用的技术是( )
①卫星定位系统 ②遥感 ③地理信息系统 ④互联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7.C
8.B
9.C
【知识点】地图的基本知识
【解析】【点评】在做关于“3S”技术中如何选取适当手段之类的题目时,首先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点”与定位有关,则选用GPS,如导航、珠峰高度测量等。如果是“面”,则需看是突出监测方面,还是需分析、处理、计算才能得出结果;如要大面积监测森林火灾,应选用RS技术;要在某城市选取大型商业中心则应选用GIS技术。
7.把百货大楼和汽车相连,连线大致和指向标南北方向垂直,故百货大楼位于当前汽车位置的正西,C符合题意;排除ABD。
故答案为:C。
8.车头朝向前进方向,指向标箭头随行车方向而转动,导航仪面板上的指向标箭头朝向始终指向正北方向,汽车在前方左转弯后,导航仪面板上的指向标箭头朝向为车头前进方向的右后方,即对驾驶员来说,是车头前进方向的右后方,即图中来看右下方。
故答案为:B。
9.导航仪主要为用户提供定位和导航功能,应该使用全球定位系统,①符合题意;地理信息系统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获取实时路况需要地理信息系统,互联网提供网络支持,③④符合题意,遥感一般是获取地物面状信息,提供事物特征、变化等信息,排除②。
故答案为:C。
(2023高一上·武汉期末)对流层顶高度与对流活动强弱密切相关。图中示意青藏高原1980-2010年间对流层顶气压的月平均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段是( )
A.11~12月 B.1~2月 C.4~5月 D.7~8月
11.导致青藏高原地区7月-12月对流层顶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冬季风势力增强 B.大气降水增多
C.植被覆盖率提高 D.太阳辐射减弱
12.近20年来,青藏高原对流层顶高度呈上升趋势。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臭氧层空洞 B.温室气体排放增多
C.地表植被密度增大 D.人工降雨频率增大
【答案】10.C
11.D
12.B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点评】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压力,即在数值上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所受到的重力。气压的大小与海拔高度、大气温度、大气密度等有关,一般随高度升高而递减。
10.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在垂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压降低。在相同时间间隔内,对流层顶的气压值变化幅度越大,说明对流层顶的高度上升幅度越大。图中4-5月变化幅度最大。
故答案为:C。
11.根据图中曲线,秋季气压值上升,说明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下降,秋季,太阳辐射减弱,北半球各地气温下降,导致对流层顶高度下降,D正确;青藏高原地区,青藏高原海拔高,冬季风影响小,A错误;植被覆盖率提高和大气降水增多对对流层顶的高度影响不大,BC错误。
故答案为:D。
12.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近20年来,青藏高原对流层顶高度呈上升趋势”,说明全球气候变暖,其主要原因是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温室气体排放增多,B正确;地表植被密度增大,吸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不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C错误;与臭氧层空洞和人工降雨频率增大关系不大, A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3高一上·武汉期末)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正式启动福岛核电站核污水的排海行动。图为日本及周边海域1月等温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四处海域表层海水相比( )
A.甲处温度低于乙处 B.甲处盐度低于丁处
C.乙处盐度高于丁处 D.甲处密度高于丙处
14.影响此时图中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地形 B.太阳辐射、地形
C.太阳辐射、洋流 D.海陆位置、洋流
15.关于日本核污染水排放事件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污染水扩散浓度是向北高于向南
B.若科研机构利用GIS模拟核废水扩散路径,需要输入的主要信息源是海底板块运动趋势
C.对我国内陆地区的地下水不会产生污染
D.全球气候类型的分布会改变
【答案】13.C
14.D
15.A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海水的运动及影响
【解析】【点评】日本因为是一个四周环海的岛国,受到海洋的影响大,所以其季风气候具有很强的海洋性特征,海洋性气候特征主要表现在气温日较差、年较差比同纬度地区小,年降水量较多,降水的季节变化小等特点。日本东部太平洋沿岸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丰富,而日本海为夏季风背风坡冬季风迎风坡,降水少于东部。
13.根据海水性质一般规律可知,世界表层海水温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结合等温线可知甲处温度高于乙处,A错误;世界表层盐度从副热带海区向高低纬递减,甲处盐度高于丁处,乙处盐度高于丁处,C正确,B错误;世界表层海水密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增,甲处密度低于丙处,D错误。
故答案为:C。
14.等温线的凸向即洋流的流向;洋流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为寒流;洋流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为暖流,由此可知图示甲海域为暖流影响,且东部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说明受海陆位置影响而不是太阳辐射和地形,D正确,排除ABC。
故答案为:D。
15.A、读图中等温线和等温线的凸向即洋流的流向可知福岛附近洋流为北向的日本暖流,核污染水扩散浓度是向北高于向南,A正确;
B、利用GIS模拟核废水扩散路径,需要输入的主要信息源应该是对核废水扩散的主要影响因素,核废水主要是随着洋流的流动扩散的,因此需要输入的主要信息源为表层洋流分布,B错误;
C、核废水扩散主要依靠表层洋流和大气运动两个途径。核废水会通过洋流运动不断扩散,同时再通过大气与海水进行水汽交换,核污染被大气环流扩散至其他地区如内陆地区,有可能对我国内陆地区的地下水会产生污染,C错误;
D、核废水排海主要危害海洋环境,不会改变全球气候类型的分布,D错误。
故答案为: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16.(2023高一上·武汉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关岭古生物化石群,位于贵州省花江大峡谷北岸高坡上,形成于距今约2.2亿年的晚三叠纪时期,完好地保存了海生爬行动物和海百合(属于动物)等珍稀生物群。下图示意其中的海百合古生物化石。
(1)指出在关岭古生物化石群形成年代繁盛的主要动物和植物类型。
(2)说出人类研究关岭珍稀生物群的主要途径,并推测其生存环境。
(3)推测关岭古生物化石出现在陆地高坡上的地理过程。
【答案】(1)爬行动物|裸子植物。
(2)研究地层和化石;海洋环境。
(3)该地生物群为古生代的海洋生物,其生物遗体或遗迹保存在海洋地层中而成为化石;由于构造运动、海陆变迁等原因,海洋隆起成为陆地,古生物化石出现在陆地高坡上。
【知识点】化石与地层;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
【解析】【分析】(1)由材料可知:“关岭古生物化石群,位于贵州省花江大峡谷北岸高坡上,形成于距今约2.2亿年的晚三叠纪时期”,因此关岭古生物化石群形成在中生代,“中生代时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空前繁盛。
(2)关岭古生物化石群由大量的海生爬行动物化石和海百合化石,因此推测其生存环境为海洋环境;地层和生物化石是研究地球演化历史的重要途径。
(3)具体上题可知:关岭珍稀生物群生存在海洋环境,其生物遗体或遗迹保存在海洋地层中而成为化石,经过漫长的地壳运动、海陆变迁,即地壳的挤压、抬升海洋隆起成为陆地,所以海洋生物化石出现在高山上。
【点评】从时间来讲,由老到新为: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从植物来讲,由老到新为: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从动物来讲,由老到新为:无脊椎动物、有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时代。
17.(2023高一上·武汉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火星自转周期与地球相近,其表面有稀薄的大气,密度相当于地球的百分之一,风速可达每秒180米,几乎是地球上特大台风风速的三倍多。火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昼夜温差大,沙尘悬浮,常有沙尘暴发生。“天问一号”于2020年7月23日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2021年5月15日,携带着“祝融号”火星车的“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表面。图1示意我国甘肃酒泉和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位置,图2为“祝融号”火星车照片。
(1)与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相比,分析海南文昌的优势和不足。
(2)根据材料,推测“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
(3)根据图2“祝融号”火星车的外部形态,推测其能量补给的最主要来源。有人设想,可采用风能作为补充能源,说明其理由。
【答案】(1)优势: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更大,节省燃料;濒临海洋,发射安全系数更高;海运便利,利于大型火箭及航空器材运输。不足:雨天多,夏秋季节多台风,发射窗口期较短。
(2)火星表面大气层稀薄、风速大,探测器安全着陆难度大;火星表面沙丘和砾石遍布,探测器平稳着陆难度大;火星常发生沙尘暴,对探测器着陆干扰大。
(3)太阳能。理由:火星表面风速大;夜晚太阳能不足。
【知识点】太阳系与地月系;探索宇宙;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1)与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相比,文昌卫星发射基地优势是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初速度大,发射难度小,节省燃料。文昌卫星发射基地位于海南岛,濒临海洋,安全系数更高,且海运便利,利于大型火箭及航空器材运输。不足之处是,文昌卫星发射基地属于季风气候,雨天多,夏秋季节多台风,天气变化大,发射窗口期短。
(2)结合材料信息“其表面有稀薄的大气,密度相当于地球的百分之一,风速可达每秒180米,几乎是地球上特大台风风速的三倍多”提示可知,火星表面大气稀薄,风速较大,故可能面临着大风的威胁,探测器安全着陆难度大;加之火星表面沙丘、砾石遍布,探测器平稳着陆难度大;风沙严重,多沙尘暴,可能对宇航器造成影响,干扰着陆。
(3)图2“祝融号”火星车的外部形态:火星车展开像蝴蝶翅膀的太阳能电池板,所以推测其能量补给的最主要来源为太阳能。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火星具有大气层;火星地表受地形、纬度等影响,导致各个区域接收到太阳辐射强度存在差异,导致气体在温差和压强作用下产生流动形成大风;加之稀薄的大气使得火星昼夜温差大,冷热气体之间形成巨大的压力差导致了强风的产生。因此,火星风力资源丰富,再加上夜晚太阳能不足,所以火星车可采用风能作为补充能源。
【点评】太阳系八大行星自内向外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阳系八大行星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和远日行星。火星环境具有寒冷、干旱、低大气密度的特点。
18.(2023高一上·武汉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西乐业县位于云贵高原向广西盆地倾斜过度的斜坡部位,平均海拔1200米,区内石龙岩广布。白洞天坑和首气洞位于乐业县大石围天坑群,其中冒气洞冬天呼气,天吸气。下图示意白洞天坑——冒气洞剖面。
(1)简述乐业天坑群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
(2)指出该地天坑形成过程。
(3)利用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白洞天坑--冒气洞会“呼吸”的原因。
【答案】(1)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纬度低,热量充足,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充足。
(2)①当地经沉积作用形成厚厚的石灰岩、②石灰岩经地壳抬升后形成陆地、③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河流下切,地表水渗漏,地下河发育、④石灰岩受流水溶蚀(或侵蚀)形成巨大溶洞、⑤受外力作用影响,洞穴顶部坍塌形成天坑。
(3)白洞天坑洞口开阔,气温年变化比冒气洞大。夏季时,白洞天坑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冒气洞洞内的气流顺着地下暗河流向白洞天坑,导致冒气洞洞口吸气;冬季时,白洞天坑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坑内的气流顺着地下暗河流向冒气洞,再加上地下暗河补充大量水分,使得洞口呼出大量白气。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喀斯特地貌
【解析】【分析】(1)该地位于广西,属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该地纬度较低,热量充足,受季风影响,降水充足,流水的溶蚀作用较强,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
(2)天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由岩溶作用形成,该地区经沉积作用形成厚厚的石灰岩,石灰岩经地壳抬升后形成陆地,云贵高原降水丰富,丰富的地表水沿石灰岩裂隙下渗溶蚀形成地下溶洞,长年累月的溶蚀使地下溶洞不断拓宽增高;溶蚀使溶洞洞顶变薄,由于重力作用坍塌,形成天坑。
(3) 本题要利用热力环流原理,首先要找到同一水平方向的冷热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两洞的区别,一是冒气洞洞口较小(或较封闭),受外界大气影响较小,与洞外热量交换较少;二是与地下河相连,河水对洞内气温调节作用强,造成冬夏温差较小。由此可以判断出冒气洞冬夏温差小(洞内气温变化小),冬季是热源,夏季是冷源。由此可得出:冬季冒气洞洞内气温较高,气压较低;与冒气洞相比,白洞天坑坑内气温较低,气压较高;由于白洞天坑和冒气洞地下相互连通,因此,白洞天坑的冷空气由地下溶洞通道流入冒气洞;在冒气洞形成上升气流流出洞口,再加上地下河提供水汽,故冒气洞冬天呼气。夏季冒气洞洞内气温较低,气压较高;与冒气洞相比,白洞天坑坑内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冒气洞的冷空气由地下溶洞通道流入白洞天坑;在冒气洞形成下沉气流,洞外空气进入冒气洞;故冒气洞夏天吸气。
【点评】热力环流的形成是由于近地面冷热不均,由于地面受热不均导致空气做垂直运动,即受热上升,冷却下降,引起同一水平面形成高、低气压中心,从而产生气压梯度,即上升运动在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下降运动在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从而引起大气做水平运动,形成风,则热力环流形成。在垂直方向上,气压总是下高上低;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气温低气压高;等压线上凸为高压下凹为低压,高空和近地面相反。
1 / 1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3高一上·武汉期末)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分布,图中瀑布落差60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村落因多古祠堂、古民居、古牌坊等吸引了众多文物保护爱好者的关注,某爱好者想要拍摄村落全貌,拍摄地点应选择在(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处可能有河流发育
B.河流AB段与CD段落差相同
C.⑤处的坡度小于④处
D.村落与甲山峰之间的相对高差是800米
3.水库水面高度可能是( )
A.120米 B.140米 C.160米 D.180米
(2023高一上·武汉期末)在海陆变迁过程中,陆地面积基本不变,全球环境却发生了深刻变化。下图示意不同地质历史时期海陆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地质历史时期由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排序正确的是( )
A.Ⅰ—Ⅱ—Ⅲ B.Ⅲ-Ⅱ-Ⅰ C.Ⅰ—Ⅲ—Ⅱ D.Ⅱ—Ⅲ—Ⅰ
5.受图中海陆变迁影响最深刻的是( )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海洋面积的变化
C.物种演化及分布 D.季节更替的变化
6.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繁盛的时期分别是( )
A.Ⅰ、Ⅲ B.Ⅱ、Ⅰ C.Ⅱ、Ⅲ D.Ⅲ、Ⅰ
(2023高一上·武汉期末)如图是手机“北斗指路”导航软件屏幕示意图,行驶中始终显示车头朝上,指向标箭头随行车方向而转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百货大楼位于当前汽车位置的( )
A.正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正西方向 D.东北方向
8.汽车在前方左拐弯后,导航屏幕面板上的指向标箭头朝向为( )
A.左上 B.右下 C.右上 D.左下
9.用手机“北斗指路”导航和获取实时路况,主要运用的技术是( )
①卫星定位系统 ②遥感 ③地理信息系统 ④互联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3高一上·武汉期末)对流层顶高度与对流活动强弱密切相关。图中示意青藏高原1980-2010年间对流层顶气压的月平均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段是( )
A.11~12月 B.1~2月 C.4~5月 D.7~8月
11.导致青藏高原地区7月-12月对流层顶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冬季风势力增强 B.大气降水增多
C.植被覆盖率提高 D.太阳辐射减弱
12.近20年来,青藏高原对流层顶高度呈上升趋势。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臭氧层空洞 B.温室气体排放增多
C.地表植被密度增大 D.人工降雨频率增大
(2023高一上·武汉期末)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正式启动福岛核电站核污水的排海行动。图为日本及周边海域1月等温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四处海域表层海水相比( )
A.甲处温度低于乙处 B.甲处盐度低于丁处
C.乙处盐度高于丁处 D.甲处密度高于丙处
14.影响此时图中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地形 B.太阳辐射、地形
C.太阳辐射、洋流 D.海陆位置、洋流
15.关于日本核污染水排放事件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污染水扩散浓度是向北高于向南
B.若科研机构利用GIS模拟核废水扩散路径,需要输入的主要信息源是海底板块运动趋势
C.对我国内陆地区的地下水不会产生污染
D.全球气候类型的分布会改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16.(2023高一上·武汉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关岭古生物化石群,位于贵州省花江大峡谷北岸高坡上,形成于距今约2.2亿年的晚三叠纪时期,完好地保存了海生爬行动物和海百合(属于动物)等珍稀生物群。下图示意其中的海百合古生物化石。
(1)指出在关岭古生物化石群形成年代繁盛的主要动物和植物类型。
(2)说出人类研究关岭珍稀生物群的主要途径,并推测其生存环境。
(3)推测关岭古生物化石出现在陆地高坡上的地理过程。
17.(2023高一上·武汉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火星自转周期与地球相近,其表面有稀薄的大气,密度相当于地球的百分之一,风速可达每秒180米,几乎是地球上特大台风风速的三倍多。火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昼夜温差大,沙尘悬浮,常有沙尘暴发生。“天问一号”于2020年7月23日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2021年5月15日,携带着“祝融号”火星车的“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表面。图1示意我国甘肃酒泉和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位置,图2为“祝融号”火星车照片。
(1)与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相比,分析海南文昌的优势和不足。
(2)根据材料,推测“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
(3)根据图2“祝融号”火星车的外部形态,推测其能量补给的最主要来源。有人设想,可采用风能作为补充能源,说明其理由。
18.(2023高一上·武汉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西乐业县位于云贵高原向广西盆地倾斜过度的斜坡部位,平均海拔1200米,区内石龙岩广布。白洞天坑和首气洞位于乐业县大石围天坑群,其中冒气洞冬天呼气,天吸气。下图示意白洞天坑——冒气洞剖面。
(1)简述乐业天坑群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
(2)指出该地天坑形成过程。
(3)利用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白洞天坑--冒气洞会“呼吸”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A
3.A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等值线的规律:“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山脊处等高线凸向低值方向,为分水岭;山谷处等高线凸向低处,为集水线。河流发源于山谷处,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
1.①处地势较低,不能俯瞰村落全貌;②处东南部有山脊阻挡视线,不能看到村落全貌;③处有小山丘阻挡视线,也不能看到村落全貌;④处地势较高,视野开阔,是理想的拍摄地点,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A、读图可知,②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可能发育河流,A正确。
B、读图可知,河流CD段等高线稀疏,落差小,AB段等高线较密集,落差大,B错误。
C、⑤处等高线更密集,坡度较大,C错误。
D、甲山峰的海拔为1000-1100米,村落的海拔为100-200米,两者之间的相对高度为大于800米、小于1000米,D错误。
故答案为:A。
3.读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水库所在地区的海拔在100-200米之间,由于上游有瀑布,落差60米,故水库所在地区的海拔在100-140米之间。
故答案为:A。
【答案】4.B
5.B
6.B
【知识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
【解析】【点评】中生代时,爬行动物空前繁盛,故有爬行动物时代之称,或称恐龙时代,中生代的哺乳动物虽然分化成很多不同的类群,但所有这些哺乳动物都是些体型非常小的动物,中生代时裸子植物空前繁盛,有的高达数十米,到了中生代末期被子植物才逐渐繁盛,今天的煤炭石油绝大部分是中生代时期的裸子植物埋藏在地下形成的。
4.大陆漂移说认为,晚古生代时期全球所有大陆连成一体的超级大陆。中生代以来逐步解体,新时代形成现今的大陆、大洋,故III是古生代,II是中生代,I是新生代.
故答案为:B。
5.昼夜长短的变化、季节更替的变化都是地球公转造成的,与海陆变迁无关,A、D错误;据图可知受海陆变迁影响,有的海域面积在增加,有的海域面积在减少,B正确;图中反映不出物种的演化和分布,C错误。
故答案为:B。
6.新生代以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的高度繁盛为特征,中生代以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空前繁盛为特征。
故答案为:B。
【答案】7.C
8.B
9.C
【知识点】地图的基本知识
【解析】【点评】在做关于“3S”技术中如何选取适当手段之类的题目时,首先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点”与定位有关,则选用GPS,如导航、珠峰高度测量等。如果是“面”,则需看是突出监测方面,还是需分析、处理、计算才能得出结果;如要大面积监测森林火灾,应选用RS技术;要在某城市选取大型商业中心则应选用GIS技术。
7.把百货大楼和汽车相连,连线大致和指向标南北方向垂直,故百货大楼位于当前汽车位置的正西,C符合题意;排除ABD。
故答案为:C。
8.车头朝向前进方向,指向标箭头随行车方向而转动,导航仪面板上的指向标箭头朝向始终指向正北方向,汽车在前方左转弯后,导航仪面板上的指向标箭头朝向为车头前进方向的右后方,即对驾驶员来说,是车头前进方向的右后方,即图中来看右下方。
故答案为:B。
9.导航仪主要为用户提供定位和导航功能,应该使用全球定位系统,①符合题意;地理信息系统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获取实时路况需要地理信息系统,互联网提供网络支持,③④符合题意,遥感一般是获取地物面状信息,提供事物特征、变化等信息,排除②。
故答案为:C。
【答案】10.C
11.D
12.B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点评】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压力,即在数值上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所受到的重力。气压的大小与海拔高度、大气温度、大气密度等有关,一般随高度升高而递减。
10.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在垂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压降低。在相同时间间隔内,对流层顶的气压值变化幅度越大,说明对流层顶的高度上升幅度越大。图中4-5月变化幅度最大。
故答案为:C。
11.根据图中曲线,秋季气压值上升,说明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下降,秋季,太阳辐射减弱,北半球各地气温下降,导致对流层顶高度下降,D正确;青藏高原地区,青藏高原海拔高,冬季风影响小,A错误;植被覆盖率提高和大气降水增多对对流层顶的高度影响不大,BC错误。
故答案为:D。
12.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近20年来,青藏高原对流层顶高度呈上升趋势”,说明全球气候变暖,其主要原因是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温室气体排放增多,B正确;地表植被密度增大,吸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不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C错误;与臭氧层空洞和人工降雨频率增大关系不大, A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13.C
14.D
15.A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海水的运动及影响
【解析】【点评】日本因为是一个四周环海的岛国,受到海洋的影响大,所以其季风气候具有很强的海洋性特征,海洋性气候特征主要表现在气温日较差、年较差比同纬度地区小,年降水量较多,降水的季节变化小等特点。日本东部太平洋沿岸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丰富,而日本海为夏季风背风坡冬季风迎风坡,降水少于东部。
13.根据海水性质一般规律可知,世界表层海水温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结合等温线可知甲处温度高于乙处,A错误;世界表层盐度从副热带海区向高低纬递减,甲处盐度高于丁处,乙处盐度高于丁处,C正确,B错误;世界表层海水密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增,甲处密度低于丙处,D错误。
故答案为:C。
14.等温线的凸向即洋流的流向;洋流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为寒流;洋流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为暖流,由此可知图示甲海域为暖流影响,且东部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说明受海陆位置影响而不是太阳辐射和地形,D正确,排除ABC。
故答案为:D。
15.A、读图中等温线和等温线的凸向即洋流的流向可知福岛附近洋流为北向的日本暖流,核污染水扩散浓度是向北高于向南,A正确;
B、利用GIS模拟核废水扩散路径,需要输入的主要信息源应该是对核废水扩散的主要影响因素,核废水主要是随着洋流的流动扩散的,因此需要输入的主要信息源为表层洋流分布,B错误;
C、核废水扩散主要依靠表层洋流和大气运动两个途径。核废水会通过洋流运动不断扩散,同时再通过大气与海水进行水汽交换,核污染被大气环流扩散至其他地区如内陆地区,有可能对我国内陆地区的地下水会产生污染,C错误;
D、核废水排海主要危害海洋环境,不会改变全球气候类型的分布,D错误。
故答案为:A。
16.【答案】(1)爬行动物|裸子植物。
(2)研究地层和化石;海洋环境。
(3)该地生物群为古生代的海洋生物,其生物遗体或遗迹保存在海洋地层中而成为化石;由于构造运动、海陆变迁等原因,海洋隆起成为陆地,古生物化石出现在陆地高坡上。
【知识点】化石与地层;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
【解析】【分析】(1)由材料可知:“关岭古生物化石群,位于贵州省花江大峡谷北岸高坡上,形成于距今约2.2亿年的晚三叠纪时期”,因此关岭古生物化石群形成在中生代,“中生代时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空前繁盛。
(2)关岭古生物化石群由大量的海生爬行动物化石和海百合化石,因此推测其生存环境为海洋环境;地层和生物化石是研究地球演化历史的重要途径。
(3)具体上题可知:关岭珍稀生物群生存在海洋环境,其生物遗体或遗迹保存在海洋地层中而成为化石,经过漫长的地壳运动、海陆变迁,即地壳的挤压、抬升海洋隆起成为陆地,所以海洋生物化石出现在高山上。
【点评】从时间来讲,由老到新为: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从植物来讲,由老到新为: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从动物来讲,由老到新为:无脊椎动物、有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时代。
17.【答案】(1)优势: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更大,节省燃料;濒临海洋,发射安全系数更高;海运便利,利于大型火箭及航空器材运输。不足:雨天多,夏秋季节多台风,发射窗口期较短。
(2)火星表面大气层稀薄、风速大,探测器安全着陆难度大;火星表面沙丘和砾石遍布,探测器平稳着陆难度大;火星常发生沙尘暴,对探测器着陆干扰大。
(3)太阳能。理由:火星表面风速大;夜晚太阳能不足。
【知识点】太阳系与地月系;探索宇宙;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1)与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相比,文昌卫星发射基地优势是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初速度大,发射难度小,节省燃料。文昌卫星发射基地位于海南岛,濒临海洋,安全系数更高,且海运便利,利于大型火箭及航空器材运输。不足之处是,文昌卫星发射基地属于季风气候,雨天多,夏秋季节多台风,天气变化大,发射窗口期短。
(2)结合材料信息“其表面有稀薄的大气,密度相当于地球的百分之一,风速可达每秒180米,几乎是地球上特大台风风速的三倍多”提示可知,火星表面大气稀薄,风速较大,故可能面临着大风的威胁,探测器安全着陆难度大;加之火星表面沙丘、砾石遍布,探测器平稳着陆难度大;风沙严重,多沙尘暴,可能对宇航器造成影响,干扰着陆。
(3)图2“祝融号”火星车的外部形态:火星车展开像蝴蝶翅膀的太阳能电池板,所以推测其能量补给的最主要来源为太阳能。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火星具有大气层;火星地表受地形、纬度等影响,导致各个区域接收到太阳辐射强度存在差异,导致气体在温差和压强作用下产生流动形成大风;加之稀薄的大气使得火星昼夜温差大,冷热气体之间形成巨大的压力差导致了强风的产生。因此,火星风力资源丰富,再加上夜晚太阳能不足,所以火星车可采用风能作为补充能源。
【点评】太阳系八大行星自内向外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阳系八大行星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和远日行星。火星环境具有寒冷、干旱、低大气密度的特点。
18.【答案】(1)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纬度低,热量充足,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充足。
(2)①当地经沉积作用形成厚厚的石灰岩、②石灰岩经地壳抬升后形成陆地、③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河流下切,地表水渗漏,地下河发育、④石灰岩受流水溶蚀(或侵蚀)形成巨大溶洞、⑤受外力作用影响,洞穴顶部坍塌形成天坑。
(3)白洞天坑洞口开阔,气温年变化比冒气洞大。夏季时,白洞天坑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冒气洞洞内的气流顺着地下暗河流向白洞天坑,导致冒气洞洞口吸气;冬季时,白洞天坑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坑内的气流顺着地下暗河流向冒气洞,再加上地下暗河补充大量水分,使得洞口呼出大量白气。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喀斯特地貌
【解析】【分析】(1)该地位于广西,属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该地纬度较低,热量充足,受季风影响,降水充足,流水的溶蚀作用较强,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
(2)天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由岩溶作用形成,该地区经沉积作用形成厚厚的石灰岩,石灰岩经地壳抬升后形成陆地,云贵高原降水丰富,丰富的地表水沿石灰岩裂隙下渗溶蚀形成地下溶洞,长年累月的溶蚀使地下溶洞不断拓宽增高;溶蚀使溶洞洞顶变薄,由于重力作用坍塌,形成天坑。
(3) 本题要利用热力环流原理,首先要找到同一水平方向的冷热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两洞的区别,一是冒气洞洞口较小(或较封闭),受外界大气影响较小,与洞外热量交换较少;二是与地下河相连,河水对洞内气温调节作用强,造成冬夏温差较小。由此可以判断出冒气洞冬夏温差小(洞内气温变化小),冬季是热源,夏季是冷源。由此可得出:冬季冒气洞洞内气温较高,气压较低;与冒气洞相比,白洞天坑坑内气温较低,气压较高;由于白洞天坑和冒气洞地下相互连通,因此,白洞天坑的冷空气由地下溶洞通道流入冒气洞;在冒气洞形成上升气流流出洞口,再加上地下河提供水汽,故冒气洞冬天呼气。夏季冒气洞洞内气温较低,气压较高;与冒气洞相比,白洞天坑坑内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冒气洞的冷空气由地下溶洞通道流入白洞天坑;在冒气洞形成下沉气流,洞外空气进入冒气洞;故冒气洞夏天吸气。
【点评】热力环流的形成是由于近地面冷热不均,由于地面受热不均导致空气做垂直运动,即受热上升,冷却下降,引起同一水平面形成高、低气压中心,从而产生气压梯度,即上升运动在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下降运动在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从而引起大气做水平运动,形成风,则热力环流形成。在垂直方向上,气压总是下高上低;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气温低气压高;等压线上凸为高压下凹为低压,高空和近地面相反。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