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24届八市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
(2024高三下·湖北月考)2024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末全国人口(不含港澳台)比上年 末减少20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0。中国式现代化将长期同时面临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图1是1949~2023年中国人口自然增长变化率。完成下面小题。
1.1949~1957年,新中国的人口数量迎来了第一次增长高峰,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死亡率的下降 B.出生率的上升
C.国际人口迁入 D.国家鼓励生育
2.我国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产生的共同根源是( )
A.死亡水平上升 B.生育水平下降
C.国内人口外迁 D.预期寿命延长
3.针对我国将长期同时面临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①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提高生育支持水平
②保障有效劳动投入水平,提升人力资本水平
③出台鼓励国际移民政策,吸引国际人口迁入
④落实国家相关人口战略,释放老年人力资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A
2.B
3.B
【知识点】人口增长及其影响因素;人口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解析】【点评】我国人口问题比较特殊,既有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的问题,也有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这是因为虽然我国的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所以人口增长速度较快。除此之外,我国在人口上还存在着其他不合理问题。具体如下表所示:
人口问题 解决措施
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男性比重偏高)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转变人口生育观念
人口素质较低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 加强经济建设,提高和改善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流动规模大 积极发展交通、经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增加本地就业机会
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独生子女家庭增多 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增加本地就业岗位和机会等
1.读图可知,1949~1957 年间,人口出生率介于32%~38‰,变化不大,人口死亡率由20%快速下降到10‰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水平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速度明显快于人口出生率,上升速度),中国人口再生产近似封闭系统,国际人口迁入可忽略不计。A正确。
故答案为:A。
2.人口负增长是死亡水平上升、生育水平下降、国内人口外迁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我国人口外迁数量少;人口老龄化是预期寿命延长和生育水平下降共同作用的结果。B正确。
故答案为:B。
3.通过时间支持(产假、陪产假、育儿假等)、经济支持 (现金补贴、税收减免等)和服务支持(公共和市场化托育服务等)等一系列生育支持政策,能刺激生育水平回升,①正确;
保障有效劳动投入水平,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可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短缺等问题,②正确;
出台鼓励国际移民政策,吸引国际人口迁入不符合中国未进入高收入国家的实情,③错误;
落实国家相关人口战略,释放老年人力资源利于老龄化社会可持续发展,④正确。
故答案为:B。
(2024高三下·湖北月考)2024年1月9日,黑龙江省黑河市最低气温达-30℃,当地却迎来火热的寒区试车 季。该市目前已实现国内整车厂家试车全覆盖,试验场内建有涉水池路、雪动态广场、棋 盘路等十余种试验道路。它凭借完善的城市功能和政府成立专门办为试车产业服务,致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寒区试车基地,将“冷资源”转化为“热产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黑河寒区试车基地提供多种试验道路的主要目的是( )
A.测试防滑性能 B.延伸试车产业链
C.扩大服务市场 D.应对各种路况
5.黑河打造寒区试车基地的突出优势是( )
A.河流湖泊众多 B.科技力量雄厚
C.冰雪资源独有 D.政策环境优越
6.“冷资源”转化为“热产业”,黑河市应着力于( )
①试车+产业数字化 ②试车+文旅产业 ③试车+整车生产 ④试车+品牌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4.C
5.D
6.B
【知识点】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解析】【点评】影响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主要因素 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市场 ①看人口规模。投资少、成本低、营利所需顾客少→布局在居住区;投资大、成本高、营利所需顾客多→布局在城区中心
②看人口平均消费水平。消费水平低,多靠近居住区;消费水平高,多靠近城区中心
③看居民消费偏好。服务业多选择在消费偏好较高的区域
交通 交通便利的地方,客流量大,可扩大消费市场,也便于商品物资的集散
劳动力 主要考虑劳动力成本,不同类型的服务业对劳动力数量、工资水平以及劳动力素质要求不同
集聚 一方面可共享基础设施,降低交易成本,便于获取信息和技术,彼此带动,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消费者的交通费用,最大限度地吸引消费者
其他
因素 历史文化、政策法规等因素对服务业的区位选择也有影响,且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越来越强
4.提供多种试验道路是为了测试汽车多种性能,不只是测试防滑性能;试车基地位于试车产业链中游,提供多种试验道路并未延伸产业链;提供多种试验道路,能为车企提供多样汽车性能测试服务,以此吸引更多车企,从而扩大服务市场,增加效益;该试车基地主要试验寒区路况,不能应对各种路况。C正确。
故答案为:C。
5.河湖众多、冰雪资源并非黑河市突出优势,科技力量优势不明显;黑河市有“完善的城市功能和政府成立专门办为试车产业服务”说明当地政府支持力度大,政策环境优越,D正确。
故答案为:D。
6.推动试车产业数字化,可推动试车产业创新、升级,①正确;
试车季能大量吸引外来人员,黑河市冰雪旅游资源丰富,可带动文旅产业发展,②正确;
黑河的城市发展定位是打造国际一流的寒区试车基地,应重点发展整车试车产业,而非整车生产,③错误;
扩大品牌影响力,可吸引更多国内外车企,提高市场竞争力,带动当地经济发展,④正确。
故答案为:B。
(2024高三下·湖北月考)2023年10月27日,厦门贫笛湖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贫笛湖水域面积 1.7km , 曾污染严重。借助生态浮床(植物种在浮于水面的床体上)等生态修复技术,贫笃湖从“鱼虾绝迹”蝶变为“白鹭伴舞”。图是贫笛湖示意图,图是贫笛湖生态浮床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贫笃湖曾污染严重的原因是( )
①接纳周边汇水,水质较差 ②水体较封闭,交换不充分
③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 ④水域面积小,自净能力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海马齿是贫笃湖生态浮床所选择的植物之一,其主要原因是( )
A.浮力大 B.抗风浪 C.耐盐碱 D.生长慢
9.关于生态浮床的服务功能,正确的是( )
A.净化水质—支撑服务 B.美化环境—文化服务
C.消波护岸—供给服务 D.生物栖息—调节服务
【答案】7.D
8.C
9.B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水污染及其成因
【解析】【点评】我国环境保护的措施
措施 具体内容
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针对工业企业大气污染问题,加强综合治理,加快环境修复和绿化。针对重污染天气,提前采取应急减排措施,实施区域应急联动,降低污染程度
保护水源 对水污染问题,推进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加快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和水生态系统整治,减少水体污染,保障用水安全
修复土壤污染 对农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的土壤污染问题,进行强化管控和修复。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处理,推动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推进清洁生产。全面节约资源,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节约用地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倡导绿色生活
加快生态保护与修复 坚持自然恢复为主,全面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体系,统筹开展全国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7.贫笃湖承载周边汇水,成为城市生产、生活污水的受纳体,水质较差,①正确;
湖区狭长,水体交换不充分,②正确;
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对贫笃湖水量影响小,③错误;
水域面积小,水环境容量小,水体自净能力弱,④正确。
D①②④正确,故答案为:D。
8.生态浮床的植物是种植于浮床床体上,不需要浮力大,A错误;
据图,海马齿株体矮小,抗风浪作用小,B错误;
贫笃湖与西海域有水道连接,湖水盐度较高,选择的植物需耐盐碱,C正确;
生态浮床选择的植物需生长速度快,才能快速、大量吸收水体中的盐分和重金属,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D错误。
故答案为:C。
9.净化水质属于调节服务,生态浮床美化环境,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属于文化服务,消波护岸主要是调节服务,生态浮床为生物提供栖息地,属于支撑服务。B正确,故答案为:B。
(2024高三下·湖北月考)北冰洋常年被海冰所覆盖,北极海冰是全球环境变化的指示器,近年来北极海冰范围 减小的趋势不断加剧。图是近30年北冰洋部分海域5月、6月平均海冰密集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与5月相比,6月( )
A.叶尼塞河河口海冰融化量增大 B.勒拿河河口海水的密度增大
C.科雷马河河口海冰密集度增大 D.白令海峡附近海水盐度增加
11.影响图示区域5月到6月海冰密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海陆位置 C.地表径流 D.大气环流
12.近年来北极海冰范围减小的趋势不断加剧,这将导致( )
A.北极熊栖息地扩大 B.海岸侵蚀减弱
C.全球气候变暖增强 D.淡水资源增加
【答案】10.A
11.A
12.C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海水的密度
(1)水平变化规律:由低纬度向高纬度增加,最大值出现在寒冷的极地海区。
(2)垂直变化规律:低纬地区表层密度低,随着深度增加,存在密度迅速增加的密度跃层,深到一定程度密度基本不变;高纬度海区海水密度垂直变化较小。
(3)影响因素:①海水温度、②盐度、③压力有关。低纬度海区气温高,盐度低,密度较小;高纬海区,气温低,密度大(低温使海水增密)。
10.据图可知在6月份,叶尼塞河河口海冰密集度减小,海冰融化量增大;勒拿河河口海冰密集度减小,海冰融化量增加,使海水密度减小;科雷马河河口海冰密集度减小,白令海峡附近海冰密集度减小,海冰融化量增大,海水盐度减小。A正确。
故答案为:A。
11.图示区域5月到6月海冰密集度整体下降,主要原因是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冰洋白昼变长、太阳高度角变大,获得太阳辐射增多;海陆位置、地表径流、大气环流不是主要因素。A正确。
故答案为:A。
12.北极海冰范围减小,将导致北极熊栖息地范围减小,海冰融化将导致海水侵蚀海岸加剧,海冰融化将增加北极海水对太阳辐射的吸收量,使海水温度升高,进而使全球气候变暖增强,海冰属于淡水资源,大量融化到海洋,将导致全球淡水资源减少。C正确。
故答案为:C。
(2024高三下·湖北月考)高能洪水是大量水体短时间内急剧释放且水能特高的超常规洪水。青藏高原雅鲁藏 布江流域因易发生大型堰塞-溃决事件而具有发育高能洪水的潜力。图是雅鲁藏布江巨型边滩景观(巨型边滩是高能洪水最直接的地貌和沉积证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关于雅鲁藏布江具有发育高能洪水潜力的主因子,说法正确的是( )
①植被覆盖 ②降雨量 ③冰川活动 ④地形地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对图中两处巨型边滩保存较为完好的原因,理解错误的是( )
A.位于河流凸岸地带,泥沙堆积掩埋
B.所处谷坡地势较高,水流侵蚀量少
C.边缘基岩阻挡河流,降低水流速度
D.沉积物的粒度较粗,抗侵蚀能力强
15.雅鲁藏布江高能洪水在孕育和发生过程中对流域地貌演化带来的影响是( )
A.堰塞坝体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溯源侵蚀
B.堰塞坝存蓄泥沙可增加输往下游泥沙量
C.洪水巨大动能可改变河道宽度和弯曲度
D.边滩颗粒特性可加速后期河流下切河床
【答案】13.D
14.A
15.C
【知识点】河流地貌;洪涝灾害的防避;外力作用
【解析】【点评】河流地貌(以湄公河——澜沧江为例)
位置 名称 成因
源头段 流经青藏高原 宽浅河谷 地形平坦,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较弱
上游 流经山区、高原、高地 “V”形峡谷 落差大、水流急,向下的侵蚀作用强
出山口 支流汇入处 冲积扇 河水摆脱了侧向约束,泥沙沉积
中下游 流经丘陵盆地 曲流 地形坡度较缓,水流以侧向的侵蚀为主,河道变得弯曲
牛轭湖 河流会裁弯取直,留下废弃的弯道
流经平原 冲积平原 地势平坦,河流带来的泥沙大量沉积
河口段 入海口处 三角洲 流速减慢,所携带的泥沙在河口沉积
13.据材料可知,高能洪水的形成需要大量水体短时间内急剧释放且水能特高。青藏高原构造运动强烈,冰川活动频繁,极易发生大型堰塞事件;在冰雪崩、滑坡、强降水等不稳定因素的扰动下,堰塞坝坝体坍塌或破裂,堰塞湖快速大量释水,从而发育高能洪水,植被覆盖对大型堰塞事件(或大型山体滑坡)影响很小。D②③④正确。
故答案为:D。
14.据图文信息,两处边滩所处位置高,后期常规洪水所携带的泥沙掩埋少,A说法错误;
两处现存边滩所处河谷谷坡位置较高,常规洪水(水流)侵蚀量小,B说法正确;
两处边滩均保留于谷坡(阶地)内凹处,边缘均有基岩阻挡河流,有效降低水流的速度,减弱流水侵蚀边滩, C说法正确;
高能洪水流量大、流速快、动能强,边滩沉积物粒度较粗,抗侵蚀能力强, 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15.堰塞坝体的存在使坝体上游方向水位落差减小,会阻碍河流溯源侵蚀;堰塞坝存蓄泥沙,可拦截输往下游泥沙量;高能洪水巨大的水动能可使河道宽度和弯曲度变大;高能洪水流速快、流量大,发育的巨型边滩沉积物粒度较粗,作为“盗甲层"可显著抑制后期水流对河床的下切。C正确。
故答案为:C。
二、选择题(满分55分)。
16.(2024高三下·湖北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传统村落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寄托着游子的乡愁,是美丽中国的重要资源。徽州 地区多山,山间分布着众多的盆地、谷地,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是中国传统村落保存最完 整、数量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在城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徽州传统村落正面临着衰落的危机,实现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以及人居环境改善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1)描述徽州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
(2)推测徽州地区是中国传统村落保存最完整、数量最丰富的区域之一的原因。
(3)假设你是当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人员,请针对徽州传统村落面临的危机,给出合适的解决措施。
【答案】(1)空间分布不均;整体呈边缘地带多、核心区域(中心区)少的格局;沿盆地、谷地集中分布:沿河分布特征明显;黟县分布的传统村落数量最多。
(2)徽州地区群山环抱,陆路交通不便,与外界隔离度高:人口密度相对较小,利于传统村落保存: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镇化冲击较小:地方政府积极的保护政策。
(3)科学制定古村落保护法规,处理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加大扶持力度,改善人居环境,激发当地村民保护传统村落的积极性:立足传统文化,适度发展旅游业,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保护好当地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等。
【知识点】乡村的空间结构;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分析】(1)徽州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先从整体上描述其分布总体特征,然后详细叙述趋势,最突出典型分布特点。由图可知,徽州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不均;整体呈边缘地带多、核心区域(中心区)少的格局;沿盆地、谷地集中分布:沿河分布特征明显;黟县分布的传统村落数量最多。
(2)徽州地区是中国传统村落保存最完整、数量最丰富的区域之一的原因,主要从该地地形封闭,与外界联系较少,人口较少,人类对传统聚落破坏小及政府政策保护等考虑。徽州地区群山环抱,陆路交通不便,与外界隔离度高:人口密度相对较小,利于传统村落保存: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镇化冲击较小:地方政府积极的保护政策。
(3)针对徽州传统村落面临危机的解决措施,需要从政府职能部门人员角度考虑,应该从政策、环保意识、合理开发利用等方面需求措施。科学制定古村落保护法规,处理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加大扶持力度,改善人居环境,激发当地村民保护传统村落的积极性:立足传统文化,适度发展旅游业,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保护好当地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等。
【点评】辩证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合理城市化的影响:①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②有利于乡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③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④有利于居民文化和思想观念的提高,促进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2)过快城市化的影响:①资源问题。②污染问题。③交通拥堵问题。④社会问题。
17.(2024高三下·湖北月考)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天山花楸是一种花果叶兼赏的小乔木,适合高寒地区的城市绿化,主要分布在海拔 1400~2200m(牧民活动区域)的林阴下。地径是树干与地面交界部分根颈的直径,地径 转化率为相邻大一径级个体数和小一径级个体数之比,当幼苗成功转化为幼树,才能脱离 最危险阶段。花楸在自然状态下更新差、易退化,新疆某大学为快速繁育苗木,开展育苗 基质研究,将森林土、蛭石、珍珠岩分别按照体积配比10:0:0、7:1:2、4:3:3混匀制备成不 同的育苗基质,分别记为A、B、C。育苗基质的营养成分、孔隙度等决定其优良度,为新疆城区引种提供依据。
(1)判断天山花楸天然更新最危险的阶段并说明依据。
(2)分析天山花楸种群在自然状态下易退化的原因。
(3)从土壤角度分析B 基质幼苗存活率高的原因。
【答案】(1)V/IV阶段(1分)。V/IV阶段径级转化率最低,说明幼苗从IV到V阶段的存活率下降幅度最大,天山花楸处于最危险阶段。
(2)幼苗成活后对温、湿、光的竞争更激烈,限制了各径级幼苗向更高一级转化:幼苗位于林荫下光照不足,难以存活:幼苗受到放牧的干扰(动物的踩踏与啃食),造成花楸幼苗存活率下降,影响更新:(由于城市绿化)较大径级的花楸遭到人们的过度采挖,使其资源量明显下降。
(3)B基质配比下的土壤有机质、矿物质比例适当,营养成分相对较高: B基质配比下的土壤孔隙度大,通气、透水性更好,为花楸根系提供了良好的水分和空气环境。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天山花楸在V/IV阶段径级转化率最低,说明幼苗从IV到V阶段的存活率下降幅度最大,天山花楸处于最危险阶段。
(2)天山花楸种群在自然状态下易退化的原因,主要从温度、光照、湿度及环境破坏等方面进行分析。幼苗成活后对温、湿、光的竞争更激烈,限制了各径级幼苗向更高一级转化:幼苗位于林荫下光照不足,难以存活:幼苗受到放牧的干扰(动物的踩踏与啃食),造成花楸幼苗存活率下降,影响更新:(由于城市绿化)较大径级的花楸遭到人们的过度采挖,使其资源量明显下降。
(3)B基质幼苗存活率高的原因,主要从土壤角度分析,具体从人工配置的土壤中有机质、矿物质比例适当,营养成分相对较高,土壤结构较优,调控水肥气热能力较强进行分析。B基质配比下的土壤有机质、矿物质比例适当,营养成分相对较高: B基质配比下的土壤孔隙度大,通气、透水性更好,为花楸根系提供了良好的水分和空气环境。
【点评】植被与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自然要素 相互影响
气候 气候对植被 ①热量:热量充足地区,植物种类丰富、生长速度快、植被生物量多
②光照:影响喜光、喜阴植物的生长,喜光植物向阳一侧生长好
③降水:湿润地区易形成森林,半干旱地区形成草原植被,干旱地区形成荒漠植被;同一地点,降水多的年份树木生长好,年轮宽
植被对
气候 植被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缩小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增加降水量等
地貌 地貌对植被 受地形的阻挡,山脉两侧植被不同,如天山北坡有森林分布,南坡则无森林分布
植被对地貌 加快岩石的风化过程,保持水土
水文 水文对植被 植被生长好的地区,水源条件好;水文条件影响水生植物;洋流影响气候,进而影响植被
植被对水文 植被能够涵养水源,降低河流含沙量,调节径流
土壤 土壤对植被 土壤肥力、水分含量、特性等影响植被生长,如酸性土壤有利于马尾松生长
植被对土壤 植被生长可以改变土壤的性质,如大豆可以固氮、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导致土壤有机酸含量增加
18.(2024高三下·湖北月考)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发现锅盖下有水珠,是因为蒸汽遇到冷的盖子发生了凝结的现 象。“锅盖效应”是由于地表上覆结构密闭,导致水分不能排出而引起的浅层土体含水率 增加的现象,水汽向上迁移至浅层称为正向“锅盖效应”,反之称为反向“锅盖效应”。土壤内部或外部大气温差的变化是导致双向“锅盖效应”产生水的重要条件。地处我国西北荒漠的塔拉滩光伏电站建成后,由于地基处理时机械碾压导致浅层土体更加密实,地表形成一层类似“锅盖”的覆盖层,场区内出现了大面积长草的现象。
(1)指出塔拉滩光伏电站中地表浅层水汽来源。
(2)冬季和夏季土壤内部或外部大气温差的变化是揭开双向“锅盖效应”的关键,请分析其形成原理。
(3)双向“锅盖效应”导致野草大量存活,说明野草对塔拉滩光伏电站的影响。
【答案】(1)大气中的水汽:土壤内部的水汽。
(2)冬季;西北地区冬季气温低,且由于光伏板的遮阳作用(2分),浅层土体温度T。低于深层土壤温度T2,水汽由高温区迁移至低温区冷凝,发生正向“锅盖效应”。夏季:夏季气温高,且由于光伏板的遮阴作用,大气温度T|高于土壤浅层温度T。发生反向“锅盖效应”。
(3)有利:增加植被覆盖率,减缓土地荒漠化:减少风沙产生,有利于光伏发电。不利:野草遮挡光伏板,降低发电效率;大面积野草增加了火灾风险。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新能源开发与利用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塔拉滩光伏电站中地表浅层水汽来源于大气中的水汽和土壤内部的水汽。
(2)据材料可知,“锅盖效应”是由于地表上覆结构密闭,导致水分不能排出而引起的浅层土体含水率增加的现象,水汽向上迁移至浅层称为正向“锅盖效应”,反之称为反向“锅盖效应”。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可知,在冬季时,西北地区冬季气温低,且由于光伏板的遮阳作用,浅层土体温度T。低于深层土壤温度T2,水汽由高温区迁移至低温区冷凝,发生正向“锅盖效应”。在夏季时,气温高,且由于光伏板的遮阴作用,大气温度T1高于土壤浅层温度T。发生反向“锅盖效应”。
(3)野草对塔拉滩光伏电站的影响,主要从有利和不利的影响两方面说明,有利影响,则从增加植被覆盖率,减缓土地荒漠化;减少风沙产生,有利于光伏发电。不利影响,则从野草遮挡光伏板,降低发电效率;大面积野草增加了火灾风险。
【点评】大气受热过程
1.能量来源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根本来源):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地面(地面辐射)。
2.受热过程
太阳短波辐射(大部分)透过大气射到地面 地面被加热,并以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射向大气 大气增温。
3.大气的两个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CO2、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具有吸收、反射、散射作用。
(2)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起补偿作用。
1 / 1湖北省2024届八市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
(2024高三下·湖北月考)2024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末全国人口(不含港澳台)比上年 末减少20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0。中国式现代化将长期同时面临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图1是1949~2023年中国人口自然增长变化率。完成下面小题。
1.1949~1957年,新中国的人口数量迎来了第一次增长高峰,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死亡率的下降 B.出生率的上升
C.国际人口迁入 D.国家鼓励生育
2.我国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产生的共同根源是( )
A.死亡水平上升 B.生育水平下降
C.国内人口外迁 D.预期寿命延长
3.针对我国将长期同时面临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①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提高生育支持水平
②保障有效劳动投入水平,提升人力资本水平
③出台鼓励国际移民政策,吸引国际人口迁入
④落实国家相关人口战略,释放老年人力资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4高三下·湖北月考)2024年1月9日,黑龙江省黑河市最低气温达-30℃,当地却迎来火热的寒区试车 季。该市目前已实现国内整车厂家试车全覆盖,试验场内建有涉水池路、雪动态广场、棋 盘路等十余种试验道路。它凭借完善的城市功能和政府成立专门办为试车产业服务,致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寒区试车基地,将“冷资源”转化为“热产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黑河寒区试车基地提供多种试验道路的主要目的是( )
A.测试防滑性能 B.延伸试车产业链
C.扩大服务市场 D.应对各种路况
5.黑河打造寒区试车基地的突出优势是( )
A.河流湖泊众多 B.科技力量雄厚
C.冰雪资源独有 D.政策环境优越
6.“冷资源”转化为“热产业”,黑河市应着力于( )
①试车+产业数字化 ②试车+文旅产业 ③试车+整车生产 ④试车+品牌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4高三下·湖北月考)2023年10月27日,厦门贫笛湖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贫笛湖水域面积 1.7km , 曾污染严重。借助生态浮床(植物种在浮于水面的床体上)等生态修复技术,贫笃湖从“鱼虾绝迹”蝶变为“白鹭伴舞”。图是贫笛湖示意图,图是贫笛湖生态浮床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贫笃湖曾污染严重的原因是( )
①接纳周边汇水,水质较差 ②水体较封闭,交换不充分
③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 ④水域面积小,自净能力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海马齿是贫笃湖生态浮床所选择的植物之一,其主要原因是( )
A.浮力大 B.抗风浪 C.耐盐碱 D.生长慢
9.关于生态浮床的服务功能,正确的是( )
A.净化水质—支撑服务 B.美化环境—文化服务
C.消波护岸—供给服务 D.生物栖息—调节服务
(2024高三下·湖北月考)北冰洋常年被海冰所覆盖,北极海冰是全球环境变化的指示器,近年来北极海冰范围 减小的趋势不断加剧。图是近30年北冰洋部分海域5月、6月平均海冰密集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与5月相比,6月( )
A.叶尼塞河河口海冰融化量增大 B.勒拿河河口海水的密度增大
C.科雷马河河口海冰密集度增大 D.白令海峡附近海水盐度增加
11.影响图示区域5月到6月海冰密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海陆位置 C.地表径流 D.大气环流
12.近年来北极海冰范围减小的趋势不断加剧,这将导致( )
A.北极熊栖息地扩大 B.海岸侵蚀减弱
C.全球气候变暖增强 D.淡水资源增加
(2024高三下·湖北月考)高能洪水是大量水体短时间内急剧释放且水能特高的超常规洪水。青藏高原雅鲁藏 布江流域因易发生大型堰塞-溃决事件而具有发育高能洪水的潜力。图是雅鲁藏布江巨型边滩景观(巨型边滩是高能洪水最直接的地貌和沉积证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关于雅鲁藏布江具有发育高能洪水潜力的主因子,说法正确的是( )
①植被覆盖 ②降雨量 ③冰川活动 ④地形地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对图中两处巨型边滩保存较为完好的原因,理解错误的是( )
A.位于河流凸岸地带,泥沙堆积掩埋
B.所处谷坡地势较高,水流侵蚀量少
C.边缘基岩阻挡河流,降低水流速度
D.沉积物的粒度较粗,抗侵蚀能力强
15.雅鲁藏布江高能洪水在孕育和发生过程中对流域地貌演化带来的影响是( )
A.堰塞坝体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溯源侵蚀
B.堰塞坝存蓄泥沙可增加输往下游泥沙量
C.洪水巨大动能可改变河道宽度和弯曲度
D.边滩颗粒特性可加速后期河流下切河床
二、选择题(满分55分)。
16.(2024高三下·湖北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传统村落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寄托着游子的乡愁,是美丽中国的重要资源。徽州 地区多山,山间分布着众多的盆地、谷地,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是中国传统村落保存最完 整、数量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在城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徽州传统村落正面临着衰落的危机,实现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以及人居环境改善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1)描述徽州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
(2)推测徽州地区是中国传统村落保存最完整、数量最丰富的区域之一的原因。
(3)假设你是当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人员,请针对徽州传统村落面临的危机,给出合适的解决措施。
17.(2024高三下·湖北月考)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天山花楸是一种花果叶兼赏的小乔木,适合高寒地区的城市绿化,主要分布在海拔 1400~2200m(牧民活动区域)的林阴下。地径是树干与地面交界部分根颈的直径,地径 转化率为相邻大一径级个体数和小一径级个体数之比,当幼苗成功转化为幼树,才能脱离 最危险阶段。花楸在自然状态下更新差、易退化,新疆某大学为快速繁育苗木,开展育苗 基质研究,将森林土、蛭石、珍珠岩分别按照体积配比10:0:0、7:1:2、4:3:3混匀制备成不 同的育苗基质,分别记为A、B、C。育苗基质的营养成分、孔隙度等决定其优良度,为新疆城区引种提供依据。
(1)判断天山花楸天然更新最危险的阶段并说明依据。
(2)分析天山花楸种群在自然状态下易退化的原因。
(3)从土壤角度分析B 基质幼苗存活率高的原因。
18.(2024高三下·湖北月考)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发现锅盖下有水珠,是因为蒸汽遇到冷的盖子发生了凝结的现 象。“锅盖效应”是由于地表上覆结构密闭,导致水分不能排出而引起的浅层土体含水率 增加的现象,水汽向上迁移至浅层称为正向“锅盖效应”,反之称为反向“锅盖效应”。土壤内部或外部大气温差的变化是导致双向“锅盖效应”产生水的重要条件。地处我国西北荒漠的塔拉滩光伏电站建成后,由于地基处理时机械碾压导致浅层土体更加密实,地表形成一层类似“锅盖”的覆盖层,场区内出现了大面积长草的现象。
(1)指出塔拉滩光伏电站中地表浅层水汽来源。
(2)冬季和夏季土壤内部或外部大气温差的变化是揭开双向“锅盖效应”的关键,请分析其形成原理。
(3)双向“锅盖效应”导致野草大量存活,说明野草对塔拉滩光伏电站的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B
3.B
【知识点】人口增长及其影响因素;人口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解析】【点评】我国人口问题比较特殊,既有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的问题,也有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这是因为虽然我国的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所以人口增长速度较快。除此之外,我国在人口上还存在着其他不合理问题。具体如下表所示:
人口问题 解决措施
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男性比重偏高)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转变人口生育观念
人口素质较低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 加强经济建设,提高和改善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流动规模大 积极发展交通、经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增加本地就业机会
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独生子女家庭增多 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增加本地就业岗位和机会等
1.读图可知,1949~1957 年间,人口出生率介于32%~38‰,变化不大,人口死亡率由20%快速下降到10‰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水平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速度明显快于人口出生率,上升速度),中国人口再生产近似封闭系统,国际人口迁入可忽略不计。A正确。
故答案为:A。
2.人口负增长是死亡水平上升、生育水平下降、国内人口外迁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我国人口外迁数量少;人口老龄化是预期寿命延长和生育水平下降共同作用的结果。B正确。
故答案为:B。
3.通过时间支持(产假、陪产假、育儿假等)、经济支持 (现金补贴、税收减免等)和服务支持(公共和市场化托育服务等)等一系列生育支持政策,能刺激生育水平回升,①正确;
保障有效劳动投入水平,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可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短缺等问题,②正确;
出台鼓励国际移民政策,吸引国际人口迁入不符合中国未进入高收入国家的实情,③错误;
落实国家相关人口战略,释放老年人力资源利于老龄化社会可持续发展,④正确。
故答案为:B。
【答案】4.C
5.D
6.B
【知识点】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解析】【点评】影响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主要因素 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市场 ①看人口规模。投资少、成本低、营利所需顾客少→布局在居住区;投资大、成本高、营利所需顾客多→布局在城区中心
②看人口平均消费水平。消费水平低,多靠近居住区;消费水平高,多靠近城区中心
③看居民消费偏好。服务业多选择在消费偏好较高的区域
交通 交通便利的地方,客流量大,可扩大消费市场,也便于商品物资的集散
劳动力 主要考虑劳动力成本,不同类型的服务业对劳动力数量、工资水平以及劳动力素质要求不同
集聚 一方面可共享基础设施,降低交易成本,便于获取信息和技术,彼此带动,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消费者的交通费用,最大限度地吸引消费者
其他
因素 历史文化、政策法规等因素对服务业的区位选择也有影响,且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越来越强
4.提供多种试验道路是为了测试汽车多种性能,不只是测试防滑性能;试车基地位于试车产业链中游,提供多种试验道路并未延伸产业链;提供多种试验道路,能为车企提供多样汽车性能测试服务,以此吸引更多车企,从而扩大服务市场,增加效益;该试车基地主要试验寒区路况,不能应对各种路况。C正确。
故答案为:C。
5.河湖众多、冰雪资源并非黑河市突出优势,科技力量优势不明显;黑河市有“完善的城市功能和政府成立专门办为试车产业服务”说明当地政府支持力度大,政策环境优越,D正确。
故答案为:D。
6.推动试车产业数字化,可推动试车产业创新、升级,①正确;
试车季能大量吸引外来人员,黑河市冰雪旅游资源丰富,可带动文旅产业发展,②正确;
黑河的城市发展定位是打造国际一流的寒区试车基地,应重点发展整车试车产业,而非整车生产,③错误;
扩大品牌影响力,可吸引更多国内外车企,提高市场竞争力,带动当地经济发展,④正确。
故答案为:B。
【答案】7.D
8.C
9.B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水污染及其成因
【解析】【点评】我国环境保护的措施
措施 具体内容
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针对工业企业大气污染问题,加强综合治理,加快环境修复和绿化。针对重污染天气,提前采取应急减排措施,实施区域应急联动,降低污染程度
保护水源 对水污染问题,推进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加快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和水生态系统整治,减少水体污染,保障用水安全
修复土壤污染 对农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的土壤污染问题,进行强化管控和修复。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处理,推动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推进清洁生产。全面节约资源,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节约用地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倡导绿色生活
加快生态保护与修复 坚持自然恢复为主,全面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体系,统筹开展全国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7.贫笃湖承载周边汇水,成为城市生产、生活污水的受纳体,水质较差,①正确;
湖区狭长,水体交换不充分,②正确;
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对贫笃湖水量影响小,③错误;
水域面积小,水环境容量小,水体自净能力弱,④正确。
D①②④正确,故答案为:D。
8.生态浮床的植物是种植于浮床床体上,不需要浮力大,A错误;
据图,海马齿株体矮小,抗风浪作用小,B错误;
贫笃湖与西海域有水道连接,湖水盐度较高,选择的植物需耐盐碱,C正确;
生态浮床选择的植物需生长速度快,才能快速、大量吸收水体中的盐分和重金属,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D错误。
故答案为:C。
9.净化水质属于调节服务,生态浮床美化环境,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属于文化服务,消波护岸主要是调节服务,生态浮床为生物提供栖息地,属于支撑服务。B正确,故答案为:B。
【答案】10.A
11.A
12.C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海水的密度
(1)水平变化规律:由低纬度向高纬度增加,最大值出现在寒冷的极地海区。
(2)垂直变化规律:低纬地区表层密度低,随着深度增加,存在密度迅速增加的密度跃层,深到一定程度密度基本不变;高纬度海区海水密度垂直变化较小。
(3)影响因素:①海水温度、②盐度、③压力有关。低纬度海区气温高,盐度低,密度较小;高纬海区,气温低,密度大(低温使海水增密)。
10.据图可知在6月份,叶尼塞河河口海冰密集度减小,海冰融化量增大;勒拿河河口海冰密集度减小,海冰融化量增加,使海水密度减小;科雷马河河口海冰密集度减小,白令海峡附近海冰密集度减小,海冰融化量增大,海水盐度减小。A正确。
故答案为:A。
11.图示区域5月到6月海冰密集度整体下降,主要原因是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冰洋白昼变长、太阳高度角变大,获得太阳辐射增多;海陆位置、地表径流、大气环流不是主要因素。A正确。
故答案为:A。
12.北极海冰范围减小,将导致北极熊栖息地范围减小,海冰融化将导致海水侵蚀海岸加剧,海冰融化将增加北极海水对太阳辐射的吸收量,使海水温度升高,进而使全球气候变暖增强,海冰属于淡水资源,大量融化到海洋,将导致全球淡水资源减少。C正确。
故答案为:C。
【答案】13.D
14.A
15.C
【知识点】河流地貌;洪涝灾害的防避;外力作用
【解析】【点评】河流地貌(以湄公河——澜沧江为例)
位置 名称 成因
源头段 流经青藏高原 宽浅河谷 地形平坦,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较弱
上游 流经山区、高原、高地 “V”形峡谷 落差大、水流急,向下的侵蚀作用强
出山口 支流汇入处 冲积扇 河水摆脱了侧向约束,泥沙沉积
中下游 流经丘陵盆地 曲流 地形坡度较缓,水流以侧向的侵蚀为主,河道变得弯曲
牛轭湖 河流会裁弯取直,留下废弃的弯道
流经平原 冲积平原 地势平坦,河流带来的泥沙大量沉积
河口段 入海口处 三角洲 流速减慢,所携带的泥沙在河口沉积
13.据材料可知,高能洪水的形成需要大量水体短时间内急剧释放且水能特高。青藏高原构造运动强烈,冰川活动频繁,极易发生大型堰塞事件;在冰雪崩、滑坡、强降水等不稳定因素的扰动下,堰塞坝坝体坍塌或破裂,堰塞湖快速大量释水,从而发育高能洪水,植被覆盖对大型堰塞事件(或大型山体滑坡)影响很小。D②③④正确。
故答案为:D。
14.据图文信息,两处边滩所处位置高,后期常规洪水所携带的泥沙掩埋少,A说法错误;
两处现存边滩所处河谷谷坡位置较高,常规洪水(水流)侵蚀量小,B说法正确;
两处边滩均保留于谷坡(阶地)内凹处,边缘均有基岩阻挡河流,有效降低水流的速度,减弱流水侵蚀边滩, C说法正确;
高能洪水流量大、流速快、动能强,边滩沉积物粒度较粗,抗侵蚀能力强, 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15.堰塞坝体的存在使坝体上游方向水位落差减小,会阻碍河流溯源侵蚀;堰塞坝存蓄泥沙,可拦截输往下游泥沙量;高能洪水巨大的水动能可使河道宽度和弯曲度变大;高能洪水流速快、流量大,发育的巨型边滩沉积物粒度较粗,作为“盗甲层"可显著抑制后期水流对河床的下切。C正确。
故答案为:C。
16.【答案】(1)空间分布不均;整体呈边缘地带多、核心区域(中心区)少的格局;沿盆地、谷地集中分布:沿河分布特征明显;黟县分布的传统村落数量最多。
(2)徽州地区群山环抱,陆路交通不便,与外界隔离度高:人口密度相对较小,利于传统村落保存: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镇化冲击较小:地方政府积极的保护政策。
(3)科学制定古村落保护法规,处理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加大扶持力度,改善人居环境,激发当地村民保护传统村落的积极性:立足传统文化,适度发展旅游业,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保护好当地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等。
【知识点】乡村的空间结构;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分析】(1)徽州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先从整体上描述其分布总体特征,然后详细叙述趋势,最突出典型分布特点。由图可知,徽州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不均;整体呈边缘地带多、核心区域(中心区)少的格局;沿盆地、谷地集中分布:沿河分布特征明显;黟县分布的传统村落数量最多。
(2)徽州地区是中国传统村落保存最完整、数量最丰富的区域之一的原因,主要从该地地形封闭,与外界联系较少,人口较少,人类对传统聚落破坏小及政府政策保护等考虑。徽州地区群山环抱,陆路交通不便,与外界隔离度高:人口密度相对较小,利于传统村落保存: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镇化冲击较小:地方政府积极的保护政策。
(3)针对徽州传统村落面临危机的解决措施,需要从政府职能部门人员角度考虑,应该从政策、环保意识、合理开发利用等方面需求措施。科学制定古村落保护法规,处理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加大扶持力度,改善人居环境,激发当地村民保护传统村落的积极性:立足传统文化,适度发展旅游业,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保护好当地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等。
【点评】辩证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合理城市化的影响:①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②有利于乡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③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④有利于居民文化和思想观念的提高,促进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2)过快城市化的影响:①资源问题。②污染问题。③交通拥堵问题。④社会问题。
17.【答案】(1)V/IV阶段(1分)。V/IV阶段径级转化率最低,说明幼苗从IV到V阶段的存活率下降幅度最大,天山花楸处于最危险阶段。
(2)幼苗成活后对温、湿、光的竞争更激烈,限制了各径级幼苗向更高一级转化:幼苗位于林荫下光照不足,难以存活:幼苗受到放牧的干扰(动物的踩踏与啃食),造成花楸幼苗存活率下降,影响更新:(由于城市绿化)较大径级的花楸遭到人们的过度采挖,使其资源量明显下降。
(3)B基质配比下的土壤有机质、矿物质比例适当,营养成分相对较高: B基质配比下的土壤孔隙度大,通气、透水性更好,为花楸根系提供了良好的水分和空气环境。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天山花楸在V/IV阶段径级转化率最低,说明幼苗从IV到V阶段的存活率下降幅度最大,天山花楸处于最危险阶段。
(2)天山花楸种群在自然状态下易退化的原因,主要从温度、光照、湿度及环境破坏等方面进行分析。幼苗成活后对温、湿、光的竞争更激烈,限制了各径级幼苗向更高一级转化:幼苗位于林荫下光照不足,难以存活:幼苗受到放牧的干扰(动物的踩踏与啃食),造成花楸幼苗存活率下降,影响更新:(由于城市绿化)较大径级的花楸遭到人们的过度采挖,使其资源量明显下降。
(3)B基质幼苗存活率高的原因,主要从土壤角度分析,具体从人工配置的土壤中有机质、矿物质比例适当,营养成分相对较高,土壤结构较优,调控水肥气热能力较强进行分析。B基质配比下的土壤有机质、矿物质比例适当,营养成分相对较高: B基质配比下的土壤孔隙度大,通气、透水性更好,为花楸根系提供了良好的水分和空气环境。
【点评】植被与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自然要素 相互影响
气候 气候对植被 ①热量:热量充足地区,植物种类丰富、生长速度快、植被生物量多
②光照:影响喜光、喜阴植物的生长,喜光植物向阳一侧生长好
③降水:湿润地区易形成森林,半干旱地区形成草原植被,干旱地区形成荒漠植被;同一地点,降水多的年份树木生长好,年轮宽
植被对
气候 植被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缩小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增加降水量等
地貌 地貌对植被 受地形的阻挡,山脉两侧植被不同,如天山北坡有森林分布,南坡则无森林分布
植被对地貌 加快岩石的风化过程,保持水土
水文 水文对植被 植被生长好的地区,水源条件好;水文条件影响水生植物;洋流影响气候,进而影响植被
植被对水文 植被能够涵养水源,降低河流含沙量,调节径流
土壤 土壤对植被 土壤肥力、水分含量、特性等影响植被生长,如酸性土壤有利于马尾松生长
植被对土壤 植被生长可以改变土壤的性质,如大豆可以固氮、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导致土壤有机酸含量增加
18.【答案】(1)大气中的水汽:土壤内部的水汽。
(2)冬季;西北地区冬季气温低,且由于光伏板的遮阳作用(2分),浅层土体温度T。低于深层土壤温度T2,水汽由高温区迁移至低温区冷凝,发生正向“锅盖效应”。夏季:夏季气温高,且由于光伏板的遮阴作用,大气温度T|高于土壤浅层温度T。发生反向“锅盖效应”。
(3)有利:增加植被覆盖率,减缓土地荒漠化:减少风沙产生,有利于光伏发电。不利:野草遮挡光伏板,降低发电效率;大面积野草增加了火灾风险。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新能源开发与利用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塔拉滩光伏电站中地表浅层水汽来源于大气中的水汽和土壤内部的水汽。
(2)据材料可知,“锅盖效应”是由于地表上覆结构密闭,导致水分不能排出而引起的浅层土体含水率增加的现象,水汽向上迁移至浅层称为正向“锅盖效应”,反之称为反向“锅盖效应”。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可知,在冬季时,西北地区冬季气温低,且由于光伏板的遮阳作用,浅层土体温度T。低于深层土壤温度T2,水汽由高温区迁移至低温区冷凝,发生正向“锅盖效应”。在夏季时,气温高,且由于光伏板的遮阴作用,大气温度T1高于土壤浅层温度T。发生反向“锅盖效应”。
(3)野草对塔拉滩光伏电站的影响,主要从有利和不利的影响两方面说明,有利影响,则从增加植被覆盖率,减缓土地荒漠化;减少风沙产生,有利于光伏发电。不利影响,则从野草遮挡光伏板,降低发电效率;大面积野草增加了火灾风险。
【点评】大气受热过程
1.能量来源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根本来源):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地面(地面辐射)。
2.受热过程
太阳短波辐射(大部分)透过大气射到地面 地面被加热,并以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射向大气 大气增温。
3.大气的两个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CO2、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具有吸收、反射、散射作用。
(2)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起补偿作用。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