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学习目标】
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
【重点难点】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明至清中叶文化
【问题导学】
1.举例说明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
2.明朝时期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表现。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
3.陆王心学的代表及其思想主张。
4.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主张。
5.明清时期小说与戏曲的发展状况。
6.明清时期科技成就有哪些。
【概念阐释】
1.资本主义萌芽
资本主义萌芽是指在一些手工工场中,拥有资金、原料的工场主雇佣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为市场的需要进行生产的这一现象。它是一种生产关系,也是一种社会关系,而不是个别人之间的关系,因而不能孤立地看待。这种生产关系,是在封建社会晚期,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条件时产生的。
2.商帮
商帮,是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以“相亲相助”为宗旨,以会馆、公所为其在异乡的联络之地的一种既“亲密”而又松散的自发形成的商人群体。比如有山西商帮,宁波商帮等著名的十大商帮。
3.经世致用
读书做学问应关注社会现实,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学以致用。经世致用由明清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提出。他们认为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当时的伪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经世致用思想在当时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新学风,主要内容包括,务当世之务,勇于任事的精神,致力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重调查研究,研究范围广大。
4.致良知
王守仁提出人生而有“圣人之心”,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其实就存在于本心之中,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良知往往被私欲所侵蚀,所以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从而让理学从高高在上的台阶走到人间,愚夫愚妇也能通过“发明本心”和“致良知”得到“天理”,使理学具有了普适性,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正式完成。
5.西学东渐
明朝后期到近代的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从内容上讲,西学东渐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器物到制度到思想。
【知识构建】
【史料研读】
市镇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原本中国古代的城市以城为主,纯粹体现工商贸易功能的市镇,要到唐宋之际才出现,而明朝中后期是一个高峰。尤其是江南苏、松、杭、嘉、湖地区的许多著名市镇,都是在那时形成的。这些市镇中的居民,已经从农业人口中分离出来,大多从事纺织业。工商集贸性质市镇兴起,使得农业人口与手工业和商业人口的比例发生了变化。而流向城市的大量游民,又成为雇佣工人的后备队伍。城市和商业进一步繁荣,具有明显经济职能的城市在增加。到清朝前期,广东佛山镇在内的“天下四大镇”在专业性市镇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新兴的城市。
——摘编自刘克、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1)据材料,概括江南市镇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市镇兴起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随堂检测】
1.明代松江府大地主潘允端的《玉华堂日记》中,反映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在日记中,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他的田庄产品除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该日记可以佐证( )
A.农村雇佣劳动基本普及 B.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C.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 D.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
2.在明代,庶民袖小衣短,“去地五寸”;生员袖大衣长,“去地一寸”,体现斯文之气,且其服饰颜色和制式内含“比德于玉”“规言矩行”等意。这反映了当时( )
A.儒家思想规范社会生活 B.科举制度限制社会流动
C.社会等级结构日益固化 D.市民文化突破礼制限定
3.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中“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 )
A.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B.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
C.宣扬经世致用思想 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4.如表反映了清朝前期雍正到嘉庆年间土地与人口变化的情况。据此,可以推知( )
时间 人口(亿) 全国耕地(万顷) 人均耕地(亩)
雍正 1734 1.0942 820.35 7.50
乾隆 1753 1.8368 677.58 3.69
乾隆 1784 2.8633 700.94 2.45
嘉庆 1812 3.3370 727.08 2.18
A.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B.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C.传统农业逐渐没落 D.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
5.明清小说家的作品往往“使人读之为轩然笑,为潸然泪,即樵夫牧子,厨妇爨婢,皆感动于不容已。”如《醒世姻缘传》中,作者用方言俗语描摹人物情状,通过对两个家庭、两种姻缘的描写,呼吁尊重女性、夫妻应当“相敬如宾”。这表明( )
A.小说打破了传统的等级秩序 B.经济发展使近代平等观念形成
C.封建礼教抑制了文学的发展 D.市民文学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
6.汤显祖和冯梦龙是明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汤显祖在《牡丹亭》中把女主角杜丽娘塑造成一位强烈地追求个性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少女;冯梦龙的“三言”展示了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二者的作品颇受当时大众的欢迎,主要是因为( )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已改变
C.文学作品世俗化倾向 D.政府对社会思想的管控放松
7. 从明朝后期起,利玛窦等欧洲天主教传教士与明朝一些士大夫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等西方科技书籍。这说明
A. 统治者决心变革落后的社会现状 B. 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成为社会共识
C. 传统的伦理道德标准被彻底否定 D. 西方科技知识在一定范围内传播
8. 中国古代科技取得了辉煌成就。下列科技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赵州桥 ②青铜铸造 ③《本草纲目》 ④活字印刷术
A. ②①④③ B. ③④①② C. ①③②④ D. ④②③①
9. 如表历史事件和现象反映出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人口增长资源紧缺 ◆出现雇佣劳动的手工工场 ◆实行海禁闭关政策 ◆黄宗羲抨击封建君主专制
①统治危机初步显现 ②孕育着向近代转型的因素
③君主专制制度削弱 ④对外政策由开放趋向保守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0. 明清之际,江南地区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正所谓“天下之士多出于商”,“豪杰有智略之人”也多致力于经商。嘉道时期,士商相混的趋势愈演愈甚。这表明
A. 传统四民社会加速瓦解
B. 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削弱
C. 理学义利观正受到冲击
D. 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