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单元复习课件)-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单元复习课件)-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26 22:21: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By Yushen
第15课——钢铁长城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1949

1953

1955

1966

1971

1972

1974

1979

2001

2001
年12月
2012
年9月
2014

2015

2016

2017

国防建设:
华东军区海军成立;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成立
外交成就:
第二炮兵部队组建
第一艘核潜艇装备我国海军
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交接入列
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
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
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求同存异”方针提出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
中美建交
上海APEC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北京APEC会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联合国决议
世界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1991年
苏联
解体
1955年
华约成立
美苏两极格局
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时空观念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基本政治制度:_____________________
民族自治区分布特点:________________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少数民族聚居
构想:______________
成功实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国两制”构想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
1999年12月20日 澳门回归
强军建设:
第一支海军:_____________________
1956年我国成功仿制歼-5型歼击机;
火箭军的建设。
科技发展:
“两弹一星”
袁隆平贡献:
________________
屠呦呦贡献:
______________
华东军区海军
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发现能够
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外交政策:________________
外交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
万隆会议上的“_________”方针
20世纪70年代外交成就: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
____________________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求同存异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美建交;
中日建交
全方位、
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原因:
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单元知识梳理
军队建设 陆军 时间
兵种
海军 组建
发展
空军 组建
发展
导弹部队 组建
发展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
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
①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1949年4月23日)
②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
①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科学试验和出访任务。
②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有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海军岸防兵五大兵种。
③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④2018年,我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完成首次出海试验任务。
1949年11月11日,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空军
1956年仿制成功歼5歼击机;改革开放以来,自行研制和引进
1966年组建,主要担负核反击任务,称第二炮兵(战略导弹部队)
2015年更名为火箭军,独立军种(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
第15课 钢铁长城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沿革
中国共产党独立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平型关大捷
百团大战
皖南事变
南昌起义
1927
1928
1937
1945
1949
中国工农红军
八路军
新四军
中国人民
解放军
国共十年内战
土地革命时期
全面
抗战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
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渡江战役
第15课 钢铁长城
五大军种 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
五大战区 东部战区、西部战区、南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
军队格局 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
历史意义 我国国防事业和军队建设的发展,筑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钢铁长城。
第15课 钢铁长城
1.(2023·重庆·中考真题)2023年4月15日,非洲苏丹首都喀土穆多地发生武装冲突,安全风险急剧上升。中国派正在亚丁湾护航的导弹驱逐舰南宁舰等,于4月27日将首批668名中国同胞安全撤离到沙特阿拉伯的吉达港。材料从根本上说明( )
A.中国军队是人民生命安全的坚强后盾
B.改革开放后中外人员的流动不断增强
C.人民海军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D.人民解放军已经建立起联合作战体系
a
中考真题演练
2.(2023·西藏·中考真题)下图是某同学在探究学习中搜集的资料,由此判断他探究学习的主题是( )
“辽宁舰” 歼——20战机 坦克方队
A.经济建设 B.外交成就 C.国防建设 D.社会生活
c
中考真题演练
3.(2023·海南·中考真题)观察表所示中国军费数据的变化,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表(注:GDP 即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国家经济总量的一项指标)
A.国家注重国防建设 B.国家经济飞速增长
C.军费投入比例失调 D.富国与强军的统一
d
中考真题演练
年份 军费(人民币) GDP中军费占比
1978 167亿元 4.6%
1985 191亿元 2.1%
1990 290亿元 1.5%
2009 4805亿元 1.4%
2019 11898亿元 1.3%
外交大国梦
1950 1953 1954 1955 1971 1972 1979 2001(年)
中国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中印缅发表联合声明
材料:1970年第25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的国际法原则宣言》明确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在内。50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被写入160多份国际文件。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什么影响?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尼克松访华,中美签署《联合公报》,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中美建交
“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美建交公报
中国加入W
T
O
中国举办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1)中国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 时间
地位
发展
意义
1949年10月2日
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对中国经济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毛泽东与斯大林
1950.2
1949.10.2
1949.12
毛泽东访问苏联
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苏建交)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贷款给中国3亿元
(中苏结盟)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
内容
意义
1953年底首次提出,1954年正式确立。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在国际上产生深远的影响,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也标志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易错易混】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首次提出1954年形成确立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亚非会议
(1)时间:
(2)地点:
(3)地位:
(4)目的:
1955年
印度尼西亚万隆
(万隆会议)
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反对殖民主义,保卫和平,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进行友好合作
万隆会议期间的周恩来
(5)中国代表团的贡献:
“求同存异”方针
(6)意义:
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7)精神:
团结、友谊、合作、爱好和平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材料: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经济中找共同基础。” ——周恩来
思考:
1.材料中“我们的会议”指的是哪场会议?何时召开?
2.结合材料说明“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各指什么?
①万隆会议
②1955年

共同的历史经历
共同的发展诉求
共同的和平愿望

不同的社会制度
不同的宗教信仰
不同的意识形态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4.(2023·海南·中考真题)1954年《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提到“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这些原则”指的是( )
A.互不干涉内政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 D.“一个中国”原则
b
中考真题演练
5.(2023·山东滨州·中考真题)“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不急于取得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必须取消,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必须实现。这反映了我国的外交方针是( )
A.中苏同盟 B.独立自主 C.和平共处 D.求同存异
b
中考真题演练
6.(2023·四川凉山·中考真题)1955年,周恩来在某次会议上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而存异。”这次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大 D.亚信峰会
b
中考真题演练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时间
会议
根本原因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1971年
意义
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乔的笑
你从乔冠华的大笑中感受到了什么?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
基辛格访华
尼克松访华,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
1971.4
1971.7
1972
1979
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周恩来
会见基辛格
周恩来
迎接尼克松
周恩来接见美国乒乓代表团
中美关系
正常化
中美建交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原因 (1)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影响力提升 (2)推动因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关系的改善
史实 _____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影响 (1)中日建交后许多国家与中国建交,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高潮 (2)为两国发展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有利于亚洲的和平与发展 毛泽东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解读:中日两国正式建交
1972
外交事业的发展——中日外交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全方位外交 外交 政策
总体 布局
外交策略
外交成就
影响
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①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
②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③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
①中国已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②中国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外交事业的发展——全方位外交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1.时间:改革开放后
2.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主要措施::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
周边国家
发展中国家
中美关系
中苏关系
欧盟国家
中日关系
睦邻友好关系
政治经济合作
积极发展关系
稳定发展
逐步实现正常化
中国已与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建交
外交事业的发展——全方位外交
5.布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6.成就:①中国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②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
世界贸易组织
联合国
亚洲开发银行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国际原子能机构
上海合作组织
8意义: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外交事业的发展——全方位外交
7.(2023·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这表明(  )
A.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
中考真题演练
8.(2023·江苏镇江·中考真题)如图是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图。导致图中某一时段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激增的关键因素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国形成全方位外交布局
c
中考真题演练
9.(2023·四川内江·中考真题)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性多数通过了2758号决议。这一决议( )
A.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B.表明中日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标志着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批准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
中考真题演练
两个领域 国防、外交。
三大会议 万隆会议、第26届联合国大会、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五大军事力量 人民陆军、人民海军、人民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
六大外交成就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的改善和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单元知识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