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学习目标】
1.运用时空定位,梳理民国初年袁世凯从专制独裁走向帝制自为的具体史实,了解军阀割据混战的政治形势以及当时革命党人捍卫民主共和的努力和斗争。(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通过文字、图片、图表等史料,认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新式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坚持在“论从史出”的原则基础上合理解释这些历史现象。(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3.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北洋军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现象,形成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社会的全面、客观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对社会变化的复杂性的认识,形成家国命运相连的认同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重点难点】
重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状况,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新变化,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难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特点,民族工业发展“黄金时期”的原因,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概念阐释】
北洋军阀是民国军阀势力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袁世凯死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在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故而在北洋军阀时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军阀政府(简称北洋政府)的称呼。北洋军阀主要分为直系、皖系、奉系三大派系,历史上把长江吴淞口以北的军阀也称北洋军阀。
《中日民四条约》是袁世凯政府与日方因《二十一条》谈判多次最终确定的修正案,由袁世凯政府签订的《关於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之条约》、《关於山东之条约》等条约,因在中华民国四年 签订,故被称为"民四条约"。
【史料研读】(2023·广西钦州高一下期末·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北洋军阀集团以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列强为其依靠,即它除了努力强化其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军事力量外,还需要借助外国势力的支持。在外交上,历届北洋政府都依赖外援及接受不合理义务,再与英、美、日等国或明或暗地进行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勾结,历史和地理原因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列强无力东顾所留出的空档,致使北洋政府与日本的关系尤为密切,而日本从各方面对中国的操纵与影响,在这一时期表现得也极为明显。而列强为了最大限度地攫取在华利益,维护其势力范围,也以经济援助和政治干预等不同手法与北洋政府进行交易。一方面,北洋政府被迫实行的开放性外交引进了外国资本、商品和科学技术,同时也间接引进了西方文化。这些均有利于北洋政府摆脱财政危机和中国民众思想素质的提高,对中国民族主义发展起了刺激和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外国得以控制中国市场和财政,操纵金融和海关等经济命脉,使中国更难以收回已丧失的主权,致使多次外交交涉均因国力不足而宣告失败。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开放性外交是适应近代国际政治环境必然要求的。
——摘编自王溶《北洋军阀政府外交浅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洋军阀政府外交政策的特点,并指出其形成的根本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洋军阀政府外交政策的影响。(8分)
【答案】
(1)特点: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封建色彩浓厚;依附和受制于西方列强;与日本关系尤为密切。(4分,答出两点即可)
根本原因: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2分)
(2)影响: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外交近代化;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引进和传播。(4分,答出两点即可)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经济和政治主权;加剧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激化了阶级与民族矛盾。(4分,答出两点即可)
【当堂检测】
1.(2023·浙江衢州高一上期末·23)“大总统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行政以大总统为首长,置国务卿一人赞襄之”“参政院应大总统之咨询,审议重要政务”,以上内容最有可能出自( )
A.《钦定宪法大纲》 B.《清帝逊位诏书》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约法》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中“总揽统治权”,“置国务卿一人赞襄之”,“参政院应大总统之咨询”,可知大总统是有实权的,权力非常大,符合1914年袁世凯为加强个人独裁而颁布的《中华民国约法》的内容,故选D项;1908年清政府为举行预备立宪而颁布的宪法性文件,其内容是关于君主立宪制的,与总统一职无关,排除A项;面对辛亥革命后各省纷纷宣布脱离清廷独立的局势,清廷于1912年2月12日颁布退位诏书,清王朝宣布灭亡,排除B项;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临时约法》实行的是责任内阁制,大总统是“虚君”,从而起到限制袁世凯的作用,排除C项。
2.(2023·山东临沂高一上期末·17)图5所示的系列事件,恰当的主题是( )
A.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B.北洋军阀混战割据
C.专制与共和的斗争 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答案】C
【解析】据题干可知,面对袁世凯破坏民主共和,革命党人发动议会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进行反袁而捍卫共和,张勋复辟、段祺瑞专权也遭到了革命党人的反对,故选C项;“深入人心”不合逻辑,与纲要上册第19课所学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有出入,排除A项;“北洋军阀混战割据”不合题意,且北洋军阀混战割据出现于袁世凯死后,排除B项;“内部矛盾”不合逻辑,袁世凯等代表地主、帝国主义的利益,而革命党人为资产阶级,排除D项。
3.(2023·浙江宁波九校高一下期末·9)辛亥革命后,为反对袁世凯独裁专制,宋教仁到处演说为国民党争取国会多数席位。“宋案”发生后,袁世凯利用进步党对抗国民党并控制国会。当进步党势力大增之际,袁世凯又策动组建公民党,以打击国民党和进步党。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局限性初显 B.政党政治有一定影响力
C.袁世凯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D.北洋内部派系纷争加剧
【答案】B
【解析】据材料“袁世凯利用进步党对抗国民党并控制国会”可知,宋教仁向各地演说以争取国会席位,袁世凯利用政党进行反对,说明当时政党在政治中发挥着一定影响力,故选B项; 材料主旨是宋教仁和袁世凯利用政党进行斗争,不能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局限性初显,排除A项; 据所学可知,1914年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而“宋案”发生于1913年3月,二者相距较远,排除C项; 据所学可知,北洋内部派系纷争加剧是在袁世凯去世之后,排除D项。
4.(2023·湖南益阳高一上期末·10)一位历史学家在描述中国近现代某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状况时,写道:军阀割据,政局动荡,国会党争,民众因为军队扩张,互争地盘,内战频仍。该时期是( )
A.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B.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C.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D.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列强扶植各自的代理人导致军阀割据,社会局势动荡,同时以宋教仁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希望通过改组同盟会实行政党政治,但是遭到了袁世凯的镇压,故选A项;太平天国运动建立的天国政权是封建农民政权,不存在国会党争,排除B项;国民革命运动时期国民党与共产党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共同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与“党争”的说法不符,排除C项;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民党通过训政建立起一党独裁,形式上统一了全国,排除D项。
5.(2023·广西北海高一上期末·22)二十世纪20年代,鲁迅在《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中写道:“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的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这可以用来说明近代中国( )
A.民众政治参与热情高涨 B.选择君主专制制度符合国情
C.军阀割据混战政局动荡 D.探索民主共和道路艰难曲折
【答案】D
【解析】据材料“见过辛亥革命……张勋复辟”可知,民国建立后,社会秩序仍然很混乱,没有真正确立民主共和政体,表明探索民主共和道路艰难曲折,故选D项;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都不属于民众政治参与,排除A项;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排除B项;袁世凯称帝失败后,不久死去,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很快发展为军阀混战与割据的局面,先后爆发直皖、直奉混战,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
6.(2023·浙江台州高一下期末·28)《1860—1913年我国棉布产量中机制布与手织布的比重变化表(%)》
年 项目 1860 1894 1913
机制布所占比重 3.18 14.15 34.83
手织布所占比重 96.82 85.85 65.17
下列项中,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
A.外国资本优势地位丧失 B.民族危机不断加剧
C.棉纺织工业化程度提高 D.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答案】C
【解析】由表格可以看出,1860—1913年间,我国棉布产量中机织布的比重不断上升,手织布所占比重同时下降,这表明棉纺织工业化程度在不断提高,故选C项;表格中的数据只能说明棉纺织领域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不能说明棉布生产厂家资本来源问题,排除A项;题干中的棉布产量都属于国产,所以与民族危机不属于同一范畴,排除B项;自然经济从鸦片战争后开始逐步解体,但整个近代都未完全解体,且与表格中的数据不属于同一范畴,排除D项。
7.(2023·山西太原高一上期末·9)北洋政府时期,除财政部赋予发行特权的银行外,还有各地银号、钱庄、官钱局、外国银行等发钞机构;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规定只有中央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有发行货币权。这一变化( )
A.阻止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 B.表明中国与国际金融接轨
C.推动了金融机构的近代化 D.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发展
【答案】D
【解析】与北洋政府存在众多发钞机构相比,南京国民政府只允许中央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有发行货币权,这有利于集中统一货币发行工作,对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发展有利,故选D项;货币发行权掌握在有限的银行机构,与阻止列强侵略没有必然关联,所以题干信息不能推论出阻止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结论,排除A项;题干只是提到中国货币发行的机构集中于三个银行,并未提到银行的经营机制和金融体系是否与国际金融机构相同或者相似,就没法得出与国际金融接轨的结论,排除B项;题干仅提到了与北洋政府时期存在诸多个发钞机构不同,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仅有三家银行发行货币,这一变化仅是金融机构数量的变化,并未提出经营机制或者发行方式等变化,所以不能得出推动金融机构近代化的结论,排除C项。
8.(2023·湖南郴州高一上期末·16)1919年,陈独秀在《新青年》的《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一文中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两位先生”是( )
A.民主与科学 B.民主与共和 C.和平与发展 D.自由与平等
【答案】A
【解析】由题干中的时间“1919年”和“《新青年》”以及“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可知,这指的是新文化运动过程中,陈独秀倡导的民主与科学,故选A项;民主与共和是指辛亥革命时期的主要思想,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与题干中的时间和空间均不符合,排除C项;自由与平等是西方国家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倡导的思想主张,不是陈独秀提倡的主张,排除D项。
9.(2023·山东枣庄高一上期末·9)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中倡导“兽性主义”(意志顽狠,善争不屈;体魄强健,力抗自然)1917年,毛泽东在《新青年》指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两者旨在( )
A.塑造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 B.说明近代体育教育的缺失
C.倡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D.宣传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倡导‘兽性主义’(意志顽狠,善争不屈;体魄强健,力抗自然)”“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可知陈独秀和毛泽东都强调国人的身体素质要增强,强国要先强体育,两者的目的是为了塑造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故选A项;材料“倡导‘兽性主义’(意志顽狠,善争不屈;体魄强健,力抗自然)”“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强调增强国人的身体素质,强国要先强体育,未涉及近代体育教育缺失的先关信息,不能说明近代体育教育的缺失,排除B项;材料“倡导‘兽性主义’(意志顽狠,善争不屈;体魄强健,力抗自然)”“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仅强调增强体育,增强国人的身体素质,未涉及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信息,无法说明倡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排除C项;两者的目的增强国人的身体素质,塑造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并非是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排除D项。
10.(2023·湖南雅礼教育高一上期末·19)新文化运动时期,钱玄同等人提倡将汉字直排改为横排,但市面上买不到横格纸。《新青年》自身也未实现横排,读者反映阅读横排文字“甚感不便”,同时还找不到横排的印刷厂。这说明当时( )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B.印刷技术阻碍文化多元化
C.文化革新缺乏坚实的基础 D.激进的改革无法赢得认可
【答案】C
【解析】据材料“但市面上买不到横格纸”“读者反映阅读横排文字‘甚感不便’,同时还找不到横排的印刷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既是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一场文化转型运动,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将汉字直排改为横排的主张不具备实施的条件,这说明当时文化革新缺乏坚实的基础,故选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处于黄金时期,发展较快,排除A项;“将汉字直排改为横排”不是文化多元化的体现,并且印刷术推动文化发展,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思想解放,赢得了大多数人的认可,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