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第3课 古诗三首同步练习(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第3课 古诗三首同步练习(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7 11:5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第3课 古诗三首
一、看拼音,写词语。
fēi huā( ) rì mù( ) jī zhù( )
qì tì( ) mò mò( ) tiáo tiáo( )
二、辨字组词。
暮____ 脉____ 侯____ 泣____
幕____ 咏____ 候____ 粒____
三、填空题。
(1)今天人们用《寒食》中的“________,________”诗句,来渲染春天落英缤纷,微风拂柳的美丽景色。
(2)《迢迢牵牛星》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____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_______。
(3)《十五夜望月》中描述了________等景物。“秋思”一词告诉我们,诗人描写的是____天的景物。
四、选择题。
(1)“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对这两句诗理解有误的是( )
A. 这两句诗写的是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
B. 这两句诗直抒胸臆,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C. 诗句采用了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
D. 这两句诗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泰平的歌咏。
(2)《迢迢牵牛星》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 )
A. 泣涕零如雨 B. 相去复几许 C. 脉脉不得语
(3)《十五夜望月》中其意境与李白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最相近的是( )
A. 中庭地白树栖鸦 B. 冷露无声湿桂花
C. 今夜月明人尽望 D. 不知秋思落谁家
五、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寒食》这首诗前两句写的是夜晚的景象,后两句写白天的景象。( )
(2)《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写作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 )
(3)“不知秋思落谁家?”这是一个反问句,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
六、阅读理解。
1. 课内阅读。
寒食
[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诗歌描写的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第一、二句写____,第三、四句写____,____则是转折。
(2)诗歌第一句中的“无处不”可不可以改为“处处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第三、四句中的哪个字用得妙?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知道寒食节有哪些习俗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课外阅读。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____的特点,从文中的“____”可以看出来。为了突出这一特点,诗人描写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山村自然和谐优美的景致。
(2)用自己话说说第三、四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看拼音,写词语。
飞花 日暮 机杼
泣涕 脉脉 迢迢
二、辨字组词。
朝三暮四 脉脉 诸侯 哭泣
屏幕 歌咏 等候 颗粒
三、填空题。
(1)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2)牛郎织女 夫妻分离
(3)庭院中被月光照得发白的地面、栖息在树上的鸦雀、冷露、桂花 秋
四、选择题。
(1)B
(2)A
(3)A
五、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
(2)√
(3)×
六、阅读理解。
1.(1)白昼 夜晚 日暮
(2)不可以。因为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更能写出整个长安都充满了春意,热闹非凡,那么皇宫的情景也就可想而知了,深刻地讽刺了统治阶级的腐败。
(3)“传”字用得妙。它不但写出了动态,而且意味着挨个赐予,可见封建等级次第之森严。
(4)禁火,只吃冷食,祭扫等。
2.(1)宁静幽美  鸡鸣一两家  雨中的竹林  溪水 
村路 板桥
(2)村里的媳妇和婆婆相互呼唤去浸洗蚕茧,庭院中的栀子花闲着无人欣赏。
(3)全诗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村农忙图景,充满劳动生活的气息,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4)以栀子花的闲来反衬人们的忙,巧作对照,情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