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分课重难点复习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分课重难点复习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02.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6 22:28: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6张PPT)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分课重难点复习
1.古诗二首
这是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诗中流露出诗人难掩的喜悦之情。两首诗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了“柳”,“柳”是我国古典诗词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因其吐青早而成为春天新生的象征。在这两首诗中,以柳来写春景、春意,呈现出一派轻柔旖旎、生机盎然的动人景象。
1.认识“莺、拂”等11个生字,会写“诗、村”等8个字,积累“堤、柳”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1.《村居》的作者是?
《村居》的作者是高鼎。
2、说说“草长莺飞二月天”的意思。
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
3、读了“拂堤杨柳醉春烟”,说说“拂”、“醉”的意思。
拂:抚摸
醉:陶醉
4、说说“拂堤杨柳醉春烟”的意思。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它仿佛在春天里陶醉了。
5、读了“儿童散学归来早”,说说“散学”的意思。
放学。
6、读了“忙趁东风放纸鸢”,说说“纸鸢”的意思。
风筝。
7、说说“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意思。
村里的孩子们放学后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天空。
8、读了“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说说你的感受。
这两句写出了人物的活动,儿童放学归来,迎着春风放着风筝,同时也放飞希望。孩子们享受快乐幸福的时光和无忧无虑的童年。刻画了孩子们的天真烂漫,映衬出了孩子们的童趣和开心的感受。
9、读了《村居》说说你的感受。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诗人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全诗充满了生活情趣,诗情画意。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本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10、《咏柳》的作者是?
《咏柳》的作者是贺知章。
11、读了“碧 玉 妆 成 一 树 高”,说说“妆、一树”的意思。
妆:打扮
一树:满树
12、说说“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意思。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纤细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13、读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说说你的感受。
描绘了柳树的静态美,把柳树比作碧玉,不仅突出了柳树的绿,还让绿有了光泽感,将春天柳树的生机勃勃展现得淋漓尽致;后用丝绦作比,写出了柳树柔美的样子。两个恰当的比喻句不仅让静态中的柳树有了色彩美、形态美,还让我们感受到了柳树内在的生命力。
14、说说“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意思。
细长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二月的春风就是一把神奇的剪刀。
15、读了“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说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设问。(自问自答,把春风比作剪刀,生动地刻画出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
16、两首诗的相同点在哪里?
时间:春季(二月)
景物:柳(是春天新生的象征)。
17、读了《咏柳》说说你的感受。
《咏柳》这首诗通过描写在春风的吹拂下,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
18、想象画面,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课后题)
《村居》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
《咏柳》中的柳树的枝干苍劲有力,枝条细长、柔软,发出黄绿色的新芽。微风一吹,无数条柳枝随风摆动,就像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19、写出“似”的两个音,并分别组词?
sì相似 shì似的
20、写出“绿”的两个音,并分别组词??
lǜ绿色 lù绿林好汉
21、给“诗”加偏旁部首,并组词?
峙(对峙)、恃(有恃无恐)、等(等于)
待(等待)、侍(侍从)
2、找春天
《找春天》是一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的散文。一个“找”字,说明春天的景象尚没有完全显露出来,是早春时节。早春的景象与仲春、暮春有所不同,文中可以看到:“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树木吐出点点嫩芽”“解冻的小溪叮叮咚咚”,都在暗示春天才刚刚开始,还没到春光烂漫的时候。
1.认识“脱、袄”等14个生字,会写“冲、寻”等9个字,会写“春天、寻找”等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注意语气和重音。
3.能说出文中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1.我们在哪里找到了春天?
我们从地下探出头的小草、早开的野花、吐出嫩芽的树木、解冻的小溪找到了春天。
2、我们是怎样找到春天的?(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3、读了“春天来了!春天来了!”,说说你的理解。
连用两个感叹句,以欢呼起笔,突出了春天到来时孩子们喜悦的心情。
4、从“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看出我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寻找春天的?
急切、激动、兴奋
5、仿写词语“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干干净净、明明白白、安安静静、整整齐齐
真真切切、白白胖胖、叽叽喳喳、高高兴兴
6、读了“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说说你的理解。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写出了春天还很早,它的踪迹还很难发现。两个叠词的运用独具匠心,既写出了早春的特点,又让读者对“寻春之旅”充满了遐想。
7、读了4—7自然段,说说你的感受。
第四至第七自然段,用相同的句式,丰富的想象,描绘了春天的美好,勾勒出生机隐隐涌动的早春景象。以“眉毛”形容刚刚出土的草芽,以“眼睛”突显野花的明媚,以小小的“音符”描摹树木逢春初吐的芽苞,以婉转、悠扬的“琴声”摹写初春溪水活泼而不张扬的特点,春天这个“害羞的小姑娘”瞬间眉眼含笑、轻歌曼舞、琴声飞扬起来。
8、仿照4—7自然段,说一说:你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课后题)
小鸟在枝头唱歌,那是春天的歌声吧?
小草铺满了大地,那是春天的衣服吧
9、读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说说运用的修辞手法。
排比
10、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用文中的词句回答)
春天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小草是她的眉毛,野花是她的眼睛,树木的嫩芽是她的音符,小溪的叮咚声是她的琴声。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哇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11、写出“冲”的两个读音并组词。
chōng冲出 chòng冲床
12、写出“藏”的两个读音并组词。
cáng躲藏 zàng宝藏
13、写出“奔”的两个读音并组词。
bēn奔跑 bèn投奔
14、写出“吐”的两个读音并组词。
tǔ吐出 tù呕吐
15、写出“解”的两个读音并组词。
jiě解说 jiè解元
16、给“脱”换一换偏旁部首,并组词。
说(说话)、蜕(蜕变)、悦(喜悦)
阅(阅读)、税(纳税)
17、给“姑”换一换偏旁部首,并组词。
咕(咕咚)、故(故事)、苦(苦味)
居(居住)、胡(二胡)、估(估计)
18、给“桃”换一换偏旁部首,并组词。
挑(挑选)、逃(逃跑)、跳(跳跃)
眺(眺望)、窕(窈窕)
3.开满鲜花的小路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鼹鼠先生本想向松鼠太太请教长颈鹿大叔寄来的小颗粒是什么,可是却不小心将它们漏在了路上。春天,通往松鼠太太家的路,成了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原来,长颈鹿大叔寄来的小颗粒是花籽。花籽,这是一份多么美好的礼物啊,它给大家带来了快乐与美好。故事让人读来心中充满了温暖。
故事以长颈鹿大叔给鼹鼠先生寄来的包裹是什么这一悬念开头,直到故事的结尾才为我们揭晓答案。整个故事角色众多,有黄狗、鼹鼠先生、长颈鹿大叔、松鼠太太、刺猬太太、狐狸太太,让故事显得十分热闹、有趣。故事中,虽然每个人物说的话不多,但从提示语,以及说话的具体内容中,都能感受到他们说话时的神情、动作和内心想法,每个人物都各具特点。课文通过反复的结构,一步步地把故事推向高潮,突显“礼物”的神奇与美好。
1.认识“邮、递”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啊”,会写“鲜、邮”等9个字,会写“鲜花、邮递员”等12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角色的语气。
3.能根据图画,仿照例句写句子。
4.能借助插图讲故事,知道“美好的礼物”指什么,并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美好的礼物。
1.通读全文,说说开满鲜花的小路在哪里?(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通往松鼠太太家的路,成了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
2、通读全文,说说描写开满鲜花的小路特点的句子?(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看到门前开着一大片绚丽多彩的鲜花。
看到门前开着一大片五颜六色的鲜花。
看见门前的小路上花朵簇簇。
3、仿写以上描写鲜花的词语。
五彩缤纷、五光十色、色彩斑斓、多姿多彩
万紫千红、繁花似锦、争奇斗艳
4、联系上下文,说说“懊丧”的意思。
心情很低落。
5、联系上下文,说说美好的礼物指的是什么?为什么称为美好的礼物?(课后题)
“美好的礼物”指长颈鹿寄给鼹鼠先生的花籽。因为花籽也是快乐的种子,长颈鹿把快乐传递给鼹鼠,鼹鼠无意间把快乐传递给了大家,所以说是美好的礼物。
6、联系生活,说一说还有哪些是“美好的礼物”?(课后题)
能够给他人带去快乐,能够温暖人心的礼物就是美好的礼物。例如:为环卫工人送水,参加植树养树活动,贫困山区的孩子在寒冬收到热心人捐送的棉衣,为劳累的妈妈端来一盆热热的洗脚水。
7、联系上下文,说说通往松鼠太太家的小路上怎么会变成了开满鲜花的小路?
因为鼹鼠先生包裹里面的花籽掉在这条小路上。
8、读了“我知道了,去年长颈鹿大叔寄给你的是花籽。这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啊!”,说说它的作用。
揭示了小路开满鲜花的原因,照应前文。
9、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看看课文插图,仿照例句说一说。(课后题)
房子旁边长着一大丛绿油油的灌木。
山坡长着一大片嫩绿的小草。
村子外面有一条明亮的小河。
10、写出“丧”的两个读音并组词。
sàng懊丧 sāng丧钟
11、写出“种”的两个读音并组词。
zhǒng种子 zhòng种树
12、写出“鲜”的两个读音并组词。
xiān鲜花 xiǎn鲜少
13、给“邮”换一换偏旁部首,并组词。
油(加油)、柚(柚子)、笛(笛子)
迪(启迪)
14、给“递”换一换偏旁部首,并组词。
梯(梯子)、涕(鼻涕)、剃(剃刀)
15、给“堆”换一换偏旁部首,并组词。
谁(谁家)、准(准备)、推(推出)
惟(惟一)、稚(幼稚)、淮(淮南)
16、给“礼”换一换偏旁部首,并组词。
扎(挣扎)、轧(轧钢)、札(手札)
4、邓小平爷爷植树
课文讲述的是1987年4月5日,83岁高龄的邓小平爷爷在北京天坛公园亲手栽种柏树的情景。
第三自然段是本文描写的重点,表现了邓小平爷爷做事严肃、认真的态度。已是耄耋之年的邓小平爷爷,虽然“额头已经满是汗珠,仍不肯休息”,只见他精心“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直到小树笔直地立在那里,他才“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挑选、移人、挥、填”等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准确、生动地呈现出当年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情景。
1.认识“邓、坛”等14个生字,会写“邓、植”等8个字,会写“爷爷、植树”等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默读第三自然段,能借助图片说出邓爷爷植树的情景。
3.积累“碧空如洗、万里无云”等词语。
1.说说本文的主人公是?
本文的主人公是邓小平爷爷。
拓展: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马克思主义者。他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2、通读全文,用四要素概括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讲述1987年4月5日,83岁高龄的邓小平爷爷在北京天坛公园亲手栽种柏树的事情。
3、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说说“碧空如洗、万里无云”的意思。
碧空如洗:蓝色的天空明净得像洗过一样。
万里无云:湛湛蓝天,没有一丝云彩。
4、读了“这一天,碧空如洗,万里无云。”,说说你的感受。
展现了大好的天气,揭开了植树活动的序幕,也衬托人们愉快的心情。
5、仿写含比喻的词语“碧空如洗”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繁花似锦、胆小如鼠
恩重如山、铁证如山、骄阳似火、守口如瓶
6、仿写词语“兴致勃勃”
白雪皑皑、想入非非、人才济济、大名鼎鼎
白发苍苍、相貌堂堂、小心翼翼、千里迢迢
7、联系上下文,说说邓小平爷爷是怎样种树的?
他先挖好树坑,然后挑选了一棵茁壮的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然后挥锹填上了土。栽好了树,他退后几步仔细查看,觉得树不很直,又走上前把树苗扶正了。
8、读了“只见他手握铁锹,兴致勃勃地挖着树坑,额头已经满是汗珠,仍不肯休息”,说说你的感受。
邓小平爷爷即使83岁高龄、工作繁忙,但是依然精神饱满、热情不减,不顾劳累投入植树活动。
9、读了“一个树坑挖好了。邓爷爷精心地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他站到几步之外仔细看看,觉得不是很直,连声说:“不行,不行!”他又走上前把树苗扶正。”,说说你觉得邓小平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
邓小平爷爷是一个一丝不苟、做事严肃认真,容不得半点儿马虎的人。
10、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说邓爷爷栽种的树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
“美丽的风景”一是指树长得茂盛、漂亮;二是指这棵树是邓爷爷栽种的,意义深远;三是邓爷爷用实际行动给我们树立了绿化环境的好榜样,促使更多的人加入到植树造林的活动中来。因此,邓爷爷亲手栽种的柏树是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
11、学习了本课后,说说你的感受?
本文叙述了1987 年4 月5 日,83 岁高龄的邓小平爷爷在天坛公园亲手栽种了一棵柏树,后来,柏树茁壮成长,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的故事,表现了邓小平爷爷做事严肃认真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以及他对植树和保护环境的重视,表达了作者对邓爷爷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12、给“格”换一换偏旁部首,并组词。
阁(阁下)、胳(胳膊)、洛(洛阳)
客(客人)、略(省略)、络(络绎不绝)
13、给“选”换一换偏旁部首,并组词。
洗(洗澡)、宪(宪法)
14、给“挥”换一换偏旁部首,并组词。
晖(余晖)、浑(浑身)、晕(晕车)
荤(荤菜)、诨(插科打诨)、辉(光辉)
15、给“填”换一换偏旁部首,并组词。
镇(冰镇)、慎(慎重)、缜(缜密)
颠(颠倒)、瞋(瞋目)
16、给“植”换一换偏旁部首,并组词。
值(值日)、真(真假)、殖(繁殖)
17、给“注”换一换偏旁部首,并组词。
住(居住)、柱(柱子)、往(往来)
驻(驻扎)、蛀(蛀牙)
18、给“休”换一换偏旁部首,并组词。
采(采花)、闲(悠闲)、困(困难)
宋(宋代)、条(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