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
1.下列加点字词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 )
A.咆哮.(xiào) 靳.尚(jìn) 诡谲.(jué) 鞠.躬(jū)
B.脚镣.(liào) 徘徊.(huí) 睥.睨.(pìnì) 俄.顷(é)
C.瘦削.(xiāo) 污秽.(huì) 犀.利(xī) 雷霆.(tíng)
D.神殿.(diàn) 收揽.(lǎn) 波澜.(lán) 稽.首(jǐ)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原创题】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伟大的一个民族。②它 创造了绵延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 孕育出了以爱国主义为基本内容的伟大民族精神。③从屈原、岳飞、文天祥到林则徐、赵一曼、黄继光,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国家赴汤蹈火,为民族舍生取义。④“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 (A.惊心动魄 B.惊天动地),至今仍是维系、激励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力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第①句语序不当,你的修改建议是 将“一个”放在“古老而伟大”的前面 。
(2)第②句横线处应填入的一组关联词是 不但……而且…… 。
(3)第④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B 。(填字母)
将“一个”放在“古
老而伟大”的前面
不但……而
且……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Ⅱ精段品读
阅读课文“屈原手足已戴刑具……你假如是有本领,就下来走走吧”,回答问题。
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答案:选文主要写屈原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恨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答案:选文主要写屈原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恨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7.“屈原手足已戴刑具……则拳曲于胸前”这段文字在剧本中属于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答案:舞台说明。交代剧情发生的场景及人物的动作、神态等,以推动剧情的发展。
答案:舞台说明。交代剧情发生的场景及人物的动作、神态等,以推动剧情的发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8.如何理解选文中“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这句话?
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我”被拘禁起来了,“我”的佩剑被拔去,但“我”惩奸除恶、报效国家的心依旧,“我”的志向不会改变。
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我”被拘禁起来了,“我”的佩剑被拔去,但“我”惩奸除恶、报效国家的心依旧,“我”的志向不会改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思维能力]选文运用了象征手法,文中风、雷、电和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了什么?诗人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切愿望,也表达了他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答案: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切愿望,也表达了他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Ⅱ拓展阅读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66-68页第10-13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剧本中人物矛盾冲突激烈,层层升级,请进行梳理。
(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请你说说作者设计池田和梅兰芳探讨画作这一剧情的用意。(3分)
答案:为下文池田和梅兰芳的矛盾升级蓄势。评花看人品,梅花象征梅兰芳的高洁傲骨。
答案:为下文池田和梅兰芳的矛盾升级蓄势。评花看人品,梅花象征梅兰芳的高洁傲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小淮反复朗读画线句都不得要领,请你从台词含义与重读两方面指导他。(2分)
答案:这句话梅兰芳想表达的意思是坚决拒绝演出,朗读时要重读“决计”,表明其坚定的态度。
答案:这句话梅兰芳想表达的意思是坚决拒绝演出,朗读时要重读“决计”,表明其坚定的态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3.排练过程中,小秦认为池田最后应该是“狠狠地把军刀插回刀鞘”,你的看法是什么?(3分)
答案:示例:我认为“池田很慢很慢地把军刀插回刀鞘”更好,这里写出了池田由恼羞成怒到惊讶不甘但又无可奈何的心理变化过程;而“狠狠”只体现其凶恶、气恼,不足以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心理。
答案:示例:我认为“池田很慢很慢地把军刀插回刀鞘”更好,这里写出了池田由恼羞成怒到惊讶不甘但又无可奈何的心理变化过程;而“狠狠”只体现其凶恶、气恼,不足以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心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4.某校话剧社最近开展了“对话青春 致敬经典”的主题活动,并打算评选出优秀演员。作为话剧社的一员,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请你对画线句的朗读给出两条建议并说明理由。(从语速、语调方面作答)
屈原 (向风及雷电)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在这暗无天日的时候,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正是应该你咆哮的时候,应该你尽力咆哮的时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示例:语速上,采取逐渐加快或者比较急促的朗读方式,以此来体现屈原的慷慨激昂;语调上是激昂的,声音可以越来越高,与屈原慷慨激昂的情绪一致。
答案:示例:语速上,采取逐渐加快或者比较急促的朗读方式,以此来体现屈原的慷慨激昂;语调上是激昂的,声音可以越来越高,与屈原慷慨激昂的情绪一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语言运用]下图是话剧社本次活动的宣传海报,话剧社委托你根据海报内容邀请教你们班语文的江老师担任本次活动的评委,你会怎么对江老师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江老师,您好!
答案:我是学校话剧社的成员。学校话剧社最近开展了“对话青春致敬经典”的主题活动,我们将于4月26日下午3:00在学校话剧社剧场上演《屈原》第五幕,现特邀请您前来观看并担任优秀演员评选的评委。请问您有时间来参加我们的活动吗?(需交代清楚时间、地点、活动内容、目的等要素)
答案:我是学校话剧社的成员。学校话剧社最近开展了“对话青春致敬经典”的主题活动,我们将于4月26日下午3:00在学校话剧社剧场上演《屈原》第五幕,现特邀请您前来观看并担任优秀演员评选的评委。请问您有时间来参加我们的活动吗?(需交代清楚时间、地点、活动内容、目的等要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共11张PPT)
第五单元
18 天下第一楼(节选)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A.鼎.盛(dǐng) 老匾.(biǎn) 幌.子(huàng) 掌勺.(sháo)
B.砧.板(zhān) 拨.拉(bā) 侦.缉(zhēn) 账簿.(bù)
C.眩.晕(xuán) 打镲.(chǎ) 憋.闷(biē) 忌讳.(huì)
D.怯.懦(qiè) 拾掇.(duo) 贪婪.(lán) 积蓄.(xù)
D
1
2
3
4
5
6
7
8
9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
A.捣蛋 转悠 耷拉 垂手而立
B.凄惨 搭济 喧哗 名躁京师
C.冤枉 行头 安顿 咬牙跺脚
D.戏票 地契 窝囊 爱答不理
B
1
2
3
4
5
6
7
8
9
Ⅱ拓展阅读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70-72页第6-8题
6.请品析剧本中A、B两处加点的语句,任选一处写出它的潜台词。(2分)
( A )现.在.呢.?
A
( B )我.还.有.几.件.公.文.,.得.快.快.抄.好.呢.!
答案:示例一:(A)你时间拖得太长了,太看不起我了。
示例二:(B)我很忙,没空在这里听你摆布,我又不是打杂儿的。
B
答案:示例一:(A)你时间拖得太长了,太看不起我了。
示例二:(B)我很忙,没空在这里听你摆布,我又不是打杂儿的。
1
2
3
4
5
6
7
8
9
8.[审美创造]剧本运用多种讽刺手法,表现出强烈的讽刺效果。请从以下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述所选名著与剧本两者在讽刺手法运用方面的相同之处。写作提示:①结合剧本及所选名著的内容;②不少于100字。(5分)
A.《儒林外史》 B.《围城》
C.《格列佛游记》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示例:我选《儒林外史》。《儒林外史》与剧本讽刺手法的相同之处是对比、寓庄于谐。作者描写人物的态度变化,于看起来一本正经的人物对话中寄寓深深的讽刺。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倨”“恭”切换自如;本文中的书记周明远也是这样,起先不想理佟秘书,在听了佟秘书的一番教导之后,马上换了一副嘴脸。
答案:示例:我选《儒林外史》。《儒林外史》与剧本讽刺手法的相同之处是对比、寓庄于谐。作者描写人物的态度变化,于看起来一本正经的人物对话中寄寓深深的讽刺。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倨”“恭”切换自如;本文中的书记周明远也是这样,起先不想理佟秘书,在听了佟秘书的一番教导之后,马上换了一副嘴脸。
1
2
3
4
5
6
7
8
9
9.某中学开展“感受传统文化,走进戏剧影视”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学校通知,明天上午八点将在学校礼堂举行课本剧会演活动。班主任委托你晚上打电话把通知转告今天请假的克瑶同学,让她准时参加。你将如何转述这个通知?
答案:克瑶同学,你好。班主任让我转告你,明天上午八点,课本剧会演活动将在学校礼堂举行,请你准时参加。
答案:克瑶同学,你好。班主任让我转告你,明天上午八点,课本剧会演活动将在学校礼堂举行,请你准时参加。
1
2
3
4
5
6
7
8
9
(2)下图是九年级(6)班同学绘制的编演短剧《君子国》的流程图。请介绍下面的流程图,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示例:在编演《君子国》时,先由导演将其改编成剧本,然后成立道具组、演员组和宣传组。道具组负责准备道具,演员组的学生在老师、家长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排演,宣传组的同学制作海报,最后进行正式演出。
答案:示例:在编演《君子国》时,先由导演将其改编成剧本,然后成立道具组、演员组和宣传组。道具组负责准备道具,演员组的学生在老师、家长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排演,宣传组的同学制作海报,最后进行正式演出。
1
2
3
4
5
6
7
8
9
(3)导演要将《君子国》改编成剧本,请你根据戏剧的特点,给导演提出一些建议,以便剧本更适合演出。
答案:示例:①改编的剧本要适合表演需要;②要有明显的矛盾冲突;③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个性鲜明;④舞台说明要符合剧情需要;⑤剧本角色的行为要符合人物个性。
答案:示例:①改编的剧本要适合表演需要;②要有明显的矛盾冲突;③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个性鲜明;④舞台说明要符合剧情需要;⑤剧本角色的行为要符合人物个性。
1
2
3
4
5
6
7
8
9(共8张PPT)
第五单元
19 枣儿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田里的庄稼灌浆,穗子一天比一天结实。父亲终于不再担心,天天都能做个囫.囵.梦。这个季节,父亲在地头一坐,眯着眼,欣赏着他的江山。父亲语速缓慢,不急不燥,藏住平素的火暴脾气。níng视它们,会意一笑,眸子里盛着世间最美好的深情与悲悯。父亲在地坝逗留了很久很久,月亮落在树梢上,才轻轻推开房门,进屋子歇息,父亲蹑.手蹑脚经过我们的炕前,带进一阵风,风里是粮食的馨香,是大地上的好消息。
1
2
3
4
5
6
7
8
9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词注音。
囫.囵.( hú )( lún ) níng( 凝 )视 蹑.手蹑脚( niè )
(2)语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不急不燥 ”,正确的写法是“ 不急不躁 ”。
hú
lún
凝
niè
不急不燥
不急不躁
1
2
3
4
5
6
7
8
9
6.为帮助演员把握人物情感,请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3分)
你回来了,就不觉得冷了!
答案:母亲告诉儿子,他回来了,父母高兴,心里温暖,所以就不冷了。
答案:母亲告诉儿子,他回来了,父母高兴,心里温暖,所以就不冷了。
1
2
3
4
5
6
7
8
9
【电影拍摄】
7.在拍摄第④段“而今,我已经有三年没回家过年了”和第
段“今年我决定回去”的内容时,你将儿时过年的情景、离家及三年异乡生活的镜头交错拍摄。请说说这样拍摄的好处。(从写作手法角度分析)(3分)
答案:儿时过年的情景、离家及三年异乡生活的镜头交错拍摄,形成一种对比。通过对比更能展现出家的温暖。
答案:儿时过年的情景、离家及三年异乡生活的镜头交错拍摄,形成一种对比。通过对比更能展现出家的温暖。
1
2
3
4
5
6
7
8
9
8.小说中常常留有空白,拍摄时需要将它补充出来。你认为在小说结尾处,应补上什么样的镜头来解释“我”流泪的原因?请把这处空白描绘出来。(3分)
答案:示例:年末的每一天,父母在光秃秃的没个避风的地方的小车站,看到经过的汽车总想着还没有回来的儿子,但总是收获失望。想到此景,“我”的泪水流了下来。
答案:示例:年末的每一天,父母在光秃秃的没个避风的地方的小车站,看到经过的汽车总想着还没有回来的儿子,但总是收获失望。想到此景,“我”的泪水流了下来。
1
2
3
4
5
6
7
8
9
【观影互动】
9.电影播出后,同学们对文中的“我”没有混出“人样”,就三年不回家过年的行为产生了争议。对此,你怎么看?(3分)
答案:示例:我不赞同这种行为。作为子女,不应该与父母赌气,更不应该为了所谓的面子不回家过年。孩子回家过年是父母的念想。
答案:示例:我不赞同这种行为。作为子女,不应该与父母赌气,更不应该为了所谓的面子不回家过年。孩子回家过年是父母的念想。
1
2
3
4
5
6
7
8
9(共10张PPT)
第五单元
单元写作 评议戏剧
《雷雨》的戏剧冲突之我见
曹禺的剧作《雷雨》是一部艺术结构精巧的作品,它的戏剧冲突非常集中,在该剧的第二幕中有充分的体现。①
①开头交代戏剧冲突集中的
具体位置,总领全文。
在《雷雨》第二幕中,鲁、周两家三十年的新仇旧恨得到集中的反映。起初是周朴园和侍萍之间的“相认”。刚一见面,侍萍就认出了周朴园,而周朴园却没有认出侍萍。于是,这种一明一暗的关系,一下子就扣住了读者、观众的心。但周朴园的情感毕竟是虚伪的,当他发现侍萍还活着,很可能会影响他的名誉、地位时,他厉声斥问侍萍“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继而企图用巨额支票收买侍萍。
周朴园虚伪、冷酷的面貌至此暴露无遗。侍萍看也没看,就将支票撕了,说:“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这表现出她对资产阶级金钱至上观的蔑视。②
②具体写出周朴园和侍萍之间
的矛盾冲突。
侍萍和周朴园的冲突,反映了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人民同剥削阶级的斗争。之后,鲁大海的出场,展开了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冲突。③
③此段是过渡段,起承上启下
的作用。由上文写周朴园和侍
萍之间的矛盾冲突转到下文写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冲
突。
鲁大海站在周朴园面前,父子不相认。周朴园对鲁大海没有父子之情,有的只是压迫的欲望和阶级的仇恨。面对鲁大海,周朴园趾高气扬:“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面对周朴园,鲁大海则是满怀阶级仇恨,单刀直入地揭露周朴园:“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人物短短的对话就使我们看到了周朴园镇压工人罢工的手段之毒辣,看到了他狡诈、残忍的嘴脸;
也使我们看到了鲁大海坚定的立场、不屈的斗争精神。④在这一幕戏中,人物间充满了不可避免的冲突。在特定的环境中,过去和现在的矛盾交汇、连贯在一起,使得人物的形象“立”了起来。⑤
④具体分析鲁大海和周朴园之
间的矛盾冲突。
⑤对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行
评价,准确、到位。
《雷雨》这部不朽的现实主义作品,在过去,揭露、控诉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在现在,仍起着教育我们认识黑暗制度的作用。它那精巧的艺术构思,也正被众多的戏剧创作者借鉴和效法。(共7张PPT)
第五单元
单元主题阅读
1.阅读剧本,围绕“钱”来概括第一幕的戏剧冲突。(2分)
(1) 蓝皮阿五私吞十吊钱
(2) 两掌柜相争十吊钱
蓝皮阿五私吞十吊钱
两掌柜相争十吊钱
1
2
3
阅读下面的剧本,完成练习。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76-77页第1-3题
〔剧本〕三番五次闹了半天,他们俩都疲.倦.了,于是他俩互相调和起来,协商的结果是肯出四十五吊钱。
〔表演解说〕 掌柜甲和掌柜乙互相推搡,咧着嘴,冒着汗,喘着粗气,带着坏笑;一只手指指少年鲁迅,用眼神暗示方才是在捉弄他,另一只手支在柜台上,表示玩累了;各自向后退,伸出双手表示可以妥协,然后双腿发软,瘫在地上,消失在柜台下。
掌柜甲和掌柜乙互相推搡,咧着嘴,冒着
汗,喘着粗气,带着坏笑;一只手指指少年鲁迅,用眼神暗
示方才是在捉弄他,另一只手支在柜台上,表示玩累了;各
自向后退,伸出双手表示可以妥协,然后双腿发软,瘫在地
上,消失在柜台下。
1
2
3
3.在舞台上少年鲁迅始终是“不言不动不笑”,从观众的角度看,少年鲁迅在舞台上的形象是否显得有些呆板?请说明理由。(3分)
1
2
3
答案:示例一:我认为不呆板。首先,鲁迅小时候因家道中落,受尽了人们的白眼和冷漠,看穿了人情的奸诈浮薄,从而形成了冷静、自尊的性格。其次,萧红在这一幕戏中将两个掌柜与鲁迅置于同一舞台,使少年鲁迅以冷静、批判的目光来打量自己笔下的文学形象,少年鲁迅的冷静和周围世界的喧嚣形成了对比,使舞台上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丰富。
答案:示例一:我认为不呆板。首先,鲁迅小时候因家道中落,受尽了人们的白眼和冷漠,看穿了人情的奸诈浮薄,从而形成了冷静、自尊的性格。其次,萧红在这一幕戏中将两个掌柜与鲁迅置于同一舞台,使少年鲁迅以冷静、批判的目光来打量自己笔下的文学形象,少年鲁迅的冷静和周围世界的喧嚣形成了对比,使舞台上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丰富。
1
2
3
示例二:我认为有些呆板。因为少年鲁迅上场后长时间“不言不动不笑”,使得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两个掌柜的身上,而忽略了少年鲁迅的存在,少年鲁迅在舞台上的形象显得黯淡。这就难以让观众感受到鲁迅想要改良民族性的愿望和志向。
示例二:我认为有些呆板。因为少年鲁迅上场后长时间“不言不动不笑”,使得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两个掌柜的身上,而忽略了少年鲁迅的存在,少年鲁迅在舞台上的形象显得黯淡。这就难以让观众感受到鲁迅想要改良民族性的愿望和志向。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