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初步学会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体会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能明确的表述探究所能得到的结论。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探究的情趣。
【教学方法】实验、分析、归纳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题引入 通过讲述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可以利用人体感觉器官------视、听、嗅、触来进行观察体验。 倾听,理解 让学生了解观察实验的方法---视、听、嗅、触。
介绍观察实验的步骤 化学实验观察应分三步骤,即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观察之后应详细记录,并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在实验条件下物质的变化,体现的性质。 倾听,理解 让学生了解正确观察实验的步骤
创设问题情境 蜡烛是我们比较熟悉的物质,那么关于蜡烛的有关性质你知道哪些呢?引导同学进入本课题探究蜡烛的有关性质。 甲:蜡烛是白色或红色圆柱体的固体。乙:蜡烛燃烧时会熔化为液态,蜡液流下来之后,又很快凝结为固态。丙:蜡烛硬度较小,容易切断或折断,且不溶于水…… 增加同学探究蜡烛有关性质的兴趣、热情。
点燃前 取一支蜡烛观察颜色、状态、形状、硬度,嗅其气味,用小刀切一小块儿石蜡放入水里看是否沉入水底。 操作并记录,然后由同学互相补充自己看到的不同的现象。 让学生学习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了解蜡烛的有关物理性质。
燃着时:测定三个焰层的温度。 取一只点燃的蜡烛,让同学观察其火焰颜色。 甲:外层为明亮的黄色,内层颜色较暗,中间颜色最暗。乙:三个焰层颜色不同,那么温度是不是也有区别呢? 培养同学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并引出下面的问题。
为了弄清同学的疑问,三个焰层的温度到底相同还是不同,同学可将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1秒后取出,观察火柴梗燃烧的情况。 操作后,发现外层黑色较深,越向中间,颜色越浅。得出结论:外焰温度〉内焰温度〉焰心温度。 锻炼同学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总结问题的能力。
燃着时:测定生成物水 将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操作后:甲:内壁出现小水珠;乙:火焰熄灭了,水雾不明显;丙:烧杯内壁生成黑色粉末状物质。 培养同学如实观察,如实记录的科学严谨态度。
同学们进行了同样的操作,为什么却出现了不同的现象呢? 分组讨论和再次实验后得出结论:甲组: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次,我们见到了蜡烛熄灭的现象,是我们在操作时蜡烛灯芯较小,当我们将烧杯倒扣之后,灯芯在接近烧杯底部的位置,一会儿,蜡烛熄灭了。我们经过讨论认为是蜡烛燃烧消耗了氧气,所以熄灭了。第二次我们进行实验,火焰离烧杯底部较远,看到烧杯壁上出现水雾。 锻炼同学相互合作的学习方式。
燃着时:测定生成物水 甲组同学针对自己实验的现象作了分析,分析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很好,蜡烛熄灭解释的更准确一些,应该是蜡烛燃烧消耗氧气,同时生成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气体受热向上运动,也促使了蜡烛的很快熄灭。距离烧杯底部较远,蜡烛就能正常燃烧了,因为那里有充足的氧气。下面由乙组同学介绍实验分析。 乙组:第一次实验我们的蜡烛灯芯较长,烧杯底 ( http: / / www.21cnjy.com )部很快变成黑色,没有看到水雾的生成,第二次,剪短灯芯后,见到了水雾的生成,知道了蜡烛燃烧后会生成水。 培养学生正确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正确表述探究所得结论的能力。
乙组同学看到了黑色物质,那 ( http: / / www.21cnjy.com )么黑色物质是什么呢?它其实是石蜡不充分燃烧生成的炭黑,在实验时,我们将一白色瓷碟底部罩在火焰上方,也可以看到黑色碳黑的生成。同学回家可作为一个家庭小实验完成。 倾听,解惑,跃跃欲试要回家操作实验。 培养学生对实验探究的热情。
燃着时:测定生成物二氧化碳 将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快速倒转过来,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震荡,观察现象。 操作实验,观察到实验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疑问:蜡烛燃烧生成了什么物质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呢 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设疑能力。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 倾听,解惑。总结出蜡烛燃烧生成的是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问题的能力。
熄灭后 将蜡烛熄灭,提问同学看到的现象。 看到白烟。疑问:白烟是什么呢? 让学生习惯设疑,有疑问才会有进步。
同学点燃白烟,实验白烟的可燃性。 两个同学合作,一人熄灭蜡烛,一人点燃白烟。经过一次或几次实验,同学都得到了白烟可燃的结论。疑问:白烟是什么呢?为什么可以燃烧呢?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同学团结合作的精神。
白烟可能是水蒸气或二氧化碳吗? 讨论得出结论,白烟不可能是水蒸气,因为水蒸气是不可燃的;也不可能是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可灭火,所以也不可燃。 锻炼学生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
白烟是蜡烛燃烧过程中生成的蜡蒸汽遇冷凝结成的固态白烟,所以可燃。 倾听,解惑 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正确表述探究所得结论的能力。
布置作业 有关蜡烛还有其它探究内容的同学,在家中可自己设计实验,探究蜡烛的有关性质。完成有关蜡烛的探究的实验报告;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有选择的完成作业并可进行深入学习。 留给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
【教学反思】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九年级新课程的第一个探究实验,也是学生正式接触化学实验的第一课。我抓住蜡烛燃烧的“前”、“中”、“后”三个环节,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课程设置中采用了让学生边实验边探究的教学模式。同学在实验室先是自主实验,探究有关蜡烛物理性质,相互补充观察到的现象,使学生更全面地掌握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然后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同学自主实验,合作实验,教师解疑的方法,分析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有利的强化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后的弹性作业使学生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如有的同学在家中自己设计实验,发现在蜡烛火焰上方放一片小纸片,固定后纸片又来回晃动,他认为是生成的二氧化碳使纸片动起来了。针对同学发现的问题,我除了详细地加以解释外,更极大的表扬了同学们这种积极探索的精神,增强了同学们探究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