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作业课件打包5套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作业课件打包5套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7 20:42:44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第一单元
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1.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为了共同的信仰,多少人(  ),抛头颅、洒热血。港澳回归之日升起的五星红旗,标志着中国的胜利,我们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中国南极长城站落成典礼上升起五星红旗是我国极地科考的一个里程碑,我国极地科考事业是振兴中华、为国争光、造福人类的伟大事业。在五星红旗的陪伴下,一代又一代年轻党员干部与祖国共同成长。
1
2
3
4
5
6
7
8
9
10
他们不愿①蜗.  wō  行,他们拒绝②迷wǎnɡ ,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强大,我们的人民才能
(   ),我们的五星红旗才能飘扬在更高更远的地方!每一位中国人看到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心中都默默地感到自豪,它【甲】是一面旗帜,【乙】是一个铭刻在国人骨骼上、流淌在全世界华人血液里的符号。

wō 
(1)在语段①②处填写正确的拼音或汉字。
1
2
3
4
5
6
7
8
9
10
(2)在语段括号内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A.前赴后继 扬眉吐气
B.蜂拥而至 眉飞色舞
C.前仆后继 趾高气扬
D.蜂拥而上 颐指气使
A
1
2
3
4
5
6
7
8
9
10
(3)【甲】【乙】处填入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C )
A.尽管 可是 B.只要 就
C.不只 也 D.因为 所以
(4)语段中画横线句子的主干是:  五星红旗标志着胜利  。
C
五星红旗标志着胜
利 
1
2
3
4
5
6
7
8
9
10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A.熏.黑(xūn) 喷.薄(pēn) 疲惫.(bèi)
B.勒.进(lēi) 挣.脱(zhēng) 绯.红(fēi)
C.驳.船(bó) 淤.滩(yū) 隧.洞(suí)
D.伤痕.(hěn) 黎.明(lí) 干瘪.(biě)
点拨:B.“挣脱”的“挣”应读zhèng;C.“隧洞”的“隧”应读suì;D.“伤痕”的“痕”应读hén。
A
1
2
3
4
5
6
7
8
9
10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4.“我”与祖国是一种什么关系?“我”仅指作者一个人吗?
答案:“我”和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诗中的“我”不仅指作者,也代表着与祖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
1
2
3
4
5
6
7
8
9
10
5.[思维能力]“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这些意象具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
答案:“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形象地说明了祖国过去的落后和衰败。
【变式问·不同问法答案略有不同】本诗第一节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个意象?这些意象的共同点是什么?
答案:“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这些意象都表现了当时祖国贫穷落后的状态。
1
2
3
4
5
6
7
8
9
10
6.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赏析诗中的“勒”字的表现力。
答案:“勒”字描绘出祖国忍受痛苦、艰难前行的状况,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深入肺腑的爱,为祖国的不幸而悲。
1
2
3
4
5
6
7
8
9
10
8.“祖国啊/我是属于你的”作为独立诗节反复呈现,试分析其作用。(3分)
答案:“祖国啊/我是属于你的”作为独立诗节反复呈现,起到了点明题目和强调主旨的作用,同时也使整个作品结构完整,节奏协调。
1
2
3
4
5
6
7
8
9
10
9.试分析诗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2分)
答案:四个“自从”句以点带面,从先民取火、耕作,到史上农民起义、革命者为国牺牲,形象地表现了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
1
2
3
4
5
6
7
8
9
10
【任务二】确定线路 对标精神
(2)【真实任务情境】由于研学活动时间有限,九年级师生决定在四条精品线路中选择“英雄吉林·精神永存”精品线路进行研学活动,请你结合下面材料代表九年级师生向学校陈述选择该精品线路的理由。
1
2
3
4
5
6
7
8
9
10
材料:“英雄吉林·精神永存”精品线路包含长春市东北沦陷史陈列馆、吉林市丰满劳工纪念馆、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四平战役纪念馆等红色景点,辐射吉林省中部和南部地区。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示例:尊敬的校领导,我们九年级师生决定在四条精品线路中选择“英雄吉林·精神永存”精品线路进行研学活动,因为这条精品线路包括长春市东北沦陷史陈列馆、吉林市丰满劳工纪念馆、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四平战役纪念馆等红色景点,辐射吉林省中部和南部地区,能够体现“大美吉林”的特色。请领导批准。
1
2
3
4
5
6
7
8
9
10
【任务三】品读线路 传承精神
(3)无论哪条精品线路,都是大美吉林的一部分,学校请每位同学查找资料,品读四条精品线路内容,并以“我和我的吉林”为题,写下出发前的心语。(100字左右)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示例:大美吉林,可爱的家乡!你的红色历史,激励我们接续奋斗;你制造大国重器,彰显伟大的中国力量;你关注乡村振兴,脱贫成就辉煌……我一定认真参加这次研学活动,亲身体验你的大美;努力学习,为你将来的蓬勃发展积蓄力量。
1
2
3
4
5
6
7
8
9
10(共11张PPT)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

1.【原创题】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为了解救苦难深重的中国,无数革命先辈在血雨xīng 腥  风中前仆.  pū  后继,英勇奋斗。陈毅面对死亡的威胁,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心中充满革命的激情。《梅岭三章》正是这位革命者在生死关头的告白。诗人以“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的诗句,表达了自己不屈的战斗意志和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pū 
1
2
3
4
5
6
(1)在语段中填写正确的汉字或拼音。
(2)文中与“回顾过去”结构相同的短语是( D )
A.生死关头 B.战斗意志
C.坚定信念 D.展望未来
D
1
2
3
4
5
6
(3)下列句中的“旌旗”一词与画线句中该词意思相同的是( B )
A.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B. 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
(4)语段中画线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比喻  、  借代  。
B
比喻 

代 
1
2
3
4
5
6
(5)将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答案:难道《梅岭三章》不是这位革命者在生死关头的告白吗?
1
2
3
4
5
6
2.填空。
《梅岭三章》诗前小序的作用是:  交代写作背景及缘由  。其中,“  旋围解  ”一句说明小序是补写的。
交代写作背景及缘
由 
旋围解 
1
2
3
4
5
6
3.【跨学科综合】小明准备参加学校举办的合唱比赛,请你根据下面的歌词,写出陈毅元帅被困梅山创作《梅岭三章》时的情感。(40字左右)
1
2
3
4
5
6
答案:示例:为了革命事业,“我”九死而不悔,希望生者继续奋斗,献身革命,坚定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念。
1
2
3
4
5
6

拓展阅读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4页第4-6题
4.联系全诗,解释“大地红”的意思。(2分)
答案:“大地红”指革命取得胜利,反动统治被推翻,全国人民翻身得解放。
1
2
3
4
5
6
5.这首诗表现出陈毅同志怎样的革命精神?(3分)
答案:表现出陈毅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看轻个人生死,忠于革命的伟大精神。
6.[立德树人·革命信念]这首诗与《梅岭三章》中哪首诗所表达的信念一致?是什么信念?(3分)
答案:这首诗与第三首诗表达的信念一致,表达的是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1
2
3
4
5
6(共10张PPT)
第一单元
3* 短诗五首

1.【原创题】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后面题目。
生活的压力迫使我们常常步履匆匆。而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当我们感到心情压抑时,何不放慢脚步,①róng 融  入大自然中,看看路边五彩斑斓的小花,是如何②装饰.  shì  季节的③做个深呼吸,这时,你一定会感慨,啊,原来大自然如此美丽!压力是否得到释怀了呢?

shì 
1
2
3
4
5
6
当你和别人有矛盾的时候,何不静下心来,以理解信任的语气微笑着和对方交谈,矛盾说不定就化解了④当你成为一段友谊里的镜子时,你就会发现对方在你心目中的美丽,他的善解人意,他的非凡气质,在你眼里,都是美丽的风景!
(1)在语段①②处填写正确的汉字或拼音。
1
2
3
4
5
6
(2)在语段③④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A.③, ④。 B.③, ④;
C.③。 ④。 D.③? ④;
(3)画横线句子的主语中心语是:  压力  。
C
压力 
1
2
3
4
5
6
(4)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他的善解人意,他的非凡气质,在你眼里,难道不是美丽的风景  ?
他的善解人意,他的非凡气质,在你眼里,难道不是美
丽的风景 
1
2
3
4
5
6

拓展阅读[2023·松原一模]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5-6页第3-6题
3.阅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为母亲做了哪几件事。(3分)
答案:“我”为母亲剪头发;“我”接母亲到城里生活;“我”掏出手机让母亲与家乡的亲人视频聊天。
1
2
3
4
5
6
4.结合语境,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2分)
母亲年轻时,头发宛若青瀑,而如今,已如雪花翻飞。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母亲年轻时的头发比作青瀑,将如今的头发比作雪花,两者构成对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的苍老,以及“我”看到母亲苍老时的心酸。
1
2
3
4
5
6
5.谈谈你对文章第 段中的“陪伴,才是剪断缕缕乡愁的剪刀啊”,这句话的理解。(4分)
答案:亲人的陪伴是缓解客居异乡的母亲的思乡之情的最好方式,强调了子女应该多关心、照顾、陪伴父母,不仅是物质上的赡养,更要注意精神上的慰藉。
1
2
3
4
5
6
6.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母亲的性格。(4分)
答案:勤俭节约:母亲不去理发店,而是在家自己修剪头发;疼爱孩子:小时候母亲为“我”梳头,长大后担心花钱会给“我”增加负担。(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1
2
3
4
5
6(共24张PPT)
第一单元
4 海 燕

1.【原创题】阅读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来自社会底层、深谙人民疾苦的高尔基,触摸到刚刚开始跳动的新时代脉搏,以(  )的艺术感悟力创造出“海燕”的艺术形象,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谱写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海燕》通过描写暴风雨来临前的几个场景,刻画了象征着(  )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海燕”形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海鸥和海鸭的①呻吟.  yín  、企鹅的②胆qiè 怯  和海燕热切地迎接暴风雨的姿态形成鲜明的对比。当电闪雷鸣、山呼海啸,暴风雨即将来临时,海燕有如“黑色的闪电”,像“暴风雨的精灵”,似离弦的箭。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发出了疾呼:“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yín 
(1)在语段①②处填写正确的拼音或汉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在语段括号处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B )
A.敏感 智勇双全 B.敏锐 大智大勇
B
点拨:“敏感”指生理上或心理上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敏锐”指(感觉)灵敏;(眼光)尖锐。根据语境,这里形容“艺术感悟力”应选“敏锐”。“智勇双全”形容人足智多谋,英勇善战,智与勇二者兼备。“大智大勇”指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根据语境,这里应选“大智大勇”。故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语段中画线句子的主语是  海燕  。
海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文学常识填空。
《海燕》是  高尔基  在1901年3月写的《  春天的旋律  》的结尾部分,原题是《  海燕之歌  》。高尔基,  苏联  作家,他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是《  母亲  》,自传体三部曲是《  童年  》《  在人间  》《  我的大学  》。
高尔基 
春天的旋
律 
海燕之歌 
苏联 

亲 
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5.品味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说说它们在表达上的好处。
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答案:“抱”“恶狠狠”“甩”“摔”赋予狂风以人的行为和思想感情,形象地突出了浪潮的气势之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本文采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请分别指出“海燕”“海鸥、海鸭、企鹅”“乌云、雷声、狂风、闪电”“大海”的象征意义。
答案:“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海鸥、海鸭、企鹅”象征那些害怕革命会破坏他们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乌云、雷声、狂风、闪电”则象征丑恶而又软弱的沙皇反动派,“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时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拓展阅读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8-9页第7-10题
7.【乙】文中“蛇”这个形象就相当于《海燕》中的哪些形象?“蛇”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塑造这个艺术形象的目的是什么?(4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相当于海鸥、海鸭、企鹅。“蛇”象征满脑袋市侩哲学的庸俗小市民(或者是对于革命一知半解的务实保全主义的假革命或不革命者)。目的是与鹰进行对比,反衬出鹰的英勇乐观、心志高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8.下列句子富有表现力,请结合语境品析其中的妙处。(4分)
(1)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答案:“黑色的闪电”比喻准确,传神地表现了海燕飞行时矫健敏捷的姿态;“高傲”赋予海燕以人的性格,是贬词褒用,表现了海燕藐视恶劣环境的英勇。这句话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现了革命先驱的雄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阴暗的山谷气闷不堪,散发出腐臭的气味。
答案:这句话通过对蛇生活的阴暗、腐臭的山谷进行描写,反衬出鹰誓死追求自由、光明世界的光辉形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9.[立德树人·理想信念]【甲】文中的海燕、【乙】文中的鹰在文章结尾处都竭力叫喊,从它们的叫喊声中,你听出了作者高尔基怎样的内心渴求?(3分)
答案:渴望沙皇独裁统治下的劳苦大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发挥自己的力量,变革黑暗腐朽的现实社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审美创造]两文都是高尔基“战斗的檄文”,曾激励无数仁人志士为俄国革命赴汤蹈火。经典是常读常新的,有些富有哲理的经典句子至今读来仍催人奋进,发人深省。试从两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感触。(60字左右)(5分)
答案:示例:我最喜欢的语句是:“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这句话让我对生活充满热情,并且在遇到挫折与困难时不退缩,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它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1.[2023·济宁中考改编]班级举办“青春榜样”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材料二】
调查发现,受访少年儿童选择榜样时受家人影响的比例近半数(47.9%);然后是老师(35.5%)、同学和朋友(35.4%),比例均在三成以上;媒体排在第四位,占比不足三成(28.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材料一和材料二是同学们在活动中收集的信息,请说说你的研究结果。(不出现具体数字)
答案:七成以上的少年儿童拥有榜样,选择榜样时他们最看重的因素是有学识、肯奋斗、有梦想,他们选择榜样时受家人、老师、同学、朋友的影响较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真实任务情境】活动特邀一位专家参与,请根据下面的访谈补出采访问题。
记者:专家您好,A.  请问学校和家长应怎样引导少年儿童选择榜样  ?(20字以内)
请问学校和家长应怎样引导少年儿童
选择榜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专家:我认为,在引导少年儿童选择榜样时,学校和家长要讲究方式方法,真正了解他们关注榜样哪些方面的信息,找到值得学习的地方。
记者:B.  请问媒体在这方面应怎样做好宣传工作  ?(20字以内)
请问媒体在这方面应怎样做好宣传工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专家:媒体对榜样的宣传要贴近少年儿童的兴趣,把趣味性与教育性结合起来。对传统榜样人物,要重视挖掘新时代精神内涵,使其焕发新魅力。对新选择树立的榜样,也要重视对其精神内涵的宣传与展示,从而得到少年儿童的认可与接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微写作
12.《海燕》一文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请你也运用象征手法,选择你喜欢的一种动植物,并赋予它一定的象征意义,写一篇短文。(不少于250字)
青松赞
青松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它迎风傲雪,四季常青,着实让人敬佩不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春回大地,青松尽情吸收着春天的雨露,沐浴着阳光茁壮成长。它不像娇艳柔弱的小花,需要人们用心栽培,它只是靠着自己顽强的生命力生长。
炎炎夏日,即使小河里的水都被晒干了,青松也坚挺如故,生机盎然,充满了磅礴激情。
秋寒袭来,青松不怕萧瑟的寒风,傲然挺立在枯萎的植物丛中,依然是那样苍翠欲滴,没有显现出丝毫的疲乏。青松昂首挺胸,本色不变,像士兵严肃地面对敌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寒冬腊月,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青松迎风傲雪,依然坚挺如昔。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具有青松品质的人,他们同样值得我们敬佩。
我要向他们学习,不畏艰险,不断进取,成为具有青松品质的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共16张PPT)
第一单元
单元写作 学习扩写
学习扩写
学习目标
1.了解扩写的一般技巧,学会扩写。
2.展开联想和想象,练习发散思维,大胆创造,丰富文章内容。
3.学会锤炼自己的语言,让作品更生动、精彩。
技法点拨
1. 扣要点,扩写主要情节。尽管原文提供的材料有限,但其中会呈现故事的主要情节等,也就如同一棵树的主干。只要在主干中扣住几处要点进行扩写 ,添加枝叶,就会“枝繁叶茂”了。
2. 抓重点,扩写典型细节,不可失其本意。要根据原文的中心思想、具体情况选择重点,扩写典型细节,且保持原文的意蕴。这样扩写后的文章就会更流畅顺达,情意深远。
3. 找空白点,扩写事情背景,不可失其本味。扩写时,可以找材料中的空白点进行广泛的想象和联想,使事情的背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把原文的意味充分反映出来,使文章有血有肉,吸引读者。
4. 扩写不同体裁的文章,着重点是不一样的。扩写议论文和记叙文,要围绕中心思想进行,议论文的论据,记叙文的情节、对话和场面描写,都有较大的扩展和发挥余地。扩写说明文,则要围绕事物的特征或者事理进行,应当在充实材料、加强说明方面下功夫,而不必发挥想象或运用夸张手法。
扩写《天净沙·秋思》
西边,一抹残阳从荒山上斜射过来,地面上的一切都罩在一片模糊的血色之中。瑟瑟秋风无情地向我袭来,同时也侵蚀着我的灵魂。①
旁批
①恰当的景物描写渲染了凄凉、冷寂的氛围,奠定了文章的感情的联想和想象营造出苍凉的氛围。
恰当的景物描写渲染了
凄凉、冷寂的氛围,奠
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同时也为人物出场做铺
垫。
我孤独地行走在异乡,陪伴我的只有那匹朝夕相处、骨瘦如柴的老马。经过多天的流浪,它早已和我一样疲惫不堪。我牵着它踉踉跄跄地往前走,希望能在别人家里借宿一晚。但这荒凉的古道似乎望不到尽头。正如我现在的心境:过了今天,不知道还有没有明天,只能过一天算一天了。
我把老马牵到一棵老树下,看着老树仅剩的几根脆弱的枯枝,不禁想起它在“青壮年”时是何等生机勃勃。但现在,老树已失去往日的风采,在它身上已完全看不到生命的影子。②缠绕在它身上的藤已经枯萎了,看上去是那么弱不禁风。
旁批,同时也为人物出②运用对比。大树昔日之盛与今日之衰形成鲜明对比,令人顿生苍凉之感,更增些许哀愁。
运用对比。大树昔日
之盛与今日之衰形成
鲜明对比,令人顿生
苍凉之感,更增些许
哀愁。
想当年,藤的生命力多旺盛啊!因为靠着树,它生长得多么迅速,爬得多么高。后来,它渐渐地老了,再也受不住风雨的摧残,只能无声无息地死去。③黄昏时回巢的乌鸦的叫声打破了天空的静寂,虽显出几分生机,但是单调而刺耳。
旁批,同时也为人物出铺③选取“藤”这一意象,由实而虚,通过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营造出苍凉的氛围。
选取“藤”这一意象,
由实而虚,通过合理的
联想和想象营造出苍凉
的氛围。
我牵着老马继续向前走,看见一条流水潺潺、清澈见底的小溪。溪上架着一座小木桥,异常简陋。溪水哗哗地流着,是那样自由,那样欢畅,那样无忧无虑。
昏黄的天空中飘着几缕从村中人家冒出的袅袅炊烟。④
旁批,同时也为人物出铺④选取“藤”这一意象,由实而虚,通过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营造出苍凉的氛围。
写“炊烟”既有意境,
又能够恰当地表现游
子漂泊无依的悲苦与
无尽的乡愁。
我望着淡黄的窗纸上映着的一家人幸福的身影,再想想自己,形单影只,即使有老马陪伴,也感不到一丝温馨。我的家人,都在遥远的故乡。断肠人在天涯,流浪,流浪,流浪到远方。⑤
旁批,同时也为人物出铺⑤选取“藤”这一意象,由实而虚,通过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营造出苍凉的氛围。
“断肠人在天涯,流浪,
流浪,流浪到远方”一
句既紧扣原作品,深化
主题,又运用反复的修
辞,道尽了天涯游子的
流浪之悲。
名师点评:本篇文章语言凝练,描写细致,既忠实于原作品,又能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能准确把握原作品的中心思想与主要内容,在原作品的基础上“添枝加叶”,使内容更丰富、更充实。
本篇文章语言凝练,描写细致,既忠实于原作
品,又能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能准确把握原作品的中心
思想与主要内容,在原作品的基础上“添枝加叶”,使内容
更丰富、更充实。

生查子·雨打江南树
王安石
雨打江南树。一夜花开无数。绿叶渐成阴,下有游人归路。
与君相逢处。不道春将暮。把酒祝东风。且莫恁、匆匆去。
一首好词在不同的人眼里有不同的美丽,本词中的“君”,可以是明媚的春光,也可以是稍纵即逝的青春岁月;可以是情投意合的挚友,也可以是浪漫的邂逅……
请根据这首词的内容,自拟题目,扩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等信息。
思路点拨:这首词朴素明了,通俗易懂。一夜春雨,花开无数。绿荫渐成,游人散去,走上回家路。与君相逢时间短暂,没想到春天就这么过去了。端起酒杯与君告别,希望春风不要那么匆匆地离去。题干给了多个角度的提示:君,可以是明媚的春光,如果平时注重观察,语言有积累,可写成一篇散文;君,可以是稍纵即逝的青春岁月,由景过渡到人,情景交融,赏心悦目;君,也可以是情投意合的挚友,在这个春天分别,花香酒更香,雨浓情更浓;君,还可以是一段浪漫的邂逅等。例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