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业课件打包7套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业课件打包7套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7 20:43:39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二单元
5 孔乙己

1.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孔乙己好喝懒做,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yàn① 砚  ,一齐失踪。次数多了,就没有人愿意给他工作了。他放不下一个读书人的尊严去做工,于是,就成了咸亨.②  hēng  酒店里经常记账的客人之一。【甲】他总是及时还账,【乙】所有的收入,不过是偷东西所得罢了。他的尊严早已(  ),就连十几岁的小孩儿都不屑和他说话。

hēn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而现代的啃老族尽管能力不高,眼光却很高,找不到工作,就在家啃老,美其名曰“暂时没有找到好工作,在家休养生息”。结果呢 ③ 一休息就是几个月甚至几年。他们维护着自己眼中的尊严,却不知道,在旁人眼里,只不过是一个(  )的寄生虫而已 ④ 一旦没了寄主,恐怕会比孔乙己还可怜。
(1)在语段①②处填写正确的汉字或拼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在语段括号内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A.荡然无存 麻木不仁
B.无影无踪 麻痹大意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点拨:荡然无存: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无影无踪:没有一点踪影。指完全消失,不知去向。根据语境,二者都可以用,但是荡然无存比无影无踪更强烈,指彻底地消失。麻木不仁:肢体麻痹,没有感觉,形容对外界的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麻痹大意:指对应注意的事情疏忽大意,失去警惕性。根据语境,这里不涉及警觉的问题,所以选“麻木不仁”。所以选A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在③④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A.③叹号 ④叹号 B.③分号 ④叹号
C.③叹号 ④句号 D.③问号 ④句号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甲】【乙】两处填入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B )
A.尽管 还是 B.虽然 但是
C.也许 也许 D.既要 也要
(5)《孔乙己》选自( C )
A.《朝花夕拾》 B.《故事新编》
C.《呐喊》 D.《彷徨》
B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B )
A.侍.候(shì) 羼.水(chàn) 颓.糖(tú)
B.舀.出(yǎo) 擦拭.(shì) 蘸.酒(zhàn)
C.哄.笑(hòng) 蒲.包(pú) 夹袄.(nǎo)
D.不屑.(xiè) 阔棹.(chuò) 门槛.(kǎi)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真实任务情境】[2023·临沂中考节选]下面是小文同学写的演讲稿《做自强不息的奋进者》的部分内容,请你在阅读后完成后面小题。
①自强不息是激昂的音符,能谱写出催人奋进的乐章;  自强不息是响亮的号角  ,  能吹奏出激动人心的旋律  。②古人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是响亮的号角 
能吹奏出激动人心的
旋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③从“卧薪尝胆”“悬梁刺股”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泱泱华夏,自强自立之君子比比皆是。④新时代的青年,有的为国立“芯”,让超级计算机的“中国速度”扬威世界;有的攻坚“卡脖子”技术,争当AR领域创新的领跑者……⑤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⑥时代的进步,要求青年开阔的视野,创新的思维,自强不息,为国家和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请仿照画波浪线的部分,在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2)上文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第  ⑥  句,修改意见:  去掉“开阔的视野,创新的思维”中的两个“的”。 
⑥ 
去掉“开阔的视野,创新的思
维”中的两个“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文学常识填空。
《孔乙己》的作者是  鲁迅  ,原名  周树人  ,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  文学家  、  思想家  、  革命家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孔乙己》是其继《  狂人日记  》后写的第二篇白话文小说。
鲁迅 
周树人 
文学
家 
思想家 
革命家 
狂人日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6.[思维能力]掌柜说的“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在文中反复出现,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答案:关于孔乙己的命运,掌柜漠不关心,唯一使他记起和遗憾的是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作者让这句话反复出现,充分表现了掌柜的唯利是图与冷酷,同时也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和国民的麻木愚昧、冷酷无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7.有人说孔乙己是喜剧人物,也有人说孔乙己是悲剧人物。请你说一说这两种说法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来说的。
答案:从“我”(小伙计)这个视角来看,孔乙己与社会有着诸多不协调之处,他总是成为别人的笑料,所以说孔乙己是喜剧人物;从孔乙己一生悲惨的命运这个角度看,孔乙己是悲剧人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9.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錾磨师傅的人物形象。(4分)
答案:錾磨师傅是一位生活在社会底层、为生活四处奔波的劳动人民。他手艺高超、勤劳乐观;他历经沧桑,生活艰辛却坚忍;他与人和善,珍惜缘分,即使对“我”这个小徒弟也特别珍爱。(答出两点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变式问·不同问法相同答案】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錾磨师傅的性格特点。(4分)
答案: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1.联系全文,简析文章结尾画线部分的深层意蕴。(4分)
答案:照应了前文师父的忘情哼歌,体现出“我”对师父当年唱《夜奔》时的心情的理解;表达师父的认真、坚忍、乐观精神对“我”的深刻影响;增强了錾磨师傅结局的悲剧色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立德树人·鲁迅精神]下面是小林同学搜集的资料,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
①鲁迅有言:“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
②北京冬天很冷的时候,鲁迅先生还穿着单裤,他对朋友说:“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的老棉花,我不愿意换。你再看我的铺板,我从来不愿意换藤绷或棕绷,我也从来不愿意换厚褥子。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示例:我看到了一个生活俭朴、甘于奉献、不贪图享受的鲁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微写作
13.假如你回到孔乙己所在的时代,你将对他说些什么?请写一封信给孔乙己。(200字左右)
答案: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共28张PPT)
第二单元
6 变色龙

1.【原创题】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见风使舵.①  duò  的人,有一颗趋炎附势的心,也有一套极速转变的理论,还有一腔敢于表演的“勇气”,他们【甲】懂得“变通”之道,【乙】有着变色龙般强大的“适应”能力,人们都避而远之。但是《变色龙》中看客这类人,他们对于求证真相而言起不到任何作用,只会干扰正确的选择。
du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他们笑赫留金本来想得到赔偿,结果却事与愿wéi② 违  ,遇上奥楚蔑洛夫这样的变色龙;笑赫留金怎么就遇上这样一条狗;还笑那个社会,普通人还不如将军的哥哥养的一条狗。只是这些看客们也许不知道,他们的笑声有时比杀人凶手的刀还要锋利。

(1)在语段①②处填写正确的拼音或汉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甲】【乙】两处填入的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 A )
A.不但 还 B.虽然 但是
C.只要 就 D.因为 所以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文中三处引号的用法都是( C )
A.表示引用 B.表示着重指出
C.表示反语否定 D.表示特定称谓
(4)语段中画线句子的主干是:  笑声比刀锋利  。
C
笑声比刀锋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B )
A.欺瞒.(mán) 伶.俐(líng) 恐吓.(xià)
B.魁.梧(kuí) 赔偿.(cháng) 乞丐.(gài)
C.胚.子(pī) 洋溢.(yì) 坎.肩(kǎn)
D.戳.穿(lù) 咳嗽.(sou) 契诃.夫(hē)
B
点拨:A项“恐吓”的“吓”应读作hè;C项“胚子”的“胚”应读作pēi;D项“戳穿”的“戳”应读作chu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指出下列各句的人物描写方法。
(1)它后边跟着追来一个人,穿着浆硬的花布衬衫和敞着怀的坎肩。 ( 外貌描写 )
(2)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 ( 外貌描写 )
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你在这儿干什么?你究竟为什么举着那个手指头?……谁在嚷?” ( 语言描写 )
(4)他那半醉的脸上现出这样的神气:“我要揭你的皮,坏蛋!” ( 神态描写 )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文学常识填空。
《变色龙》的作者是  俄  国作家  契诃夫  ,他的代表作有小说《  装在套子里的人  》、剧本《  万尼亚舅舅  》等。
俄 
契诃夫 
装在套子里的人 
万尼亚舅
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6.【创新题】根据小说情节提示,补写出空缺部分。
疯狗
娇贵
野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7.[语言运用]文中奥楚蔑洛夫多次穿脱“军大衣”,这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变化轨迹?
①有人说好像是将军家的狗:……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
②巡警说在将军家院子里见过这样的一条狗: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
③收场:……裹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①  惊慌失措  →②  懊悔恐惧  →③  狼狈不堪(或尴尬难堪) 
惊慌失措 
懊悔恐惧 
狼狈不堪(或尴
尬难堪)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8.奥楚蔑洛夫前五次裁断都是以狗是否归属将军为依据,若文章就此结束,而不写狗是将军哥哥的这一部分,表达的中心思想有什么不同?
答案:没有这一部分就会把警官的作为和将军个人的权威联系在一起,有了这一部分就表现出沙皇警察是为整个统治阶级服务的工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拓展阅读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19-21页第9-13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9.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对小说的情节加以概括。(4分)
答案:开端:米佳深夜因极度亢奋闹腾家人。
发展:米佳向家人炫耀自己登报了。
高潮:米佳的父亲读报。
结局:米佳不顾夜深跑向大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0.作者将报纸上的新闻放到后面写用意何在?(4分)
答案: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同时这是一件平平无奇甚至可以说是“丑闻”的新闻,与前面主人公米佳所言所行的期待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有很大落差的同时增强了文章的讽刺效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细节描写:“用蓝铅笔勾出来”是为了使新闻更醒目,表明米佳对这则新闻的重视;父亲戴眼镜这个小动作的前后,米佳就催促了两次,可见他急于炫耀。画线的文字用生动、细致的人物描写,把主人公已接近病态的虚荣心刻画得淋漓尽致。
11.契诃夫善于用生动、细致的描写反映人物心理、刻画人物形象。请结合文中画线的部分加以分析。(3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小说标题的作用。(4分)
答案:①“喜事”表面上是指米佳因报纸上刊登他的姓名而兴高采烈,实则借用反语,对其虚荣庸俗的心理予以辛辣的讽刺。②作为全文的线索贯穿始终。③与旁观者视之为丑事的观点形成鲜明的对比。(答出两点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变式问·不同问法相同答案】“喜事”详细指什么事?以“喜事”为题有何好处?
答案: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3.米佳是一位只有十四等官衔的小人物,却因为报纸上刊登了他的一则新闻兴奋得“像是发疯了”,这种夸张笔法讽刺的是哪一种人呢?(3分)
答案:讽刺了当时社会中那些愚昧、麻木、不辨美丑、急于出名、虚荣心强的人。(意思对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4.【吉林人文信息】[2023·吉林中考节选]为了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环境观,践行绿色生活理念,学期伊始,学校计划开展“绿化家园,健康成长”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开展植树活动前,植树组整理了两则材料,请你根据材料解答相应的问题。
材料一:
东北部分地区地下10、30厘米处平均解冻日期
【树木·种下希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材料二:
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环境中。
叶片上的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通常情况下,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水分就会通过气孔散失。当夜幕降临时,叶片的生产活动就停止了,大多数气孔缩小或闭合,蒸腾作用随之减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真实任务情境】3月12日是“植树节”,这一天吉林省各地是否适合植树?请你参考材料一,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不适合。因为吉林省各地3月12日土壤尚未解冻,温度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跨学科综合】小雅同学有疑惑:为什么选择在阴天或傍晚移栽树苗,并剪去大量枝叶?请你根据材料二,给小雅同学作出解释。
“小雅,  在阴天或傍晚移栽树苗,并剪去大部分枝叶,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流失,提高成活率  。”
在阴天或傍晚移栽树苗,并剪去大部分枝叶,
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流失,提高成活
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树德·种下美好】
(3)宣传组准备了三则宣传语,请选择你最欣赏的一则,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①草木植成,国之富也。
②看得见的树,看不见的生态系统。
③保护树木,就是保护人类的未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略。
【树人·种下理想】
(4)活动结束,请你补全下面的句子,作为结束语。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我们必须尊重自然,①  顺应/敬畏  自然,②  保护/守护  自然,节约资源,绿色生活。让我们和树一起茁壮成长,努力向上!
顺应/
敬畏 
保护/守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微写作
15.[审美创造]《变色龙》中的语言描写极为精彩,塑造了经典的文学形象——奥楚蔑洛夫。请你也运用语言描写来写一写身边的同学。(100字以上)
答案: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共14张PPT)
第二单元
7 溜 索

1.【原创题】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溜索,是一种渡河工具,中国古代称为“撞”,它以一条钢索或粗绳,连接山谷两侧,一头高,一头低,人可由高向低溜过河谷。溜索的主要使用者为中国的怒族人以及秘鲁安第斯山的印第安人。近几年,溜索已经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发展为表现各民族顽.强.意.志.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1
2
3
4
5
6
7
过溜有单人、双人、男女混双、人与物、人与畜……等多种项目,这些看着就让人(  )的项目,成为怒江大峡谷一大惊险景观。过渡者将竹、木制作的溜板或特制座位吊在似乎有(  )的绳索上,他们借助绳索的倾斜度,在xuān① 喧  腾的江水之上,在盘桓.②  huán  不去的山风中溜向彼岸。

huán 
1
2
3
4
5
6
7
(1)在语段①②处填写正确的汉字或拼音。
(2)在语段括号处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 )
A.战战兢兢 千钧之力
B.小心翼翼 千钧一发
A
1
2
3
4
5
6
7
点拨: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儿不敢疏忽。根据语境,选“战战兢兢”。千钧之力:形容器物之重或力量之大。千钧一发: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形容情况万分危急。根据语境,选“千钧之力”。所以应选A。
(3)“溜索已经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发展为表现各民族顽.强.意.志.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加点短语是( B )
A.并列短语 B.偏正短语
C.主谓短语 D.动宾短语
(4)画线句子有一处标点使用错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
答案:删除“……”。
B
1
2
3
4
5
6
7
2.【创新题】根据情境,补全对话。
1
2
3
4
5
6
7
小呦:让我们先从“秒”字的本义开始研究吧!“秒”是形声字,“禾”作形旁,说明它最早和(1)  农业/植物  有关。
小鸣:没错!再结合方框里的资料,我认为“秒”的本义是(2)  禾苗的顶尖  。根据本义,人们将“秒”引申为某种长度单位,后来又将它用作时间计量单位。
农业/植
物 
禾苗的顶尖 
1
2
3
4
5
6
7
小呦:看来,中国古代人民常常将生活中的物候现象融入字形字义中。
小鸣:到了现代社会,人们将“秒”完全融入了现实生活。紧俏商品开售后被“秒杀”,别人的话你能否“秒懂”……这里的“秒”字多用作状语,理解为(3)  (在)一瞬间/极短的时间内/极快地  。
(在)一瞬间/极短的时间内/极快地 
1
2
3
4
5
6
7
小呦:看来,社会的不断发展,为字词增添了新义项,创造了新用法。
小鸣:你说得太好了!明天我打算这样向老师转述我们的探究过程和发现:
(4)  老师您好!昨天我和小呦由“秒”字的本义入手进行探究,后来探究了它的引申义,最后我们发现字词的义项和用法是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创新的  。
老师您好!昨天我和小呦由“秒”字的本义入手进
行探究,后来探究了它的引申义,最后我们发现字词的义
项和用法是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创新的 
1
2
3
4
5
6
7
5.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一百两银子搁过去根本不算事儿,但现在就像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答案: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常公子极其贫困的现状,宁掌柜上门讨债给他带来巨大压力。
1
2
3
4
5
6
7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宁掌柜说完,掏.出几枚铜钱撒.在地上,“拿去,免得饿死没人还债。”
答案:“掏”和“撒”是对宁掌柜的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刻画出宁掌柜为了逼迫常公子自己谋生,而故作傲慢无礼的情态。
1
2
3
4
5
6
7
6.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第⑤段在小说中的作用。(4分)
答案:第⑤段属于插叙。内容上:补充介绍了常公子的出身、经历、家庭情况;丰富人物形象,与下文常公子自食其力形成对比,体现常公子勇于担当、知错能改的品质;丰富文章内容,从侧面写出了宁掌柜和常老爷的良苦用心。结构上:为下文宁掌柜讨债、常公子不得不自谋生路做铺垫。
1
2
3
4
5
6
7
7.请分析小说标题《还债》的含义。(4分)
答案:①“还债”指常老爷借钱给宁掌柜,宁掌柜后来还债,可常老爷却没有收;②也指宁掌柜设计逼迫常公子“还债”,促其成长,宁掌柜以这样的方式报答常老爷的恩情。
1
2
3
4
5
6
7(共15张PPT)
第二单元
8* 蒲柳人家(节选)

1.[2023·四平铁西区月考]阅读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①学校教师的知识灌.溉、社会实践的磨炼和家庭的熏.陶培养是一个人品德和能力养成的三个来源。②家庭是其中的第一环。③人一出生是一张白纸,先由家庭教育来定底色。④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教育最大的不同是:家庭教育具有无条件的“爱”,以爱来暖化孩子,使其有  B  、  A  的能力。⑤      一个社会没有家庭这个细胞,它      无缘发展。
1
2
3
4
5
6
7
8
9
10
(1)给加点字注音。
灌.溉( guàn )  熏.陶( xūn )
(2)请将下面的词语分别填在第④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A.奔跑 B.站立
guàn
xūn
1
2
3
4
5
6
7
8
9
10
④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教育最大的不同是:家庭教育具有无条件的“爱”,以爱来暖化孩子,使其有  B  、  A  的能力。
B 
A 
(3)第⑤句横线上需补上一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C )
A.虽然 但是 B.不仅 而且
C.如果 就 D.既 又
(4)请提取第①句的主干,写在下面横线上。
答案:灌溉、磨炼和熏陶培养是来源。
C
1
2
3
4
5
6
7
8
9
10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C )
A.剜.肉(wān) 名讳.(huì) 呱.呱坠地(guā)
B.隐匿.(nì) 烟囱.(tóng) 断壁残垣.(yuán)
C.荆棘.(jí) 荣膺.(yīng) 如坐针毡.(zhān)
D.捯.气(dáo) 烙.饼(lào) 咬文嚼.字(jué)
C
点拨:A项“呱呱坠地”的“呱”应读作gū;B项“烟囱”的“囱”应读作cōng;D项“咬文嚼字”的“嚼”应读作jiáo。
1
2
3
4
5
6
7
8
9
10
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A.不知好歹 妙手回春 一气喝成
B.无精打采 望眼欲穿 识文断字
C.吹毛求疵 缠夹不清 奄奄一息
D.芒刺在背 天伦之乐 两肋插刀
点拨:A项的“一气喝成”应为“一气呵成”。
A
1
2
3
4
5
6
7
8
9
10
5.【跨学科综合】本文中的故事人物离不开大运河,有人说《水浒传》的故事也离不开大运河。请阅读材料,简要分析。
材料一:施耐庵,元末明初人,曾在钱塘(今浙江杭州)生活。
1
2
3
4
5
6
7
8
9
10
材料二:隋唐大运河和改造后的大运河地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从材料一可知,《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生活在大运河沿线地区;从材料二可知,《水浒传》故事的主要发生地——山东一带的梁山水泊即在大运河沿线。
1
2
3
4
5
6
7
8
9
10

拓展阅读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26-27页第6-10题
6.文章第①段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第①段写了春柳嫂子和她的小船帮一天需要做的事,突出了小船帮的辛劳,引出下文内容。
1
2
3
4
5
6
7
8
9
10
7.阅读第 段,说说作者为什么反复用“小”这个字。(3分)
答案:反复用“小”这个字,突出春柳嫂子能力虽小,但扶危济困、心地善良,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敬佩与赞赏。
1
2
3
4
5
6
7
8
9
10
8.读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2分)
梳完了头,春柳嫂子摘下挂在临窗吊钩上的饭篮,摸.出一个凉窝头,一块老咸菜,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加点的“摸”字能否换成“拿”?为什么?)
答案:不能。结合文章可知,此时才鸡叫头遍,屋里只点着一盏小油灯,光线昏暗。“摸”字更符合当时的环境。
1
2
3
4
5
6
7
8
9
10
9.文章主要写了春柳嫂子、和合大伯和高家小哥俩四个人,你认为主人公是谁?简述理由。(3分)
答案:主人公是春柳嫂子。春柳嫂子这一人物贯穿全篇,是作者浓墨重彩刻画的对象,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其他三个人都是小船帮的成员,起到烘托主人公的作用,表现了春柳嫂子扶危济困、善良、侠义、淳朴的品质。
1
2
3
4
5
6
7
8
9
10
10.《渔火》是刘绍棠乡土文学的代表作。你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本文的乡土气息?(4分)
答案:一是对大运河畔的点将台这个村落的自然环境描写;二是对乡村劳动人民的刻画,如鸡叫头遍就起床的春柳嫂子,年老力衰而乐天知命的和合大伯,高鲫和高鳅儿两个苦孩子;三是语言具有乡土气息,如“缝缝连连”等词十分口语化。(答出两点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共19张PPT)
第二单元
单元写作 审题立意

1.理解审题立意的要求。
2.掌握不同类型写作题目的审题立意方法。
3.能够根据审题立意的结果,按要求完成写作。
审题的要求
全面、细致
对题目中所规定的题材或主题的范围、写作对象、文体、题眼、题目的虚实等,都要有所关注。细致理解题目中的每一个信息点,对提示语或引导语等各方面都要认真分析,明确具体要求。
客观、准确
审题不能先入为主,要认真读题,明确意思,客观对待题目中的要求。准确是指正确理解题目的意义,准确把握要求,不跑题、不偏题。
开放、深入
开放是指审题时要尽量打开思路,全面调动自己的素材积累和思想感情,力求文章内容优中选优。深入是指要深入开掘题目、材料的意义,透过题目的字面意思,理解深层要求。
立意的方法
立意决定文章的深度和亮点,立意要明确,思想要深刻;尝试变换角度,学会求新。
①顺向立意。→由因及果,由此及彼。题目中明确蕴含着什么思想,就直接以此作为文章的中心。题目的含义可以做多元解读的,就选择其中的一种思想作为文章中心。
②变向立意。→变换角度,注意“避俗”“合时”,学会求新。不顺着题目中本有的意义进行思考,而是从其他方向入手去思考问题。
  请以“翻过那座山”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讲讲自己成长中的故事。①
旁批
①“山”既可以指有形的山,也可指无形的山。“无形的山”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误解,也可以是人生的坎坷和磨难。“翻过” 就意味着超过、克服、消除等。本文小作者选取山的象征意义来写作,讲述小作者翻越无形的山——中的挫折和困难。准备。
“山”既可以指有形的山,也可指无形的山。“无形的
山”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误解,也可以是人生的坎坷和磨
难。“翻过” 就意味着超过、克服、消除等。本文小作者
选取山的象征意义来写作,讲述小作者翻越无形的山——生
活中的挫折和困难。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人生,如逆水行舟,驾一叶扁舟,在历史的长河浮沉,躲不过浪花的袭击,躲不过高山的阻隔。②
翻过那座山
旁批
②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生浮沉、前路艰险,为引出话题做准备。
运用比喻,生动形象
地写出了人生浮沉、
前路艰险,为下文引
出话题做准备。
我不过是刚踏上征途的一粒种子,我没有体会过河流暗藏的漩涡,也未感受过大山的险峻巍峨,面对漩涡,面对大山,我能做的,是轻扬嘴角。③
旁批
③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生浮沉、前路艰险,为引出话题做准备。
明确自己面对漩涡和
大山的乐观态度。
轻扬嘴角,是我诗意的坚强。那个夜晚,我听到她离开的消息,我怔了怔,手中的笔悄然滑落,我的泪水决了堤。夜里,下起了淅沥的小雨,我把手指贴到冰凉的窗玻璃上,嘴里哈出的白气润湿了空气,小雨轻叩着窗面,也敲击着我的心扉。④
旁批
④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生浮沉、前路艰险,为引出话题做准备。
通过细腻生动的笔触
营造了凄凉悲伤的氛
围。
想起那些美好的回忆,我擦干了泪水,轻扬嘴角。人生,没有翻不过去的山,没有游不过去的河,于是,我学会了坚强。
轻扬嘴角,是我王者的霸气。考试前的那几个晚上,夜幕低垂,万家灯火,城市仍是霓虹闪烁。我呢,灯未熄,人未睡,头脑中的弦紧绷,可曾想过这弦会断?终于,肩膀松开来,我抱住头,陷入迷惘……
然而,我最终还是轻扬嘴角,为自己沏一盏香茗,在茗香中奋起,于是,我学会了激流勇进。
轻扬嘴角,是我拔节的印记。⑤无数次考试失利,我轻扬嘴角,告诉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旁批
⑤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生浮沉、前路艰险,为引出话题做准备。
与“轻扬嘴角,是我
诗意的坚强”“轻扬
嘴角,是我王者的霸
气”的句式一致,能
够更好地表达情感,
使人印象深刻。
可知词人柳永?“偶失龙头望”,使他意志消沉,郁郁寡欢,他流连于“烟花巷陌”,留下了满纸牢骚言。他是懦弱的人,面对人生路上的山,他屈服了!
可知子瞻?世事无常,被贬黄州的他,迎风立于赤壁之上,面对滔滔江水,他顿时彻悟,于是他轻扬嘴角,挥毫泼墨,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千古绝唱,万世流芳!⑥
旁批
⑥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生浮沉、前路艰险,为引出话题做准备。
以柳永、苏轼为例,
一反一正,道出翻越
险阻的重要性,生动
鲜活,说服力强。
逆水行舟,自然充满艰难险阻。悬崖峭壁下自然是万丈深渊。
人生,就是要翻过一座座的山,山的那边,是海,是天空,是光明,是理想。既然不可逃避,不如轻扬嘴角,放手一搏,留下笑靥如花,百世流芳。⑦
旁批
⑦ 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生浮沉、前路艰险,为引出话题做准备。
结尾照应题目,点明
主旨,积极昂扬、乐
观豁达之心跃然纸上。
名师点评:全文以“山”为喻,用“轻扬嘴角”这一乐观的态度,充分展现文章主题。同时,运用整齐的句式,如“轻扬嘴角,是我诗意的坚强”“轻扬嘴角,是我拼搏的豪气”“轻扬嘴角,是我拔节的印记”,气势铿锵,情感饱满。语言隽永,发人深思。
全文以“山”为喻,用“轻扬嘴角”这一乐观的
态度,充分展现文章主题。同时,运用整齐的句式,如“轻
扬嘴角,是我诗意的坚强”“轻扬嘴角,是我拼搏的豪
气”“轻扬嘴角,是我拔节的印记”,气势铿锵,情感饱
满。语言隽永,发人深思。

一片嫩红,一湾碧溪,一抹云彩,一阵鸟鸣,一丛风中的芦苇……便构成一道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线;一曲生命赞歌,一张活动剪影,一次风采展示,一则公益广告……都是令人回味的风景线。一位诗人说:“你的灵魂是一幅精选的风景。”也许,你眼中和心中的风景线更多……
请围绕你心目中的一道风景线,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思路点拨:首先,审清题意。“一道风景线”既考查学生走进自然感悟多种美的能力,更考查学生思考人生、关注社会、体会美好、探求本质的能力。“风景线”无论是在“眼中”还是在“心中”,无论是写实还是写虚,都应该美好、高雅、感人,是值得赞美的人或事物,例如一种健康的心态,一种崇高的精神,一片广阔的草原等。
其次,选好构思角度。构思角度大体有三种:以实为主,由实而虚;以虚为主,逐步深化;虚实结合,相得益彰。无论选哪个角度都能写出好文章,能否出新的关键在于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一般来说,由实而虚,虚实结合,由表及里,往往更容易出新,也更容易表达个性化的体悟。例文略。(共13张PPT)
第二单元
单元主题阅读
单元主题:人物画廊
单元目标
1.梳理小说情节,感知小说的叙事手法,尝试分析人物形象。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小说的主题。
3.加深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获得自我成长的教益。
命题点
命题点1:小说中人物形象分析(见《孔乙己》一课一法)
命题点2:小说情节概括(见《变色龙》一课一法)
命题点3:小说标题的含义
命题点4:小说主题探究
答题要点
命题点3:小说标题的含义
典型设问:①探究作者以“××”作为标题的理由。②文章题目中的“××”有哪些含义?③请联系全文,理解文章标题的内涵。
答题思路:小说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就是标题的字面意思;深层含义是指标题的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特指义,分析深层含义要抓住文章传达出的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
命题点4:小说主题探究
答题技巧:①对作品中的人、物、事进行整体性思考时,要把重点集中在作品反映出来的社会现象、人物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从对人物命运的思考中领悟到的哲理上。②抓关键内容推测主题——看标题、看反复语、看议论语、看过渡语。
答题模式:文章记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等),表达了(赞美了、揭示了)……的思想(品格、精神等),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2023·南通期末]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28-30页第1-4题
1.请从老陈的角度,梳理小说情节。(2分)
身体残疾,被派学艺——  咬牙坚持,学成回村  ——  被人诬陷,自证清白  ——成立工坊,共同富裕
咬牙坚持,学成回村 
被人诬陷,自证清白 
1
2
3
4
2.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1)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啊?”老陈攥着话筒,像木桩杵着,话也说不全,“不,不可能……”
答案: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老陈听说自己做的扇骨质量差时的惊讶、不敢相信,突出了老陈的诚信、正直和工匠精神。(意思对即可)
1
2
3
4
(2)联系上下文,揣摩第 段画线句,发挥想象,将老陈当时的心理描写出来。
答案:示例:村里给我机会,才让我老陈过上了幸福的日子,土根他们也不容易,我不能只顾自己,我明天就去找村主任,成立扇骨工坊,把我的手艺教给全村人,让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
1
2
3
4
3.小语说,土根这个人物可有可无。你赞同他的看法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4分)
答案:不赞同。土根虽然是次要人物,但很重要。土根推动情节的发展;土根的怕吃苦、自私与主人公老陈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老陈的吃苦耐劳、坚持不懈、正直善良、乐于助人;凸显了主题:做人应该堂堂正正。(意思对即可)
1
2
3
4
4.[立德树人·修身正几]标题《骨有“正”印》在文中有多重意蕴,通读全文,加以探究。(4分)
答案:①老陈具有工匠精神,做的扇骨是笔直的。②老陈为了防止被假冒,自己做的每一根扇骨上都有个“正”字标记。③老陈不仅自己发家致富,还带动全村人共同致富,为人善良、正直。④老陈的正直人格感染了身边的人,让每个人都懂得做人应该堂堂正正。(答出两点即可)
1
2
3
4
【变式问·不同问法相同答案】文章结尾与标题相呼应,试分析本文标题的含义。(4分)
答案:略。
1
2
3
4(共13张PPT)
第二单元
综合性学习 
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
1.[2023·长春外国语学校月考]初见犹如昨天,离歌却将响起。为了留住一段美好回忆,为了纪念懵懂青春,某中学九年级(1)班决定制作一本班史,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下列题目。
(1)【分工】为了编好班史,经过班级同学讨论,决定成立班史委员会。下面是班史委员会组织结构以及工作流程图,请你用简洁的文字加以介绍。
1
2
答案:示例:班史委员会下设资料收集组、文字撰写组、设计制作组。资料收集组负责搜集整理图片、视频;文字撰写组负责撰写文稿;设计制作组负责定版、打印成书。资料收集组和文字撰写组完成工作后,把材料提供给设计制作组,由设计制作组最终完成班史的定版、打印。
1
2
(2)【选稿】资料收集组在搜集照片时,有同学提供了一张运动会的照片,反映的是王倩同学参加1 000米比赛未得金牌,掩面痛哭的事情。就这张照片是否应该选入班史,大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请说说你的观点。
1
2
答案:示例一:我认为应当入选班史。因为这张照片反映了王倩同学渴望为班级争荣誉的精神,真实地记录了我们初中生活的片段:不仅有欢笑,还有泪水。
示例二:我认为需要征求王倩同学的意见。因为对于这张照片是否入选,大家争议较大,有人认为表现了王倩的要强与自尊,有人认为会影响王倩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建议还是由王倩同学自己决定是否入选班史。
1
2
(3)【命名】文字撰写组打算从以下四个名句中选一句为班史拟名,你认为哪句最恰当?理由是什么?
A.无可奈何花落去 B.但愿人长久
C.回首向来萧瑟处 D.长风破浪会有时
1
2
答案:示例一:我认为应该选择B。因为“但愿人长久”表达了对即将分别的同学的美好祝愿和热切期盼,切合情境。
示例二:我认为应该选择D。因为D句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乐观和信心,能激励同学们奋勇直前,不断进步,取得成功。
1
2
2.【跨学科综合】学校开展“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相关的活动任务。
(1)【活动一:析生活】下面的调查统计图反映了什么情况?请简要概括。
1
2
答案:2021—2023年,初中毕业生在假期参加公益活动的占比逐年提升,至2023年,公益活动已成为初中毕业生假期生活中占比最大的一项。这说明,初中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意识得到显著提升。
1
2
(2)【活动二:写赠言】活动中,老师展示了田汉
《毕业歌》中的一段歌词,表达了他对同学们的殷切希望。请你根据歌词,为你的好友写上简短的临别赠言。
1
2
【歌词】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我们今天是弦歌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巨浪,巨浪,不断地增长!同学们!同学们!快拿出力量,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临别赠言:离别是为了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去施展才干,为祖国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是为了成为社会的栋梁。让我们不诉离殇,为美好的明天歌唱!未来加油!
离别是为了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去施展才干,为
祖国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是为了成为社会的栋梁。让
我们不诉离殇,为美好的明天歌唱!未来加油!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