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作业课件打包7套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作业课件打包7套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7 20:45:49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四单元
13 短文两篇

1.【原创题】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小题。
读书不仅是一个寻找自我的过程,也代表了一个人成长的过程,正如清代张潮在《幽梦影》中所言:“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一个人喜欢①shè 涉  猎什么样的书,很能说明其趣味和品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当然,读陶②冶.   yě性情的书多了,其正能量自然也就塑造和增强了读者的健康,  (  )人们说“腹有诗书气自华”。难怪古人说“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古代读书人的理想境界,是红袖添香夜读书。现代人在嘈杂的都市环境和快节奏的生活中,也许很难达到那样的境界,但开卷有益,抽空翻翻书,还是可以做到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在语段①②处填写正确的汉字或拼音。
(2)在语段括号处填入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 A )
A.所以 B.就 C.而且 D.但是
A
(3)下面不属于画横线句子使用的论证方法的是( D )
A.道理论证 B.比喻论证
C.对比论证 D.举例论证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A.推敲.(qiāo) 追溯.(sù)
诘.难(jié) 咬文嚼.字(jué)
B.矫.揉造作(jiāo) 劝诫.(jiè)
阐.证(chǎn) 诸.如此类(zhū)
C.统筹.(chóu) 狡黠.(xiá)
提倡.(chàng) 吹毛求疵.(zī)
D.滞.碍(zhì) 要诀.(jué)
伦.理(lún) 豁.然贯通(huò)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点拨:A.“咬文嚼字”中“嚼”的读音应为jiáo;B.“矫揉造作”中“矫”的读音应为jiǎo;C.“吹毛求疵”中“疵”的读音应为c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文学常识填空。
(1)《谈读书》一文选自《  玫瑰树  》,作者是  弗朗西斯·培根  ,他是  英  国 哲学  家、  作  家。
(2)《不求甚解》一文选自《  燕山夜话  》,作者是  马南邨  ,他是  杂文  (散文体裁)作家。
玫瑰树 
弗朗
西斯·培根 
英 
哲学 
作 
燕山夜话 
马南邨 
杂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5.在《谈读书》中,作者的论述思路是什么?
答案:文章围绕读书的话题,首先探讨了读书的目的,接着探讨了读书的态度和方法,最后探讨了读书的价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语言运用]如何理解“不求甚解”在文中的含义?
答案:表示虚心;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两篇文章都运用了对比论证,试结合文章内容举例说明两篇文章如何运用对比论证,分别论证了什么观点?
答案:《谈读书》:“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 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鄙”“羡”“用”三个字,极为准确而又深刻地分析了不同人对读书的不同态度。
《不求甚解》:列举了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的事例和诸葛亮读书的事例,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9.选文第④⑤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明理由。(2分)
答案:不能调换,因为这两段属于递进关系,只有先走遍天下,广接地气,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才能够在遇到事情时懂得思考,做事有道,成事有方。游历是基础,经历是提升。所以不能调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真实任务情境】小吉所在学校将到外地与某中学联合开展“走进田间”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他担心参加活动会影响学习,不愿意参加。假如你是他的好朋友,请结合选文内容,劝他参加此次活动。(3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示例:你好!小吉同学,你担心参加社会活动会耽误学习,这说明你很热爱学习,但是走进田间参加劳动教育活动也是一种学习。走进社会读无字书可以让你了解社会,拥抱生活,做事有道,成事有方。所以我建议你还是要积极地参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1.[2023·长春第二实验中学月考]2022年,吉林省图书馆开展以“阅动吉林 书香颂盛会”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吉林”。为推动我校师生参与其中,校报编辑部准备制作一期《书香满校园》专刊,请你以校报编辑的身份完成下面的任务。
【校订卷首语】
校报面向同学们征集卷首语,下面是你收到的一则,请你完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①书是一盏明灯,照亮前方的路;书是一艘渡船,载我逐梦芳华。②读书使人志存高远,明辩是非,百折不挠。③书中有豪气干云的理想,那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笃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书中有语重心长的箴言,那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劝勉;  书中有不畏艰难的精神,那是“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毅力  。④每一次读书,我们都心存一份感动;每一次读书,我们的灵魂都得到一次净化。⑤下面,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书的魅力,让书香溢满校园吧!
书中有不畏艰难的精神,那是“千淘万
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毅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找出卷首语中的一个错别字并改正。
应把“  辩  ”改为“  辨  ”。
(2)根据语境,在第③句空缺处补写句子。
辩 
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分享读书名言】
(3)[立德树人·人生之舟]编辑部收到来自一位九年级同学的读书困惑:课内学业太忙了,浪费时间读课外书有什么用?下列名言中,哪一则可用来劝勉这位同学?填写序号,并说明理由。
A.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腹有诗书气自华。
——苏轼
C.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
推荐  B  句,理由:  该同学错在仅从眼前利益得失出发,而B句告诉我们饱读诗书可使人气质高雅,给人以长远影响,适合用来劝勉这位同学。 
B 
该同学错在仅从眼前利益得失出
发,而B句告诉我们饱读诗书可使人气质高雅,给人以长远
影响,适合用来劝勉这位同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培养读书情怀】
材料:最是书香能致远。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中强调:“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这一重要指示对我们重视读书学习、养成阅读习惯提出殷切期望。喜欢读书,是一种选择,而爱读什么样的书,又是一种选择。读书,可以畅游知识的海洋,体味读书的乐趣;读好书,则能在书中觅得真知、取到真经。正确读书方法的选择和确定,则是阅读有效性的关键之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校报刊登了以上文字,请据此拟写一副对联,挂在校图书馆,号召大家勤奋读书。
答案:得读书之道 建书香之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微写作
12.学校举办主题为“在阅读中发现更好的自己 ”的读书活动,请拟写一份发言稿分享你的感悟。要求:认识明确,分析合理。
(200字左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古希腊有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怎么认识自己呢?我想,阅读经典是最好的途径。阅读是与自己心灵的对话。在每一次阅读中,我们都能有发现新事物、产生新思考、认识新自己的快乐。经典就好比宇宙中的恒星,无论在什么时代,什么国家,都能发出那亘古不变的闪耀光芒。阅读经典,接受经典这颗恒星投射过来的光,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内心被照亮,我们的灵魂在发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共18张PPT)
第四单元
14 山水画的意境

1.【原创题】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小题。
  山水画“浑厚华滋”的笔墨形态,深刻地折射出绘画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精神和“江山本如画,内美静中参”的美学取向,营造出一个又一个“出神入化”、惊世骇俗的山水境界。中国山水画家在尺素之间,用 的风范,①xuàn 渲  染出一派吞吐宇宙之气象,构建出一片生机盎然之天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山水画描绘的是真正的宇宙自然,其理性之纯,是 后的艺术真实;其境界之美,是山水画家的个性与灵魂传达出的生活神韵;其画学之深,圣经贤传,诸子百家,无不相通。我们要做中华文化之美的传承者,(  )必须回到创生中国画的文化母体里修养身心,寻求祖先精神智慧的启迪,领悟书画②真挚.  zhì  、坦荡、开阔的精神境界。
zh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在语段①②处填写正确的汉字或拼音。
(2)在语段 处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B )
A.心照不宣 身临其境
B.胸有成竹 返璞归真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点拨: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心照不宣:彼此心里明白,不必明说。根据语境,这里不存在“彼此”关系,所以选“胸有成竹”。返璞归真: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身临其境:亲身到了那个境地。本句意在说明山水画的“理性之纯”,和“身临其境”的语意方向不一致。所以选“返璞归真”。故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在语段括号内填入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 C )
A.和 B.但 C.就 D.也
(4)下列短语与“笔墨形态”短语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 C )
A.民族精神 B.山水境界
C.诸子百家 D.生活神韵
C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C )
A.惆.怅(chóu) 赋予.(yǔ) 意境.(jìng)
B.柏.树(bǎi) 颐.和园(yí) 情寓.于景(yù)
C.暮霭.(ǎi) 掠.影(lüě) 缘.物寄情(yuán)
D.夔.门(kuí) 熟.悉(shú) 沁.园春(qìn)
点拨:“掠”应读lüè。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吉林人文信息】下面语段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A.长白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长白山为中心,影响、渗透、辐射周边的区域文化。B.白山市地处长白山腹心地带,是长白山文化的主要发源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近年来,C.该市实施文化兴市战略,全市上下立足长白山文化久远悠长、兼容并蓄的特点,深入挖掘松花江文化,打造“心往长白山 松花江上游”文旅IP,让“诗”和“远方”在松花江上游深度融合;创新开发鸭绿江文化,将“快旅”和“慢居”深度融合,全力打造生态突出、文化丰富、特色鲜明、宜居宜游宜业、充满人气商机活力的生态经济区。D.长白山文化已经与白山市旅游产业实现了深度融合,成为提升旅游品位、塑造旅游形象、优化旅游产品的关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A
点拨:语序不当,应将“影响、渗透、辐射”改为“辐射、渗透、影响”。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4.课文从三个方面谈及获得意境的方法,请简要概括。
答案:①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还要站得高于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②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③苦心经营意匠,即加工手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思维能力]《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不是“意境”的呈现?其中有没有“意匠”的身影?请结合本文内容做具体分析。
答案:是意境的呈现。面对乱世别离的悲凉情景,花也为之落泪,鸟也为之惊心,表明诗人的情已经和眼前之景相结合,情景的结合就是意境。诗人面对国家遭逢乱世,寓情于景,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伤痛之情。寓情于景,就是诗歌中的意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语言运用]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答案:本文开门见山,首先提出观点“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接着说明了什么是意境,然后讲为什么山水画要讲究意境,最后论述了怎样获得意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8.请简要分析文本一第⑤段的论证思路。(3分)
答案:首先在承上启下的基础上以设问的形式表明中国绘画之所长最根本的一点就是绘画的丰满性和深刻性;接着对丰满性和深刻性作出具体阐释,并据此表明中国的绘画是中国哲学的延伸;然后引用傅抱石的话进行论证,表明中国绘画的终极目的与中国哲学的终极目的一样;最后引用鲁迅的话论证了绘画其实是美术家思想和人格的体现,进一步论证了分论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9.文本一和文本二在对中国画展开论述时,都提到了西方的写实画法,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两个文本的内容简要分析。(4分)
答案:文本一提到西方的写实画法,更侧重论证西方绘画注重对事物形貌色彩的如实反映,而中国绘画除注重事物形貌色彩外,还注重对画家心理的反映;文本二提到西方的写实画法更侧重阐述西方画法在中国画的发展过程中的影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中国画是一种偏重写意的艺术,惯于以形似创设意境取胜。下图是徐悲鸿先生的画作,请从这个角度简要描述画作内容,限80字内。
答案:示例:画中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有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毛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画中的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微写作
11.[审美创造]根据下面的文字创设的意境,写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50字左右。
三月
叶子追寻着阳光
招展在蓝天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示例一:春天,一片片叶子在阳光的逗引下苏醒了。蓝天下,追寻着阳光,叶子伸展了;沐浴着阳光,叶子更嫩了。
示例二:一片片新叶争先恐后地伸出脑袋打量着这个美丽的春天:蓝蓝的天空,柔柔的春风,暖暖的阳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共6张PPT)
第四单元
15 无言之美

1.【原创题】阅读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①寂liáo 寥  渺远的宇宙,大到我们只能凭想象,而无法看见它,像是没有形象。“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句话看似轻描淡写,(  )引申到哲学的层面,解释起来就非常复杂。它反映的是老子崇尚自然、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

1
2
3
4
5
比如从音乐的角度说 □ 最好的音乐是无声的音乐,无声并非没有声音,而是听不到声音。白居易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②意蕴.  yùn  ,跟这个说法有点类似,但思想的深度还是有极大区别的。
yùn 
1
2
3
4
5
(1)在语段①②处填写正确的汉字或拼音。
(2)在语段括号内填入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B )
A.如果 B.但是 C.所以 D.或者
(3)方框内应填入的标点符号是( A )
A.逗号 B.分号 C.句号 D.叹号
(4)画线句子的宾语中心语是:  思想  。
B
A
思想 
1
2
3
4
5
4.阅读文章,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请你将以下思维导图补充完整。(3分)
①产生雄奇伟岸、人定胜天
的自豪感
②用现代美学“空间张力”
理论解读王之涣的《登鹤
雀楼》
③对比论证
1
2
3
4
5(共14张PPT)
第四单元
16* 驱遣我们的想象

1.【原创题】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后面小题。
  “网络好小说”通过对时代面貌和当下青年问题的概括,改变了网络小说以玄幻、神魔为主的面貌。尤为可贵的是,在现实题材日渐丰富的同时,网络作家并未选择①gǒu 苟  安,他们没有放弃擅长的穿越、异能幻想手法。想象的翅膀鼓舞他们另辟蹊径,为(  )的日常注入陌生、惊异的体验,将二者融为一体。

1
2
3
4
5
6
7
网络现实题材小说逐步从②拘泥.  nì  于早期机械模仿和记录日常,走向幻想与现实结合的娴熟运用。这种转变说明近年来相关部门的积极引导和潜心培育(  ),也说明网络写作者将自身擅长的手法与多彩的时代结合,开始探索特色的网络现实写作道路。这些从当下出发却不停留在当下的作品,以惊奇感和陌生化赋予日常生活独特色彩,为好小说评选提供了优中选优的基础。
nì 
1
2
3
4
5
6
7
(1)在语段①②处填写正确的汉字或拼音。
(2)在语段括号内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 )
A.司空见惯 卓有成效
B.习以为常 立竿见影
A
1
2
3
4
5
6
7
点拨:司空见惯: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习以为常: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很平常了。“司空见惯”强调的是没有好奇心了,而“习以为常”强调的是当作平常事。根据语境,后面有“日常”,所以不能用“习以为常”,选“司空见惯”。卓有成效:成绩、效果显著。立竿见影:比喻立见功效。根据语境,这种转变是“近年来相关部门的积极引导和潜心培育”的成果,所以选“卓有成效”。故选A。
1
2
3
4
5
6
7
(4)画横线句子的主干是:  作品提供了基础  。
作品提供了基础 
1
2
3
4
5
6
7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A.汹涌 耀眼 蠢笨 畏缩
B.解释 慌凉 怒号 歌谣
C.激昂 忧惧 记载 既使
D.静寂 矿远 审查 配合
点拨:B项中的“慌”应为“荒”;C项中的“既”应为“即”;D项中的“矿”应为“旷”。
A
1
2
3
4
5
6
7
4.文学常识填空。
《驱遣我们的想象》选自《  文艺作品的鉴赏  》,作者是  叶圣陶  ,原名  叶绍钧  ,现代作家、  教育  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  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之称。主要作品有童话集《  稻草人  》,短篇小说《春宴琐谭》,长篇小说《  倪焕之  》等。
文艺作品的鉴赏 
叶圣陶 
叶绍钧 
教育 
优秀的语言艺术
家 
稻草人 
倪焕之 
1
2
3
4
5
6
7

拓展阅读[立德树人·文化自信]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62-63页第5-7题
1
2
3
4
5
6
7
5.请根据全文内容,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4分)
①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
古诗词
②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③认识自己和世界
④让生命优美地自由舒展
1
2
3
4
5
6
7
6.如果要为第④段补充论据,以下材料是否恰当?请简述理由。(2分)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在《给孩子的古诗词》一书中写道:“其实我的一生经历了很多苦难和不幸,但是在外人看来,我却一直保持着乐观、平静的态度,这与我热爱古典诗词实在有很大的关系。”
1
2
3
4
5
6
7
答案:恰当。第④段主要讲读诗词的意义,论证了读诗词可以让我们的生命优美地自由舒展,给出的材料主要讲了读诗词可以让人心情愉悦,保持乐观的态度,符合第④段的观点。
1
2
3
4
5
6
7
7.文章第①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2分)
答案:开门见山,引出话题;与题目相呼应;语言诙谐幽默,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1
2
3
4
5
6
7(共13张PPT)
第四单元
口语交际 辩论
1.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小题。
自媒体是一种普通大众通过网络等途径,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自媒体具有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等特点。自媒体有综合平台类、短视频类、直播类、音频类、问答类、文库类等。人们的很多需求都能通过各类自媒体平台快捷地获得满足,平台方也能够通过广告、知识付费、产品销售等获得相应的收益。
1
2
基于以上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状,学校决定开展以“关注自媒体”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们小组需要分析自媒体爆火的原因,请你试着从不同角度列举。
1
2
答案:示例:①从信息发布者(或创造者、作者、传播者)的角度看,自媒体发布信息简单便捷,深受喜爱;②从信息接收者(或欣赏者、阅读者)的角度看,自媒体信息量大,能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或足不出户可知天下大事等),大众通过自媒体获取信息的现象越来越普遍;③从平台提供者(或技术公司、互联网公司)的角度看,自媒体能带来可观的收益,各平台争相发展自媒体(或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
1
2
(2)自媒体有好有坏。你所在的班级举行了一场辩论赛,正方观点为“自媒体时代更容易接近真相”,反方观点为“自媒体时代不容易接近真相”,你更认同哪一个观点?请作出选择并陈述理由。(不少于100字)
1
2
答案:示例一:我更认同正方观点。在没有自媒体的时代,消息的传播主要靠官方媒体。官方媒体获知消息的渠道单一,传播渠道也单一,不一定能准确及时地报道真相。但是在自媒体时代,当事人及知情者都能发布信息,网民持续关注,辨伪存真,能促进事实真相露出水面。
1
2
示例二:我更认同反方观点。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在社交平台发布信息,海量的信息混杂在一起,难免良莠不齐、真假难辨,而有些网友缺乏辨识能力,不仅容易盲目相信,还任意转发不实消息。所以我认为自媒体时代不容易接近真相。
1
2
2.为整治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严重影响学习的不良现象,学校开展了以“在校远离手机,课后多读好书”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跨学科综合】请写出下面漫画的寓意。
1
2
答案:示例:家长沉迷于手机不陪伴孩子,一方面让孩子感到孤单,另一方面也给孩子做了不好的示范,给孩子成长带来负面影响。(言之有理即可)
1
2
答案:示例一:我选择正方立场。手机现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有了手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有效。通过手机进行交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手机进校园无可厚非。
(2)校团委组织了一次“中学生有没有必要带手机进校园”的辩论赛,正方认为“有必要”,反方认为“没必要”。请你选择立场并简述理由。
1
2
示例二:我选择反方立场。现在很多同学已经成为“低头族”,面对手机,他们缺乏自制力,带手机进校园,学生可能会在上课时间玩儿手机,不专心听讲,导致成绩下降。
1
2
(3)【真实任务情境】小吉和父母在周末去看望爷爷,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吃饭。因小吉频频玩手机,爷爷很生气,起身回房。如果你是小吉,为平息爷爷的怒气,进到爷爷房间,你会说什么?
答案:示例:爷爷,我错了,请您别生气了。我不应该做“低头族”,以后我一定少玩儿手机,努力读书,有时间就来看您,我们一起去吃饭吧。
1
2(共20张PPT)
第四单元
单元写作 修改润色

1.明白修改文章的重要性。
2.掌握修改文章的步骤、技巧。
3.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
如何修改润色呢?
第一步:题文一致。修改润色文章时,要从“言”和“意”两方面进行,要注意使修改润色后的文章符合习作要求,题目要贴合文章的“意”。
第二步:高远立意。仔细阅读,着眼于全篇,看文章立意是否正确,观点是否鲜明。如果发现文章内容浮浅,观点牵强,就要从“意”上作出修改。
第三步:巧妙选材。在修改润色文章时,一定要针对材料进行仔细的研读和分析,在原文的基础上补充内容,加工润色,使文章内容更充实。
第四步:谋篇布局。修改润色文章时,可以根据文章的主题,调整相应的叙述顺序、结构等。如为了增加趣味性、突出重点,把顺叙改为倒叙。又如写景,可以调动多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进行描写,还可以从远近、上下、左右等不同角度进行描写。
第五步:开头结尾。文章的开头结尾至关重要,因此在修改润色文章时,要注意文章的开头结尾是否能起到吸引读者、点明中心等作用。
母爱,心底涓涓流淌的小河①
沧桑几许,人生几何?在关于爱的抉择中,我选择了人间大爱,它高于山,浓于血。它就是——母爱!② ——题记
旁批

②开头新颖,为后文引出话题做准备。照应了题目。
既点明文章中心,又富
有动感。
“它就是——母爱!”这
一句是后补充的,明确了
文章的中心。
也许,我最爱的亲人还未确定,但爱我的人却呵护了我好多年。蓦然回首,我已在人生之路上跋涉了十六载,许多往事已模糊得如烟如缕,唯有零星的碎片在我的记忆中闪光。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的这首诗,道尽了母爱的伟大。生活中,我也感受到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朴实而又深邃的爱,那就是母爱。不信?你瞧!③
旁批
③开头新颖,为后文引出话题做准备。照应了题目。
表意更清晰,语言更活
泼、亲切,自然过渡到
下文。
忘不了那个大雪纷纷、北风怒吼的不寻常的日子。那样的天气,让我的心里泛起了丝丝凉意,伴着公鸡的“喔喔”声,我早早起了床,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因为这一天是我十六岁的生日呀!此时我的激动之情,赶走了所有的寒冷。④
旁批

④开头新颖,为后文引出话题做准备。照应了题目。
增加了环境描写,用
环境描写衬托心情,
表达效果更好。
于是,我等待着奇迹的发生,等待着妈妈、朋友们的祝福和精美的礼物。盼望着,盼望着,终于朋友们都来了,带着我所期盼的东西而至。可我期待着的妈妈的祝福怎么还不出现?
等朋友们走了,我才从弟弟口中得知,母亲为了让我们生活得更好,一大早就去集市上卖鱼了。唉!难道她真的无动于衷吗?⑤我真的想不明白,难道这一切的一切比女儿的生日还重要吗?我不止一次地在心里问自己。
旁批

④开头新颖,为后文引出话题做准备。照应了题目。
相较原文,把“父母”
改成“母亲”,“他
们”改成“她”,更
具体。
心中的怨气和悲哀使我的眼泪不住地落下,我不知不觉地睡着了,在睡梦中我见到了妈妈的礼物。不知过了多久,醒来的时候,我竟发现,我的书桌上放着一张很大的画,画上画的是一匹在广阔的草原上飞奔的骏马,旁边还有一张小小的纸条,好奇心驱使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看到纸条上的字,我顿时愣住了:
女儿:
妈妈知道今天是你的生日,特意送你一张画,希望你能像骏马一样奔驰,闯出一番事业!
这样一张纸条,简简单单的几行字,无不诉说着母亲对我的爱,泪水顿时在我的眼眶里打转,我知道,这是幸福的泪水,这是激动的泪水。此时,屋子里的空气似乎凝固了,我静静地品味着无言的母爱,眼前出现了我在母亲的怀里撒娇的一幕幕……我禁不住想呼唤,向全世界的儿女们呼唤!⑥
补充上“我禁不
住想呼唤,向全
世界的儿女们呼
唤”,情感更加
强烈。
旁批

④开头新颖,为后文引出话题做准备。照应了题目。
母爱是一朵艳丽的花,散发出宜人的芳香;母爱似一股流淌的清泉,滋润着人们干涸的心田。母爱是火,点燃熄灭的灯;母爱是灯,照亮你夜行的路;母爱是路,引你走向黎明!我多想扬起双手,面向蔚蓝的天空,高呼:“母爱永远在我心中流淌!”⑦
旁批
⑦④开头新颖,为后文引出话题做准备。照应了题目。
结尾处升华感情,
并与题目相照应,
体现了文章的情
感美和结构美。
名师点评:①主题:作者在题记中高度赞美了母爱的伟大,而且全文都围绕着这一中心展开;②选材:文中选取了一个特别的日子、一件特别的事,道出了母亲对女儿深深的爱;③语言:文章语言生动,感情真挚。
①主题:作者在题记中高度赞美了母爱的伟大,
而且全文都围绕着这一中心展开;②选材:文中选取了一个
特别的日子、一件特别的事,道出了母亲对女儿深深的爱;
③语言:文章语言生动,感情真挚。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成功不在于大小,而在于你是否已竭尽全力。
材料二:人生中有些事情你不竭尽全力去完成,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么出色。
材料三: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
请根据你对上面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内容积极向上;②自拟题目;③联系生活,有真情实感;④不少于500字;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思路点拨: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共有三则材料。像这样多则材料的作文题要分别研读,找出关键词句,然后再看三则材料的共同点。材料一中的关键词是“成功”“竭尽全力”,材料二中的关键词是“竭尽全力”“出色”,材料三中的关键句是“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其实也就是“竭尽全力”的意思。
由此可以看出,三则材料都是在谈做事要竭尽全力,心无旁骛,这样才可能成功。本次习作要求写成议论文,注意论点要明确,论据要充分,可以采用多种论证方法,如列举名人事例、引用名言、采用正反对比论证等,尽量做到论证层次清晰。例文略。(共10张PPT)
第四单元
单元主题阅读
单元主题:议论文阅读
单元目标
1.把握核心概念,理清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
2.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3.发现疑难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拓展阅读相关资料,有自己的见解。
命题点
命题点1:议论文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见《短文两篇》一课一法)
命题点2:论证思路(见《山水画的意境》一课一法)
命题点3:中心论点
答题要点
命题3:中心论点
常见位置:标题、开头、结尾、中间过渡句。
常见题型:(1)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说说作者提出了什么论点。
【中考趋势】[2023·吉林第二十三中学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64-65页第1-4题
1.分别写出材料一第②—④段的论点。(2分)
答案:第②段:和而不同的豁达大度,是“中国茶”的鲜明特征。第③段:谦和礼敬的处世哲学,是“中国茶”的文化内核。第④段:交融互鉴的文明共享,是“中国茶”的价值追求。
1
2
3
4
2.分析材料一第③段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3分)
答案: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以排比的形式,列举三种运用茶文化的场景,直观有力地证明了“谦和礼敬的处世哲学,是‘中国茶’的文化内核”的分论点,进而证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1
2
3
4
3.整合材料一、二相关内容,简要说说“茶文化”的内涵。(2分)
答案:中国茶文化内涵丰富:以和而不同的豁达大度为鲜明特征、以谦和礼敬的处世哲学为文化内核、以交融互鉴的文明共享为价值追求;精行俭德、宁静致远、清净淡泊、修身自律。
1
2
3
4
4.比较材料二、三中《茶经》《茶的社会史:茶与商贸、文化和社会的融合》两部书研究内容的异同。(4分)
答案:相同点:都是介绍有关茶的知识。
不同点:《茶经》的主要内容是总结制茶技术,阐释茶文化,说明饮茶礼仪;而《茶的社会史:茶与商贸、文化和社会的融合》的主要内容是从茶与商贸、文化和社会的融合的角度,介绍说明茶的社会发展历史。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