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能》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内能是物体做机械运动时所具有的能
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C.物体的温度降低,内能减少,当降到0 ℃时物体就不具有内能了
D.物体运动得越快,举得越高,内能越大
答案:B
解析: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一个物体可能没有机械能但一定有内能,物体具有内能的多少与机械能的大小间没有直接联系。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但由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可以利用做功和热传递的方法来改变物体的内能。
2.四只相同规格的烧杯中装有水,水量及其温度如图1所示。关于四只烧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1
A.烧杯(a)中的水的内能大于烧杯(b)中水的内能
B.烧杯(c)中的水的内能大于烧杯(d)中水的内能
C.烧杯(a)中的水的内能大于烧杯(c)中水的内能
D.烧杯(d)中的水的内能大于烧杯(c)中水的内能
答案:D
解析:内能是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分子势能的总和。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的动能越大,内能越大。内能大小还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所含有的物质越多,分子数量越多,内能也越大。本题中的(a)、(b)两烧杯中水的质量相等,但烧杯(b)中水的温度高,内能大;烧杯(c)、(d)中水的质量也相等,烧杯(d)中水的温度高,内能大;烧杯(c)、(d)中水的质量比烧杯(a)、(b)中的大,所以温度相等的情况下,内能也较大。
3.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低的物体可能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多
B.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D.物体温度升高,它的热量一定增加
答案:A
解析:内能是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分子势能的总和,温度的高低影响分子运动平均快慢,对分子动能有影响。内能的大小不仅与物体的温度有关,还与物体的质量、体积、状态等因素有关,所以温度低的物体可能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多。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在熔化时吸热,内能增加,但温度保持不变。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从周围吸热,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它反映了物体能量的变化量,所以经常用“吸收”或“放出”来描述热量,不能用“含有”或“具有”等词来描述。
4.关于物体内能的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内能减少,可能是对外做了功
B.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
C.对物体做功时,物体内能一定增加
D.物体放热时,内能一定减少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改变内能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做功和热传递是等效的。物体吸热内能会增加,但内能不是一定会增加,因为还有可能存在做功。同样对物体做功时,也可能存在热传递,所以物体的内能也不一定会增加。
5.将一铁块投入到装有水的烧杯中,它们之间没有发生热传递,这是因为( )
A.它们具有相同的热量
B.它们具有相同的内能
C.它们具有相同的温度
D.它们具有相同的质量
答案:C
解析:热传递发生在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或同一物体温度不同的两个部分)之间,热传递的条件是温度差。当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直到两个物体的温度相同为止。
6.如图2的四幅图中,属于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图2
答案:B
解析: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法:做 ( http: / / www.21cnjy.com )功和热传递,本题就是考查这两种方法的应用。热传递发生在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之间,是能量的转移过程;做功是其他形式能与内能之间的转化,是能量的转化过程。本题中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B选项,其余都是通过对物体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
7.下列现象中,属于用热传递方法使物体的内能减少的是( )
A.灼热的铁水变成铁铸件
B.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正在熔化的冰块
C.冲开热水瓶塞子的水蒸气
D.坠入大气层中的流星
答案:A
解析: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能,热传递发生在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之间,是能量的转移过程。做功是其他形式能与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能量的形式发生了改变。利用热传递的方法减少物体的内能,要使物体放出热量。灼热的铁水变成铁铸件是凝固过程,需要放热,其内能在减少。物态变化中伴随着吸热和放热,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吸热的物体内能增加,放热的物体内能减少。熔化是一个吸热的过程,内能增加。冲开热水瓶塞子的水蒸气对水瓶塞子做功,水蒸气内能减少,是利用了做功的方法改变了物体的内能。坠入大气层的流星与空气摩擦做功,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内能,使流星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发热而且发光。
8.下列现象跟做功改变内能有关的是( )
A.盛夏,太阳把稻田里的水晒热
B.从滑梯上滑下的小朋友,裤子会发烫
C.严冬季节用热水袋取暖
D.用擦酒精的方法使发烧者降温
答案:B
解析: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一般是机械能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热传递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但它是能量的转移过程,发生热传递的两个物体间要存在温度差。从滑梯上滑下的小朋友,由于裤子与滑梯间的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裤子的温度升高,这是利用做功来改变内能的。
9.如图3所示是一个空气压缩引火仪。在厚壁玻璃筒的底部放一小撮干燥的硝化棉,用力将活塞迅速下压,棉花会被点燃,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图3
A.当活塞向下压时,玻璃筒内空气体积变小,压强变小
B.当活塞向下压时,对玻璃筒内棉花做功,温度升高
C.向下压活塞时,快压和慢压的效果相同,因为压缩气体做的功相同
D.硝化棉被点燃的原理与擦燃火柴的原理相似
答案:D
解析:空气压缩引火仪使棉花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燃是利用活塞压缩筒内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硝化棉在筒内温度随之升高,达到硝化棉的着火点,它是利用了对物体做功的方法增加物体的内能。在此实验中,活塞在压缩空气做功,并没有对硝化棉做功。当活塞向下压时,玻璃筒内空气体积变小,压强变大。为了使实验效果更明显,要将活塞用力迅速向下压,在压缩空气时,活塞并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快压时用力较大,做功较多;同时快压的时间短,尽量减少由于热传递使筒内空气内能减少。擦燃火柴是利用了火柴与擦纸摩擦生热,温度升高点燃火柴,它也是采用做功的方法来改变物体的内能的。
10.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舱外大气压比舱内气压低.要使舱内获得新鲜空气,必须使用压缩机把空气从舱外压进舱内。在这个过程中,压缩机对空气做功,空气的( )
A.温度升高 内能增加
B.温度降低 内能减少
C.温度升高 内能减少
D.温度降低 内能增加
答案:A
解析:飞机飞行的高度在1万米以上,空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非常稀薄,要使乘客比较舒适,必须使机舱内的气压维持在1标准大气压左右,需要利用压缩机把舱外气体压进舱内。压缩机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所以飞机在正常飞行时,除了压缩机把空气压进机舱,还需要制冷机把空气冷却,否则飞机内将变成一个高温炉!
11.下列关于温度与内能在实际中应用的实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炒菜时,用铲子在锅内反复翻炒,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来增加菜的内能的
B.用锤子敲打钉子时,钉子温度会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法改变钉子内能的
C.松开用气筒打足气的气球进行放气,会发现气球口处有小水珠,这是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造成的
D.旋开常温的可乐瓶盖,会在瓶口处看到“白气”,这是瓶内可乐汽化成的水蒸气
答案:C
解析:本题是改变内能的方法在实际中的应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要分清改变内能的方法,以及内能大小的变化。炒菜时用铲子翻炒是为了使菜受热均匀,主要还是通过炉灶加热,利用热传递来改变菜的内能,没有炉灶仅利用铲子翻炒无法使菜变熟。用锤子敲打钉子,是锤子对钉子做功,使钉子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气球内充入的是压缩空气,松开气球口,气球内气体对外做功,使气体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气球口附近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气球口。D选项中打开可乐瓶盖,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气体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气”。
12.下面现象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现象是( )
A.两冰块相互摩擦,冰块熔化
B.水烧开时壶盖会跳动
C.压缩气体,温度升高
D.用太阳灶烧水
答案:B
解析: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是利用内能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做功,用做功的方法使物体的内能减少。两冰块相互摩擦,对冰块做功,使冰的内能增加,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水烧开时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推动壶盖做功,把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壶盖的机械能,所以B选项正确;压缩气体是对气体做功,使气体的内能增大,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用太阳灶烧水是利用热传递来改变水的内能。
二、填空题
13.将静止在地面上的冰块从一楼移至三楼 ( http: / / www.21cnjy.com )静止,则冰块的内能___________,机械能___________。“嫦娥二号”卫星绕月飞行时会遇到月食,在此期间没有太阳光照射,卫星表面温度会下降,内能__________,这是通过_______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的;当飞船的返回舱返回地球时,进入大气层,与大气摩擦发出耀眼的光芒,则返回舱的内能_________,这是通过___________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答案:不变 增加 减少 热传递 增加 做功
解析: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它与构成物体的分子有关;机械能是与物体机械运动有关的能量。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但物体不一定有机械能,所以物体机械能的变化对内能不一定有影响。没有太阳照射时,卫星会向外太空辐射能量,通过热传递的方法使自己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当返回舱返回地球时,返回舱与大气摩擦生热,把返回舱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其内能增加。
14.物体内能的改变有两种方法,下列现象中内能的改变是哪一种方法。
(1)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时气筒会发热,是______使气体内能改变。
(2)古代人类钻木取火,是________使木头的内能改变。
(3)冰块在阳光下熔化成水是_______使冰块的内能改变。
答案:(1)做功 (2)做功 (3)热传递
解析:热传递和做功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并且这两种方法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热传递发生在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之间,能量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属于能量的转移。做功是其他形式的能和内能之间的转化,属于能量的转化。打气筒打气是活塞压缩筒内空气做功、钻木取火是通过摩擦做功来改变物体的内能的。冰块在阳光下通过热传递使冰的内能发生改变。
15.火柴可以擦燃,也可以放在火上点燃,前者是用__________的方法使火柴燃烧,后
者是用__________的方法使火柴燃烧,两种方法都可以改变火柴的内能。
答案:做功 热传递
解析:本题考查了内能改变的两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法的判断,热传递和做功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所以这两种方法都能使火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火柴擦燃是利用火柴头与火柴盒侧面涂层间的摩擦生热,使涂层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从而点燃火柴。火的温度高,火柴放在火上通过热传递使火柴的内能增加。
三、解答题
16.在严寒的冬天,当觉得自己的手很冷时,常常会做以下两个动作:(1)用嘴对手心呵气;(2)把两只手合起来,反复摩擦。试说明这样做的道理。
答案:用嘴呵气是利用了口腔内呼出的热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通过热传递改变手的内能,同时呼出的热的水蒸气还会在手上液化放热,使手的温度升高。两手摩擦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来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的。
解析:冬天手冷,要使手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以采用热传递和做功的方法来改变手的内能。对手呵气,呵出的热气体与冷的手之间存在温度差,通过热传递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同时呵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会在手上液化放热,达到取暖的目的。手与手之间摩擦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利用了做功的方法改变了手的内能。《内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
2.知道热量的概念及单位。
3.结合实例分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二)过程与方法
会根据分子动理论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用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会应用相关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是由“内能”、“物体内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改变”两部分内容组成的。内能是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运动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分子的概念就比较抽象,学生是通过宏观现象来推测微观机理建立的,而内能的概念也非常抽象,内能概念的建立是本节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会发生热传递,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能量的多少就是热量,它不是物体内部所含有的量,而是一个变化量,要区分温度、内能、热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对热量概念的建立也是本节重点之一;另外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也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重点: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难点: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
三、教学策略
内能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直接 ( http: / / www.21cnjy.com )接受和理解。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机械能的知识,可用对比的方法,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动能,分子也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也具有动能;弹簧被压缩或拉伸时具有弹性势能,分子间也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间也存在分子势能。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可以通过物体温度的变化来反映内能的变化。内能改变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内能的方法在生活中经常使用到,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可以给出生活中常见的内能改变,对内能改变方法进行分类,从而总结出内能改变的两种方法。热传递中转移能量的多少就是热量,它是一个过程量,反映内能的变化量,要用“吸收”或“放出”来表述,而不能用“具有”或“含有”来表述,热传递改变内能是能量的转移。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涉及两个方面,对物体做功和物体对外做功,通过实验来证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其中采用了转化的方法,如压缩空气使其内能增大,转化为棉花的燃烧等。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是能量的转化。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空气压缩引火仪、烧瓶、打气筒、自行车车胎、橡皮管、玻璃管、水、暖水瓶。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5分钟) 演示:给一个回力玩具汽车上紧发条,使其在水平桌面上运动。小汽车的动能是怎么来的? 学生观察小车运动,得出小车的动能是由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而来的。 创造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引入新课(5分钟) 演示:从一个装满开水的暖水瓶中倒出一部分水,用软水塞塞紧,注意观察瓶塞。推动瓶塞的能量来自哪里?水蒸气具有能量,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内能。 学生观察实验,思考问题。提出猜想,可能是来自于热水(或热的水蒸气)。 结合实验,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新课内容(25分钟) 内能展示具有动能的物体的图片和视频。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是动能。分子具有动能吗?展示具有势能的物体的图片和视频。弹簧由于发生弹性形变具有弹力,还具有弹性势能。分子间有分子势能吗?我们把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和机械能是同种能量吗?你能说出它们的异同点吗?小结:内能是与机械能不同的一种能量。物体可以没有机械能,但一定有内能。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结合动能的特点,思考问题。分子也具有动能,根据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结合势能的特点,知识迁移得出:分子具有分子势能,因为分子间也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根据前面的定义,学生讨论。机械能是与物体整个机械运动情况有关的能量。而内能是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内能和机械能的单位都是焦耳(J)。学生进行讨论补充。 利用对比的方法得出内能的概念,注重物理方法培养。培养对比的物理方法。
内能的大小猜想:内能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请说说你的猜想依据。小结:1.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有关。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2.内能还与物体的质量、状态等有关。3.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判断下列物体内能的变化。1.太阳下的一瓶水,温度升高。2.一杯水喝掉一半。3.水结成冰。 学生讨论,进行猜想,同学之间相互补充。1.内能可能与温度有关,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内能越大。2.内能可能与质量有关,因为质量越大,物体所含分子数量越多。学生根据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判断内能的变化。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物体内能的改变──热传递如何判断一个物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能大小的变化?把刚煮熟的鸡蛋从开水中拿出放入冷水中,判断鸡蛋和水的内能的变化。并说出理由。鸡蛋和水的内能发生了改变,它们之间发生了热传递,通过热传递改变了鸡蛋和水的内能。热会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高温物体的温度会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的温度会升高,内能增加。在鸡蛋和水的例子中,热传递的方向?热量:1.定义:在热传递中,传递能量的多少。2.单位:焦耳(J)。3.物体吸收热量时内能增加,放出热量时内能减少。4.内能反映的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变化量,只能用“吸收”或“放出”描述,不能用“具有”、“含有”等词描述。5.热传递中转移的是热量,不是温度。你能举出一些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吗?讨论:结合问题,讨论温度、内能和热量的不同点。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物体内能增加,温度是否一定升高?举例说明。小结:内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也是某一时刻的状态量,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热量是一个过程量,要用“吸收”或“放出”来表述,而不能用“具有”或“含有”来表述。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可以根据温度的变化来判断物体内能的变化。鸡蛋的内能减小,水的内能增大。因为鸡蛋的温度降低,水的温度升高。热传递从高温的鸡蛋向水传递。学生讨论,举例。冬天利用热水袋取暖、发烧时用冷毛巾给头部降温、夏天把食物放入冰箱冷藏等。学生讨论,进行交流。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变,内能是增加的;液态晶体在凝固时,温度不变,但要放热,内能减少。 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培养思考、自学能力。利用生活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物体内能的改变──做功除了热传递外,还有什么途径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投影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图片和视频,这些图片说明了什么?分组实验:怎样使一段铁丝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器材:一段较粗的软铁丝、一个打火机、一张砂纸、热水袋、小毛巾等学生讨论实验方法,并尝试完成实验。分析论证:你能给这些方法进行分类吗?你还能举出一些利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一些实例吗?得出结论: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热传递和做功。演示实验1.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发生的现象。(1)实验中硝化棉的作用(2)实验中谁对谁做功?通过实验可以知道,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利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车胎打气,请一同学用手感觉气筒外壁上下部分的温度,形成此现象的原因?由此可见,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大是气筒外壁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摩擦在这里是次要的。2.在烧瓶内盛少量水。利用打气筒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出时,观察瓶内的变化。(1)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此现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2)瓶内放水的作用是什么?(3)实验中谁对谁做功?本实验中通过水蒸气液化形成水雾来反映气体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的,也是利用了转化的物理方法。通过实验可以知道,物体对外做功,内能会减少,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你能再举出一些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的例子吗? 学生观察图片和视频,这些图片说明了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学生进行实验,可能会出现下列方法:1.用打火机去烧铁丝,使铁丝的温度升高。2.把铁丝放在热水袋上,用热水袋焐铁丝。3.把铁丝反复弯折,使铁丝温度升高。4.用砂纸反复摩擦铁丝,使铁丝温度升高。……方法1和2属于一类,采用了热传递的方法使铁丝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另外两种方法采用做功的方法改变了铁丝的内能。结合实际生活,学生举例,如摩擦生热、钻木取火等。学生观察实验,思考提出的问题。实验中利用硝化棉的燃烧反映了筒内空气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增加,温度升高,采用了转化的方法。空气内能增加是因为活塞压缩筒内空气做功,把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空气的内能。打气筒外壁下面温度比上面的温度高,主要的原因是压缩空气做功增加了内能。学生观察实验,在瓶塞跳出时,可以看 ( http: / / www.21cnjy.com )见瓶内出现水雾。它是由瓶内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利用打气筒给瓶内打气时,压缩瓶内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瓶内的水汽化形成大量无色的水蒸气;当瓶内气体冲开瓶塞时,空气推动瓶塞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滴。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举例。如打开可乐瓶盖时,会在瓶口出现“雾”;把车胎内的气放掉时,在气门芯处出现小水珠等(可以进行课堂实验)。 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利用分类总结的方法得出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结合实例,加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实验的能力。结合实例加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讨论:1.利用热传递和做功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你能说说这两种方法的异同吗?2.物体吸热,内能一定增加、温度升高吗?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一定增加吗? 结合本节所学内能,学生讨论这两个问题,也可以作为课后的思考题。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总结(5分钟) 课堂小结:1.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什么是内能?物体的内能大小与温度的关系。3.温度、内能与热量这三个物理量的关系。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学生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1.本节主要内容是内能和内能的两种改变方法。2.内能是构成物质的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内能的大小与温度、质量等因素有关,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3.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转移能量的多少,是能量的变化量。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可以通过物体温度变化反映物体内能的变化。4.物体内能的改变可以利用热传递和做功的方法,这两种方法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作业布置 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 第1、2题。 按要求完成。 知识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