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复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图是空气成分(体积),其中“c”代表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D.稀有气体
2.每年的4月15日是我国“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高层楼房着火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离
B.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的标志
C.冬天,常用带火星的木条检查天然气是否漏气
D.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试验
3.下列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
A. B.
C. D.
4.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下列做法不会增加空气中的PM2.5的是( )
A.焚烧秸杆 B.燃放鞭炮
C.工厂排放烟尘 D.植树造林
5.今年6月5日是第44个“世界环境日”,也是我国新《环保法》实施后的首个“环境日”,我国今年的主题是“践行绿色生活”.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大力发展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
B.将农田生产的秸秆就地焚烧,增加肥效
C.增加植树造林面积和绿地面积
D.高炉炼铁的废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到大气中
6.空气中能供人呼吸的气体是( )
A.N2 B.O2 C.CO2 D.Ne
7.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气体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的棕色烟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CO燃烧产生蓝色火焰,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8.做化学实验时要看清实验现象,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B.铁丝点燃后伸入氧气中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三氧化二铁固体
C.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9.将氯酸钾和高锰酸钾的混合物装入试管并充分加热,反应完成后试管中残渣中物质有(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10.右图表示一定质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受热过程,某变量y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
A.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 B.产生氧气的质量
C.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11.工业上用的大量氧气,主要使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的。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了( )
A.化学性质不同 B.溶解性不同
C.气体沸点不同 D.密度不同
12.某实验小组为探究氧气的性质,利用下图装置和氧气浓度传感器测得氧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B点时,将隔板稍向上提起,下列通过装置和数据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A.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大约为20%
B.AB段氧气浓度增大,说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C.C点时,带火星的木条剧烈燃烧
D.实验结束时,氧气被完全消耗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臭氧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氧气,并放出大量的热,臭氧的氧化能力比氧气强得多。臭氧在地面近的大气层中含重极少,在离地面25km处有一个厚度极簿的臭氧层。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它是一切生命的保护层,但长期吸入大量臭氧会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状,还可能引发中毒性肺气肿。超音速飞机排出的废气中的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气体、老式家用电冰中使用的制冷剂“氟里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臭氧的一条物理性质是 (任写一条)。
(2)臭氧转变成氧气的过程发生变化 (填“物理”或“化学”)
(3)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有臭氧的集气瓶中可看到 的现象。原因是: 。
(4)为保护臭氧层,可采取的一条施: 。
14.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硫在氧气中燃烧:
(2)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15.将0.89g氧气装在容积为125mL集气瓶中,需要几个集气瓶?(氧气在该条件下的密度为1.43g/L)
16.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请回答:
(1)指出仪器名称:①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你认为该装置中还缺少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3)若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还需要用到 (填名称),其起 作用.
(4)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若用F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 端进入(填“c”或“d”)
17.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才能做好化学实验.回答下面有关基本操作的问题.
(1)有下列玻璃仪器:烧杯、试管、量筒、集气瓶.其中可以直接用于加热的有 ;既不能加热也不能用于反应容器的有 .
(2)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志是 .
(3)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应在瓶底 .
(4)熄灭酒精灯时,不可用嘴吹灭,应用 盖灭酒精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解答】A、氮气占78%,A不符合题意;
B、氧气占21%,B符合题意;
C、 二氧化碳占0.03%,C不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占0.94%,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空气中各气体的体积份数为: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物质占0.03%.
2.【答案】C
【解析】【解答】A. 火灾情况下,电梯供电系统随时可能被毁坏导致停电,以防断电被困,不能乘坐电梯逃离,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加油站的空气中含有可燃性的汽油蒸汽,为防止爆炸,加油站内张贴严禁烟火的标志,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天然气遇明火会燃烧发生火灾,所以检查天然气是否漏气不能用带火星的木条,故错误,符合题意;
D. 久未开启的地窖中容易积聚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进入前可以先做灯火实验,检验二氧化碳含量是不是过高,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分析】A、火灾情况下,电梯供电系统可能被毁坏,被困,不能乘坐电梯逃离。
B、加油站的空气中含有可燃性的汽油蒸汽,遇明火可能会爆炸。
C、可燃性气体遇明火会燃烧可能发生火灾或爆炸。
D、久未开启的地窖中,植物在黑暗处进行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
3.【答案】A
【解析】【解答】A、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且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符合题意;
B、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是生成物有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是生成物有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化合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
4.【答案】D
【解析】【解答】空气的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和烟尘。烟尘包括PM2.5、可吸入颗粒、总悬浮颗粒。焚烧秸杆、燃放鞭炮 、工厂排放烟尘都会导致空气中烟尘增多,导致雾霾天气;植树造林能提高空气的净化能力,不会增加空气中的PM2.5。
故答案为:D
【分析】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而植树造林是净化大气
5.【答案】B
【解析】【解答】解:A、大力发展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符合绿色发展的理念,故正确;
B、秸秆焚烧会造成空气污染,不符合这一主题.故不正确;
C、大力植树造林,可以改进生存环境,符合绿色发展的理念.故正确;
D、高炉炼铁的废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要处理达标后排放.故正确;
故选B
【分析】解答此题可从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等方面分析,凡是节能减排的措施都是正确的.
6.【答案】B
【解析】【解答】空气中,氧气能供给呼吸。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氧气的用途进行分析。
7.【答案】D
【解析】【解答】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CO燃烧产生蓝色火焰,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物质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在描述现象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及严密,如烟与雾的区别,光和火焰的区别,如涉及生成物名称的为结论不属于现象描述等。
8.【答案】D
【解析】【解答】A.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 铁丝点燃后伸入氧气中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固体不是三氧化二铁而是四氧化三铁,故B不符合题意;
C.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蓝色火焰,故C不符合题意;
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要尊重客观事实,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9.【答案】C
【解析】【解答】氯酸钾加热能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高锰酸钾加热能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完全反应后,剩余的固体是氯化钾、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共三种物质。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氯酸钾加热能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高锰酸钾加热能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分析。
10.【答案】C
【解析】【解答】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保持不变,A错误;氯酸钾分解产生氧气,故氧气的质量会逐渐增加,B错误;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故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减少,C正确;钾元素存在于固体中,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减少,故钾元素的质量分数变大,D错误。故选C。
11.【答案】C
【解析】【解答】工业上用的大量氧气,主要使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的,是利用了液态氮和液态氧沸点的不同,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工业制氧气利用各气体的沸点不同进行制取的分析
12.【答案】D
【解析】【解答】A、空气中氧气约占21%,从图像看氧气约占20%,故该说法不符合题意;
B、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倾倒时氧气下沉,故该说法不符合题意;
C、根据BC段,隔板稍微向上提起,所以C点后氧气浓度减小,左侧区域中带火星的能剧烈燃烧,故该说法不符合题意;
D、根据图像分析可以知道,反应完后氧气体积分数不是零,故该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实验中所给图像中数据确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分析;
B、根据氧气倾倒时瓶内氧气含量增加分析;
C、根据氧气可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分析;
D、根据图像中实验完毕后仍存在氧气分析。
13.【答案】(1)淡蓝色、有鱼腥臭味气体
(2)化学
(3)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臭氧不稳定,一经受热极易转化为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4)减少氟利昂的使用(合理即可)
【解析】【解答】(1)颜色、气味是物质的物理性质。由“臭氧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可知:臭氧的物理性质淡蓝色、有鱼腥臭味气体;
(2)臭氧转变成氧气的过程中,物质种类发生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3)由材料可知,臭氧不稳定,一经受热极易转化为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有臭氧的集气瓶中,可看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现象。原因是臭氧不稳定,一经受热极易转化为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4)根据“超音速飞机排出的废气中的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气体、老式家用电冰中使用的制冷剂‘氟里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可知,减少氟利昂的使用可以有效的保护臭氧层。
【分析】(1)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2)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3)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4)根据给出的资料进行分析。
14.【答案】(1)硫+氧气 二氧化硫
(2)碳+氧气 二氧化碳
(3)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解析】【解答】(1)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故填:硫+氧气 二氧化硫;
(2)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填:碳+氧气 二氧化碳。
(3)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故填: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分析】化学变化的文字表达式,一定要遵守客观事实的原则,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则。
反应物写在左边,生成物写在右边,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上表明条件。
15.【答案】解:由公式m═ρv可知:v═可求出氧气的体积:0.89g÷1.43g/L=0.6224L=622.4mL
可装的瓶数:622.4mL÷125mL/瓶=4.98瓶
答:需要5个集气瓶.
【解析】【分析】利用密度公式可以求出氧气的体积,然后根据集气瓶的容积再换算成瓶数即可,注意要单位要统一.
16.【答案】(1)试管
(2)A;一团棉花;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二氧化锰;催化
(4)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氧气收集满;c
【解析】【解答】解:(1)①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故答案为:试管;(2)高锰酸钾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给固体加热装置,故选 A.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故答案为:A;一团棉花;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3)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其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故填:二氧化锰;催化;(4)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若用F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短管进入,因为氧气的密度比水小;故答案为: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氧气收集满;c;
【分析】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
17.【答案】(1)试管;量筒
(2)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3)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
(4)酒精灯帽
【解析】【解答】解:(1)试管可用于直接加热,烧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量筒既不能用作反应容器也不能用来加热;故填:试管;量筒;(2)玻璃仪器清洗后,当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仪器已洗干净.故填: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集气瓶底部要预先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目的是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炸裂集气瓶.故填: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4)熄灭酒精时要用灯帽盖灭不允许用嘴吹灭.
故答案为:酒精灯帽.
【分析】(1)熟记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2)根据玻璃仪器清洗干净的标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3)铁在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温度很高,容易溅落从而把集气瓶炸裂.所以实验时应该在集气瓶底部放入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4)酒精灯内有酒精蒸气,用嘴吹灭时,会把火吹入灯内,引起灯内酒精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