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测试:七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单元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培优测试:七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单元检测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86.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27 08:41: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培优测试:七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单元检测
说明:本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30分)
1.人眼的“白眼球”和“黑眼球”实际上是分别指( )
A.虹膜和角膜 B.角膜和巩膜   C.角膜和虹膜 D.巩膜和虹膜
2.生物学研究表明,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光;而物理学研究表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由此可以初步推测,不利于绿色植物生长的光是(  )
A.红光 B.黄光 C.绿光 D.紫光
3.学校举行红歌比赛,团团同学班合唱《歌唱祖国》,“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多么嘹亮”指声音的(  )
A.音色好 B.音调高 C.响度大 D.频率高
4.2022年从全球范围来看总共发生两次月食、两次日食。如图所示的光学现象与日食月食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墙上手影“孔雀” B.水中“折笔” C.湖面“月影” D.雨后天空中出现彩虹
5.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人从侧面看去( )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6.最近两年,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造成人员伤亡。搜救人员在搜救过程中采用了音频生命探测仪,如图所示,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收集废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救援人员就可以发现幸存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
B.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调、音色不同
C.幸存者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
D.白天噪声较大,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夜晚使用
7.下列关于各光路图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放大镜成像 B.小孔成像 C.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D.远视眼的矫正
8.如图所示是一束光由空气进入某透明物质时,在界面上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O可能是入射光线 B.OB可能是折射光线
C.OC必定是反射光线 D.BO必定是入射光线
9.实验室有一种毛玻璃片,一面平滑一面粗糙。小金发现透过毛玻璃片看不清对面的景物,当毛玻璃片沾上水以后,又可以看清对面的景物。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干燥的毛玻璃片表面凹凸不平,光线经过毛玻璃后向各个方向发散,成像效果差
B.用激光笔照射表面,反射后可在光屏上成一个亮点的一面是平滑面
C.公共浴室常用单面毛玻璃隔断,若将粗糙面朝向淋浴房内更能保护洗澡时的隐私
D.放在桌子上的毛玻璃比普通玻璃片更容易被发现,这是因为毛玻璃表面主要发生漫反射
10.如图,用自制的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种说法:①薄膜上出现烛焰的像是倒立的;②薄膜上烛焰的像是放大的也可能是缩小的;③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右拉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像变大;④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这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
11.如图所示,若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是图中形状所示的一个圆柱体,则放在凸透镜前PQ间物体的形状可能是如图中的(  )
12.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分别站立于一面墙的两边,若要在墙上开一个窗使两人彼此都能看到对方的全身,则所需最小的窗的位置应为(  )
A.ae B.ad C.be D.bd
13.如图甲所示,把一支铅笔水平地放在空玻璃瓶的后方,透过玻璃瓶观察到的情形如图乙;将玻璃瓶灌满水后,将铅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地移动,同时透过玻璃瓶观察铅笔的像。
关于以上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乙,人能透过空玻璃观察到铅笔是光的反射成像,此像是虚像
B.人透过装水的玻璃瓶可以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像,此像是虚像
C.人通过盛水的玻璃瓶可以观察到如图B所示的像,此像是实像
D.人通过盛水的玻璃瓶可以观察到如图C所示的像,此像是实像
14.用可变焦的光学照相机可以把远处的景物“拉近”进行拍摄,就是说,虽然被拍摄的景物与照相机镜头之间的距离基本不变,但仍可以使底片上所成的像变大。关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焦距变大,像距也变大 B.焦距变小,像距也变小
C.焦距变大,像距变小 D.焦距变小,像距变大
15.如图所示,在凸透镜的两个焦点处,垂直光轴放置两个大小相同的平面镜,镜面相对。每个平面镜都关于凸透镜的光轴上下对称。现在左侧平面镜的中心处挖去一个小圆孔,在凸透镜左侧两倍焦距处一个点光源,则点光源在该光具组中所成的虚像个数为(  )
A.一个虚像 B.两个虚像 C.无数虚像 D.一个虚像也没有
二、填空题(第20~22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0分)
16.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河,两岸风景如画,上午七八点钟的时候,某同学想用照相机拍一张带有水中倒影的风景照片,那么该同学应站在河的  岸(填“东”或“西”)拍摄,这一选择是根据光的
规律而作出的。
17.如上右图所示,公路边设有一大平面镜,我们从镜中看到一辆汽车向东驶到十字路口向右拐弯,这辆车实际上是向 行驶,向 拐弯。
第17题图 第18题图
18.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实验如图1:轻敲音叉,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发现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图2是耳的构造示意图,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是:外耳道→ →听小骨→ →听觉神经→听觉中枢。
19.下面两图都是光从空气射向水中,依据光的反射和折射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丙
(1)如图甲所示,一只烧杯中装有半杯水,放在水平木板AB上,一束光线竖直向下照在水面上。现在A端下方垫一个小木块C,则水面反射到天花板上的光斑将在 (填“P点”、“P点左边”或“P点右边”)。
(2)如图乙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说明水位 (选填“上升”或“下降”)了。
(3)如图丙中,水槽内无水时,一束激光斜射到水槽的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现向水槽中注入水,直到高于S点所在水面,则我们看到池壁上的亮斑位于S点的 (填“上方”、“下方”或“S点”)。
20.小科在用手机查资料时,不小心将一滴水落在手机的玻璃屏幕上(如图甲所示),透过水滴看到的文字是放大的 像(选填“实”或“虚”)。水滴相当于一个透镜,而每一个透镜的两侧都有焦点,这个“水滴透镜”下方的焦点在如图乙中手机图文层的 (填“上方”或“下方”)。
21.某人站在离湖岸边6m的C处,刚好能看见湖对岸的一棵树HG在水中的完整的像,如果眼距地面的高度为1.5m,湖两岸均高出湖水面1m,湖宽40m,则该树HG的高度为 m。
22.作图题:
(1)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从A点发出一束方向不变的光线,经水面反射后,在固定光屏PQ上形成一个光斑,光斑的位置随水位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当水面在CD时,屏上的光斑移到了B点。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2)如图所示,一束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到水中,请你作出折射光路图。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6分)
23.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让纸在笔尖上迅速滑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戊:将两张课桌紧紧在挨在一起和将两张课桌隔开,一位同学分别在一张桌子敲一下,另一位同学在两种情况下听到声音的时间不同。
(1)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的实验是       ;
(2)甲实验说明了                        。
(3)戊实验说明了                        。
24.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1)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中的__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两图示实验;
(2)实验时,同学们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______ 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25.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
(1)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
点光源的高度H/cm 20 30 40 50 60
影子长度L/cm 30 15 10 7.5 6
该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做此实验,想要验证的假设是:
21世                 。
(2)分析上述实验数据还可得出:在点光源逐渐上移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L的变化量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图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放置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应如何操作?
                       。
26. 小明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装置如图甲所示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图中光屏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
A. 28cm B. 20cm C. 15cm C. 8cm
(2)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调节一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调节。
(3)若步骤(2)中未调整光屏的位置,则需在凸透镜前加一个 (填“凸”或“凹”)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的像。
(4)若将印有字母“F”的纸片放在凸透镜前,我们能看到的清晰的像是图中的 。
四、解答题(第27、28题各5分,其余每题6分,共24分)
27.在欣赏夜景时,当水面上没有风的时候,可以看到对岸路灯在水中的倒影;但有微风吹过时,看到的是如图的一条光柱;对比后发现,水中的路灯比岸上的路灯看起来要暗一些,请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28.如图为一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阅读并回答。
使用说明书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甲,乙是声信号采集器。
(2)复位后用棒槌敲打铜铃,声音被甲、乙接收。
(3)液晶屏显示甲、乙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差,单位为ms(1ms=10-3s)。
(1)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即S1=S2,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
(2)一同学将铜铃放到乙的右边,并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则铜铃离乙越远,液晶显示屏的数值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一同学想验证温度越高,声速越大,把铜铃固定放在乙的右边,并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然后加热甲乙之间的空气,则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将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4)一同学想验证声速与气体内部压力的关系,把铜铃固定放在乙的右边,并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然后在甲乙之间加压,发现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变小,则声速随气体压力的增大而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5)如图中,已知S1=20cm,S2=87cm,液晶显示屏上显示:2.000,则此时声速为 m/s。
29.学校LOGO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校园文化最直接的体现。我校滨江校区文化墙上需要一个直径为1m、图文均正立的二中LOGO,而且可以根据不同活动需求,更换LOGO底片。现向同学征免投影方案。小滨利用LOGO底片(直径2cm)、纸板、打孔器和手电筒自制了“LOGO投影装置”,示意图如下。
(1)第一次调试发现LOGO投影太小,在不增加器材的情况下,进一步放大LOGO,可以作何调整?

(2)小海用凸透镜代替小孔,在调试位置的过程中为保证LOGO投影大小达标,应在哪一位置固定凸透镜 (填字母)。
(3)小海的装置在使用时,对LOGO底片的安装有何要求?

30.假定有前后两次声音传到人的耳朵里,如果这两次声音到达人耳的先后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0.1s,人耳就能够把这两次声音分辨开。也就是说,如果两次声音传到人耳的时间间隔不足0.1s,人耳就只能听到一次声音。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某农村中学8年级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体验声音在不同介质是传播速度不同的物理现象,他们请一位同学在输送水的直铁管道(充满水)上敲击一下,使铁管发出清脆的声音,其余同学沿铁管分别在不同位置耳朵贴近铁管听声.实验结束以后,A同学说自己只听到一次响声;B同学说自己听到两次响声;C同学说自己听到三次响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v气=340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v水=1700m/s,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是v铁=5100m/s。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在铁管上某处敲响一次,A、B、C三位同学的位置到敲击点的距离各在什么范围内?(请写出计算过程和对结论的分析过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30分)
1~5 DCCAB 6~10 CDBCA 11~15 ADCAD
思路点拨:
13、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两人彼此都能看到对方的全身,则由甲乙反射的光线进入彼此眼中,由下图可知,所需最小的窗的位置应为bd。
14、照相机和被拍照的物体保持不变时,增大照相机的焦距,可使拍得的像变大,此时物距相当于减小了,像距增大。
15、因左侧平面镜的中心处挖去一个圆孔,每个平面镜都关于凸透镜的光轴上下对称。所以光源S通过这个圆孔成实像,成在凸透镜的光心上,因为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而右边平面镜上,两条反向延长线没有交点,故一个虚像也没有。
二、填空题(共20分)
16、东  反射
17、北 左
18、振动 鼓膜 耳蜗
19、(1)P点 (2)下降 (3)上方
20、虚 下方
21、8m
点拨:如图:
22、如图:
三、实验探究题(共26分)
23、(1)乙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固体比气体传播声音速度快
24、(1)B、D (2)记录每一次光斑的位置 (3)油
25、(1)影子长度可能与光源的高度有关
(2)减小
(3)保持点光源高度H不变,改变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
26、(1)C (2)左 (3)凹 (4)D
四、解答题(共24分)
27、水面上没有风的时候,水面是一个大平面镜,可以看到对岸路灯在水中的倒影;
有微风吹过时,由于水面总是水波起伏,可以把水面看成是由许多法线方向不同的小平面镜组成的,岸上的灯通过每个小平面镜产生位置高低各不相同的许多虚像,这些像组合起来,看上去就像一条光柱;因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既要发生反射又发生折射,一部分光进入了水中,所以水中的路灯比岸上的路灯看起来要暗一些。
28、(1)0 (2)不变 (3)B (4)A (5)335
29、(1)把可移动支架向LOGO底片靠近;
(2)C
(3)LOGO底片、凸透镜光心、白墙在同一高度,LOGO底片倒立放置。
30、解:声音到达人耳的先后顺序(传声物质)依次是:铁、水、空气。设声音传播的距离为S
结论:
C同学与敲击点处的距离:SC≥255m时,三种物质传播的声音到达听音者的时间间隔均等于或大于0.1s,能听到三次敲击声。
B同学与敲击点处的距离:255m>SB≥42.5m时,水和空气传播的时间间隔等于或大于0.1s(可以分辨);
空气和铁传播的时间间隔等于或大于0.1s(可以分辨);水和铁传播的声音到达听音者的时间间隔小于0.1s(不能区分);
A同学与敲击点处的距离:SA<36.43m时,任意两种物质传播的声音到达听音者的时间间隔均小于0.1s,只能听到一次敲击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精品科学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