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8张PPT)
中图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2课课件《对 社 会 主 义 道 路 的 探 索》
列宁同志
斯大林同志
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比较
时间 性质 结果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1917.3
1917.
11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两个政权并存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革命任务
情景探究:
情景描绘: 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一位瘦弱的老农坐在街道一个偏僻的角落里兜售自产的农产品,类似于“摆地摊”。 你觉得这是真的吗?依据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不可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禁止自由贸易,且农
民余粮必须上缴。
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有效
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最终战胜了
敌人。
也引起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的不满,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社会不稳定。
进入和平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还能实行下去么?
但是损害了谁的利益?
革命胜利了,怎样进行经济建设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于是,列宁开始了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列宁的探索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新经济政策
1920年苏俄发生了反对苏维埃政权的示威游行
制定新经济政策的背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余粮收集制的实施依据不是农民实有余粮的多少,而是国家的需求量。根据国家对粮食的需求量,逐级摊派,直到农户。如果农户的余粮不足,则必须由口粮补足,按期缴纳。
1918年 10790万普特
1919年 21250万普特
1920年 36700万普特
余粮收集制时期的粮食收购量
想一想
既然不满,为什么战时农民还接受了这一政策?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工业 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流通 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社会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
分配 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想一想
如果你是俄国农民,你对余粮收集制是否满意?
制定新经济政策的背景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在经济上采用了什么政策
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这一政策的实施结果如何
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有效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最终战胜了敌人。但是,也引起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的不满,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定。
1921年苏俄的国内形势:
连年战争使苏俄的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日用物品严重缺乏,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经济破坏造成严重的政治后果,由于缺乏粮食和原料,多数工厂无法开工,许多工人迫于饥饿,离开工厂跑回农村。工人阶级队伍涣散,农村形势更为严峻,广大农民不肯再接受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他们强烈反对余粮收集制,要求经营自由和贸易自由。
新经济政策:
1.背景:
(1)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2) 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3) 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2.内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方面
工业方面
商业方面
实行余粮收集制
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交粮食税后,余粮归自己支配
中小型企业国有化
除大型企业仍为国家管理外,一些中小企业,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取消自由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一切生活必须品和食品。
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
新经济政策:
1.背景:
国内战争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形势的发展
2.内容:
3.特点:
从苏俄的国情出发,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4.影响:
有力地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调动了广大工农的积极性,为苏俄人民指明了走向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谷物产量
工业总产量
1913年
1920年
1925年
1913年
1920年
1925年
1925年俄国粮食和工业生产产量统计表
100%
60%
112%
100%
20%
75%
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意义
2)标志著苏维埃政权把工作中心由反对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3)它探索了一条适合苏俄向建设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是列宁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伟大创造。
4)采用什么方式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建立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模式,必须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适应,建立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5)它是在承认落后和自身错误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新经济政策
(二)、苏联的成立
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苏联国旗
苏联国徽
一
只
篮
子
两
只
鹅
,
外
加
一
条
索
(二、)苏联的成立(政治上)
1.时间:
1922年
2.最初加入苏联的4个共和国:
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
乌克兰、白俄罗斯
4.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3.“苏联”全称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922年年底,各族人民在自愿和平等基础上,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俄罗斯联邦
1922年苏联成立
俄罗斯联邦
外高加索联邦
乌克兰
白俄罗斯
1925年加入的有
乌兹别克
土库曼
1929年加入的有
哈萨克
塔吉克
吉尔吉斯
1940年加入的有
爱沙尼亚
拉脱维亚
立陶宛
摩尔多瓦
1940年苏联有15个加盟共和国
请指出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地理位置
请注意区别:
三个不同时期的俄国名称:
沙俄(1547年—1917年)
苏俄(1917年—1922年)
苏联(1922年—1991年)
扶木犁的穷国
虽然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得到复苏,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
——《大国崛起》
汪洋大海中的孤岛
苏联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把苏联看作是“毒瘤”,欲彻底除之而后快。
哥俩好,好哥俩
1924年1月22日列宁逝世。
苏联进入斯大林时代。
姓名:斯大林
性别:男 出生年月:1879年12月21日 籍贯:苏联
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斯大林原姓朱加施维里,1879年是12月 21日出生于俄国格鲁吉亚哥里城的一个鞋匠家庭。 1917年参加组织领导十月革命。1922年当选俄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领导苏联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机械化。领导苏联人民进行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并取得胜利。著有《斯大林全集》。
斯大林的愿望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必须在10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到。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斯大林的选择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大国崛起》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的探索——实行计划经济)
1.社会主义工业化 :
( 1 ) 1928-----1937年,实行两个五年计划。
( 2 )重点-----发展重工业。
( 3 ) 结果-----苏联由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大为加强。
(4)特点——一是高速度,二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三是采用行政手段
二、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时期)
1、社会主义工业化
①特点:
②过程:
③成果:
执行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1928-1937年,完成两个五年计划。
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大为增强。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一:
第聂伯河上的大坝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T-34型坦克,作为二战中性能最好的坦克之一,共生产了四万辆
PPSH(波波沙)-41冲锋枪,共产六百万枝
喀秋莎火箭炮在怒吼
两个五年计划完成之后,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超过德、英、法,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由沙皇时代的2.6%上升到1937年的13.7%。
如何使广大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如何使农业适应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联共(布)确定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苏联宣传画-集体农庄幸福快乐的少女
到1937年,全国基本完成工业集体化,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全国农户的93%,耕地面积达99%,从而使社会主义成份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2、农业集体化
①背景:
②目的:
③措施:
④完成:
工业化进展迅速
为了适应工业化的需要
放弃新经济政策,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打击富农。
1937年,完成农业集体化
情景探究:还有积极性吗
在莫斯科市政府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一位农民代表说:“你们号召我们改进耕作,实现机械化。这样我们就会得到发展,我们的收入将增加,我们将有更多的马、牛和机器,到那时你们会怎样呢 ”
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将把你作为富农加以剥夺。 ”
——姜长斌《读懂斯大林》
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苏联政府采取提高工业品价降低农产品价格的办法,要农民为工业化提供资金……
据统计……从农民手中拿走的粮食,约占其收获量的40%,而粮食收购价远低于生产成本。……一五计划期间,通过这些办法从农民手中得到的资金,在工业化资金中约占1/3
材料一 目前集体农庄运动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现象,就是农民已经不像以前那样一批一批地加入,而是整村、整乡、甚至整个专区地加入。
——斯大林《大转变的一年》(1929年11 月)
材料二 据统计,“1940年与1913年相比,苏联重工业增长14.5倍,轻工业只增长3.9倍,农业总产值仅增长41%”。在苏联农村中,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牛减少了3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
苏联民间笑话
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和老婆说:
看,我们有炸鱼吃了!
没有油啊。
那就煮!
没锅。
烤鱼!
没柴。
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
3.苏联新宪法(1936年)
(1)内容:
(2)意义:
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
斯大林模式:
为何形成?
有何作用?
有何弊端?
4.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制)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2).背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领导国家的权力需要集中起来,才能有效对付外部的挑战。
(3).评价:
①对苏联工业化和国防力量的加强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产生根源:这一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内部文化落后的特殊条件下形成的。
评价:
作用:在苏联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第一、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第二、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第三、政治上高度集权,缺乏民主,造成个人专权;个人崇拜盛行。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后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经拥有核武器。”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由衷地赞叹:“是红军和苏联人民迫使希特勒的武装力量走向彻底的失败,从而赢得美国人民衷心的永远的钦佩。”
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袖毛泽东对斯大林的评价是:“斯大林不是在所有问题上,而是在一些问题上犯了错误。”“斯大林是三分错误,七分成绩,总起来还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小结: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怎样的特点?
二三十年代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的特点是道路曲折。先后出现过两次重大转折。
第一次在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变为“新经济政策”
第二次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策” ,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请列出1917~1936年苏俄(苏联)历史大事年表?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2)材料“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的“模式”指什么? 它的特点是什么?
请回答(1)新经济政策是哪一年实施的?为什么说它比较好?
(3)中国应从苏联模式中吸取哪些教训?
答:(1)1921年,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答:(2)斯大林模式 。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答:(3)要轻重比例协调发展,要维护农民利益,走节约型经济发展道路
思考一:从苏联与西方世界的对比,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关系上说明了什么问题?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上发挥巨大积极作用。
思考二:苏联工业化取得如此巨大成就,但谁家有什么苏联 时代的家用电器吗?为什么?
几乎没有,苏联工业发展过程中,轻工业与重工业发展不平衡。这是苏联工业化的一个大问题。
1.最初加入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不包括
A、俄罗斯联邦 B、外高加索联邦
C、乌克兰 D、爱沙尼亚
D
2.1928年后,苏联为实现工业化重点发展的是
A.农业 B.重工业
C.轻工业 D.商业
B
3.苏联的成立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苏联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时间和标志是
A.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
B.1922年苏联成立
C.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
D.1937年农业集体化
4.苏联由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是在A.十月革命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C.苏联成立后 D.两个五年计划后
C
D
5.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标志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通过
B.农业集体化方针的通过 C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D.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
6.关于苏联农业集体化方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取消
B.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实现的 C.为苏联工业化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D.与苏联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基本适应
C
D
7、这是流行于前苏联的一则笑话:某主妇到食品店买肉。“有肉吗?…‘没有。…’那牛奶呢?”“我们只管卖肉,过街那家店看有没有牛奶卖。”这则笑话( )
A.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讽刺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带来的 物质短缺问题
B
8、斯大林曾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这一思想给苏联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加速了农业化的发展
D.形成了过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B
9、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 )
A.废除粮食税,实行余粮征集制
B.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消灭地主阶级
C.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推行计划经济,重点发展重工业
C
10、右边是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l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法令》的颁布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D.农业集体化的推行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