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教学课件(共45张PPT)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教学课件(共45张PPT)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27 07:08: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第 4 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课标要求
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历史上劳动工具的变化和主要劳作方式;充分认识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根据考古资料显示,生活在距今170万年以前的云南元谋人,是人类祖先中最早使用工具的。人类祖先最早使用的工具是石料制造的石制工具。有目的地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使人类与动物区别开来。
  早期的工具除了石器以外,还有木质、骨质、角制及用贝壳制作和陶制等等。事实证明,后来人们所使用的全部农具、手工业工具和辅助工具,其基本形态和结构多源于原始工具,其功能也是在原始工具的基础上扩展延伸开来的。
元谋人
课堂导入
河姆渡遗址石器农具
战国铁犁铧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左图是河姆渡遗址石器农具,右图是战国铁犁铧。大家思考一下,两者反映了古代社会什么领域的工具?对!农业生产工具。那么,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的发展概况如何?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讲授新课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农业工具分为哪几种工具?各自的变化概况如何?
(一)耕作工具
1. 石器
(1)特点:质地坚硬,比骨、竹、木器更为耐用。
(2)历程:旧石器时代以打击石器为主,新石器时代增加了磨制石器。
(3)工序:经过选料、打击、磨光等一系列工序,有的还要钻孔,这些工序需要专人完成。




犁铧
材质:
趋势:
石、木头、骨头等——青铜——铁
生产效率逐步提高
磨制石器
打制石器
2. 青铜器
(1)条件:人类在改造自然过程中发现了铜,逐渐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
(2)概况:青铜器最早出现在西亚、北非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已出现小件青铜器。因资源珍贵,青铜铸造的农具数量有限。
3. 铁器
(1)概况:公元前15—前14世纪,小亚细亚东部的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后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中国在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步推广。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灌钢法制作的农具。
(2)特点:铁器锋利轻便,易锻制打磨;随着熔炉的进步,铁器大量出现。
苏美尔铜合金斧头
乌尔王陵铜斧头
灌钢法
香秋战国铁制农具
1、“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 ——《盐铁论 水旱》
2、“夫民之为生也,一人耜耒而耕,不过十亩。” ——《淮南子·主术训》
3、汉武帝初年:“牛马成群,农夫以马耕载,而民莫不骑乘。”
说明:
1、秦汉时期已较广泛使用铁农具与牛耕,人们认识到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是发展生产的重要环节。
2、武帝初年,民间牛马的数量有了很大增加,牛耕的主要方式是二牛抬杠,即《汉书·食货志》所说的二牛三人的“耦耕”。
注:西汉初期,牲畜比较缺乏,牛耕尚不普遍。汉武帝以前,耕作方式仍然以使用人力为主。
二牛三人
二牛一人
一牛一人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
唐代出现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二)灌溉工具
1.概况:
(1)原始社会末期,人类已经能够制造陶器,汲水灌溉。
(2)在古埃及和中国等地,人们已懂得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灌溉。
(3)东汉末期出现翻车,三国时期马钧对其进行革新,后在民间广泛使用。
(4)唐朝出现筒车,借助水力汲水入筒进行灌溉。
(三)畜牧工具
1. 概况:古人用圈厩来饲养禽畜,用马槽来喂马。
2. 影响:不少工具设施到今天依然发挥着作用。
筒车
翻车
马槽
圈厩
原始社会末期
陶器
东汉末期
翻车(毕岚发明)
三国时期
翻车(马钧改进)
唐代
筒车
龙骨水车 人力踩踏或畜力牵转
灌溉工具的变化
探究一 中国古代农业劳动工具的演进
(1)农具材质变革
①新石器时代,制作农具的材料是石、木、骨、蚌等,以石器为主。
②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农具开始出现,但总体数量较少。
③战国秦汉时期,铁农具逐渐得到推广。
④唐宋时期,逐渐推广使用钢刃熟铁工具。
⑤明代中期,“擦生”铁农具推广使用。
重点探究
(2)耕播整地农具
①最早使用耒耜,后出现耦耕。耕犁经历过石器、铜器和铁器的发展历程。
②汉代犁壁使牛耕得以迅速推广,还出现能够同时完成开沟与播种的耧车。
③唐代曲辕犁取代直辕犁是中国传统耕犁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3)收割加工工具
①从原始社会起,有石刀和石镰。
②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铚。
③唐宋时期大量使用铁钹镰、铁钐镰,宋元时又出现了麦绰、麦笼等。
(4)农田灌溉工具
①上古时代,灌溉时用瓦罐、瓦盆之类的陶器。
②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桔槔。
③汉代出现了辘轳。
④三国时期马钧改良翻车(即龙骨车)。
⑤唐代又出现了完全利用水力的筒车。
探究二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结构
材料 在传统时代,所谓农业生产结构,其主要生产要素可归纳为四项:(1)耕地,(2)作物,(3)农具,(4)劳力。……中国的传统农业,无论从其现实的经济效益,还是潜在的发展可能,它自身不是不能转变,而是其自身转变的通道,受到来自帝国政治、经济体制的阻扼,被堵塞以致堵死。……农业经济效果、历史效应,不只取决于它生产的内环境,还要受制于它的外部环境的有利与否。对传统中国而言,后者更是致命性的障碍。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思考:材料中的“内环境”与“外部环境”分别指什么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认识材料的观点
提示:内部环境:自然环境(耕地),技术和农具,农作物;劳动力。
外部环境:国家政策。
认识:我国农业经济在封建社会早期得到较快发展,但受到封建体制(社会环境)的阻碍,无法获得突破性发展。
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手工业工具可以分为哪几种工具?各自的发展成就如何?
(一)纺织工具
1.骨针:约3万年前,中国的山顶洞人已经用骨针缝制兽皮。
2.陶纺轮: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古人就使用陶纺轮作为纺线工具。
3.纺车:汉朝的画像石中出现了人们使用纺车纺纱的场景。
4.提花机:汉代人们能够使用构造复杂的提花机织出带有精美花纹的丝织品
5.织布机:元朝以后,纺织机成为农耕家庭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古代西方也出现过纺纱用的纺车。
(二)制陶瓷工具
1. 坯车:新石器时代晚期,许多地区采用坯车制坯,不仅能制成圆形坯件,而且能通过调节转动的快慢,控制坯件的薄厚。
2. 匣钵:中国南朝时,为了防止在烧制过程中气体和有害物质污损坯件,工匠把坯件放在耐火泥制成的匣钵中。
3. 支钉:唐宋时期,为了使器物在烧制过程中不粘连,工匠在器物底部放置已烧制好的黏土块——支钉。
支钉
匣钵
(三)冶铁工具
1. 小型工具:用来熔化金属原料的土炉、对金属原料进行打击的锤、磨平金属的锉等。
2. 大型工具:熔化金属原料的坩埚、使液态金属成型的范等。考古学家在商朝和西周时期的遗址中,发现了青铜器作坊中大量打碎的范。战国以后出现了大量铁农具的范。
东汉杜诗发明冶铁工具:水排
a.水排,也称水力鼓风机,是用卧式或立式水轮带动皮囊或木扇鼓风的机械装置。
b.它由东汉时期的南阳太守杜诗创制。
c.这是中国和世界上最早在冶铁中利用鼓风技术的标志 。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劳作方式可以分为哪几种方式?各有何概况、特点?
(一)农业家庭式
1. 时间:在工业时代来临之前,农业家庭式劳作方式在各区域文明中很普遍
2. 原因:随着铁犁牛耕的逐步推广,一家一户的个体劳作成为可能,集体劳作的形式逐渐瓦解。
3. 概况:
(1)中国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统治者鼓励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生产模式。
(2)在古希腊罗马历史上,氏族部落解体之后,一家一户的家庭式劳作日渐普及。
铁犁牛耕
男耕女织
(二)农业庄园式
1. 特点:众多奴隶或农奴在庄园中进行集中劳作,劳动者被束缚在土地上,生产力低下。
2. 概况:
(1)罗马共和国晚期,战争带来的大量奴隶涌入罗马,出现了大型奴隶制庄园。
(2)在中古时期的西欧,大量农奴或农民在领主的庄园中服劳役。
(3)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坞堡除军事作用外,也带有庄园经济的色彩。
林地
放牧地
封建主城堡
耕地
教堂
磨坊
作坊
农奴住宅
②中古时期的西欧:大量农奴或农民在领主的庄园中服劳役。
①罗马共和国晚期:战争给罗马带来大量奴隶,出现了大型奴隶制庄园。
古罗马和中世纪时期西欧的庄园经济
(三)手工业家庭与作坊式
1.概况:古代还有以制作手工业产品为生的手工业家庭,以及专门从事某种手艺的手工业作坊。
2.特点:手工业家庭与作坊往往是手工业者世代传承,或父子相继,或师徒传授,统治者登记造册进行管理。
殷墟制骨作坊遗址
定窑制瓷作坊遗址
手工业家庭与作坊式劳作
古代还有以制作手工业产品为生的手工业家庭,以及拥有某种手工工艺的民营和官营作坊。(家庭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
(1)表现:
(2)特点:
①手工业者世代传承。
②由统治者登记造册进行管理。
古代冶铁业作坊
古代造纸业作坊
探究三 中国古代劳作方式的演变
(1)远古居民的劳作方式
远古主要是刀耕火种,又称“刀耕火耨”,主要盛行于新石器时代。
(2)农村公社与井田制
西周的邑、里,就是农村公社。土地分配方式是井田制,以公社为单位共同耕种(公田),土地是国有的。
(3)小农经济与精耕细作
春秋战国铁器牛耕使用和私有土地出现,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男耕女织生产方式出现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采取精耕细作的农业耕作方式。
(4)庄园经济与租佃关系
西汉初期,占有大量土地的封建庄园不断壮大。在东汉时期发展为豪强庄园,南北朝时期发展为坞堡等。到了宋代,庄园中的租佃依附关系明显松弛。
耕作方式:
靠天吃饭无作为
开始主动参与
利用农具解放自己
人的作用的变化
人类使用工具解决生产问题,生产工具的进步促使了耕作方式变革。
刀耕
火种
石器
锄犁
铁犁
牛耕
(5)官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
①官营手工业
原始社会从事专业生产的氏族后来从事官营手工业生产。商周时期推行“工商食官”政策。秦汉之后,官营手工业部门由专职官员进行管理,元代起对手工业全面垄断。明代规模更为缩减,中期以后不再占据主导地位。
②民间手工业
春秋中后期,由于社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独立经营的民间工商业者大量涌现,民间手工业逐渐得到发展;明代中期之后超过官营手工业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探究四 中国古代私营手工业发展
材料 汉代私营手工业主要集中于盐铁业。唐代以前,私营手工业主要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进行。唐宋以后,城乡所需的日常用具及用品也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明清时期,江南出现许多工商业市镇,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据傅筑夫《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李龙潜《明清经济史》等
思考:根据材料,概括并说明汉代到清代私营手工业发展的趋势。
提示:趋势:主要领域的扩大,主要由盐铁到纺织、制瓷、矿冶等领域;生产方式的进步,由家庭和作坊式生产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如棉纺织技术的进步;规模不断扩大,由家庭作坊式到手工工场;地位不断提高,由从属于官营手工业到超过官营手工业而居主导地位。
课堂小结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耕作工具(石器、青铜器、铁器)
农业工具的变化
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灌溉工具(陶器、杠杆、翻车、筒车)
畜牧工具
农业家庭式、农业庄园式
劳作方式的发展
纺织工具、制陶瓷工具
冶铁工具
手工业家庭与作坊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