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课件】2015七年级历史北师大版上册多媒体教学课件: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8份)

文档属性

名称 【金榜课件】2015七年级历史北师大版上册多媒体教学课件: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8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9-26 21:48:26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一、孔子
1.简介:名丘,字仲尼,_________鲁国人。
2.思想:
(1)核心思想是“___”和“礼”两部分。
(2)提倡“_________”,以“礼”治国。春秋末年仁为政以德3.教育:
(1)开始创办私学,主张“_________”。
(2)鼓励学生要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
(3)教学时采取_________的方法,使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展。
4.经典:孔子的弟子把他的言论整理成《_____》一书。
5.评价:伟大的_______、教育家,_________的创始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论语思想家儒家学派二、百家争鸣
1.出现原因:
(1)_________时期,经济的发展使传统的_________受到冲击。
(2)各国竞相改革,拥有文化知识的_____四处游说、讲学,对
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春秋战国社会秩序士人2.诸子百家:
3.主要影响:各家相互辩驳,又相互影响,有力地推进了_____
_____的发展。思想文化【记一记】
☉老子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中;孔子的思想记录在《论语》中。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学说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和“礼”。是和谐社会思想的雏形,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大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歌谣记忆:
孔孟儒,行仁政;道无为,老庄兴。
子墨子,讲非攻;韩非子,法治行。☉图示理解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读一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
【解读】这是孔子在教学方面的主张。他教导他的学生,在学习上应坚持老老实实的态度,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不能不懂装懂。学习如此,其他各方面何尝不是如此呢!【读图学史】
A:_____ B:___ C:_____名字: A ?  政治思想:“ B ”和“礼” 儒家经典:《  C  》孔子仁论语【线索构建】
A:_____ B:_____ C:_________孔子老子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是学术思想空前活跃的时期,产生于这一时期的学说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同学派的政治主张及治学方法,今天还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阅读材料,完成探究任务。【探寻儒学之风】(1)以上是小明同学制作的关于孔子的知识卡片,请你帮他将字母部分所代表内容完善起来。
提示:A:儒家 B:主张人们相互爱护,反对暴政,核心思想是“仁”和“礼” C:论语(2)请你按照孔子的教育风范填写下列空白处:
①孔子认为,不论人的社会地位高低、贫富贵贱,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教育对象:   ?
②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
——教学方法:   ?③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习态度:   ?
④孔子认为学习应该反复学,加深认识。
——学习方法:   ?
提示:①有教无类;②因材施教;③老老实实;④温故知新【重温百家争鸣】
组图一
组图二(3)把组图一里面的人物根据内容与组图二对应起来。并把图片中的各家思想填写出来。
提示:A—庄子—顺应自然,无为而治;B—墨子—兼爱,非攻; C—韩非子—“法治”,加强中央集权;D—孟子—仁政,民贵君轻。
(4)你认为哪一家思想学说最适合当时时代的发展?为什么?
提示:法家。因为它的严厉刑法,有利于封建君主统治人民,建立强大的封建中央政权。【备选探究】
探究主题 百家争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等,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论战,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材料二 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通过变法逐渐强大起来,争霸战争更加频繁,诸侯之间大规模的战争,引起了许多争论。这天,一群学者就当前局势发表自己的看法。
A说:“从春秋以来,战争就没有什么正义和非正义的,大家应反对一切战争,统治者应以‘仁政’治理天下。”
B说:“先生此言差矣,我们应互相关爱、反对战争,但也不能说所有的战争都是不对的,对那些正义的战争应该支持,而侵略战争则应该反对。”
C说:“君主治理国家,不能空谈仁义,而应进行改革,以法治国。”(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谈谈百家争鸣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战国时期,社会发生急剧变化,许多思想家对此提出不同看法,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2)小明和小华穿越到了战国时期。
①小明正在帮助百家争鸣电视台招聘一些栏目主持人,有下列人员最后入围,请你帮忙给他们安排最合适的节目主持。
入围人员:孔子 庄子 孙膑 韩非子
《人与自然》      ;《法制在线》      ;
《军事天地》      ;《教育论坛》      。
提示:人与自然:庄子;法制在线:韩非子;军事天地:孙膑;教育论坛:孔子。②请帮小华判断材料二中这些人的言论,分别与战国时期谁的观点接近?小明如果到秦国去应聘,他应该学习战国时期哪一家的学说,才会受到秦王的重视?为什么?
提示:A——孟子;B——墨子;C——韩非子。法家。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的思想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趋势(或韩非子的思想符合封建统治者建立中央集权的需要)。【核心点拨】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的政治、文化因素是什么?
提示:(1)政治因素。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林立纷争,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强大起来。这便给“百家争鸣”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术氛围。
(2)文化因素。当时“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其结果是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原来由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下移于民间,致使“私学勃兴”。2.“诸子百家”的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哪些借鉴意义?
提示:墨家的“兼爱”“非攻”,法家的以法治国,儒家的崇礼尚德,道家的淡泊名利。
3.孔子的思想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提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加于人,生活中不随波逐流;要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课件18张PPT。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一、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时间:_________。
2.人物:秦国蜀郡太守_________。
3.地点:_____流域。
4.组成:由“分水鱼嘴”“_______”“宝瓶口”等部分组成。“分水鱼嘴”使江水从两边分流,形成内江和外江,外江用来分洪,内江的水通过宝瓶口引入支流,用来灌溉农田。战国时期李冰父子岷江飞沙堰5.功能:分洪和灌溉。
6.作用:都江堰的建成,使_________成为沃野,人称“天府之
国”。
7.意义:代表了我国当时_________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
人民智慧的结晶。成都平原水利工程二、神奇的编钟
1.铜钟:
(1)用途:是周朝贵族在___________等活动中使用的乐器。
(2)特色:演奏时以小槌或木棒敲打而鸣,音色清脆洪亮,深沉而柔美。祭祀、宴会2.编钟:
(1)构成:几件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的_____组合成一套,称为
编钟。
(2)特色:规模宏大、气势磅礴,音域_________,人们演奏的
时候,可以根据需要同时使用一组至三组编钟。
(3)代表:_____青铜曾侯乙编钟(_________出土)。
(4)意义:表明两千多年前我国的_________已达到很高的水
平。铜钟宽广浑厚战国湖北随州音乐文化【记一记】
☉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湖北随州出土的战国青铜曾侯乙编钟,表明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歌谣记忆
李冰修筑都江堰,消除水患灌农田。
治水功劳胜大禹,造福人民两千年。
钟鼓之乐兴春秋,音色美妙且动听。
湖北随州曾侯乙,编钟一出天下惊。【读一读】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唐)岑参
【解读】意思是:现在才知道李太守治水的功绩,就连当年的大禹也无法与他相比。这是赞美战国时期李冰的,他在担任蜀郡太守时,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造福成都平原,这项工程至今依然绽放着光彩。【读图学史】
A:_______ B:_____ C:_________工程名称:  A ?   修建者:秦国蜀郡太守   B  父子。 作用:使  C  成为沃野, 人称“天府之国”。都江堰李冰成都平原【线索构建】
A:_______  B:_____都江堰编钟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宛如汇纳百川的大海奔流不息,一件件古代文明瑰宝、一座座古代巧夺天工的水利建筑闪烁其间。
【一项工程利千秋】(1)看图一,后人修建“二王庙”是为了纪念谁?
提示:李冰父子。
(2)图二是“二王”修建的,说出它的名字。它的修建有什么意义?
提示:都江堰。显示了古代工匠高超的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沃野,人称“天府之国”。【水利专家美名扬】
材料一 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  A ?
带领人们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材料二   B 和儿子一起,带领人民化害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3)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两位水利专家A和B分别指的是谁?
提示:A:大禹;B:李冰。
(4)这两位水利专家能够治水成功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哪些精神?
提示:原因:依靠人民群众;采用堵和导相结合的方法。
精神:克己奉公的精神;勇于创新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国乐编钟耀古今】
(5)观察图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什么叫编钟?它的用途是什么?战国编钟的出土表明了什么?
提示:古代常把几件铜钟合成一套,它们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称为编钟。用途:做乐器。它表明,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备选探究】
探究主题 神奇的编钟
阅读下列材料:
图中是一大型古代乐器,它曾演奏过三次。其中在庆祝新中国成立35周年时,为各国驻华大使演奏了古曲《春江花月夜》。(1)仔细观察图中的大型乐器,说出它的名字,它是哪一时期的?
提示:曾侯乙编钟;战国时期。
(2)观察编钟,它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艺术魅力?
提示:几件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的铜钟组合成一套,称为编钟。编钟音域宽广浑厚,能演奏各种古今歌曲。
(3)这个乐器的出土有什么意义?
提示:它表明,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核心点拨】
1.都江堰的修建有什么重要意义?
提示:(1)防洪、灌溉并举,改变了岷江流域平原地区西南易涝、东北易旱的局面。
(2)工程的修建重在疏导,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自然环境。
(3)修建过程中积累了经验,形成了一套科学的治水和管水的方法,代表了当时世界先进的水利工程水平。
(4)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智慧,反映了改造大自然的雄伟气魄,是人类协调与自然关系的成功典范。2.都江堰为什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提示:(1)都江堰水利工程既能防洪又可灌溉,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2)它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自然资源。
(3)具有科学性,代表了当时世界先进的水利工程的水平。
(4)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是人类协调与自然关系的成功典范。课件22张PPT。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5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一、夏朝
1.建立:
(1)背景:禹因治水有功,威望大增。禹把全国划为“九州”,铸“九鼎”。
(2)建立:约公元前_____年,禹建立夏朝,定都阳城。
2.地位:_____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2070夏朝3.制度:___________代替禅让制。
(1)标志:禹死后,他的儿子___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个
国王。
(2)影响:开始了“_______”的历史。
4.机构:夏朝筑有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_____,
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
5.灭亡:夏王桀奢侈残暴。约公元前_____年,商部落首领汤打
败桀,夏朝灭亡。王位世袭制启家天下刑法1600二、商朝
1.建立:约公元前_____年,汤建立商朝,建都在___。
2.转折: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_____把都城迁到殷,因此,
商朝也称___。
3.发展:设置管理_________的官员,建立庞大的军队,是当时
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4.灭亡:商末,_____荒淫无道。公元前1046年,_______伐纣,
商朝灭亡。1600亳盘庚殷各项事务纣王周武王三、西周
1.建立:公元前1046年,_______建立周朝,定都_____,史称
西周。
2.经济:
(1)制度:全国土地归_____所有,平民和贵族只有_______,
不能转让和买卖。周武王镐京周王使用权(2)发展。
3.灭亡:公元前771年,_____攻破镐京,杀死_______。公元前
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人工灌溉原始瓷器瓦犬戎周幽王【记一记】
☉约公元前2070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标志着我国历史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桀和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
☉夏、商、西周的兴亡告诉我们:统治者要勤于政事,关心民众,重用人才。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图示记忆从禅让制到世袭制
☉歌谣记忆
禹建夏朝启世袭,汤灭夏桀商建立。
盘庚迁殷稳统治,武王伐纣西周替。
幽王昏庸亡西周,平王迁都东周起。
成由勤俭败由奢,兴亡更替有规律。【读一读】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三字经》
【解读】这是古代的《三字经》对夏朝的描述,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后继的商王朝和周王朝,国家地域更为扩大,建立了各项制度,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读图学史】
A:_________ B:___ C:___“  A  ”汉画像石拓片。 画面反映了 B 的残暴。 他是 C 朝末代君主。桀驾人车桀夏【线索构建】
A:_______  B:_____世袭制西周  历史犹如长河,随着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新发现,我们读到了中华文明源头的壮美景象,让我们沿着历史深处的一圈圈年轮,去领略中华文明早期的色彩吧。
【追溯文明源头·夏卷】
材料一(1)材料一中,禹在涂山召开大会,接受各部落首领的朝贡。哪一年他建立了国家?说出国家的名字及其历史地位。
提示: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材料二 古者禹死(将死的时候),将传(传位)天下于益(伯益,人名),启之人因相与攻(进攻)益而立启。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政治制度开始了?对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王位世袭制。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从此,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国破家亡歌悲·国殇】
材料三 陨落的“太阳”
(3)材料三反映出桀是怎样的一个人?从材料中得出他亡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昏庸残暴,失去民心。原因:桀的暴政。材料四
  
(4)依据材料四分析,商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再说出与夏商末代昏君类似的一个西周国君。
提示:商朝末年,商纣王荒淫无道,激化了社会矛盾。周幽王。【掩卷沉思感悟·求真】
(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夏、商、西周三代的灭亡有何相似之处。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提示:相似之处:都因统治残暴而亡。
启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备选探究】
探究主题 夏商周的更迭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这是古时的《三字经》中对夏朝的描述。
材料二 纣在殷都“以酒为池”“悬肉为林”,和后妃大臣嬉戏游乐。在殷都附近建造钜桥粮仓和高大的鹿台,用来堆集从全国掠夺来的粮食和财宝。
请回答:(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什么?“夏传子”中的“子”指谁?
提示: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启。
(2)依据材料二,说明商纣是一个怎样的国王。历史上,著名的武王伐纣发生在哪里?武王建立的周朝史称什么?
提示:纣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是个有名的暴君。牧野。西周。
(3)夏朝、商朝两个王朝的最终命运如何?
提示:夏朝因夏桀的残暴统治被商汤所灭;商朝因商纣的残暴统治被周武王所灭。【核心点拨】
1.世袭制和禅让制有什么区别?
提示: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举首领的制度,开始于尧时。王位世袭制则是指一个家族世袭王位(帝位),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是一种“家天下”的制度。2.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提示:(1)禅让制出现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原始社会,当时实行氏族公社制度,政治上是“公天下”。
(2)生产力水平提高后,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使人类进入奴隶社会。而“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是与私有制相适应的。
(3)所以说,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世袭制以其鲜明的私有化体现社会的重大进步。3.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发展到奴隶制国家,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
提示:是社会的进步。因为原始社会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低下的基础上的,生活质量很差,文化的发展也极为缓慢。而在奴隶制国家中,农业和手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文化的发展繁荣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课件21张PPT。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一、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周王为巩固_____________。
2.内容:
(1)周王的分封:“___________”,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
(2)诸侯的义务:必须服从_____的命令,保卫周王;必须定期
到周室朝觐、_____和服役。对周边的统治授民授疆土周王纳贡3.作用:
(1)加强了周王室与_________的经济、文化联系。
(2)密切了同周边各_________的关系。
(3)推动了边远地区的_________和文化发展。各诸侯国少数民族经济开发二、社会阶层
1.划分依据:以_________关系区分尊卑等级。
2.地位、分工:血缘亲疏诸侯士主要劳动者祭祀殉葬三、统治手段
1.暴力镇压:
(1)目的:为了对外_____和对内_________。
(2)措施:对内建立了强大的军队,制定了严酷的刑法。
2.礼仪教化:
(1)方式:祭祀祖先的礼仪活动。
(2)作用:调节社会矛盾,稳定_________。征战镇压反抗社会秩序【记一记】
☉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依据,依次分封,建立起以逐级臣属和纳贡为条件的家族系统。
☉“礼仪教化”中“礼”的实质是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暴力镇压和礼仪教化是夏商西周时期统治人民的手段。
☉分封制示意图【读一读】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解读】这句话阐述了分封制的内容及目的。意思是将同姓子弟亲属封为地方诸侯,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读图学史】
A:___ B:___ C:___晋燕齐【线索构建】
A:_____ B:_________诸侯礼仪教化  文王演周易,武王制礼乐,周王朝所积淀下来的文化奠定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础,它所创立的礼乐制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让我们沿着考古学家的足迹,探索夏商周的社会与制度。【累累白骨述血腥】
材料一 (1)观察图一中的商朝文字,你能说出是哪两种刑罚吗?图一、图二和图四反映了夏商周时期,统治阶级采用哪些手段统治人民?图三反映了什么现象?
提示:活埋、割鼻。手段:暴力镇压和礼仪教化。现象:奴隶没有任何社会地位,可以随意被买卖。(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这一时期处于被统治阶级的还有哪一阶层。他们和奴隶之间有什么相同点?
提示:平民阶层。平民和奴隶都属于被统治阶级,虽然平民有一定的自由、拥有一些私有财产,但是一旦犯罪或负债则会沦为奴隶,随时都有丧失人身自由和财产的危险。【众星簇拥拱新月】
材料二
(3)材料二反映了西周的什么社会制度?周王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这种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依照的原则是什么?
提示:分封制。目的: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原则:依据血缘亲疏关系来确定继承权。材料三 周王把王畿以外地区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形成了“众星捧月”的局面。
(4)你是否能根据材料三的描述,绘制一幅比较贴切的“众星捧月”示意图?
提示:【活学活用拓思维】
(5)分析在什么条件下才会出现材料三中“众星捧月”的局面。什么状况下,这种局面将会被打破?
提示:当周王室势力强大,而诸侯国势力弱小时,会出现这种局面。一旦周王室势力衰微,诸侯国势力强大,这种局面就会被打破,出现诸侯国争夺霸权的战争。【备选探究】
探究主题 西周分封制
材料一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材料二
材料三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1)据材料一说出西周实行分封制度的目的是什么。起到什么作用?
提示:巩固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
(2)据材料二回答,第二等级的人需要对第一等级的人履行什么义务?
提示:服从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缴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根据材料三分析,分封制到了西周后期以及东周时期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诸侯之间反目成仇,经常发生战争,导致周朝分崩离析。【核心点拨】
1.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对象、内容。
提示:(1)目的:巩固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后裔。
(3)内容:周王把王畿以外地区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2.对西周分封制的认识。
提示:(1)积极的一面:在西周建立之初,分封制的实施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并逐步构建起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有些诸侯国成为开疆拓土的重要力量,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
(2)弊端:西周的分封制使诸侯享有很大的权力,随着诸侯与周王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以致之后出现了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局面。3.怎样认识“礼仪教化”的作用?
提示:(1)西周的礼仪制度就是奴隶制的等级名分制度。“礼”,就是每个人只能做和自己身份相符的事,也就是绝对的“顺从”。(2)礼仪教化在当时起到维护等级制度、教化民众、凝聚宗族、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的作用,也有利于中华民族尊老观念、家庭观念和亲情观念的形成。课件23张PPT。第7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春秋五霸
1.春秋时期:公元前____年到公元前476年。
2.时代背景: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3.春秋五霸:_______、宋襄公、_______、秦穆公、_______。770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4.春秋首霸:齐桓公。
(1)原因。
①基础:任用_____为相,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齐国很快
富强起来。
②策略:提出“_________”的口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
(2)标志:公元前651年,在_____举行诸侯盟会,齐桓公在中原
的霸主地位得到承认。管仲尊王攘夷葵丘二、问鼎中原
1.晋楚争霸:
(1)晋国在城濮打败楚国军队,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2)楚军在邲打败晋国,_______跃升为霸主。
2.问鼎中原:_______向周王室询问_____轻重,大有取代周天
子地位的架势。楚庄王楚庄王九鼎三、合纵连横
1.战国时期:公元前____年到公元前221年。
2.三家分晋:战国初年,_____分裂成韩、赵、魏三个国家。
3.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475晋国秦楚4.合纵连横:
(1)合纵:六国之间_____联合,共同抗秦。
(2)连横:秦利用_____之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3)纵横家:秦国的_____和魏国的_______。南北六国张仪公孙衍【记一记】
☉西周的分封,扩大了统治范围,但随着周王室势力下降,出现了春秋战国的纷争局面。
☉春秋时期的战争以争霸为主,战国时期的战争以兼并为主。战争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但在争霸与兼并过程中,国家逐渐趋向统一。
☉春秋五霸先后出现,战国七雄同时并存。☉歌谣记忆
齐国君王齐桓公,第一霸主逞威风。
第二霸主晋文公,城濮之战称英雄。
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七雄多战争。
齐王军师名孙膑,围魏救赵战桂陵。【读一读】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秦、楚、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解读】史料大意为: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周天子大权旁落,无力控制各诸侯国。于是强大的诸侯吞并弱小的诸侯,齐、秦、楚、晋开始强大,诸侯掌控政治局面。国家处于动荡状态。【读图学史】
A:_______ B:_______ C:_______霸主: A:  ? B:  ? C:  ?齐桓公秦穆公晋文公【线索构建】
A:_______ B:_________齐桓公战国七雄  征战连连,互相杀戮,谁是真正的霸主?是齐桓公、晋文公,还是楚庄王?什么是称霸天下的第一要素,是仁义、是诚信,还是武力?想知道答案,那就让我们翻开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精彩纷呈的历史画卷吧!【春秋争霸起风云】
材料一 (1)识读图一《春秋形势图》,填写出B、C两处春秋霸主的名字。
提示:B:秦穆公;C:楚庄王。
(2)阅读图二,分析谁拜管仲为相。管仲改革有什么作用?并在图一中找出与之对应的字母。
提示:齐桓公。使齐桓公取得首霸地位。A。材料二 战国形势简图
(3)填写出材料二《战国形势简图》中A、B、C三处的名字。并说出图中赵、魏、韩三国是由春秋时期的哪一诸侯国分裂来的。
提示:A:齐国;B:楚国;C:燕国。晋国。【硝烟背后谈感悟】
(4)观察材料一中的《春秋形势图》和材料二的《战国形势简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有什么影响。
提示:春秋战国的兼并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同时,也冲击着旧的社会秩序,传统的贵族统治体制渐趋瓦解。
(5)从春秋到战国,战争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这说明出现了什么趋势?
提示:变化:从争霸到兼并。趋势:从分裂到统一。【备选探究】
探究主题 春秋五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290多年间,仅据鲁史《春秋》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互相征战,争做霸主。材料二 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使国家逐渐强盛。桓公于前681年召集宋、陈等四国诸侯会盟,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于是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最终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时期出现这种诸侯争霸的纷乱局面与西周实行的哪一制度有关。
提示:分封制。
(2)依据材料二分析,材料中的“桓公”是哪一诸侯国的国君。他是怎样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不能照抄原文)
提示:齐国。任用管仲为相,发展经济,改革内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号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3)春秋时期除桓公这一霸主外,你还知道其他哪些霸主?
提示:楚庄王、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
(4)试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评价春秋争霸的影响。
提示:积极:在争霸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大,促进了区域性的统一;在同周边少数民族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消极: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核心点拨】
1.如何看待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战争?
提示:(1)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是为争夺土地、人口和其他诸侯国的霸权,因此没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
(2)诸侯争霸战争客观上使诸侯国的数目逐渐减少,加快了统一的步伐。在战争中华夏族与其他民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有利于社会的进步。2.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异同。
提示:(1)相同点:①目的:都为扩大地盘,掠夺土地和人口。②影响:都是大吞小、强凌弱,减少了诸侯国数目,加速了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同时,不可避免地给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破坏,但也加速了民族融合。
(2)不同点:①前者属于奴隶制大国争霸战争,后者属于封建兼并统一战争。②前者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封建因素增长;后者由封建兼并战争转为封建统一战争,导致一个封建大帝国的产生。3.有人说,春秋战国时代把人们带进了战乱,对社会起了破坏作用,延缓了历史的发展。有人说,春秋战国时代“在战斗中成长”,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你的观点如何呢?
提示:积极方面:各国为争霸的需要,进行改革,发展经济,推动社会的发展与文化的进步,同时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使国家趋于统一。
消极方面: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起了破坏作用,延缓了历史的发展进程。课件22张PPT。第8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一、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1.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过程:
(1)西周时期:人们使用_______________进行农业生产。
(2)春秋时期:_________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
(3)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两牛牵引的犁进行耕作。
2.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1)原因:___________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表现:_________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_________
_____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木制、石制工具铁制工具铁器、牛耕个体小农新兴地主阶级二、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1.直接目的:富国强兵。
2.主要代表:魏国的李悝、楚国的吴起、韩国的申不害、齐国的邹忌。
三、商鞅变法与秦的崛起
1.时间:公元前____年。
2.人物:秦孝公任用_____变法。356商鞅3.内容:
4.影响: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_________打下了
坚实的基础。土地私有军功户口县制兼并六国【记一记】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度逐步瓦解、封建制度逐渐形成的过程,构成这一社会变革的根源则是以铁器、牛耕的使用为特征的生产力的革命。
☉商鞅变法符合时代要求,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是一次成功的改革。☉歌谣记忆
孝公治国有心计,商鞅变法最有力。
承认私人有土地,奖励耕战免徭役。
废除贵族的权力,建立县制搞治理。
经济得到大发展,军队有了战斗力。
战国后期秦最强,商鞅变法了不起。【读一读】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史记·商君列传》
【解读】这则史料意思是商鞅辅佐秦孝公的十年间,旧贵族都怨恨商鞅,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没有立军功的贵族子弟,就没有爵位,打击了旧贵族的利益。【读图学史】
A:___________ B:_________ C:_________名字: A ?  铁制工具最早用于农业的时间:
 B ?  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大
提高了 C ?战国铁犁铧春秋时期生产效率【线索构建】
A:___________ B:_________铁器、牛耕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战事连年,干戈不息,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是谁吹响了改革的号角?是谁成就了帝国的霸业?让我们一起走进战国时期的改革大潮中去吧。
【变字当头促发展】
材料一(1)材料一中的图一工具最早在什么时期使用?图二工具在什么时期开始广泛使用?牛耕在什么时期已经出现?图三中人们在使用两牛牵引的犁进行耕种,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
提示:原始农耕时期。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战国时期。
(2)随着生产工具的变化,人们在生产方式上有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提示:由千耦其耘向个体农耕转变。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励精图治谋大业】
材料二(3)阅读材料二中的图四,分析战国时期,秦国变法的原因、目的各是什么。判断图中的人物应是谁?
提示:原因:秦国国力虚弱,不为各国所重视;目的:立志变法图强。秦孝公。
(4)材料二中的图五是商鞅与秦国反对变法的顽固派进行论战。面对责难,如果你是商鞅,你将怎样辩驳?
提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治理国家,不能按照死板的方法去做,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变革深处说感悟】
(5)商鞅变法中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哪项措施?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这次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分析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
提示:推行县制,一直沿用至今。
取得成功。国君的支持,百姓的欢迎,商鞅本人的决心,改革的措施符合时代的要求等。【备选探究】
探究主题 商鞅变法
某校初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商鞅变法”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角色扮演】
(1)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
提示:支持。因为商鞅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2)如果你是生活在那个时期的奴隶主贵族,你会对法令中的哪一条措施不满?为什么?
提示:奖励军功。立了军功的人按照功劳的大小封爵,没有军功的贵族子弟,就没有爵位。【理解学习】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确立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
提示:推行县制。把乡、邑、聚合并成县,县的长官称为县令,由国君任命。【合作探究】
(4)对商鞅变法的评价,王伟(左)和张芳(右)同学分别发表了各自的看法。(见下图)你同意谁的看法?请说明理由。
提示:同意王伟的看法。理由:一场变革的成功与否,不在于变法者的生与死,而在于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虽然商鞅死了,但是商鞅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所以说商鞅变法是成功的。【核心点拨】
1.为什么称春秋战国时期为社会大变革时期?
提示: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度逐步瓦解,封建制度逐渐形成的过程,构成这一社会变革的根源则是以铁器为特征的生产力的革命。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各国的变法运动,封建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同时也导致思想文化的繁荣。2.如何正确评价商鞅变法?
提示:判断一场变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最终虽被处死,但秦国的变法并没有被废除,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变法获得了成功。3.商鞅变法给我们的认识和启示是什么?
提示:(1)对于改革的认识:战国时期是社会变革时期,变法是社会变革的动力;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强国之路;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终究会取得胜利。
(2)给我们的启示:
①作为国家要坚持改革,不断深化,要顺应潮流,勇于创新;要符合国情,以民为本;要善于学习,重视人才。
②作为青年学生要学习商鞅勇于变法创新、不畏艰难的精神,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发奋读书的信念,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课件20张PPT。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一、甲骨文龟甲或兽骨殷墟商朝商朝的历史文字可考甲骨文二、青铜器
1.概况:
(1)_____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青铜工艺十分精湛。
(2)青铜器的种类繁多,有礼器、饮食器、兵器、工具等数十
种。
2.代表:
(1)司母戊鼎:_____出土,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2)四羊方尊:湖南宁乡出土。
(3)青铜立人像:四川三星堆出土。商朝殷墟3.评价:
(1)青铜器的产量和质量折射出_____的盛衰。
(2)_________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文明。国力青铜大鼎【记一记】
☉甲骨文和青铜器是商文化的典型代表,反映了当时辉煌灿烂的文明。
☉甲骨文对研究商朝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歌谣记忆:
文字可考在商朝,甲骨文字算最早。
原始社会到末期,我国已有青铜器。
司母戊鼎造型巨,四羊方尊精工艺。☉图示展示商朝文明【读一读】
  惟殷先人,有典有册。
——《尚书》
【解读】甲骨文记载着殷商王朝各方面的情况,为研究商代的历史提供了最直接、最可靠的资料。而殷商以前的王朝的情况,都是靠传说记载,没有文字可考,故史称“惟殷先人,有典有册”。【读图学史】
A:___ B:_______ C:_____出现于 A 朝 刻写的文字叫 B ?  是一种比较 C 的文字商甲骨文成熟【线索构建】
A:_______ B:_________甲骨文司母戊鼎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宛如汇纳百川的大海奔流不息,一件件古代文明瑰宝、一座座古代巧夺天工的水利建筑闪烁其间。
【一片甲骨惊天下】
材料一(1)材料一中图一的这片龟甲出自哪个朝代?在当时它是用来做什么用的?观察图二中的三个甲骨文,把它们与三个字(休、山、人)对应起来。
提示:商朝。占卜。A:山;B:人;C:休。
(2)你怎样理解“一片甲骨惊天下”?
提示: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和它有着渊源关系。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青铜文明震世界】
材料二(3)图三是商朝的哪一青铜器?它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从外观上看,它有什么特点?
提示:司母戊鼎。特点:它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饰华丽,体现了庄严凝重的风格,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4)图四是商朝青铜器的制作流程。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商代灿烂的青铜文明有何感想。
提示:青铜器反映了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折射出商朝当时强盛的国力,青铜大鼎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文明。(5)商朝时铸造一个大型的青铜器有时需要几百人,面对这样大的工程,人们却把它做得很好,这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什么样的精神?
提示: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善于合作、敢于创新等精神。【备选探究】
探究主题 商朝的青铜文明
商周是青铜器的繁盛时代,手工业、农牧业、商业的繁荣形成了灿烂的青铜文明,而灿烂的青铜文明是由奴隶创造的。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 北至辽宁,南至湖南,都发现过西周的青铜器。那时的青铜器,比前代轻巧,花纹由繁复变为简易。
材料三 (西周)青铜酒器逐渐减少,出现了大量的炊具和日常生活用具。(1)材料一的青铜器有什么特点?从考古的角度来看,它的发现说明了什么?
提示:特点:它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饰华丽,工艺高超,体现了庄严凝重的风格,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它的发现,说明我国商朝青铜器的生产规模大,工艺精美。
(2)据材料二,说明西周青铜器制造的特点。
提示:青铜器制造分布广,更具艺术性和技术性。
(3)据材料三,说明西周青铜器制造的新特点。
提示:酒器减少,炊具和日常生活用具增多,实用性增强。【核心点拨】
1.为什么说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的出现有什么重要意义?
提示:(1)原因:①数量多。现已发现10万片以上的甲骨,其中有近5 000个单字,已经能识别的有1 000多个。
②结构复杂。甲骨文字的结构比较复杂,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2)意义:①商代的甲骨文已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就是从它发展而来的,对我国文明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②甲骨文记载了商朝的社会生产和阶级关系的状况,反映了商朝奴隶社会的历史,对研究我国奴隶社会的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③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这是我国文明史的开端。2.青铜时代和青铜文明。
提示:青铜时代:是指以制造和使用青铜工具、生活用具、兵器为主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经历了夏、商、西周、春秋时期大约1 500年的历史。
青铜文明:是青铜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它包括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等方面。课件16张PPT。阶段复习课
第二单元【答案速填】
A商朝 B分封制 C甲骨文 D战国
E牛耕 F封建制度 G百家争鸣  本单元从国家的产生介绍夏商西周的演变历程。随着铁器牛耕的使用,历史进入大变革的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1.政治制度:禹传启,“家天下”,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西周采取分封制,加强对边疆的巩固。
2.大变革时期: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大变革,其中秦国商鞅变法最为彻底。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3.青铜文明:商朝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商代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一、标志类
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古代国家的形成。
2.启继承禹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3.武王伐纣:标志着商朝灭亡。
4.城濮大战:标志着晋文公称霸成功。二、之最类
1.夏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2.商纣王:商朝的最后一个王。
3.甲骨文: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最早的、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4.齐桓公: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5.商鞅变法:战国时期成效最大的改革。
6.秦国:战国后期最强盛的诸侯国。
7.都江堰: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极大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三、人物类
1.英明君主:
(1)禹:建立夏朝,儿子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2)汤:建立商朝;任用贤才,发展生产。商朝强大起来。
(3)周武王:牧野之战,灭商朝,建立西周;实行分封制,巩固统治。
2.改革家: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使秦国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
3.水利专家: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4.春秋时期的思想家:
(1)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他认为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主张“无为而治”。
(2)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主张以礼治国,提出“仁”的学说;提倡“为政以德”。主题1 大变革时代
【线索图解】【比较异同】管仲改革与商鞅变法【历史启示】
1.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一方面加快了统一步伐,促进了民族融合。但也造成了社会混乱,带来了巨大灾难。
2.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封建制度确立起决定作用的是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对旧贵族打击最大的是奖励军功;对中国影响最深远的是建立县制。
3.变法是社会变革的动力;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强国之路;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终究会取得胜利。主题2 古代思想
【思想变革】诸子百家的主张【古为今用】 现代社会可借鉴的“诸子百家”思想
孔子的“仁”“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孟子的“仁政”“环保”思想,老子的辩证思想,墨子的“兼爱”“非攻”,韩非子的“改革”“法治”思想。【历史启示】
1.古代思想文化是中国古代社会留给现代的最丰厚、最富有生命力的遗产,是现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所必须具有的思想素养。
2.儒家思想推崇“人治”,实行“仁政”,是一种民本思想。今天,党和政府倡导的“以德治国”“以民为本”“和谐社会”思想,是儒学在当代中国政治理念中的新体现。
3.对待传统思想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主题 夏商西周的更迭与制度演变
【线索图解】【比较异同】夏商西周的更替【历史启示】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2.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发展到奴隶制国家,是社会的进步。社会制度是否进步看它是否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