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课件】2015七年级历史北师大版上册多媒体教学课件: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金榜课件】2015七年级历史北师大版上册多媒体教学课件: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9-26 21:50:07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20张PPT。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一、元谋人
1.距今年代:约______年。
2.发现地点:_____省元谋县。
3.历史地位:目前我国境内_________的人类。
二、北京人
1.距今年代:约__________年。
2.生活地点:北京周口店。
3.体质特征: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但已能_________,
上肢基本上具备现代人的特点。170万云南已知最早70万-20万直立行走4.生产生活:
(1)生产工具: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
(2)火的使用:使用_______。
①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②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3)生活方式:由于环境险恶,工具简陋,北京人过着_________,
共同劳动并分享劳动成果。天然火群居生活三、山顶洞人
1.时间、地点:距今约______年,北京周口店。
2.体质特征:面貌与现代人已经没有多大区别。
3.生活状况:
(1)已掌握摩擦和钻孔技术,会_________;靠采集、狩猎、渔猎为生。
(2)会制造骨针和装饰品。
(3)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1.8万人工取火【记一记】
☉知道用火的是元谋人;已使用天然火的是北京人;会人工取火的是山顶洞人。
☉北京人生产工具简陋,生活环境恶劣,只能过群居生活。
☉歌谣记忆:
一百七十万年前,云南元谋人出现。
北京人在周口店,手脚分工已明显。
群体劳动和生活,打制石器已出现。
保存火种用途广,原始社会已显现。
山顶洞人一发现,距今一万八千年。
摩擦钻孔新技术,人工取火史无前。【读一读】
  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yuē)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
【解读】这是一段关于我国先人人工取火的史料。大意是上古时候……民众经常生病。圣人出现后,用钻木取火的方法使民众能吃到熟食,人们都非常高兴,于是推举他统治天下,称他为“燧人氏”。【读图学史】
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 C._______距今时间:  A  ?年 发现地点:  B  ? ?
用火方式:  C  ?约70万-20万北京周口店天然火【线索构建】
A:_______  B:_____  C:_____元谋人群居钻孔  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肥沃的土地是我们的衣食之源,众多的江河给我们灌溉之利,纵横的山脉,茂密的森林蕴藏着丰富的宝藏。早在远古时期,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上。结合下列材料,探究问题。【星星点点·见证中华先民足迹】(1)A处是    遗址,地处    流域。B处是    遗址,C处是山顶洞人遗址,它们同处    流域。
提示:元谋人 长江 北京人 黄河
(2)仔细观察地图,你能说出A、B、C三处原始人类遗址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吗?这样分布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因为这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保障。【历史遗迹·见证史前文明发展】
(3)观察“北京人使用的石器”,你会发现北京人制作的石器有何特征?
提示:北京人把石头打制成石器,制作方法简单,石器粗糙。(4)观察“山顶洞人的装饰品和制作的骨针”,你会发现山顶洞人在制造工具上有了什么进步之处?
提示:山顶洞人已经开始掌握摩擦和钻孔技术,利用骨针缝制衣服,标志着生产力的进步。【历史感悟·保护中华文明遗址】
(5)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现存最丰富、最系统、最有价值的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遗址。对于如何保护北京人遗址,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提示:用现代科学技术对遗址自然环境进行监测;提高公民保护文物的意识;设立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等。【备选探究】
探究主题 北京人
材料一 大家出发了,洞里只留下少数几个年岁大的人,他们留下来并不仅仅是为了照顾小孩,而更重要的事情是看管火种。
材料二 燧人氏“钻木取火,以化腥臊”的古代传说,正是这一历史阶段人工取火的反映。(1)据你所学,材料一反映的原始人类可能是什么人?距今约有多少年?
提示: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二说明原始人类学会用火有什么用途和作用。
提示:用火烧烤食物、照明和御寒,还用火驱赶野兽。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核心点拨】
1.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提示:(1)在工具制造方面,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了摩擦和钻孔技术,而北京人只知道使用打制技术。
(2)在用火方面:山顶洞人会人工取火,北京人使用天然火。
(3)在社会形态方面:山顶洞人处在氏族公社阶段,北京人处于原始群居阶段。2.北京人的相貌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为什么还称之为人?
提示:(1)北京人能直立行走,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
(2)但判断的根本依据是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因为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3.为什么说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提示:(1)火的使用,增强了人类适应自然的能力,改善了古人类的生存条件。
(2)火的使用,促进了古人类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4.北京人为什么要过群居生活?
提示:(1)远古时代,自然环境险恶,猛兽经常出没。
(2)工具简单粗糙,主要以打制石器和木棒为主,个体生活无法抵御猛兽攻击。
(3)以采集、狩猎为生,依靠集体的力量生存下来。课件22张PPT。第2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一、半坡聚落
1.距今年代:距今约________年。
2.生活地点:_________半坡村。
3.分布区域:_____流域。
4.生产生活:
(1)房屋样式:_________房屋。
(2)种植作物:种植粟、白菜或芥菜等,我国是最早种植___的
国家之一。6 000多陕西西安黄河半地穴式粟(3)饲养家畜:猪、狗等。
(4)食物补充:经常打猎、捕鱼,以补充食物。
(5)生产工具:普遍使用_________。
(6)生活用具:_____。磨制石器彩陶二、河姆渡聚落
1.距今年代:约______年。
2.生活地点:_________河姆渡村。
3.分布区域:_____流域。
4.生产生活:
(1)房屋样式:_______房屋。
(2)种植作物:主要种植_____,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___
的国家之一。7 000浙江余姚长江干栏式水稻水稻(3)饲养家畜:猪、狗、水牛等。
(4)生产工具:普遍使用_________,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
如骨耜。
(5)生活用具:黑陶。
(6)挖井技术:会挖掘和使用水井。磨制石器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1.距今年代:约四五千年。
2.生活地点:山东大汶口一带。
3.生产生活:
(1)以农耕为主要的生产事业。
(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_________,产生了贫富分化。私有财产【记一记】
☉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从事农业生产,过定居生活,饲养家畜,使用磨制石器和制造陶器等。
☉半坡聚落住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粟,使用彩陶;河姆渡聚落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使用黑陶。
☉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都是母系氏族繁荣时期的典型代表,分属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比较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读一读】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
【解读】这段话的意思是上古时代,人们住在野外的山洞里。后来圣人建造房屋,改变了居住环境,人们住进去躲避风雨。这段史料既反映了先人的智慧,也反映了他们战胜自然的能力提高了。【读图学史】
A:___________ B:_________ C:_________名称:  A  ? 聚落:  B  ? 流域:  C  ?鱼纹彩陶盆半坡聚落黄河流域【线索构建】
A:_____  B:_______半坡河姆渡  中国有一个独特的主食格局:“南米北面”。北方人喜欢吃面食,而南方人则离不开米饭,这源于几千年前形成的两大农业布局。阅读下列材料,参与问题回答。【史料析起源】
材料一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
(1)材料中神农氏为什么“教民农作”?“教民农作”出现了一种什么结果?
提示:人民众多,禽兽不足。原始农业的产生。材料二 
(2)请你判断半坡出土的上述工具的用途,推断半坡人的生产生活情况。
提示:用途:石斧进行农业生产;鱼钩用来捕鱼。
情况:会制作磨制石器,从事农业生产;捕鱼。(3)依据上题可知,我们了解半坡人生产生活情况的主要依据是什么?穿越时空隧道,假如你到半坡居民的家中做客,他们最有可能用什么招待你?
提示:考古发现。粟、鱼、肉等。【穴居到定居】
材料三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
材料四 (4)材料三说明人类的居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人类由居住野外洞穴到盖房定居。
(5)材料四中的图一、二分别是什么结构的房子,分别属于哪一居民?
提示:干栏式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
半地穴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
(6)两种房屋在结构上存在异同,说出各自的优点。
提示:干栏式房屋可通风防潮,防止野兽侵袭等。半地穴式房屋适应北方冬天寒冷、夏日炎热的气候。【备选探究】
探究主题 早期氏族聚落
材料一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
材料二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长江流域的典型代表以及他们种植的农作物分别是什么?
提示:出现了原始的农业生产。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
(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原始居民在居住条件上有了什么变化?
提示:已经走出洞穴,过上定居生活。【核心点拨】
1.磨制石器与打制石器的不同。
提示:(1)使用的时间不同:
打制石器广泛应用于旧石器时代,磨制石器则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特征。
(2)制作方法不同:
打制石器仅仅是将石块打制成形,磨制石器是将打制成形的石器磨去不必要的棱角而成形。
(3)劳动效用不同:
打制石器比较粗糙难用,磨制石器相对精致好用。2.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异同点。
提示:(1)相同点:都属于母系氏族阶段,都以农业为主,都会建筑房屋,过着定居生活;都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2)不同点:地理环境、房屋样式、农作物、陶器风格不同。二者分别是北方黄河流域和南方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杰出代表。3.河姆渡聚落居住干栏式房屋,半坡聚落居住半地穴式房屋的原因。
提示:江南地区潮湿炎热,为了能有良好的通风和防潮性能,河姆渡居民建造干栏式房屋。半坡聚落处于黄河流域,冬季比较寒冷,夏季炎热,建造半地穴式的房屋能冬暖夏凉。
4.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有什么重大意义?
提示:进一步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改善了生存环境,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课件23张PPT。第3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一、炎帝与黄帝
1.地位:是古史传说中_________的部落联盟首领。
2.贡献:黄河流域农耕神农氏车船嫘祖3.战争:
(1)合战蚩尤:距今约4 000多年前,炎帝和_____联合打败以
_____为首的部落。
(2)炎帝和黄帝为争夺中原地区,在“_________”展开大战,
炎帝战败归服黄帝。
4.炎、黄二部族走向联合,形成_______的主体。炎帝和黄帝
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_________。黄帝蚩尤阪泉之野华夏族人文始祖二、尧舜“禅让”
1.时期:尧舜禹时期。
2.含义:原始社会时期,通过_____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称为“_____”。
3.概况:推举禅让尧禹三、大禹治水
1.功绩:
(1)采用_________和_________相结合的方法治水成功。
(2)领导人民开沟挖渠,引水灌溉,化水害为水利,发展农业
生产。
2.评价:禹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被称为“_____”。筑堤堵水疏通河道大禹【记一记】
☉炎帝、黄帝、尧、舜、禹都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炎帝黄帝的发明创造反映出当时人们已经会农业生产,使用耒耜,会建造房屋,会制作陶器,会缝制衣服等。
☉歌谣记忆
四千年前黄河边,炎帝黄帝写佳篇。
战败蚩尤结联盟,华夏后人尊祖先。
禅让制度尧舜禹,民主推举让人羡。【读一读】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解读】这段史料反映了华夏族形成的情况。中华民族不是由一个民族形成的。远古时期,各部落相互交错,互相来往,排除各自在习俗、语言、文化等方面小的差异,逐渐形成了统一民族,也就是后人所谓的诸夏。【读图学史】
A:_____ B:_____ C:_________  A  像。 相传造出  B  、车船、兵器、衣裳。 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   C  。黄帝宫室人文始祖【线索构建】
A:_____  B:_____  C:_____炎帝黄帝禅让  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着灿若群星的杰出人物,他们为祖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揭秘民族起源】
材料一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史记·五帝本纪》
材料二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1)材料一中的“轩辕”指谁?
提示:黄帝。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提示:华夏民族是由多民族融合交流而逐渐形成的。【探寻原始民主】
材料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礼记》
材料四(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时期的情况?其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什么传说?
提示:原始社会。尧、舜、禹“禅让”的传说。
(4)材料四反映出禹有何美德?大禹的父亲采用堵塞的办法治理洪水失败,他接受教训,终于获得成功。他的成功给人以什么启示?
提示:公而忘私,与群众同甘共苦。启示:处理问题要方法得当、灵活多变,有创新精神;取得成功必须具备坚持不懈和奉献精神;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探究民主禅让】
(5)什么是“禅让”?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提示: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为禅让。没有特权、德才兼备、以身作则、生活俭朴、宽厚待人的人。【备选探究】
探究主题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轩辕”指谁?材料一中他有一项发明和一件大事,分别是什么?除了材料中所述外,他还有哪些贡献?
提示:①黄帝。②发明:指南车;大事:平定蚩尤乱。③制造宫室、车船、兵器和衣裳。
(2)材料二所述的历史人物是谁?他在做材料所述事件时采用了什么方法?
提示:①大禹。②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3)材料一、二中的人物都是古代传说中提到的。请以材料一中提到的人物为例,谈谈传说和史实有什么区别。
提示:黄帝被看成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后人把许多发明创造都传作是黄帝的功绩,说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车弓箭等。这些传说,其中包含着后人附会的成分,不能全部信以为真。但是其中又含有真实的历史(史实),至少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黄帝时代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当时农业文明的进步。【核心点拨】
1.为什么炎帝和黄帝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提示:炎帝、黄帝等部落通过战争与融合定居中原后,共同开发黄河中下游地区,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他们的发明创造从物质、精神两个方面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所以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2.如何理解“传说”与“史实”?
提示: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被考古资料证实者为“史实”,未被证实者为“传说”。炎帝和黄帝(反映中华民族雏形的形成)→尧、舜的“禅让”(国家萌芽的出现)→大禹治水和夏朝(国家的产生),都是传说时代。3.有关黄帝的传说,哪些是可信的,哪些是不可信的?古人为什么要将一些重要的发明记到杰出人物的名下?
提示:传说黄帝时期已能建造宫室,种植庄稼,制作衣裳,发明文字等,这些传说已被考古发现证明了,所以是可信的,而说这些是黄帝、嫘祖等个人发明的就带有神话色彩了。
远古时期的任何一件发明或创造都是长年累月,经无数人漫长岁月摸索的结果,决非一人短时之功劳。将这些重要发明记到杰出人物名下,主要是由于这些人物是华夏族的杰出代表,古人借此表达对他们的崇敬之情。4.中国人为什么自称“炎黄子孙”呢?
提示:炎帝黄帝部落打败蚩尤部落后,逐渐形成华夏族的主体,后人尊奉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自称为“炎黄子孙”。课件16张PPT。阶段复习课
第一单元【答案速填】
A:北京人    B:禅让  本单元从远古人类、原始农耕时期和传说时代三个阶段来讲述原始社会,阐释了史前人类社会发展的脉络。
1.远古人类: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是我们的远古祖先,过着采集、狩猎、穴居的生活。
2.原始农耕时期: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已经进入原始农耕时代,过上了定居生活。
3.传说时代:在远古传说时代,黄河流域的炎黄联盟逐渐形成了以后的华夏族的主体,炎帝、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尧、舜、禹的“禅让”成为美谈。一、之最类
1.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2.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群居生活。
3.最具代表性的氏族聚落——黄河流域的半坡聚落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聚落。
4.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中国。
5.最早学会制造彩陶的居民之一——半坡居民。
6.世界上最早种植蔬菜的国家之一——中国。
7.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中国。二、标志类
1.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会不会制造工具。
2.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火的使用。
3.尧舜禹更替首领的办法——禅让制。三、人物类
1.炎帝:与黄帝部落联合打败蚩尤部落,两大部落结成联盟,逐渐形成华夏族。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发明
陶器,开辟集市,使人们互通有无。
2.黄帝:与炎帝部落联合打败蚩尤,逐渐形成华夏族。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让下属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3.禹: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四、比较北京人、半坡人、河姆渡人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主题1 农耕文明
【知识主线】【比较异同】河姆渡聚落和半坡聚落生产生活比较:【历史启示】
  1.半坡聚落与河姆渡聚落的原始居民定居的主要原因是出现了农业生产,二者种植的农作物与房屋样式不同的根源是生活的地理环境不同。
2.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都属于母系氏族阶段,都以农业为主,都会建筑房屋,过着定居生活;都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3.原始居民的劳动成果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勤劳和淳朴。主题2 华夏之祖
【知识主线】【纵深拓展】怎样认识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1.黄帝通过一系列战争,打破了氏族之间狭隘的界限,促进了相互间的交流和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黄帝的发明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对中华早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缔造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3.我们通常说的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从中华文明的始祖黄帝算起的。【历史启示】
1.我们的祖先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
3.炎帝、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华人都是炎黄子孙。
4.对黄帝陵的祭奠表达了炎黄子孙尊宗敬祖的传统习俗和对华夏之祖的敬仰之情,也体现了他们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主题 远古人类
【发展历程】
【知识结构】【历史启示】
1.元谋人、北京人反映了中华大地的早期人类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
2.原始居民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作出了特有的贡献,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