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3.2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课件(共7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3.2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课件(共7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0.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27 23:4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5张PPT)
视频导入
观看视频,深圳40年的蜕变,思考深圳有什么变化?
改革开放以前的深圳
现在的深圳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快速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在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外贸出口、海洋运输、创意文化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我国极具城市经济竞争力的城市之一。
思考:深圳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深圳的产业结构升级转换?
视频导入
—— 第三章 第二节 ——
PART 01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课标解读
以某地区为例,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
【课标呈现】
1.利用资料,总结地区的产业结构特征。
2.结合实例说明,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一般规律
3.结合案例资料,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过程和原因。
【学习目标】
地区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1.概念
地区产业结构
请阅读教材P49,何为地区产业结构?
什么是产业分类?有哪些产业类型?
2.分类
地区产业结构
①三次产业分类
服务业-第三产业
工业-第二产业
农业-第一产业
产业 内容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
商业、金融及保险业、运输业、服务业及其他各项事业
2.分类
地区产业结构
②按要素集约程度分
(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主要生产要素依赖程度)
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劳动力,如传统的纺织、食品等工业部门
资金密集型产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大量的资金购买生产资料,如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等
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其生产主要依靠技术的投入,如高新技术产业。
资源密集型产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度很高,如农业、采矿业
2.分类
地区产业结构
主导产业:
在区域经济中起到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
关联产业:
直接与主导产业在产品的投入产出、技术等方面有联系,为主导产业发展进行配置、协作的产业
基础性产业:
为区域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产业
③以产业功能分类
2020年深圳市产业结构
地区产业结构
以第三产业为主
的产业结构
请根据饼状图,描述深圳2020年的产业结构。
40年的发展,深圳形成了独特的、发达的、高度细分化的、极复杂的网络化分工体系,构成产业链协同分工效应。因分工深化而带来的进一步的产业扩张和创新,使产业升级成为可能。
资源禀赋
卡塔尔位于波斯湾西南岸半岛上的国家,石油、天然气为其经济支柱产业,截至2020年,人均gdp高达61800美元
3. 影响因素
技术条件
(科学、技术、经验等)
分工深化
地区产业结构
畜牧业也种植业分离,手工业和农业分离,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离,世界范围内“工业欧美,原料亚非拉”的分工格局
根据材料,思考材料中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资源禀赋又称为要素禀赋,指一国既有的各种生产要素,包括矿产、劳动力、资本、管理等方面
非洲布隆迪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国家,农业就业比重高达90%,国家收入的70%来自农业。美国农业发达但以服务业为主。
其他: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与结构、经济体制、国际贸易等等
案例
非洲的加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
亚洲的新加坡经济较发达
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为主
2013年加纳产业结构
2013年新加坡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体现了经济发展水平
地区产业结构的作用是什么?
地区产业结构
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地区)第一产业的比重小,但农业发达;欠发达国家(地区)第一产业的比重大,但农业不发达。
部分国家三大产业比重图
思考题
第一产业比重小是不是说明农业不发达?简要说明理由
产业结构是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并不完全反映各产业的发展水平。
资源禀赋
技术条件
分工深化
地区产业结构
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水平较低
以第一产业为主
水平较高
以二三产业为主


体现
非洲加纳
亚洲新加坡
4. 产业结构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地区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体现经济水平的高低
归纳提升:如何分析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地区产业结构
首先,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在大多数国家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直至20世纪70年代,在一些发达国家,如英国和美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和劳动力所占比重下降的趋势开始减弱。
其次,第二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占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的比重,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大多数国家都是上升的。但进人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英等发达国家工业部门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开始下降,其中传统工业的下降趋势更为明显。
最后,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占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的比重各国都呈上升趋势。20世纪6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发展更为巡速,所占比重超过了60%。
从三次产业比重的变化趋势中可以看出,世界各国在工业化阶段,工业一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部门。发达国家在完成工业化之后逐步向"后工业化"阶段过渡,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部门。
中国四大地区示意
探究1 分析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
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的产业结构存在空间差异。
东部地区: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10省(市)
中部地区: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6省
西部地区: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12省(区、市)
东北地区:辽宁、吉林和黑龙江3省。
探究1 分析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
中国四大地区示意
1.结合所学知识,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比较四大地区的差异。
1.结合所学知识和所给材料,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比较四大地区的差异。
东部 中部 西部 东北
地理位置
地形地势
气候
人口
经济发展水平
东部沿海
中部内陆地区
西部内陆,邻国众多
东北部,北邻俄罗斯
地势低,平原、丘陵为主
地势较高,平原、高原为主
地势高,高原、盆地和山地为主
平原和山地为主
以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为主
温带季风气候
人口稠密
人口众多
人口稀疏
人口较少

较高
较低
较高
探究1 分析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
根据下表,将现阶段中国四大地区的产业结构比例用饼状图表示出来。
探究1 分析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
比较现阶段中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的异同,并说明原因。
同:第一产业比重较小,第二、第三产业比重较大。
异:东部地区第三产业比重相对最高;中部地区第二产业比重相对最高,工业结构具有过渡性;西部与东北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仍然较高,第二产业以重工业为主。
原因:总体中国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阶段,东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基础好,科技水平高,产业结构转型更加成功;中西部与东北地区还在转型过程中。
读2018年我国不同地区产业结构示意图,完成1-2题。
1.2015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为4.1∶55.3∶40.6,图中可以表示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目前发达国家的许多制造业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
据此判断,我国产业结构在近期变化趋势是(  )
A.第一产业比重会有所上升
B.第二产业比重继续上升
C.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
D.第三产业产值继续上升
当堂检测
下图中A、B、C示意某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①②③示意该区域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
读下图可知,该区域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
对应正确的选项是(  )
A.A—①,B—②,C—③
B.A—③,B—①,C—②
C.A—②,B—③,C—①
D.A—③,B—②,C—①
当堂检测
—— 第三章 第二节 ——
PART 02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产业结构升级的表现
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产业结构不断变化升级的过程。其表现如下:
劳动力
第一产业
第二、三产业
国民经济重心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产业结构升级
由以轻纺工业为主上升到以重化工业为主
产业结构升级的表现
产业结构升级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例如,在工业内部,产业结构升级可以表现为:
由以原材料为主上升到以加工组装为主
由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上升到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
产业结构升级
以轻纺工业为主 以重化工业为主
产业结构升级的表现
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结构升级的表现
以原材料为主 以加工组装为主
产业结构升级
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以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
产业结构升级的表现
产业结构升级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探究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和一般规律
2018年
1980年以前
产业结构升级
【探究】: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主导产业的变化
根据右图及教材P51,思考:
1、珠三角工业化初期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原因有哪些?
2、20世纪90年代以来,是什么因素促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呢?
3、总结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
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
1、珠三角工业化初期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原因有哪些?
①劳动力丰富
②政策支持(改革开放)
③区位优势,毗邻港澳台(发展好)
(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
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
2、20世纪90年代以来,是什么因素促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呢?
①经济实例和科技水平的提升
②比较优势的变化
③政策支持
④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升级
改革开放以后
20世纪90年代
现在
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价格大幅度提高,劳动力价格低这一比较优势丧失。
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逐渐形成。
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政策优势和劳动力价格较低的优势,大力发展以出口加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使技术密集型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探究】: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主导产业的变化
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
探究思考:分析促使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升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随经济
的发展
①区域发展的比较优势的变化
产业结构升级
区域的资源条件、劳动力素质、交通运输等经济要素发生明显变化
原有的发展优势丧失,主导产业不适应心得经济发展要求
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
探究思考:分析促使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升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国家或地区
根据自身比较优势
因地
制宜
发展经济
原有比较优势丧失,新的比较优势凸显
政策
引导
主导产业转型,产业结构升级
②区域管理者实施优惠的政策引导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结构升级
③从全球来看,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的根本原因
技术革命
新兴产业
促进产业升级
向其他地区次第扩散
带动相应地区产业升级
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
产业结构升级
技术
创新
不断开拓新的生产技术和形成新产业
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推动产业结构的更新换代
提高劳动生产率,人力资源发生转移
读我国某省级行政区2010年和2013年产业结构图,完成1~2题。
1.该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
A.湖南
B.重庆
C.上海
D.辽宁
当堂检测
读我国某省级行政区2010年和2013年产业结构图,完成1~2题。
2.关于该省级行政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
B.工业总产值下降
C.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
D.城镇化水平高
当堂检测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活动:以深圳为例探究各阶段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
阶段一 深圳1978年以前
1979年3月5日设市以前,深圳市叫做宝安县,总人口约30万,是一个以基塘农业为特色的农业县,低水平农业、极少量工业、县域商业零售是当时三次产业的主要内容,三次产业比值大致为38:20:42(1979年统计数据)。经济发展水平低下,人民生活穷困。
深圳市成立前之宝安县城
(1953年-1978年)
图 例
房屋、建筑
街道
公路
水塘
河流
水稻田
果园
等高线
1.经济特区设立前,宝安县的产业结构有何特点?
第一产业和最基础的商业服务业比重大,第二产业比重小。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活动:以深圳为例探究各阶段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
阶段一 深圳1978年以前
2.形成其产业结构的基础条件是什么?
气候暖湿,地形平坦,适合农耕;
矿产资源缺乏、资金短缺、技术空白、政策限制,缺乏工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基于自然条件的比较优势有利于发展农业
矿产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均不利于发展工业
地理e线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活动:以深圳为例探究各阶段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
阶段二 深圳改革开放初期
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正式批准设立深圳经济特区。此后,深圳利用特区的政策优势、毗邻香港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吸引外资,发展“两头在外”的“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出口加工业,主要工业部门为五金、塑料、玩具、服装鞋帽等,1980年代后期开始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发展电子产品装配、家电生产等劳动密集型
工业,开始初步工业化。深圳证券交易所、平安保险、招商银行等金融业兴起,进出口贸易也得到迅速发展,到1990年,三次产业的比例转变为4:45:51
随着第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第一产业比重迅速降低;第二产业发展速度最快,占比迅速上升;第三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占比略有上升。
1.改革开放初期阶段,深圳三次产业结构有何变化?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活动:以深圳为例探究各阶段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
阶段二 深圳改革开放初期
注:外引内联指经济特区提出并实行的对外引进和对内联合政策的简称。
2.改革开放之初,深圳发展二、三产业的有利区位条件(比较优势)有哪些?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活动:以深圳为例探究各阶段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
阶段二 深圳改革开放初期
注:外引内联指经济特区提出并实行的对外引进和对内联合政策的简称。
改革开放外引内联政策;
毗邻港澳及沿海的优越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
廉价而丰富的劳动力;
廉价的土地;
广阔的市场;
发达地区工业转移等
基于政策的比较优势有利于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
2.改革开放之初,深圳发展二、三产业的有利区位条件(比较优势)有哪些?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活动:以深圳为例探究各阶段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
阶段三 深圳21世纪初
深圳土地面积只有约2000km2,相当于一个中等县。到21世纪初叶,深圳GDP已达近万亿元、常住人口增至千万人。这时,深圳面临着四个难以为继:土地、空间有限难以为继;能源、水资源短缺难以为继;人口不堪重负难以为继;环境承载力严重透支难以为继。为此,深圳一方面利用环保、税收等手段清退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一方面大力发展生命健康、海洋、军工、航空航天、智能装备等创新型战略新兴产业,
原有比较优势丧失(土地、低成本劳动力、能源、资源等)
新的比较优势显现:具有强大的资金和技术优势;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人才汇聚能力日益增强。
以及高端现代服务业,腾笼换鸟。并辅之以强有力的人才引进政策,改善人
口的知识结构,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支撑。
1. 本次产业结构升级时,深圳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有了哪些改变?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活动:以深圳为例探究各阶段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
阶段三 深圳21世纪初
深圳土地面积只有约2000km2,相当于一个中等县。到21世纪初叶,深圳GDP已达近万亿元、常住人口增至千万人。这时,深圳面临着四个难以为继:土地、空间有限难以为继;能源、水资源短缺难以为继;人口不堪重负难以为继;环境承载力严重透支难以为继。为此,深圳一方面利用环保、税收等手段清退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一方面大力发展生命健康、海洋、军工、航空航天、智能装备等创新型战略新兴产业,
利用环保、税收等手段清退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腾出土地,改善环境;大力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强有力的人才引进政策,改善人口的知识结构。
为产业升级创造环境、提供条件,加快引导产业升级。
以及高端现代服务业,腾笼换鸟。并辅之以强有力的人才引进政策,改善人
口的知识结构,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支撑。
2.本次产业升级过程中,有哪些政策引导措施,对产业结构升级有何作用?
从全球来看,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的根本原因
煤炭、钢铁、机械、纺织、造船等
电力、电子、电器……
计算机制造、软件、合成材料……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2.促使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
比较优势的变化和政策的引导起重要作用
从全球来看,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的根本原因
技术革命
新兴产业
促进产业升级
向其他地区次第扩散
带动相应地区产业升级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技术革命与产业升级
采集和狩猎
农业革命
种植业
畜牧业
蒸汽机发明
手工业
商 业
煤炭、钢铁、机械、纺织、造船等
内燃机发明
石油、汽车、飞机、化工
电和电动机发明
电力、电子、电器……
核能等新能源新材料
核工业、合成材料、航天……
电子计算机发明
计算机制造、软件、合成材料……
互联网发明
互联网产业………………………………
………………
……………………………………………………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2.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总结)
政策引导
比较优势的变化
主导产业需要转型
产业结构需要升级
促使产业结
构尽快升级
技术创新
根本原因
新兴产业在技术创新地区发展并向其他地区扩散,依次带动相应地区产业升级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当堂练习
榆林市地处陕北能源开发区腹地,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储量丰富。如图为“榆林市1990~2015年GDP与三次产业结构演化图”。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榆林市产业结构演化的主要因素有(  )
①能源资源禀赋 ②人力资源数量 
③市场需求结构 ④国家政策导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2.2012~2015年,榆林市产业结构演化对当地的主要影响是( )
A.加快矿产资源开发
B.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C.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D.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B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当堂练习
材料一:湖北省黄石市是武汉都市圈的副中心城市,有“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故乡”之称。图1为黄石市区位示意图。
材料二:黄石市2008年被定为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2015年年底关闭第一批露天矿山,采掘业产值明显下降。图2为2008~2017年黄石市GDP和三次产业结构统计图,图3为2008~2017年黄石市轻重工业产值统计图。
地理e线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当堂练习
1.简述当前黄石市产业结构的特点。
2.说明目前黄石市第二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3.简析黄石市第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
4.要实现黄石市可持续发展,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中重工业占主导;
第一、第三产业占比较低;
第三产业占比大于第一产业。
产业基础好;临江水运便利;政策扶持;距中心城市武汉近;劳动力丰富。
轻型化(提高轻工业比重);高附加值化(提升产品的附加值);高科技化(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传统优势工业技术改造。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快生态恢复;防治环境污染;增加就业岗位;推进城市化进程。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课程引入
现在,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最大的港口,它经历了较完整的产业转型升级过程。
思考:上海市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促进变化的原因有哪些?预测今后上海市产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 第三章 第二节 ——
PART 03
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上海市产业结构的发展历程
产业结构特点不同
比较优势和政策不同
阶段一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工业化初期阶段
20世纪50年代 - 9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 现在
阶段二
阶段三
阶段一 20世纪50年代之前(工业化初期)
读图分析上海市1952年的产业结构。
1952年,上海市的第二产业占主导。
第一产业比重很小。
第三产业比重较大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中国最大的产丝区在上海附近的苏南和浙北地区,其丝产量约占全国的一半。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第一个缫丝工厂在上海设立。此后,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纷纷在上海建立,上海成为我国近代工业的主要基地。
以轻纺工业为主导产业
阶段一 20世纪50年代之前(工业化初期)
上海是近现代的起点,并非以第一产业为主(与深圳的区别)
阅读P52-53,结合右图说明此阶段发展轻纺工业的比较优势和政策条件。
接近原料产地
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和消费市场
通江贯海,交通便利
鸦片战争后,作为通商口岸之一,对外联系和贸易频繁
鱼米之乡
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
阶段一 20世纪50年代之前(工业化初期)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阶段二 20世纪50年代—90年代
上海市主导工业部门构成的变化(1978-1990年)
纺织工业
化学工业
黑色金属加工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制造业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其他机械设备制造业
上海市主导工业部门构成的变化(1978-1990年)
比重/%
30
25
20
15
10
5
0
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年
读图分析上海市此阶段工业内部产业结构的变化。
轻纺工业为主
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阶段二 20世纪50年代—90年代
轻重工业协调发展(成为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1978年12月,上海宝钢开工建设
机电工业产品众多,有电机、电气成套装置、家用电器、电力电容器、电子元件等,可用于电站、冶金、矿山、机械、化工、船舶、科研、交通、排灌、轻纺等各行各业。
图为上海某电机厂旋转电机车间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阶段二 20世纪50年代—90年代
阅读P53,说明此阶段发展综合性工业的比较优势和政策条件。
国家实施重化工业战略决策;
原有基础设施、技术和劳动力等优势明显。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阶段三 20世纪90年代—现代
读图分析上海市此阶段产业结构的变化。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2017年)
产业结构
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
工业内部
地理e线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阶段三 20世纪90年代—现代
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发展迅速
1990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授权,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开业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1990年,国家提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政策,在浦东设立了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外高桥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三个国家级开发区,1992年成了张江高科技园区。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阶段三 20世纪90年代—现代
阅读P54,说明此阶段发展产业的比较优势和政策条件。
良好的工业基础;
雄厚的科研实力;
国家设立浦东新区的优惠政策等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上海市产业结构的发展历程(总结)
轻纺工业为主导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工业化初期阶段
20世纪50年代 - 9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 现在
轻重工业协同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发展迅速
比较优势和政策不同 产业结构特点不同、主导产业不同
接近原料产地
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和消费市场
通江贯海,交通便利
作为通商口岸之一,对外联系和贸易频繁
国家实施重化工业战略决策;
原有基础设施、技术和劳动力等优势明显。
良好的工业基础;
雄厚的科研实力;
国家设立浦东新区的优惠政策等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迁移应用】活动:分析贵阳市产业结构的变化P55
数据中心是用特定设备在互联网上传输、存储数据信息的场所。数据中心的规模以设备运行耗能的多少来衡量,规模越大,运营成本越高。如果把数据中心的数据比作原料的话,用这些原料可以发展数据加工、数据分析、数据交易、数据服务、智能制造等产业。
贵阳市的森林覆盖率达46.5%,空气质量优,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小。2015年,经国家批准,贵阳市、贵安新区共同创建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至2018年,吸引了数十个大规模数据中心在此集聚,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数据中心基地(图3.25)。
贵阳市高新技术区
贵阳大数据走廊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迁移应用】活动:分析贵阳市产业结构的变化P56
1.分析贵阳市建设数据中心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
位于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夏季气候凉爽,可自然降温,符合大数据产业设备运行的降温要求;
地形崎岖,有一定落差水能等自然资源丰富,可为数据中心运营提供充足能源;
森林覆盖率高,空气质量好,符合大数据产业对环境质量的要求。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迁移应用】活动:分析贵阳市产业结构的变化P56
2. 讨论随着数据中心基地的发展,贵阳市产业结构可能产生怎样的变化?
带动相关数据产业;
推动贵阳市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城市环境,如减少有污染的工业、发展旅游业、拓展交通网等;
旅游、商务、交通等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有所下降,尤其污染型重工业下降最快;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当堂练习
产业结构超前系数(E)是指某一产业增长相对于整个产业经济系统增长趋势的超前程度,可用来测定某产业结构的变动方向。当 E>1 时,表示产业超前发展,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当 E<1 时,则表示产业相对滞后发展,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粤东、粤西地区和粤北山区是广东省除珠江三角洲以外的其他地区,习惯上被合称为“粤东西北”,属于广东省内经济欠发达地区。下表示意2001~2013年“粤东西北”产业结构和制造业产业结构超前系数。据此完成3个小题。
时间 产业结构超前系数 年份 制造业产业结构超前系数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劳动 密集型 资源 密集型 资金、技术
密集型
2001~2005年 -2.35 0.87 0.52 2001~2013年 1.51 0.66 -0.08
2006~2010年 -1.10 2.13 1.35 2011~2013年 0.88 0.21 1.31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当堂练习
1.2001~2013年,“粤东西北”( )
A.三次产业发展趋势相同 B.第二产业超前发展趋势稳定
C.第三产业超前发展趋势波动 D.第一产业滞后发展趋势减缓
D
2.2001~2013年,“粤东西北”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能是( )
A.第二产业生产力水平下降 B.制造业分工协作程度较低
C.产业经济效益在持续降低 D.三次产业结构趋于不合理
B
3.2001~2013年,“粤东西北”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 )
A.技术密集型产业 B.资源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 D.劳动密集型产业
D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当堂练习
4.表示第二产业比重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图中折线反映了 (   )
A.城镇人口比重显著下降
B.第一产业产值逐年下降
C.第三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
D.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与城镇化呈正相关
C
C
下图为浙江省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第4~5题。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当堂练习
6.随着时间发展,北村①产业 (  )
A.粮食比重下降   B.从业人口增加
C.占地面积增加   D.产值降低
7.第二个阶段初期,促进北村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
优势资源是 (  )
A.土地资源   B.劳动力资源
C.矿产资源   D.水资源
8.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2010年后北村需要 (  )
A.扩建厂房,改善工业条件 B.扩大市场,增加工业活力
C.降低租金,吸引外来投资 D.治理污染,发展服务业
A
A
D
(2020年广东省深圳市教学质量检测)北村位于广州城区北郊,距中心城区约18千米。下图表示其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变化。据此完成第6~8题。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当堂练习
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武汉市是我国中部和长江中游地区唯一人口超千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超万亿元的城市。武汉市区位优势突出,高校林立、科研院所众多,文化底蕴深厚。集成电路,俗称“芯片”,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武汉已与北京、上海、深圳一道,跻身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四大集聚区。如图为武汉市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
(1)概述武汉产业结构特点的变化。(6分)
(2)武汉正从传统“钢城”向“芯城”转型升级,
说明这一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性。(6分)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当堂练习
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武汉市是我国中部和长江中游地区唯一人口超千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超万亿元的城市。武汉市区位优势突出,高校林立、科研院所众多,文化底蕴深厚。集成电路,俗称“芯片”,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武汉已与北京、上海、深圳一道,跻身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四大集聚区。如图为武汉市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
(1)概述武汉产业结构特点的变化。(6分)
①2014年以前第二、第三产业并重;
②2014年以后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呈“三、二、一”型产业结构;
③第一产业比重始终很小。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当堂练习
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武汉市是我国中部和长江中游地区唯一人口超千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超万亿元的城市。武汉市区位优势突出,高校林立、科研院所众多,文化底蕴深厚。集成电路,俗称“芯片”,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武汉已与北京、上海、深圳一道,跻身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四大集聚区。如图为武汉市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
(2)武汉正从传统“钢城”向“芯城”转型升级,
说明这一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性。(6分)
①武汉的高校、科研院所众多,科技人才资源丰富,具有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条件;
②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小,对环境的污染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环境质量;
③集成电路产业产品的附加值高,创造的利润大,有利于提高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