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1.观看视频、图片,说出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
2.结合雨林、沙漠视频,分析自然环境内在联系的整体性表现。
3.归纳分析土壤的环境作用及黄士高原环境特征的成因,理解自然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整体性。
4.运用湖泊环境演化图示,说明湖泊的演化过程,认识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演替。
5.分析塞罕坝环境改造的例子,理解人类活动对修复自然环境的意义。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2.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
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
3.自然界物质循环
类型: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
过程: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一、自然环境的组成
1.自然环境的组成圈层
自然环境的组成
物质组成:
自然环境地理要素:
水文
地形
土壤
生物
气 候
大气圈
水 圈
岩石圈
生物圈
二、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水循环
大气
大气
陆地
海洋
水汽
输送
径流
输送
降水
蒸发
降水
蒸发
生物循环
植物
微生物
环境
动物
岩石圈循环
岩浆岩
变质岩
沉积岩
岩浆
整体性是指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自然环境内在联系的整体性
西北内陆
气候干燥降水稀少
风力作用强
沙漠、戈壁广布
1.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或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在景观上具有一致性。
物种多样性低
*动植物稀少
*地表风阻小
地表水贫乏
*蒸发降水
*涵养水源能力低
案例①
水文
气候
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
亚马孙河流域
案例②
案例③
地貌
植被
植被破坏严重,地表千沟万壑
黄土高原
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物种多样性丰富
流水作用强
流水地貌显著
分解作用快
风化壳厚
生物风化强
【学以致用】描述雨林环境下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体现。
土壤贫瘠
淋溶作用强
*降水与下渗
2.某一要素或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或部分甚至整体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
青藏高原的隆起使得印度洋上的暖湿气流很难从南亚进入我国的西北地区,造成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少雨,整体地理环境往干旱方向进行演化。
另一方面,强劲的西风也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不得不改变路径,它们吹起西北沙漠戈壁中的沙尘,沿着青藏高原北部边缘向东推进,沙尘颗粒在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降落,形成了黄土堆积厚度高达400米的黄土高原。
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我国西北地区有什么影响?说明了什么?
3.某一地区要素的改变还会引起其他地区要素的改变。
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树袋熊又称考拉,分布在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东北部、东部沿海岛屿和内陆低地的桉树林中,主要以桉树叶为食。树袋熊集中分布区也是人类喜欢的定居之地。因受人类活动的干扰,树袋熊面临很大的生态威胁。当地居民认为,人类集中居住干 扰了树袋熊的生活,于是把房屋分散修建于桉树林中。可事与愿违,分散居住的结果,反而对树袋熊栖息地造成更大的威胁。
1.为什么树袋熊集中分布区也是人类喜欢的定居之地?为什么人类分散居住反而对树袋熊栖息地的影响更大?
树袋熊生存之处是澳大利亚自然环境较好的区域,是人类宜居之地。
因为人类分散居住反而扩大了对树袋熊的影响范围,破坏了树袋熊的睡眠环境和取食环境。
2.人类改变了树袋熊生存环境中的哪些因素,进而破坏了树袋熊生存环境的整体性?分析其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主要改变了 “植被”这一要素。
人类的定居和生存,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会改变地表植被的分布状况(用于建筑和生产)。植被破坏则会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例如减少了树袋熊食物来源等;人类活动则会改变树袋熊的栖息环境,如对其产生惊吓等。
二氧化碳
水
能量
氧气
糖分
(二)自然地理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
1.自然地理系统具有组成要素不具备的统一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整体性效应。
①生产有机物的功能
光照
(有机物)
6CO2+6H2O
C6H12O6+6O2
叶绿素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二、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理系统具有组成要素不具备的统一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整体性效应。
②形成土壤的功能
2.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强系统抗干扰的能力强,稳定性就好;反之,则表现为组分和结构简单,功能不协调。
Eg.大气中CO2的稳定性
③东亚季风的形成,是大陆与大洋组合后产生的新功能。
湿润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
观察“湿润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
描述各阶段的自然环境特征。
说明湖泊向陆地演变的过程。
湖泊
湖泊水量减少
湖床泥沙沉积
水生生物减少
区域气候湿润
形成
浅水区
形成土壤
陆生生物
(转为)区域气候干旱
无水区
陆地
湿生生物
东部平原区 地势平坦,气候条件适宜蜂业。蜜源植物以三叶草和柑橘为主,生产的蜂蜜呈浅琥珀色。不利因素是水灾较多、冬季潮湿、夏季多雨,蜂群有时发生病害。
北部亚热带区 纬度较低,气温较高,雨量充沛,蜜源植物种类繁多,蜂群发育较快,生产的蜂蜜种类较多。
南部草原区 气候条件复杂,蜜源植物混杂,蜂蜜产量较少。
自然地理要素的组合不同,生产功能的强弱有明显差异。
阅读
阿根廷的蜂蜜生产
阿根廷大部分位于亚热带和温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世界蜂蜜生产和出口大国。阿根廷蜜源植物种类繁多,主要有车轴草(俗称三叶草)、柑橘、桉树、紫苜蓿、向日葵等,采蜜期一般为10 月至次年3 月。蜂蜜的产量、质量是当地地理环境整体性效应的反映。阿根廷可划分为三个蜜源区,由于每个蜜源区自然地理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差异,形成不同特征的自然地理系统结构,拥有了不同的产蜜功能。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地理系统发展的方向、强度、形式会发生整体性的演替。
黄山“四绝”组合就是花岗岩断块山形成与演化过程中特定阶段的组合。
花岗岩岩体沿节理风化,造就“怪石”。
山体高大,气流抬升强烈,形成“云海”。
岩缝间缺水少土,黄山松发育不良成为“奇松”。
岩浆上涌加热地下水,形成“温泉”。
(三)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演替
周期性的日变化、年变化是在现有结构中产生的,一般不会导致系统的演替
苏门答腊岛为世界第六大岛,赤道横穿中部,南北长1790千米,东西宽435千米,呈西北一东南走向。该岛西部山地纵贯,分布有90余座活火山;山脉以东为冲积平原,遍布沼泽和湖泊。该岛西海岸经常遭受“印度洋拍岸浪”的袭击。这是一种高高卷起的拍岸浪,呈一长排或两排、三排向海岸推进,冲击力量甚大,可把渔船举至浪巅,然后翻转倒下。苏门答腊岛常年高温多雨,各地温差不大,但降水则有明显差异。西海岸年降水量3000毫米,山区达4500~6000毫米;山脉东坡至沿海平原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岛的南北两端年降水量仅1500~1700毫米。
ty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1.导致苏门答腊岛降水空间差异的主导地理因素是什么?
地形、大气环流
2.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导致苏门答腊岛热带雨林景观分布有限的原因。
①西海岸狭窄,热带雨林景观主要分布在降水丰富的西部山区(山区土壤较为贫瘠,人类砍伐破坏严重);
②东部山坡至沿海平原,主要从事农业活动;
③岛的南北两端降水较少。故雨林景观分布有限。
3.运用整体性原理,解释苏门答腊岛缺少天然良港的原因。
①岛屿西岸印度洋拍岸浪,风大浪急,且海岸线较为平直,船只难以停泊;
②岛屿东岸海域面积狭小,泥沙淤积严重,海水较浅,且多珊瑚礁,航道极窄,不利于港口建设。
马六甲海峡
是位于马来半岛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的漫长海峡,由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三国共同管辖。马六甲是马来西亚近代一个重要的国际贸易交通港埠,国际上习惯用它称呼该海峡。
海峡呈东南-西北走向。它的西段属缅甸海,东南端连接南中国海。海峡全长约1080千米,西北部最宽达370千米,东南部的新加坡海峡里最窄处只有37千米,是连接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国际水道。
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南中国海(从新加坡到台湾附近)的油轮是经过苏伊士运河的3倍、巴拿马运河的5倍。马六甲海峡对于日本、中国、韩国,都是最主要的能源运输通道,是"海上生命线"。据不完全统计,马六甲海峡每年大约有十万艘船舶、全世界一半的油轮打此通过,这里成为了世界上最繁忙的海运通道,日本人把这里称作“生命线”。也正因为如此,新加坡以一个弹丸之地一跃成为全球第四大金融中心、东南亚最大的船舶修造基地、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世界第四大港口、第五大航空港、第一大燃油供应基地。可以说,马六甲海峡里每天流动的那不是海水,而是黄灿灿的金子!
重要港口:新加坡港;马来西亚皇京港(中国电建集团在此承建一个深水码头)。
由中石油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的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原油管道打通后,中国从中东进口的部分原油将能够直接在缅甸卸下经管道运回国内,而不再受马六甲海峡的限制!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图6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6分)
图6
山脉隆起
区域的地貌、气候、水文条件
对里海的影响
(水文、水系)
【2019,全国1卷】
山脉隆起
区域地貌
区域气候
里海与地中海分离
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
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
里海由海变湖
湖泊面积缩小
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区域水文
实质是反演里海的形成与演化过程
(构造运动不仅可以形成湖泊,同时也可以促使湖泊的演化!)
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图6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2)分析在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8分)
“牵一发而动全身”
其他要素发生
的变化
“全身”呈现出
怎样的变化
“一发”是
指哪一要素
【2022,海南卷】
①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②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③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④树木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
整体性的积极意义: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修复生态系统、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
人类对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依据: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单项资源及其某一部分都与其他自然因素构成整体系统
各地区之间的环境状况相互影响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配合,也影响其他环境要素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要有综合的考虑和对策
三.自然环境整体性与人类活动
Eg.森林过度采伐导致东北自然环境的整体变化
森林面积减少
地表蓄水能力下降
土壤冲刷
土层变薄
大气湿度
下降
地表径流增加
水土流失
气候变干
水旱灾害增加
土壤肥力下降
风化加快
1.在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改变了某种要素,会影响其他要素甚至自然环境。
三.自然环境整体性与人类活动
水位上升
阻隔洄游性生物生存,陆生植物受淹
减小
减轻
湿度、云量增加,气温日较差减小风力增大(湖陆风)
2.各地区之间的环境状况是相互影响的。
Eg.修建大坝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案 例:地貌的侵蚀变化
坡面变缓,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减弱,在成土过程作用下土壤逐渐变厚,植被也
更为发育,大气湿度也有所增加。
高原
山地
丘陵
平原
流水侵蚀
进一步侵蚀
3.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会影响其他环境要素。
废渣占用大量土地,废渣中有大量的其他金属元素→科学应对、综合性利用
ty
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美洲鹤属于世界稀禽之一,体态优雅,鸣声嘹亮,其高声鸣叫能传播到3千米开外的地方,又称高鸣鹤;其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湿地里,被戏称为“水中老人”。美洲鹤曾广泛分布于北美洲大陆湿地。随着移民的到来,大量湿地被排干后变成耕地。人们修筑房屋、道路、沟渠等,使得美洲鹤栖息地严重破碎化,再加上猎杀和拾卵,其生存受到极大威胁。如今,美洲鹤逐渐从北美洲大陆湿地上消失,已成为世界濒危鹤类之一。
(1)从整体性角度说明移民在开发土地资源时导致湿地减少的原因。
①大量移民到达,因需要农业土地和建筑用地,会围湖造田、排干沼泽等,造成湿 地减少;②同时大量引水灌溉,会造成地表水减少。
ty
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美洲鹤属于世界稀禽之一,体态优雅,鸣声嘹亮,其高声鸣叫能传播到3千米开外的地方,又称高鸣鹤;其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湿地里,被戏称为“水中老人”。美洲鹤曾广泛分布于北美洲大陆湿地。随着移民的到来,大量湿地被排干后变成耕地。人们修筑房屋、道路、沟渠等,使得美洲鹤栖息地严重破碎化,再加上猎杀和拾卵,其生存受到极大威胁。如今,美洲鹤逐渐从北美洲大陆湿地上消失,已成为世界濒危鹤类之一。
(2)为什么尽管恢复了部分区域被破坏的湿地环境,但要恢复美洲鹤原来的生活环境却仍有很多困难?
①原先湿地受到破坏,已经使该地区的气候变干、地表径流发生改变(变少、变小), 生物种类变少(美洲鹤的食物)。②局部区域湿地恢复后,气候、地表径流以及生物的恢复都需要重新建立,需要一个演替过程。
ty
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美洲鹤属于世界稀禽之一,体态优雅,鸣声嘹亮,其高声鸣叫能传播到3千米开外的地方,又称高鸣鹤;其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湿地里,被戏称为“水中老人”。美洲鹤曾广泛分布于北美洲大陆湿地。随着移民的到来,大量湿地被排干后变成耕地。人们修筑房屋、道路、沟渠等,使得美洲鹤栖息地严重破碎化,再加上猎杀和拾卵,其生存受到极大威胁。如今,美洲鹤逐渐从北美洲大陆湿地上消失,已成为世界濒危鹤类之一。
(3)从整体性角度分析,为什么人工训练美洲鹤并野外放飞,实验成功的难度非常大?
由于人工训练时无法达到野外生存环境条件(如气候条件、径流条件、食物条件),美洲鹤被野外放生后,往往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导致实验成功的难度大。
ty
2.据图5-3,绘制一幅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示意图,并以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为例,阐明各要素间的关系。
以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为例:①深居内陆,加上三山夹两盆的地形,海洋水汽很难到达,导致气候干旱,气候干旱导致河流短小稀疏,多内流河,水量小;②气候干早还导致植被稀少,多荒漠;③气候干旱和植被稀少又导致土壤发育程度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