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Ⅰ鲁教版1.1地球的宇宙环境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必修Ⅰ鲁教版1.1地球的宇宙环境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09-27 21:57: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原创题)2013年9月9日晚上,出现少见而有趣的“三星伴月”天象。三星由西向东排列,指的是室女座最亮恒星“角宿一”、金星、土星。据此完成第1~3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角宿一”、金星、土星是月球的卫星
B.“角宿一”、金星、土星是太阳的卫星
C.金星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
D.“角宿一”、金星、土星体积比月球小
2.关于此次上演“三星伴月”的成员,说法正确的是(  )
A.“角宿一”、金星、土星、月球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
B.月球、“角宿一”、金星、土星都是太阳系中的重要成员
C.月球、“角宿一”、金星、土星都是所在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
D.月球是地月系成员,但不是中心天体
3.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组成“三星伴月”天体的是(  )
A.总星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解析:第1题,“角宿一”是恒星,金星、土星属于行星。第2题,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恒星“角宿一”不是太阳系的成员;月球是卫星,属于地月系,其中心天体是地球。第3题,天体系统按照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答案:1.C 2.D 3.D
(原创题)北京时间2013年11月18日凌晨0时19分,亚洲地区迎来一次流星雨,每小时有300余颗流星划过天际,中国是这一奇观的最佳观测地点之一。据此完成第4~5题。
4.流星体绝大部分都在地球大气中燃烧掉了,其产生的地理意义是(  )
A.使地球表面的温度升高
B.避免了地球上的生物遭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
C.减少了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
D.使地球表面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
5.图示流星体属于(  )
A.绕地球公转的天体
B.绕太阳公转的天体
C.绕行星公转的天体
D.绕卫星公转的天体
解析:第4题,流星体绝大部分都在地球大气层中燃烧掉了,减少了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第5题,流星体是存在于太阳系中的尘粒和固体块,环绕太阳运动。流星群是许许多多沿着相同的轨道绕转太阳的流星体,它们的共同轨道在一定的宇宙空间同地球轨道相交。地球一年一度经过这一空间,并在同一天空区域形成流星雨。
答案:4.C 5.B
2013年11月3日中国网报道 天文奇观“全环食”今日现身,百年仅发生7次。同一次日食,如果一部分地区可见全食,另一部分地区可见环食,则称全环食,也称“混合食”,非常罕见。结合下图,完成第6~7题。
6.图中被遮挡住发黑的部分属于太阳大气层中的(  )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黑子
7.下列关于月球上没有生命物质存在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月球上没有可供生物呼吸的氧气 ②月球上没有液态水 ③月球上缺少组成生命物质的必要元素 ④月球上的昼夜温差太小,不适合生命生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第6题,发生日食时,被月球遮挡住的太阳大气层是光球层。第7题,依据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很容易得出①②正确;同时月球上缺少组成生命物质的必要元素;月球上缺少大气层,昼夜温差大,不利于生命物质的生存发展,故③正确。
答案:6.A 7.A
8.(研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个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于2009年发现火星北极区域存在着纯度很高的大量水冰。美国科学家认为火星上很有可能曾经存在生命,原因是火星上密密麻麻分布的谷网,揭示该星球极有可能在过去长期被定期出现的洪水所侵蚀,而这样的气候条件与状况与当前的地球环境十分相符。
材料二:地球与火星的有关比较表。
行星
质量(地球为1)
体积(地球为1)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赤道面和轨道面之间的交角
地球
1.00
1.00
1年
23时
56分
23°26'
火星
0.11
0.15
1.9年
24时
37分
23°59'
材料三:2013年5月14日腾讯科学报道 科学家发现火星土壤存在剧毒,火星上曾出现过特大洪涝灾害。
(1)根据收集的材料,同学们的研究课题名称应该怎样确定?
(2)在除地球之外的七大行星中,人类首选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主要因为火星上的一些现象与地球上的一些现象很相似,主要表现为(  )
①火星有类似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 ②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相近 ③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 ④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且火星上四季的长度与地球很接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假如火星上的确存在水,那么适宜生命存在还应具备什么条件?
(4)2013年4月19日俄新社报道 美国宇航局研究人员证实,开普勒望远镜发现7颗新行星,包括两颗最像地球的行星,这两颗新行星位于太空中的“宜居带”,体积相当于地球的1.5倍,是截至目前发现的最适合居住的行星,上面或存在外星生命。如果该星球也存在生命,它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解析:第(1)题,研究课题名称可以确定为“火星上有(无)生命存在”。第(2)题,由于火星的赤道面与轨道面之间的交角为23°59',所以在火星的两极地区也有极昼极夜现象;地球的自转周期约为23时56分,火星的自转周期约为24时37分,两者比较接近,也比较适中;火星与太阳的距离比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要远,但都比较适中;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两个星球都有四季的变化,但地球公转周期为1年,火星的公转周期为1.9年,故其四季的长度比地球要长约1倍。第(3)题,生命的存在要有适宜的温度、液态水的存在和可供生物呼吸的大气。第(4)题,一个天体是否存在生命,应该从所处的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方面分析。
答案:(1)火星上有(无)生命存在。
(2)A
(3)有可供生物呼吸的大气。
(4)必须处于一个稳定的宇宙环境中;必须有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可供生物呼吸的大气,即此星球必须与恒星距离适中,体积和质量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