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
1.我国塔里木盆地水资源缺乏,但光照资源丰富;四川盆地十分湿热,但光照资源不足。这种现象体现了自然资源具有( )
A.数量的有限性 B.分布的不平衡性
C.资源间的联系性 D.利用的发展性
解析:我国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水热、光照条件的显著差异,体现了自然资源在空间上分布的不平衡性。
答案:B
2.下列各概念的相互关系中,图中大圆、小圆、阴影部分依次是( )
A.自然资源、能源、可再生资源
B.可再生资源、自然资源、能源
C.自然资源、可再生资源、能源
D.能源、自然资源、可再生资源
解析:明确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自然资源包括可再生资源;能源既有可再生的,如生物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等,也有不可再生的,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也有不属于自然资源的,如汽油、焦炭等。
答案:C
3.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及其开发利用的要求,组合正确的是( )
A.分布的不平衡性——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
B.资源间的联系性——对于尚未完全弄清其用途和开发利用途径的不可再生资源,最好不要轻易开发利用
C.数量的有限性——注意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利用
D.利用的发展性——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循环利用
解析:自然资源的特征及其开发利用要求的组合如下:资源间的联系性——注意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利用;数量的有限性——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循环利用;利用的发展性——对于尚未完全弄清其用途和开发利用途径的不可再生资源,最好不要轻易开发利用。
答案:A
能源是现代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作为清洁能源的风能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据此完成第4~5题。
4.我国内蒙古高原和东部沿海都是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两地利用风能的最佳季节分别是( )
A.秋季、春季 B.冬季、夏季
C.冬季、春季 D.夏季、秋季
5.塔里木盆地内部是我国风能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
A.距海遥远,深居大陆的腹地
B.岩石裸露,下垫面摩擦力大
C.盆地地形,周围有高山阻挡
D.海拔较高,气温日较差较小
解析:第4题,内蒙古高原离冬季风(西北季风)的源地近,所以冬季风力大;东部沿海夏季盛行东南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所以沿海地区夏季的风力强。第5题,盆地地形的典型特征是四周高、中部低,所以风在吹向盆地时受到周围地势高的地形阻挡,风力较小。
答案:4.B 5.C
读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完成第6~7题。
6.图中a、b、c、d曲线表示的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
A.a——原料 B.b——土地
C.c——劳动力 D.d——技术
7.到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为土地的( )
A.数量 B.质量 C.类型 D.区位
解析:第6题,在工业文明阶段,对人类文明和社会经济影响较大的是技术因素。第7题,区位即位置,是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影响。
答案:6.D 7.D
(2014·湖南长沙长郡中学月考)废旧电池一般作为生活垃圾被丢弃,当电池壳体破裂后,汞、锌等金属物就会污染水源、土壤,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据测算,回收利用1吨废干电池可回收131千克钢,160千克锌。目前,我国锌矿资源逐渐枯竭,产量逐渐下降。据此完成第8~9题。
8.下列关于锌矿资源的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属于可再生资源 B.属于生物资源
C.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D.属于气候资源
9.在进行开发利用锌矿时,要注意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其主要依据是( )
A.目前我国锌矿资源数量太小
B.我国锌矿资源分布在空间上不平衡
C.我国锌矿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还不够先进
D.锌矿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解析:第8题,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第9题,锌矿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其形成需要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相对于人类的历史来说,是不可更新的,应适度开发。
答案:8.C 9.D
10.(2014·江苏宿州高一检测)阅读表格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项目
地区
人均水资源
量/(米3·
人-1)
国内生
产总值/
(×1012元)
全国
2.81
12.85
2 189.4
13.00
10.48
北方
东北区
0.15
1.07
1 427.0
2.15
1.16
华北区
0.17
3.35
502.5
3.63
3.19
西北区
0.22
0.93
2 410.3
1.61
0.55
南方
西南区
1.28
2.50
5 092.8
2.09
1.29
东南区
0.93
4.90
1 891.3
3.08
5.62
(1)分析归纳我国水资源地区(空间)分布特点。
(2)结合表中的相关数据,说明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的原因主要是什么。除此以外,使该地区水资源紧缺程度加剧的人为原因还有哪些?
(3)请你提出缓解水资源紧缺的有效措施。
解析:第(1)题,从表中看出,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第(2)题,我国北方水资源少,但人口、耕地多,水土资源组合不合理。同时,人为污染、浪费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第(3)题,缓解措施可从“开源”与“节流”切入。
答案:(1)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
(2)人口稠密,耕地面积大,工农业发达。水污染、浪费严重。
(3)加强节水意识;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利工程;减少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