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题(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题(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7 19:1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检测题
等级 ________
【书写展示】
一、注意抄写正确无误,字迹工整,书写整洁美观,格式正确。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基础知识】
二、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1.石头经过qiān chuí wàn záo( )后被运出了深山,为了成为有用之材,不怕被烈火fén shāo( )。
2.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chè dǐ( )地摆脱反动派的压迫和bō xuē( ),人们感激那些为了革命胜利、新中国成立而不幸xī shēnɡ( )的战士们。
3.李大钊同志明知局势越来越yán jùn( ),但为了bì miǎn( )党组织遭到破坏,他执意留在北京工作。被捕后,残暴的fěi tú( )对他用尽了kù xínɡ( ),但他誓死保守党的机密。
三、选择正确的答案,把选项写在括号里。
1.下列选项中对生字解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鼎,dǐnɡ,13画 B.迁,qiān,6画
C.瞅,chǒu,14画 D.络,luò,9画
2.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埋头  书藉  局势  新闻
B.严俊  占据  含糊  匪徒
C.彻底  剥削  解救  寄托
D.粗暴  拘流  纷乱  抽屉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课中董存瑞是一位爱国的、有大无畏精神的人。
B.在《十六年前的回忆》中,作者前面说阎振三失踪,后来说在军警中间看到了阎振三,这种写法是前后照应。
C.《为人民服务》是从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学习精兵简政和搞好团结三个方面来论证观点的。
D.《竹石》是一首题画诗,作者借竹子坚韧的傲气,表达了自己的刚正不阿,铁骨铮铮。
4.下列句子中关联词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B.因为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所以一定会兴旺起来。
C.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
D.我们虽然还是一天一天衰弱下去,但是比起光吃草根野菜来好多啦。
5.选择下面句子所用的描写方法,请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A.外貌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D.神态描写
董存瑞夹紧炸药包,一会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一会又向前滚上好几米。( )
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
他那披散的长头发中间露出一张苍白的脸。( )
董存瑞瞪着敌人的暗堡,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 )
【积累运用】
四、根据课内外积累填空。
1.从诗词中我们读出品格。读《马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体会到诗人李贺渴望建功立业的迫切心情;读《石灰吟》,我们从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感受到于谦面对严峻考验却能从容不迫、处之淡然;读《竹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学习诗人郑燮历经磨难依然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品格。
2.《为人民服务》是一篇演讲稿,是________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敌人。
3.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司马迁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按照要求完成句子。
1.照样子,补全下图。
(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 (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
(
梅花,高洁淡泊名利
)
2.先将俗语补全,再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莫把无时当有时。 B.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事非经过不知难。 D.______________,忠言逆耳利于行。
根据情境选择恰当的俗语劝告他们。
(1)邻居王叔叔经常说想念父母,却很少回家看望父母。( )
(2)小刚平时不喜欢听批评的话,也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建议。( )
(3)我们要多读书,多积累,多实践,多取得真知。( )
【阅读鉴赏】
六、(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图书馆读者须知
  欢迎您前来我馆阅览和外借馆藏的书刊、文献资料,参观我馆举办的各类文化艺术展览,参加我馆举办的各类公益性讲座和读者活动。
1.我馆主要的文献阅览区域设在A区和C区,展览厅设在D区,讲座在多功能厅(B区)举办。A区为古籍、近代文献阅览区和专利、标准等特种科技文献阅览区,C区为现代文献阅览和外借区。读者可凭有效阅览证和外借证进入阅览和外借区域。
2.进入阅览区域的读者,请将自备书刊、包袋(大于20*14厘米)、食品等物品寄存一楼寄包处(闭馆后,请勿将物品遗留在寄包柜内)。
3.阅览室内请保持安静,移动通信设备请设置为静音状态。阅览区设有免费饮水点,请勿在阅览区内饮食、喝有色或含糖饮料。
4.请在指定区域使用电源,勿擅自外接电源或充电,注意用电安全。
5.本馆全年对外开放,提供24小时还书服务(正门的门卫室),一楼总咨询台提供咨询导引服务。
请爱护文献资料和一切公共财物,遵守“七不”规范,遵守本馆的借阅规则,让我们共同营造舒适、安静的阅览环境和良好的借阅秩序。
1.暑假期间,徐宁宁到图书馆听专家的“经典阅读讲座”,他应该到    区;张耀扬要去借阅外国名著《安妮日记》,他应该到    区。
2.如果不知馆内的图书如何分类,找不到需要的图书,可以到      进行咨询,在阅览室内要注意保持安静,移动通信设备要设置为      状态。
3.下面做法中,符合“读者须知”的一项是(  )。
A.夏铭持有效阅览证进入C区,借阅图书并阅览文献。
B.当我们在阅览室内阅读遇到问题时应与同伴热烈讨论。
C.当我们进入阅览区域后应把所带的物品放到寄存处,离开时携带不方便可放在寄包柜内。
D.小明大年初一去图书馆还书,并和门卫的叔叔说了“过年好”。
4.如果在阅览室悬挂名言,下面不恰当的是(  )。
A.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莎士比亚
B.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C.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 ——米歇潘
D.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 ——池莉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丰 碑
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像狼似的嗥叫着,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的马,早已让给了伤号骑。将军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他不时被寒风呛得咳嗽着。他要率领这支队伍向前挺进,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等待他们的将是十分恶劣的环境和十分残酷的战斗,可能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可能要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哦,可能太多了。这支队伍的素质怎么样呢?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将军思索着……
前面的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冻死了一个人。”将军愣了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边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迷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带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风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友借火。他的衣服怎么这么单薄、破旧?像树叶,像箔片一样薄薄地贴在身上。他的御寒衣物呢?为什么没有发下来?
将军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老子要……”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听见没有?警卫员!快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大幅度地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终于,有人对将军小声地说了一声:“这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就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脸上,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了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雪更大了,风更狂了。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地钻进了弥天的风雪之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在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1.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五自然段对军需处长的__________、__________、衣着作了细致的描写,从这些描写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题目“丰碑”的含义是( ) 。
A.高大的石碑。
B.赞颂军需处长一心为公,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崇高精神,他是将军和战士们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
C.军需处长被大雪覆盖后,看上去像一座晶莹的丰碑。
4.文章的结尾“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为什么脚步声是“沉重”的,又是“坚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全文,你认为文章的主人公是谁?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作表达】
七、习作。
题目:____________,我想对你说
这次习作要求以书信的格式,向某一个人倾诉你的心愿,写之前想一想,选择什么样的材料能够更好地表达你的心愿,再根据想表达的内容,用写信的方式说出来吧。
写作要求:
1.写清楚心愿的原因或由来,写出为达成心愿的做法。
2.注意书信的格式。
3.语言通顺,流畅。字数不少于500字。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书写展示,共5分。
5分,标点、格式书写正确,字迹端正、整洁。
4分,标点、格式书写正确。
3分,标点、格式、书写有误。每字扣0.5分,扣到2分为止。
2分及以下,书写不认真。
二、每个字0.5分,共10分。
千锤万凿 焚烧 彻底 剥削 牺牲 严峻 避免 匪徒 酷刑
三、1-4小题每2分,5小题每1分,共12分。
1.A 2.C 3.C 4.B 5.(1)C(2)B(3)A(4)D
四、每空1分,共12分。空中出现错、别、漏、添一字扣0.5分,扣完1分为止,不倒扣分。
1.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2.毛泽东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五、共10分。
1.每空1分,共3分。
(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 (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
(
马,渴望建功立业
) (
菊花,坚贞傲世
)
2.每空1分,共7分。
A.常将有日思无日 B.子欲养而亲不待 C.书到用时方恨少 D.良药苦口利于病
B (2)D (3)C
六、共21分。
(一)共8分。
1.每空1分,共2分。 B  C
2.每空1分,共2分。一楼总咨询台 静音
3.2分。D 
4.2分。C
(二)共13分。
1.2分。文章记叙了红军在冰天雪地里行军,一位军需处长把棉衣都发给了战士们,自己却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被冻死的感人故事。(合理即可)
2.4分。动作、神态(每空1分),军需处长牺牲时镇定自若,衣着单薄破旧、寒酸,人已经冻僵,感受到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2分)(合理即可)
3.2分。B
4.2分。“沉重”是因为战士们为失去这样可敬的军需处长而难过,“坚定”是因为战士们对革命的未来充满信心。
5.3分。军需处长(1分),军需处长,您真了不起,我们都应该学习并发扬您舍己为人的革命主义精神,您是我们心中不朽的丰碑!(2分)
七、30分。
(一)5分。
1.格式:2分 2.内容:3分
(二)25分。
一类文(25—21分):书信格式正确,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具体,层次清楚,语句通顺,标点使用比较正确,错别字少,卷面清洁。450字以上。
二类文(20—16分):书信格式正确,思想健康,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具体,层次清楚,语句基本通顺,标点使用大体正确,错别字少。400字以上。
三类文(15—11分):书信格式基本正确,叙述条理性不强,语言不够通顺,标点使用有错误,错别字多。书写不够工整。300字以上。
四类文(10分及以下):字迹潦草难以辨认。内容混乱,语句不通顺,错别字多,标点运用错误明显。字数不足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