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9-27 00:15: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2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1.背诵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的时间、内迁的主要民族,归纳民族内迁的影响。
2.知道淝水之战的时间和对阵双方,背诵北魏建国和统一北方的年代,列举出北朝政权名称。
3.概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归纳出其影响,正确评价这次改革。
4.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1.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1)西晋统一南北: 263 年,魏灭 蜀 。 265 年, 司马炎 建立西晋。 280 年,西晋灭吴,西晋统一南北。
(2)北方民族内迁:①内迁民族: 匈奴 、鲜卑、 羯 、 氐 、羌等。②影响:有利于 民族融合 。
想一想: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产生了哪些影响
  ①内迁各族大都仰慕汉族文明。
②内迁各族的文化习俗也对汉族产生了影响。
③各族的生产技术和经济相互影响,汉族学习少数民族的畜牧业经验和技术,少数民族也逐渐学会农业生产技术。
(3)淝水之战
动动手:查查“草木皆兵”的典故,了解淝水之战的故事。
2.北魏孝文帝改革
3.北周统一北方
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
2.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立的形式进行展示。
*【探究问题一】西晋是怎样灭亡的 从西晋灭亡中应吸取什么教训
原因:①西晋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统治阶级残酷 ( http: / / www.21cnjy.com )剥削压迫内迁各族,征收重税,强迫他们当兵,服徭役,甚至掠卖为奴婢,这就激起了内迁各族的反抗。②统治集团的腐败、内乱等,特别是长达16年之久的“八王之乱”,使西晋走向衰落。这一点教材上未提及,属拓展性知识,如果学生未回答出,老师可作补充。
教训:从西晋灭亡中应吸取的主要教训是要正确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执行正确的民族政策。
【探究问题二】北魏孝文帝当时是一个战胜者、征服者,他为什么没有用武力将鲜卑文化推行于中国北方,反而是一定要坚持实施汉化政策
开放性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提示:其一,孝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帝从小受汉族文化的熏陶,热衷于中原文化;其二,孝文帝吸取前秦皇帝苻坚一味使用武力而最终失败的教训,深知鲜卑族若要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立足生根,子子孙孙永远安居乐业,就必须适应占中原主流的汉族人的文化;其三,汉族文化经过长期发展,各方面都有较游牧文化更高的实用价值,故游牧民族向汉文化学习与融合是必然的,因而面对繁华绚烂的汉文化的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客观上讲是顺应时势。这也证明了一个历史上的通则,就是一个文化水准低的民族,即使最初能以武力征服一个文化水准高的民族,但终究还是会被这个文化水准高的民族所溶化进而消失无踪。
*【探究问题三】辩论台:平城与洛阳作为都城,孰优孰劣
此题是拓展题,开放性答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示:平城自然条件比较寒冷干旱,其恶劣的气候环境难以适应经济的发展,偏北的地理位置不利于北魏对整个中原地区的统治,且北方少数民族很容易对平城形成威胁。而洛阳是表现中国文化传统优越性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是许多政权的都城,是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而且,洛阳周围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可见孝文帝迁都与其倾慕汉族文化及想通过迁都来达到统一全国的目的有关,所以迁都势在必行,有利于北魏的统治。
3.对本课内容仍存有的疑问,由老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