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专题八 常见实验操作--【高效二轮复习】2023-2024学年中考科学二轮复习(浙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专题八 常见实验操作--【高效二轮复习】2023-2024学年中考科学二轮复习(浙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27 09:35:24

文档简介

专题八 常见实验操作--【高效二轮复习】2023-2024学年中考科学二轮复习(浙教版)
一、选择题
1.(2021·金华模拟)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B.连接仪器
C.滴加液体
D.稀释浓硫酸
【答案】B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A、根据氢氧化钠的腐蚀性分析;
B、根据玻璃管和橡胶管连接方法分析;
C、根据滴管滴加液体的方法分析;
D、根据量筒不能用于配制溶液分析。
【解答】A、氢氧化钠有腐蚀性,不能放纸上称量,应放玻璃器皿中称量,不符合题意;
B、玻璃管也橡胶管连接应先将玻璃管润湿,再旋转着插入橡胶管,符合题意;
C、滴管滴加液体时要在试管上方垂直悬空滴加,不能伸入试管中,不符合题意;
D、不能在量筒中稀释浓硫酸,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为了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首先用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然后用量筒和水测量金属块的体积如图乙所示。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
A.金属块的质量为39.4g
B.金属块的体积为30cm3
C.金属块的密度为7.88×103kg/m3
D.金属块的密度为7.8g/cm3
【答案】D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天平的使用及读数;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A.根据甲图确定游码的质量和砝码的质量,然后二者相加得到金属块的质量;
B.根据乙图读出两个量筒的示数,然后相减得到金属块的体积;
CD.根据计算金属块的密度。
【解答】A.由图甲可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则游码的质量为4g,那么物体的质量m=20g+10g+5g+4g=39g,故A错误;
B.由图乙可知,金属块的体积为:V=30mL-25mL=5mL=0.005L,故B错误;
CD.金属块的密度:.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3.(2022七上·滨江期末)“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以下实验不属于该研究方法的是(  )
A.研究板块的碰撞时,将两本科学书相对放在一起, 然后向中间移动
B.证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时,用芝麻和黄豆混合,反复摇晃
C.研究地球形状时,用篮球和铅笔实验
D.研究分子热运动时,在清水中滴入红墨水,观察现象
【答案】D
【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模拟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观察,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模拟实验是科学实验的一种基本类型。
【解答】A:研究板块的碰撞时,将两本科学书相对放在一起, 然后向中间移动,属于模拟实验。
B:证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时,用芝麻和黄豆混合,反复摇晃,属于模拟实验。
C:研究地球形状时,用篮球和铅笔实验,属于模拟实验。
D:研究分子热运动时,在清水中滴入红墨水,观察现象,属于转换法。
故选D。
4.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
A.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中压入空气
B.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C.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D.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答案】A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该同学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应尊重实验事实考虑产生此结果的原因,不能一味追求与实验目的一致;考虑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
【解答】A. 验证性实验是已经知道实验结果的,当实验现象与已知的结果不相符时,应该思考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空气中二氧化碳的量太少,通少量空气现象不明显,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所以应该继续通空气,直到现象明显为止,故符合题意;
B. 人体呼吸作用会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违背实验目的(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
C. 实验中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不能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故不符合题意;
D. 验证性实验是已经知道实验结果的,当实验现象与已知的结果不相符时,应该思考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贸然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化学实验中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现象或结果,下列各项对相关异常情况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空气的成分及探究;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A、根据铁丝燃烧需温度达到着火点分析;
B、根据滤纸破损会使滤液仍浑浊分析;
C、根据测定氧气体积分数时红磷不足会使结果偏小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会干扰验证分析。
【解答】A、铁丝燃烧未看到火星四射,可能是温度未达到铁丝的着火点,铁丝未燃烧,不符合题意;
B、过滤时滤液浑浊可能是滤纸破损,不符合题意;
C、测氧气体积分数时,红磷不足,会使测定结果偏小,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干扰二氧化碳的验证,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2023九上·萧山月考)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验证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H2O和CO2
B.用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
C.用酚酞试液鉴别碳酸钠溶液和石灰水
D.稀释浓硫酸
【答案】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浓硫酸的稀释
【解析】【分析】A、根据给试管中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钠的腐蚀性分析;
C、根据碳酸钠溶液和石灰水都呈碱性分析;
D、根据浓硫酸稀释要酸入水中分析。
【解答】A、给试管中固体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有腐蚀性,不能放纸上称量,不符合题意;
C、 碳酸钠溶液和石灰水都呈碱性,都能使酚酞变红,用酚酞不能检验,不符合题意;
D、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倒入水中,并有玻璃棒搅拌散热,符合题意;
故选D。
7.(2021八上·兰溪月考)如图所示为三种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进行如图甲所示的过滤操作,可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固体
B.进行如图乙所示的蒸发操作,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C.进行如图丙所示的蒸馏操作,冷凝管管进出水的方向是a进b出
D.在粗盐提纯实验中,需要用到图示甲、乙、丙三种操作
【答案】B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而食盐溶于水,不能得到食盐固体,故A错误;
B.进行结晶操作时,可以用蒸发皿的余温将剩余的固体结晶析出,故B正确;
C.在蒸馏操作中,冷凝水的方向从下面的b管进入,从上面的a管流出,故C错误;
D.在粗盐提纯实验中,不会用到蒸馏操作,故D错误。
故选B。
8.(2023八上·杭州期中)如图是我们学过的蒸馏装置,关于蒸馏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方法能获得纯净水
B.图中冷凝水的流动方向是B→A
C.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没在水中,且不能碰到容器内壁
D.烧瓶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
【答案】C
【知识点】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对蒸馏操作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 A.通过蒸馏的方式,可以将水中可溶物去除,变成纯净水,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图中冷凝水的流动方向是B→A,这样让冷凝水停留更长时间,增大冷凝效果,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浸没水中,要放在蒸馏瓶支管口处,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烧瓶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
9.(2023九上·浙江模拟)注射器在科学实验中有多种用途。如图所示是小明利用注射器进行的部分实验。
(1)装置甲中器材a的名称是   。利用注射器检查此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和现象为   时,说明装置不漏气。
(2)利用装置乙进行CO还原CuO的实验过程中,不断缓缓来回推拉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
【答案】(1)长颈漏斗;向外拉活塞,观察到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产生;再向内推活塞到一定位置,观察到长颈漏斗内有一段液柱,且高度稳定不变。(只写向内推亦可)
(2)产生气流,使气体与CuO充分接触,有利于装置内的CO与CuO充分反应
【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及压强差原理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及现象分析;
(2)根据气体与固体反应时要使药品充分接触分析。
【解答】(1) 器材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利用注射器检查此装置气密性需利用压强差的原理,操作和现象为向外拉活塞,观察到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产生;再向内推活塞到一定位置,观察到长颈漏斗内有一段液柱,且高度稳定不变。
(2) 利用装置乙进行CO还原CuO的实验过程中,不断缓缓来回推拉注射器活塞是为了产生气流,使气体与CuO充分接触,有利于装置内的CO与CuO充分反应 。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 向外拉活塞,观察到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产生;再向内推活塞到一定位置,观察到长颈漏斗内有一段液柱,且高度稳定不变;(2) 产生气流,使气体与CuO充分接触,有利于装置内的CO与CuO充分反应 。
10.(2023七上·杭州期中)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用图中仪器的字母按要求填空:
可用来被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可用作液体反应的仪器是   ;量取一定量液体时要用到   。
【答案】试管;试管和烧杯;量筒和滴管
【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A是试管,B是烧杯,C是酒精灯,D是燃烧匙,E是胶头滴管,F是细口瓶, G量筒, H是广口瓶。
【解答】可用来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试管;可用作液体反应的仪器是试管和烧杯,试管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烧杯可用作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量取一定量液体时要用到量筒和胶头滴管。
11.(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为了减少误差,采取了如图测量方法。
(1)测得金属丝直径为   。
(2)与上述测量所采用的科学方法相同的有   。(可多选)
A.用量筒和水测出100枚大头针的体积,求一枚大头针的体积
B.测量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求出脉搏跳动一次所需的时间
C.测量课本长度时取五次测量的平均值
D.测量一本书的厚度,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答案】(1)1.4mm
(2)124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读出金属丝的直径和,再除以圈数即可;
(2)测量微小的物理量时,可以一次测量若干相同的物理量,然后除以个数,这就是累积法,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则金属丝的直径和为:6.90cm-5.50村民,
=1.40cm,金属丝共有10圈,则金属丝的直径为:。
(2)测量金属丝的直径时,使用了累积法。
A.用量筒和水测出100枚大头针的体积,求一枚大头针的体积,使用了累积法,故A符合题意;
B.测量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求出脉搏跳动一次所需的时间,使用了累积法,故B符合题意;
C.测量课本长度时取五次测量的平均值,使用了直接测量法,故C不合题意;
D.测量一本书的厚度,得出一张纸的厚度,也使用了累积法,故D符合题意。
故选ABD。
12.(2024七上·宁波期末)正确使用仪器进行测量是科学中必要的技能。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小科同学分别用A、B两种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   刻度尺(填“A”或“B”)的测量结果更精确;B刻度尺的测量结果为   cm。
(2)如图乙,小科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图A中,小科操作中的错误之处是   。改正错误后,小科发现加入一定量的砝码后,指针指在如图B所示位置,再加入一个最小的砝码,又发现指针指在如图C所示位置,则他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
(3)如图丙是小科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设计的四个液体温度计(瓶子、细管材质、瓶内液体均相同)。同一个液体温度计的液柱移动到a、b两处时,所对应温度值的大小关系是:a处   b处(填“<”、“=”或“>”)。将四个温度计分别放到四杯热水中,测量前细管内液面均在a水平面,测量后细管内液面均在b水平面,则烧杯内水温最高的是   。
【答案】(1)B;2.80
(2)称量过程中调节平衡螺母;取下最小砝码,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
(3)<;B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解析】【分析】(1)①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越小,刻度尺越精确,根据图片计算出两把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比较大小即;
②根据图片确定物体边缘所对两个刻度值,然后相减即可。
(2)①在开始测量质量后,只能通过调节砝码和游码的质量,让天平实现平衡;
②根据天平的实验方法解答;
(3)根据热胀冷缩比较温度高低,根据管子粗细比较膨胀体积的大小,分析温度的变化。
【解答】 (1)①由图甲可知,A刻度尺1cm只有1个小刻度,故分度值为1cm;B刻度尺1cm分为10个小刻度,故分度值为1mm,所以B刻度尺的分度值更小,测量更精确些;
②因为物体左侧与3.00cm刻度线对齐,右侧对应5.800cm,所以物体长度为5.80cm-3.00cm= 2.80cm;
(2)①天平测量时,若发现加减砝码总不能使天平平衡,此时应该调节游码,直到指针再次指在分度盘中线处,图中称量时调节平衡螺母是错误的;
②由图B可知,天平的左端下沉,说明砝码质量小,再加入一个最小的砝码后,由图C知天平的右端下沉,说明砝码质量大,此时应该取下最小砝码,向右移动游码,使天平的横梁平衡。
(3)①同一个液体温度计的液柱移动到a、b两处时,b处的体积较大,液体膨胀较多,说明温度较高,即a处②将四个温度计分别放到四杯热水中,测量前细管内液面均在a水平面,测量后细管内液面均在b水平面,由于 B的管子最粗,升高相同高度,膨胀的体积最大,因而温度最高,则烧杯内水温最高的是B。
三、实验探究题
13.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粗盐提纯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除去粗盐中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三个步骤。请给这些步骤排序   。(填字母)
(2)玻璃棒在A操作中的作用是   。
(3)经操作A后滤液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答出点即可)
【答案】(1)CAB
(2)引流
(3)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根据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分析;
(2)根据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用途解答;
(3)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
【解答】(1) 为了除去粗盐中泥沙等不溶性杂质, 需要先将粗盐溶解,再进行过滤,最后加热蒸发结晶即可,则正确顺序为CAB;
(2)玻璃棒在A过滤操作中的作用是引流;
(3)经操作A后滤液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14.(2023八上·鹿城期末)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用所得的精盐配制50g5%的氯化钠溶液。
实验一:下图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下图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操作③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
(2)粗盐提纯的操作顺序为(填操作序号)   、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
(3)操作④中,当观察到   时,停止加热;
(4)实验二: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了50g5%的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②称量精盐时所用砝码生锈(实际质量比所标要大)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答案】(1)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2)①⑤②③⑥④
(3)有大量晶体析出
(4)①③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在对粗盐进行提纯的时候,需要的步骤包括:溶解、过滤和蒸发。
【解答】实验一:(1)操作③溶解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2)粗盐提纯的操作顺序为(填操作序号)①取粗盐;⑤称量粗盐的质量;②将粗盐和水倒入烧杯中;③溶解;⑥过滤;④蒸发;
(3)操作④中,当观察到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
实验二: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会导致溶质质量偏小,从而导致所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②称量精盐时所用砝码生锈(实际质量比所标要大)会导致所取氯化钠固体的质量偏大,即溶质质量偏大,从而导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导致所取水的体积偏大,即溶剂质量偏大,则所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对所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无影响;
故①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实验一:(1)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2)①⑤②③⑥④;(3)有大量晶体析出;实验二:①③。
15.(2023八上·浙江期中)如图为实验室或生活中常见的三种净化水的方法。
(1)图1装置中存在的一处明显错误是   。
(2)下列关于三种净化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
A.图1:用玻璃棒在漏斗中搅拌加速过滤
B.图2:用该装置将海水淡化
C.图3:生活中常用该方法获得饮用水
D.三种净化水的过程均为物理变化
(3)拓展应用:甲型HIN1流感病毒的直径为0.08~0.2微米,带有病毒的飞沫直径一般为1~10微米,能有效防控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N95专业口罩的过滤孔径在0.1微米左右。根据本题信息请说出你对“过滤”概念的理解   。(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1)漏斗的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的内壁上
(2)D
(3)过滤不一定是固液分离或过滤实质上是大小颗粒分离的过程等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过滤操作的规范分析解答;
(2)根据对水的净化的知识的理解判断;
(3)根据描述对过滤的定义进行总结即可。
【解答】(1)根据图1可知,明显错误操作是:漏斗的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的内壁上。
(2)A.过滤依靠的是重力作用,而玻璃棒的搅拌不能加快过滤,故A错误;
B.过滤只能去除不溶于水的固体颗粒,而水中的溶质不能去除,故B错误;
C.生活中的饮用水大多来自地下水,不是蒸馏所得,故C错误;
D.三种净化过程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发生物理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3)根据题意可知,过滤其实是:过滤不一定是固液分离或过滤实质上是大小颗粒分离的过程等。
16.(2023九上·温州期中)小科同学做“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并收集纯净干燥的气体"的实验,设计了如图方案进行实验: (制得 的CO2中常含有HCl和水蒸气)
(1)写出所标仪器的名称:①   
(2)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你认为A装置和D装置相连并产生   现象时就足以说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
(3)该同学想要收集一瓶纯净干燥的该气体,连接上述装置的顺序是:(填写各接口字母) a→    →g→f.其中,写出C装置的作用是:   
【答案】(1)长颈漏斗
(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d→c→b→c;吸收HCl气体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常用仪器的名称;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碳酸盐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3)根据要收集纯净干燥气体,则需先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除去氯化氢杂质,再通入浓硫酸进行干燥,最后再收集分析。
【解答】(1)仪器① 为长颈漏斗。
(2)碳酸盐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A装置和D装置相连并产生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可证明鸡蛋壳主要成分为碳酸盐。
(3)要收集纯净干燥气体,则需先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除去氯化氢杂质,再通入浓硫酸进行干燥,最后再收集,为使药品充分接触,除杂时气体需长导管进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时长导管进气,接口字母为adebcgf。C装置作用是除去氯化氢气体。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2)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 d→c→b→c ;吸收HCl气体。
1 / 1专题八 常见实验操作--【高效二轮复习】2023-2024学年中考科学二轮复习(浙教版)
一、选择题
1.(2021·金华模拟)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B.连接仪器
C.滴加液体
D.稀释浓硫酸
2.(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为了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首先用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然后用量筒和水测量金属块的体积如图乙所示。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
A.金属块的质量为39.4g
B.金属块的体积为30cm3
C.金属块的密度为7.88×103kg/m3
D.金属块的密度为7.8g/cm3
3.(2022七上·滨江期末)“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以下实验不属于该研究方法的是(  )
A.研究板块的碰撞时,将两本科学书相对放在一起, 然后向中间移动
B.证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时,用芝麻和黄豆混合,反复摇晃
C.研究地球形状时,用篮球和铅笔实验
D.研究分子热运动时,在清水中滴入红墨水,观察现象
4.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
A.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中压入空气
B.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C.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D.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5.化学实验中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现象或结果,下列各项对相关异常情况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A B.B C.C D.D
6.(2023九上·萧山月考)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验证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H2O和CO2
B.用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
C.用酚酞试液鉴别碳酸钠溶液和石灰水
D.稀释浓硫酸
7.(2021八上·兰溪月考)如图所示为三种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进行如图甲所示的过滤操作,可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固体
B.进行如图乙所示的蒸发操作,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C.进行如图丙所示的蒸馏操作,冷凝管管进出水的方向是a进b出
D.在粗盐提纯实验中,需要用到图示甲、乙、丙三种操作
8.(2023八上·杭州期中)如图是我们学过的蒸馏装置,关于蒸馏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方法能获得纯净水
B.图中冷凝水的流动方向是B→A
C.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没在水中,且不能碰到容器内壁
D.烧瓶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
二、填空题
9.(2023九上·浙江模拟)注射器在科学实验中有多种用途。如图所示是小明利用注射器进行的部分实验。
(1)装置甲中器材a的名称是   。利用注射器检查此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和现象为   时,说明装置不漏气。
(2)利用装置乙进行CO还原CuO的实验过程中,不断缓缓来回推拉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
10.(2023七上·杭州期中)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用图中仪器的字母按要求填空:
可用来被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可用作液体反应的仪器是   ;量取一定量液体时要用到   。
11.(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为了减少误差,采取了如图测量方法。
(1)测得金属丝直径为   。
(2)与上述测量所采用的科学方法相同的有   。(可多选)
A.用量筒和水测出100枚大头针的体积,求一枚大头针的体积
B.测量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求出脉搏跳动一次所需的时间
C.测量课本长度时取五次测量的平均值
D.测量一本书的厚度,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12.(2024七上·宁波期末)正确使用仪器进行测量是科学中必要的技能。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小科同学分别用A、B两种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   刻度尺(填“A”或“B”)的测量结果更精确;B刻度尺的测量结果为   cm。
(2)如图乙,小科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图A中,小科操作中的错误之处是   。改正错误后,小科发现加入一定量的砝码后,指针指在如图B所示位置,再加入一个最小的砝码,又发现指针指在如图C所示位置,则他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
(3)如图丙是小科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设计的四个液体温度计(瓶子、细管材质、瓶内液体均相同)。同一个液体温度计的液柱移动到a、b两处时,所对应温度值的大小关系是:a处   b处(填“<”、“=”或“>”)。将四个温度计分别放到四杯热水中,测量前细管内液面均在a水平面,测量后细管内液面均在b水平面,则烧杯内水温最高的是   。
三、实验探究题
13.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粗盐提纯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除去粗盐中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三个步骤。请给这些步骤排序   。(填字母)
(2)玻璃棒在A操作中的作用是   。
(3)经操作A后滤液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答出点即可)
14.(2023八上·鹿城期末)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用所得的精盐配制50g5%的氯化钠溶液。
实验一:下图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下图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操作③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
(2)粗盐提纯的操作顺序为(填操作序号)   、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
(3)操作④中,当观察到   时,停止加热;
(4)实验二: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了50g5%的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②称量精盐时所用砝码生锈(实际质量比所标要大)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15.(2023八上·浙江期中)如图为实验室或生活中常见的三种净化水的方法。
(1)图1装置中存在的一处明显错误是   。
(2)下列关于三种净化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
A.图1:用玻璃棒在漏斗中搅拌加速过滤
B.图2:用该装置将海水淡化
C.图3:生活中常用该方法获得饮用水
D.三种净化水的过程均为物理变化
(3)拓展应用:甲型HIN1流感病毒的直径为0.08~0.2微米,带有病毒的飞沫直径一般为1~10微米,能有效防控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N95专业口罩的过滤孔径在0.1微米左右。根据本题信息请说出你对“过滤”概念的理解   。(写出一点即可)
16.(2023九上·温州期中)小科同学做“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并收集纯净干燥的气体"的实验,设计了如图方案进行实验: (制得 的CO2中常含有HCl和水蒸气)
(1)写出所标仪器的名称:①   
(2)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你认为A装置和D装置相连并产生   现象时就足以说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
(3)该同学想要收集一瓶纯净干燥的该气体,连接上述装置的顺序是:(填写各接口字母) a→    →g→f.其中,写出C装置的作用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A、根据氢氧化钠的腐蚀性分析;
B、根据玻璃管和橡胶管连接方法分析;
C、根据滴管滴加液体的方法分析;
D、根据量筒不能用于配制溶液分析。
【解答】A、氢氧化钠有腐蚀性,不能放纸上称量,应放玻璃器皿中称量,不符合题意;
B、玻璃管也橡胶管连接应先将玻璃管润湿,再旋转着插入橡胶管,符合题意;
C、滴管滴加液体时要在试管上方垂直悬空滴加,不能伸入试管中,不符合题意;
D、不能在量筒中稀释浓硫酸,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答案】D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天平的使用及读数;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A.根据甲图确定游码的质量和砝码的质量,然后二者相加得到金属块的质量;
B.根据乙图读出两个量筒的示数,然后相减得到金属块的体积;
CD.根据计算金属块的密度。
【解答】A.由图甲可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则游码的质量为4g,那么物体的质量m=20g+10g+5g+4g=39g,故A错误;
B.由图乙可知,金属块的体积为:V=30mL-25mL=5mL=0.005L,故B错误;
CD.金属块的密度:.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3.【答案】D
【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模拟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观察,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模拟实验是科学实验的一种基本类型。
【解答】A:研究板块的碰撞时,将两本科学书相对放在一起, 然后向中间移动,属于模拟实验。
B:证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时,用芝麻和黄豆混合,反复摇晃,属于模拟实验。
C:研究地球形状时,用篮球和铅笔实验,属于模拟实验。
D:研究分子热运动时,在清水中滴入红墨水,观察现象,属于转换法。
故选D。
4.【答案】A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该同学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应尊重实验事实考虑产生此结果的原因,不能一味追求与实验目的一致;考虑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
【解答】A. 验证性实验是已经知道实验结果的,当实验现象与已知的结果不相符时,应该思考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空气中二氧化碳的量太少,通少量空气现象不明显,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所以应该继续通空气,直到现象明显为止,故符合题意;
B. 人体呼吸作用会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违背实验目的(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
C. 实验中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不能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故不符合题意;
D. 验证性实验是已经知道实验结果的,当实验现象与已知的结果不相符时,应该思考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贸然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答案】C
【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空气的成分及探究;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A、根据铁丝燃烧需温度达到着火点分析;
B、根据滤纸破损会使滤液仍浑浊分析;
C、根据测定氧气体积分数时红磷不足会使结果偏小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会干扰验证分析。
【解答】A、铁丝燃烧未看到火星四射,可能是温度未达到铁丝的着火点,铁丝未燃烧,不符合题意;
B、过滤时滤液浑浊可能是滤纸破损,不符合题意;
C、测氧气体积分数时,红磷不足,会使测定结果偏小,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干扰二氧化碳的验证,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答案】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浓硫酸的稀释
【解析】【分析】A、根据给试管中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钠的腐蚀性分析;
C、根据碳酸钠溶液和石灰水都呈碱性分析;
D、根据浓硫酸稀释要酸入水中分析。
【解答】A、给试管中固体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有腐蚀性,不能放纸上称量,不符合题意;
C、 碳酸钠溶液和石灰水都呈碱性,都能使酚酞变红,用酚酞不能检验,不符合题意;
D、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倒入水中,并有玻璃棒搅拌散热,符合题意;
故选D。
7.【答案】B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而食盐溶于水,不能得到食盐固体,故A错误;
B.进行结晶操作时,可以用蒸发皿的余温将剩余的固体结晶析出,故B正确;
C.在蒸馏操作中,冷凝水的方向从下面的b管进入,从上面的a管流出,故C错误;
D.在粗盐提纯实验中,不会用到蒸馏操作,故D错误。
故选B。
8.【答案】C
【知识点】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对蒸馏操作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 A.通过蒸馏的方式,可以将水中可溶物去除,变成纯净水,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图中冷凝水的流动方向是B→A,这样让冷凝水停留更长时间,增大冷凝效果,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浸没水中,要放在蒸馏瓶支管口处,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烧瓶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9.【答案】(1)长颈漏斗;向外拉活塞,观察到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产生;再向内推活塞到一定位置,观察到长颈漏斗内有一段液柱,且高度稳定不变。(只写向内推亦可)
(2)产生气流,使气体与CuO充分接触,有利于装置内的CO与CuO充分反应
【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及压强差原理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及现象分析;
(2)根据气体与固体反应时要使药品充分接触分析。
【解答】(1) 器材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利用注射器检查此装置气密性需利用压强差的原理,操作和现象为向外拉活塞,观察到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产生;再向内推活塞到一定位置,观察到长颈漏斗内有一段液柱,且高度稳定不变。
(2) 利用装置乙进行CO还原CuO的实验过程中,不断缓缓来回推拉注射器活塞是为了产生气流,使气体与CuO充分接触,有利于装置内的CO与CuO充分反应 。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 向外拉活塞,观察到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产生;再向内推活塞到一定位置,观察到长颈漏斗内有一段液柱,且高度稳定不变;(2) 产生气流,使气体与CuO充分接触,有利于装置内的CO与CuO充分反应 。
10.【答案】试管;试管和烧杯;量筒和滴管
【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A是试管,B是烧杯,C是酒精灯,D是燃烧匙,E是胶头滴管,F是细口瓶, G量筒, H是广口瓶。
【解答】可用来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试管;可用作液体反应的仪器是试管和烧杯,试管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烧杯可用作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量取一定量液体时要用到量筒和胶头滴管。
11.【答案】(1)1.4mm
(2)124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读出金属丝的直径和,再除以圈数即可;
(2)测量微小的物理量时,可以一次测量若干相同的物理量,然后除以个数,这就是累积法,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则金属丝的直径和为:6.90cm-5.50村民,
=1.40cm,金属丝共有10圈,则金属丝的直径为:。
(2)测量金属丝的直径时,使用了累积法。
A.用量筒和水测出100枚大头针的体积,求一枚大头针的体积,使用了累积法,故A符合题意;
B.测量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求出脉搏跳动一次所需的时间,使用了累积法,故B符合题意;
C.测量课本长度时取五次测量的平均值,使用了直接测量法,故C不合题意;
D.测量一本书的厚度,得出一张纸的厚度,也使用了累积法,故D符合题意。
故选ABD。
12.【答案】(1)B;2.80
(2)称量过程中调节平衡螺母;取下最小砝码,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
(3)<;B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解析】【分析】(1)①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越小,刻度尺越精确,根据图片计算出两把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比较大小即;
②根据图片确定物体边缘所对两个刻度值,然后相减即可。
(2)①在开始测量质量后,只能通过调节砝码和游码的质量,让天平实现平衡;
②根据天平的实验方法解答;
(3)根据热胀冷缩比较温度高低,根据管子粗细比较膨胀体积的大小,分析温度的变化。
【解答】 (1)①由图甲可知,A刻度尺1cm只有1个小刻度,故分度值为1cm;B刻度尺1cm分为10个小刻度,故分度值为1mm,所以B刻度尺的分度值更小,测量更精确些;
②因为物体左侧与3.00cm刻度线对齐,右侧对应5.800cm,所以物体长度为5.80cm-3.00cm= 2.80cm;
(2)①天平测量时,若发现加减砝码总不能使天平平衡,此时应该调节游码,直到指针再次指在分度盘中线处,图中称量时调节平衡螺母是错误的;
②由图B可知,天平的左端下沉,说明砝码质量小,再加入一个最小的砝码后,由图C知天平的右端下沉,说明砝码质量大,此时应该取下最小砝码,向右移动游码,使天平的横梁平衡。
(3)①同一个液体温度计的液柱移动到a、b两处时,b处的体积较大,液体膨胀较多,说明温度较高,即a处②将四个温度计分别放到四杯热水中,测量前细管内液面均在a水平面,测量后细管内液面均在b水平面,由于 B的管子最粗,升高相同高度,膨胀的体积最大,因而温度最高,则烧杯内水温最高的是B。
13.【答案】(1)CAB
(2)引流
(3)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根据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分析;
(2)根据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用途解答;
(3)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
【解答】(1) 为了除去粗盐中泥沙等不溶性杂质, 需要先将粗盐溶解,再进行过滤,最后加热蒸发结晶即可,则正确顺序为CAB;
(2)玻璃棒在A过滤操作中的作用是引流;
(3)经操作A后滤液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14.【答案】(1)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2)①⑤②③⑥④
(3)有大量晶体析出
(4)①③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在对粗盐进行提纯的时候,需要的步骤包括:溶解、过滤和蒸发。
【解答】实验一:(1)操作③溶解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2)粗盐提纯的操作顺序为(填操作序号)①取粗盐;⑤称量粗盐的质量;②将粗盐和水倒入烧杯中;③溶解;⑥过滤;④蒸发;
(3)操作④中,当观察到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
实验二: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会导致溶质质量偏小,从而导致所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②称量精盐时所用砝码生锈(实际质量比所标要大)会导致所取氯化钠固体的质量偏大,即溶质质量偏大,从而导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导致所取水的体积偏大,即溶剂质量偏大,则所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对所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无影响;
故①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实验一:(1)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2)①⑤②③⑥④;(3)有大量晶体析出;实验二:①③。
15.【答案】(1)漏斗的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的内壁上
(2)D
(3)过滤不一定是固液分离或过滤实质上是大小颗粒分离的过程等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过滤操作的规范分析解答;
(2)根据对水的净化的知识的理解判断;
(3)根据描述对过滤的定义进行总结即可。
【解答】(1)根据图1可知,明显错误操作是:漏斗的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的内壁上。
(2)A.过滤依靠的是重力作用,而玻璃棒的搅拌不能加快过滤,故A错误;
B.过滤只能去除不溶于水的固体颗粒,而水中的溶质不能去除,故B错误;
C.生活中的饮用水大多来自地下水,不是蒸馏所得,故C错误;
D.三种净化过程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发生物理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3)根据题意可知,过滤其实是:过滤不一定是固液分离或过滤实质上是大小颗粒分离的过程等。
16.【答案】(1)长颈漏斗
(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d→c→b→c;吸收HCl气体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常用仪器的名称;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碳酸盐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3)根据要收集纯净干燥气体,则需先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除去氯化氢杂质,再通入浓硫酸进行干燥,最后再收集分析。
【解答】(1)仪器① 为长颈漏斗。
(2)碳酸盐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A装置和D装置相连并产生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可证明鸡蛋壳主要成分为碳酸盐。
(3)要收集纯净干燥气体,则需先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除去氯化氢杂质,再通入浓硫酸进行干燥,最后再收集,为使药品充分接触,除杂时气体需长导管进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时长导管进气,接口字母为adebcgf。C装置作用是除去氯化氢气体。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2)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 d→c→b→c ;吸收HCl气体。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