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藏戏 教案
教学目标:
1.识字与写字:会读会写“脱缰、咆哮、吞噬、发誓、恐怖、婀娜、雄浑、、哄堂大笑、能歌善舞、青面獠牙、别无所求”等词语;读准多音字“哄、藏、传”。
2.阅读与鉴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查阅资料理解“优哉游哉、开山鼻祖、随心所欲”等词语;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了解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表达与交流:学习课文开头形象概括藏戏特色的写法,照样子介绍一种艺术样式的特色。
教学重难点
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了解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
任务一:认识戏剧名片
(一)学习活动一:欣赏多种戏剧
1.认识戏剧名片。
欣赏越剧、京剧、豫剧三张戏剧名片,了解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节日风俗,还有各具特色的艺术样式。
2.欣赏地方戏剧。
(1)欣赏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京剧《铡美案》和豫剧《花木兰》选段。
(2)交流这些地方剧的特点。
预设:越剧唱腔柔美,具有江南的灵秀之气;京剧脸谱特征非常明显;豫剧激情奔放,充满了阳刚之气。
(二)学习活动二:明确推介任务
1.初识藏戏。
(1)思考:你听说过藏戏吗?请谈谈自己对藏戏的认识。
(2)交流分享。
预设:从名字看,藏戏应该是西藏地区的戏剧;藏戏比国粹京剧还早400年,在藏文化中有很高的地位。
2.拓展了解。
(1)阅读资料,自主思考。
欧洲人看藏戏
2005年,藏戏艺术团在西南欧三国巡回演出,逗留了71天,行程3万公里,演出近50场,10万多观众欣赏了艺术团的藏戏和歌舞节目,领略了世界屋脊的民俗风情。每一个藏戏和歌舞节目都如同磁石般地吸引广大欧洲居民,使他们看到了一种迥然不同的具有粗犷美和神秘美的西藏高原艺术。
欧洲人民感谢艺术团从遥远的东方给他们带来如此神奇美丽的艺术。他们纷纷赞叹:“这是真正的民间传统艺术!实在太美了!”
(2)交流感受。
预设:藏戏将中国民间传统艺术播撒到西南欧三国,受到了欧洲人民的欢迎,真是太了不起了!
3.明确任务。
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并了解藏戏,这节课我们来制作一张藏戏名片,为宣传藏文化尽一份小小的力量。
任务二:讲述藏戏由来
(一)学习活动一:明晰主次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围绕藏戏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哪个内容详写哪个略写?
2.交流分享。
预设:课文写了藏戏“由来”和“特色”两大内容;作者详写藏戏“特色”,略写藏戏“由来”。
(二)学习活动二:简述传奇故事
1.了解戏神唐东杰布。
(1)看图思考:藏戏演出图中的背景人物是谁?请从课文中找找依据。
藏戏演出图
(2)交流分享。
预设:
①他是藏戏的开山鼻祖唐东杰布。我从文中“还是从西藏僧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这个句子找到依据。
②他是唐东杰布。从“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可以看出。
(3)了解戏神:唐东杰布是藏族人民的骄傲,被成为藏戏的“戏神”,更是成为藏民们心中正义、勇敢、智慧的化身,所以每场藏戏的开场部分,都会绘声绘色地讲述他的传奇故事。
2.讲述藏戏传奇故事。
(1)自由试讲:借助课文内容,简要说说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
(2)交流分享。
预设: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桥,老百姓常被江水吞噬。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发誓架桥,为民造福。于是他和能歌善舞的七兄妹组成了一个藏戏班子,用歌舞说唱的形式进行表演。人们出钱的出钱,出力的出力,就这样架起了58座铁索桥,唐东杰布也成为了藏戏的开山鼻祖。
(3)发现秘诀。
①阅读思考:加点词对于讲述这个传奇故事有什么帮助?
◇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一座桥,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疆般的激流中……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传奇。唐东杰布在山南琼结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兄妹……
◇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②交流秘诀:“那时候”为故事的起因,“于是”为故事的经过,“就这样”是故事的结果,抓住这三部分就可以完整并连贯讲述这个传奇故事。
(4)同桌讲述,相互评价。
结合学习评价表,从“故事内容”和“语言表达”两方面进行同桌讲述和综合评价。
任务三:品赏藏戏特色
(一)学习活动一:了解藏戏特色
1.寻找藏戏特色。
(1)根据学习要求自学。
学习要求
①快速阅读第8—17自然段,思考:藏戏有哪些特色?并在书上作批注。
②作者写哪个特色写得具体?在相应段落前做记号。
(2)全班交流。
预设:藏戏有三个特色,分别是戴着面具表演、没有舞台和演出时间长;“戴面具表演”为藏戏的主要特色,作者花的笔墨最多。
(3)结合评价表,对批注藏戏特色进行自我评价。
2.探究藏戏特色。
(1)自主学习第8—14自然段,探究主要特色“戴着面具演出”。
①思考:作者写白色面具和其他面具有什么不同?
画出语句:藏戏面具颜色(样子),代表的人物,面具代表的意义。
用“____的面具是白色的,白色代表____”的句式说说白色面具的人物身份和性格,并从文中找到依据。
②交流分享。
竞猜面具,说说依据。
预设:根据颜色猜测国王、王妃、巫女的面具;根据样子猜测妖魔面具;根据布料和样子猜测村民的面具;根据图案猜测唐东杰布的面具。
③结合评价表,对猜测面具人物和性格进行自我评价。
——聊聊白色面具人物身份和性格。
——说说白色面具和其他面具的不同。
预设:其他面具都只写了一句话,白色面具写了一段话,比较详细。
小结:作者非常清晰地介绍了藏戏“戴面具”“没有舞台”“演出时间长”三个特点,对“戴面具”的特色以及“白色面具”进行详细描写,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2)默读第15、第17自然段,了解次要特色:“没有舞台”和“演出时间长”。
①自主完成填空。
作业单
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背景。表演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 ),不要( ),不要( ),只要( )为其伴奏。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 )就行。
藏戏的情节可以( ),艺人的唱腔、舞蹈动作可以( ),一段戏可以( )地重复,观众也在吃喝玩耍中看戏,双方( ),优哉游哉,一出戏演他个三五天毫不稀奇。
②朗读填写的段落,交流感受。
预设:表演场地宽广辽阔;表演时间毫无限制;给人自由豪放之感。
(3)观看视频,直观感受藏戏特色。
欣赏《藏戏:雪域高原上的文化活化石》;交流观看感受。
(二)学习活动二:发现写作秘妙
1.研读段落,发现写作秘妙。
(1)自由朗读1—3自然段,思考:这三个句子在写什么?
(2)质疑:这三段也在写藏戏的三个特色,是否与第8—17自然段的内容重复?
(3)交流写作秘妙。
预设:强调藏戏的三个特色;激发读者的阅读兴;一详一略,使特色更鲜明。
小结:这样无疑而问,是一种独特的写法,更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表达,下文的介绍也是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自然呼应。
2.感情朗读,体会写法。
任务四:制作藏戏名片
(一)学习活动一:撰写推介语
1.明确推介要求。
(1)阅读学习评价单,明确推介要求。
(2)再次欣赏三张戏剧名片,分清主次并写清楚。
2.交流推介内容。
(1)同桌交流:说说自己怎样有详有略地推介内容,表达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
预设:介绍藏戏由来和特色两个方面,主要介绍特色;介绍藏戏三个特色,主要介绍“没有舞台”的特色;简要介绍藏戏由来,主要介绍“戴面具演出”的特色。
3.撰写推介语。
(1)独立撰写。
(2)交流分享。
(3)评价修改。
对照评价表先自评修改;同桌互评,再次修改。
(二)学习活动二:制作推介卡
1.誊抄推介语。
将修改后的藏戏推介语工工整整地誊抄在藏戏名片上。
2.美化推介卡。
课后在推介卡上粘贴或画上关于藏戏的图片,做到图文并茂,整洁美观。
3.自评互评。
结合评价表,从整齐和美观两维度进行评价。
评价设计
任务二:借助提示,简述藏戏传奇故事。
任务三:研读品赏,了解藏戏特色。
任务四:撰写藏戏推介语,制作藏戏名片。
教学反思
根据“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要求,立足本单元语文要素,《藏戏》一课的教学从读写一体的角度,创设“撰写推介语”这一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积累、感悟、运用语言。
(一)紧扣语文要素,掌握表达要义
本课教学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在学生初读课文,明确文章写了藏戏“由来”和“特色”两大内容后,通过篇幅长短明晰主次安排;在学习藏戏三个特色时,通过朗读、想象、竞猜,感受作者对“戴面具”这个特色的重点描述,并通过比较阅读再一次感受“唐东杰布面具”较为详细的介绍。学生在阅读中掌握了“分清主次,抓住重点”这一表达要义,最后“撰写推介语”这个任务水到渠成,实现略读课文从吸收到表达的有序过渡。
(二)多种形式展现,熏陶民俗文化
立足“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实用性”的特点,结合真实情境进行教学。观看表演,直观感受各种戏剧不同的特色;与同桌互述藏戏由来,感受其传奇的历史;制作藏戏名片,体会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多种形式的展现,给学生以更为广博的人文熏陶和精神影响,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异域文化、人文之美才会渐渐走近学生生活,徐徐拉开神秘的面纱。
(三)发现写作秘妙,感悟语言之美
开头三段排比式的反问,是文本最独特的结构,是作者独具匠心的言语方式。在学生朗读后引导质疑:前后内容是否重复?通过交流,感悟到这样的表达既强调藏戏特色,又抒发作者情感,还能激发阅读兴趣。这是本文的写作秘妙,教师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浸润精粹的语言,慢慢习得语言和言语方式。在撰写推介语时,有学生就尝试运用这样的方式表达,把语言精华吸收为己用。
把握以上三点,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理念落实于民风民俗单元的教学中时,还必须考虑到藏戏、藏文化离学生生活较远,在撰写藏戏推介语的学习任务中注意加强跨媒介阅读,充分利用数字资源和信息化平台,引导学生将课文及多媒体阅读的语言转化为可供自己运用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