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
第1课时 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的基础上进行的。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中的第1课时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是系统学习综合算式运算顺序的开始,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是综合算式的基本运算顺序,因此本课时的学习将为日后其他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学习及灵活运用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理解和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
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过程和格式。
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
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过程和格式。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复习旧知 师:说说下面各题是怎么计算的?再算一算。 总结:在没有括号且只有加法、减法的算式里,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指名学生回答,先算……再算…… 复习没有括号且只有加法、减法的混合运算,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新课做准备。
环节二 探究新知 教学例1: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问题1: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问题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问题3:怎样列式解答? 师:还有其他的列式计算的方法吗? 师:像53-24+38这样的算式叫综合算式。 师:想一想,需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是的,非常好。为了更加清楚地看出运算顺序,我们可以写出每次运算的结果。那怎么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重点。请自己在本子上写一写。 师(一边逐步演示这道题的脱式计算,一边讲解): 1.等号另起一行写在比算式中第一个数字突出一个数字的位置,且上下对齐; 2.在算式下面写出第一步的计算结果 3.没有参与计算的数连同运算符号直接落下来; 4.写出第二步的计算结果。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脱式计算,要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一步一步进行计算。你能说说怎样脱式计算吗?(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呈现步骤) 师(出示算式“15÷3×5”):这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师:是的,只要是不含括号,且是同级运算,就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师:(出示例题的两道算式):观察这两道算式的运算顺序,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总结:是的,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生1:从图中知道了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走了24人,又来了38人。 生2: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生1:分步计算 53-24=29(人) 29+38=67(人) 生2:53-24+38= 生1:先算53-24=29,再算29+38=67 学生自己在小本子上写一写,教师巡视。 生:1.等号另起一行写在比算式中第一个数字突出一个数字的位置,且上下对齐; 2.在算式下面写出第一步的计算结果 3.没有参与计算的数连同运算符号直接落下来; 4.写出第二步的计算结果。 生1:这道算式里也没有括号,且只有乘法和除法。 生2:属于同级运算,应该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生: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通过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目意思,找到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教师展示学生的两种方法,讲解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 围绕如何计算展开讨论,互相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探索出脱式计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精神。再通过两个算式的对比、归纳,得出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环节三 巩固新知 想一想,填一填。 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3、脱式计算以下各题。 4、连一连,带懒羊羊回家。 生1:第一题先算23+6=29,再算29-11=18; 生2:第二题先算2×8=16,再算16÷4=4; 生3:第三题先算72÷8=9,再算9÷3=3; 生1:第一题不对,应该先算34-17=17,再算17+3=20; 生2:第二题正确。 生3:第三题不对,应该先算18÷3=6,再算6×3=18;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反馈。 第一个练习旨在巩固同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第二个练习让学生找错并改正,进一步熟悉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第三个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脱式计算的格式,熟练计算顺序;第四个练习寓学于乐,让学生在有趣的题目中轻松巩固所学知识。
环节四 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生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生2:脱式计算格式: ①等号另起一行写在比算式中第一个数字突出一个数字的位置,且上下对齐; ②在算式下面写出第一步的计算结果; ③没有参与计算的数连同运算符号直接落下来; ④写出第二步的计算结果。 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有哪些认知上的冲突,遇到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环节五 拓展延伸 设计与例题相近又难度稍大一些的题目,旨在既巩固所学的知识,又锻炼学生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