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练习题 (含答案)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练习题 (含答案)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3-27 21:02: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练习题
1.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是当今世界公认的主题。下列方式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
A.分类回收处理生活中的垃圾 B.加大燃煤发电,推广化石燃料
C.美化荒漠,多植树种草 D.建立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
2.关于“碳达峰、碳中和”中的二氧化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过量的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
B.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不是二氧化碳
C.可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
D.固态的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常用于人工降雨
3.“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下列做法与该理念不相符的是(  )
A.植树造林增加绿化 B.废旧电池回收处理
C.污水经过处理后排放 D.提倡使用一次性纸杯
4.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
A.用块状石灰石与稀硫酸制取CO2 B.CO2能使石蕊溶液变为红色
C.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CO D.用燃着的木条检验CO2
5.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硬度都很大 B.室内放一盆水可防止CO中毒
C.C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D.H2CO3不稳定,易分解成CO2和H2O
6.下列二氧化碳的用途与其依据的性质不相符的是(  )
选项 用途 性质
A 用于灭火 不助燃、不可燃、密度比空气大
B 用于生产碳酸型饮料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 用于制造舞台云雾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D 温室中作气体肥料 光合作用
7.碳及其部分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X、Y、Z表示转化中的另一种反应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①中X可以是单质或氧化物 B.反应②中一定体现了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C.反应③中Z物质可以是氢氧化钙溶液 D.打开碳酸饮料瓶盖会发生反应④
8.为了复习巩固金属氧化物和碳的化学性质,某化学研究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如图所示的相关性质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左侧试管中的黑色固体逐渐变红,说明碳具有还原性
B.右侧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碳具有可燃性
C.实验结束时,应该先关闭止水夹,再熄灭酒精喷灯
D.本实验存在安全隐患,应该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9.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常用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所以物质的化学性质都由分子来保持
B.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所以CO2是一种酸
C.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则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10.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W”形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处红色粉末变黑 B.把尾气直接通入到水中进行处理
C.b处的现象为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D.该实验体现了CO的可燃性
11.如图是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需要较高温度
B.木炭发生了还原反应
C.实验结束前应先撤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D.该实验中的木炭粉换成石墨粉,实验现象相同
12.将过量炭粉与氧化铜混合,置于密闭容器中隔绝空气加强热,充分反应。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容器内各相关量对应关系的是(  )
A. B.
C. D.
13.下列试剂和装置适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可以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的是(  )
A. B.
C. D.
14.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说法正确的是(  )
A.鉴别CO、CO2两种气体,可用燃着的木条
B.C、CO、CO2都能使黑色的氧化铜还原成红色的铜
C.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碳单质,其性质相同
D.一氧化碳有毒,在房间内放置一盆水,可以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15.“碳达峰”是指中国承诺2030年前CO2排放不再增长。下列不利于“碳达峰”的是(  )
A.利用二氧化碳加氢制取燃料 B.多种树,扩大绿化面积
C.用新能源汽车代替传统燃油汽车 D.燃放烟花爆竹,增添春节气氛
16.“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关于CO和CO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构成:都是由分子构成,且都有氧分子
B.性质:常温下都是气体,且都有毒,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用途:CO可用来冶炼金属,CO2常做燃料
D.转换:在一定条件下CO和CO2可以相互转换
17.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碳还原氧化铜的气体产物
B.装置C的目的是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C.实验时应先点燃D处的酒精灯,后点燃A处的酒精喷灯
D.该套装置的缺点是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18.化学课程要培养核心素养。下列有关化学核心素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化学观念: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物理性质相似
B.科学思维:硫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燃烧更剧烈,说明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有关
C.科学探究: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可以比较吸入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
D.科学态度:植树造林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是保护空气的有效途径之一,应该多植树造林
19.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有关此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I)喷稀醋酸(Ⅱ)喷水
(Ⅲ)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
(IV)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
A.只有实验Ⅳ中的紫色石蕊纸花会变红
B.实验Ⅳ就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
C.由实验Ⅰ、Ⅱ、Ⅲ、Ⅳ推断,实验Ⅳ中有酸性物质生成
D.对比实验Ⅲ、Ⅳ可知紫色石蕊纸花变红需要有二氧化碳参与
20.某小组设计了如图的创新实验,内层小试管和外层大试管底部分别放有用石蕊溶液染过色的滤纸片,内层小试管壁上有一小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干燥滤纸片不变色,说明CO2不能使石蕊变色
B.通入CO2后润湿的滤纸片由红色变紫色
C.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碳酸钙难溶于水
D.蜡烛熄灭说明CO2不支持燃烧也不可燃
21.2023年6月1日,我国首个海上碳封存示范工程投入使用,该工程可将捕集到的大量CO2气体压缩后封存于海底。
(1)CO2气体可以压缩,说明分子之间有    。
(2)封存前可以用NaOH溶液捕集CO2,其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工业上用CO2与H2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获得乙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C2H4+4X,则X为    。
22.二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气体,能参与很多反应。请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使盛放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覆盖一层白膜,请写出生成白膜的化学方程式    。
(2)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造成海水酸化,请写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3.如图是关于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B装置的作用是    。
(3)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C装置中的现象是    ,D中放置的是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实验过程中小花的颜色    (填“变红”、“变蓝”或“不变色”)。
24.用如图装置制取CO2并验证相关性质。
(1)仪器②的名称是    。
(2)若用装置A制取氧气,其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
(3)相对于装置B,装置D的优点是    。
(4)关闭K2,打开K1,装置E中溶液变红,关闭K1,打开K2,装置H中溶液变红。将变红的两溶液加热相同时间,装置H中溶液变成紫色,而装置E中溶液仍显红色。
Ⅰ.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Ⅱ.加热后,装置E中溶液仍显红色的原因是    。
25.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完成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探究实验。
(1)若用B装置收集二氧化碳,请按气体流向将对应箭头分别画在图中相应的虚线框内。
(2)将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通入C装置中,写出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
26.如表是某饮料的部分标签,兴趣小组同学用实验证明该饮料中含有二氧化碳。
××汽水,清爽柠檬味
配料:水、二氧化碳、白砂糖、柠檬酸等
【查阅资料】
(1)柠檬酸为无色晶体,易溶于水,溶液显酸性,常温下温度加热到175℃才分解;
(2)碳酸常温下不稳定,微热会使分解速率加快;
(3)紫色石蕊试液遇到酸性物质变成红色;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与解释
如图所示,用带有导管橡皮塞代替塑料瓶盖,将导管另一端伸入装有试剂a的试管中。 方案一:试剂a为澄清石灰水     饮料含有CO2
方案二:试剂a为     试管中液体变成红色 饮料含有CO2,使试剂a变成红色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交流反思】
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方案一比较合理,方案二也可能是饮料中的    随气体进入试管从而引起试剂a的变色。
【深入探究】同学们决定在方案二实验的基础上,不增加任何试剂,仅通过一步实验操作即可确认不是因为柠檬酸而引起的变色,该操作及现象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7.同学们对“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进行实验探究,请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目的】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
【探究思路】
(1)判断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根本依据是    ,观察到的可以作为判断依据的宏观实验现象有    (填一项)。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物质间是否反应的实验设计依据是:生成物和反应物的性质差异。
【提出猜想】
(2)猜想一:二氧化碳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猜想二:   。
【实验设计】
(3)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设计如表实验,将实验②补充完整。
序号 实验设计
① 向第一朵纸花喷稀醋酸
②    
③ 将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④ 将第四朵纸花喷水后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4)“实验设计③”的目的是    。
【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结论】
(5)猜想二成立,支持猜想二成立的实验现象是    ,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
【反思交流】
(6)实验探究“无明显实验现象时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核心思路    。(填序号)
A.设计对比实验 B.控制实验条件 C.获取事实证据 D.逻辑推理判断
(7)根据实验结论进行猜想。将二氧化碳在深海中“封存”是减少碳排放的措施之一。但过多的CO2会导致海水酸化,殃及海洋生物,真正实现“海洋封存”,任重而道远。导致海水酸化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28.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现取25g含碳酸钙的大理石于烧杯中,缓慢加入稀盐酸(大理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求:
(1)25g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
(2)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9.鸡蛋壳中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小华为检测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的实验及实验数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信息:鸡蛋壳中其他成分与稀盐酸接触不产生气体。)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完全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为    g。
(2)计算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1-5.BCDBD 6-10.CBBDC 11-15.BADAD 16-20.DCACB
21.(1)间隙。(2)CO2+2NaOH=Na2CO3+H2O。(3)H2O。
22.(1)CO2+Ca(OH)2=CaCO3↓+H2O;(2)CO2+H2O=H2CO3。
23.(1)长颈漏斗。(2)2H2O22H2O+O2↑;吸收水蒸气。
(3)木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不变色。
24.(1)长颈漏斗;(2)2KMnO4K2MnO4+MnO2+O2↑;
(3)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4)Ⅰ、CaCO3+2HCl=CaCl2+CO2↑+H2O;
Ⅱ、装置E中碳酸分解后还有盐酸,盐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25.
(1)
(2)I中紫色石蕊小花不变色,Ⅱ中紫色石蕊小花变红色。
26.【实验探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紫色石蕊溶液;H2CO3;【交流反思】柠檬酸;
【深入探究】对试管加热,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H2CO3H2O+CO2↑。
27.(1)是否生成新物质;颜色变化;(2)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水反应;
(3)向第二朵纸花喷水;(4)验证二氧化碳是否使紫色石蕊纸花变色;
(5)②③中纸花不变色,④中纸花变红色;CO2+H2O=H2CO3;
(6)ABCD;(7)CO2。
28. (1)20g;(2)8.8g
29.(1)4.4;(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