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学习目标
1.了解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
2.理解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人文主义的发展推动了西方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一、文艺复兴 14世纪—17世纪初
以下三幅雕塑作品分别创作于三个不同时期,风格特点有何不同?
你认为哪两个作品风格更加接近?
古希腊时期
中古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
1
2
3
1和3风格更加接近,都更突出人物的神情和肌肉线条。
文艺复兴时期提倡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1.文艺复兴的内涵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一直处在一层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布克哈特
中世纪的人像雕塑,传达出的大多是悲苦、罪孽、绝望、麻木等情绪,这既是基督教「罪」文化的反映,亦是芸芸众生现实处境的写照。
中世纪西欧长期处于教会神学束缚之下,提倡以神为中心,压抑人的自然欲望,人的地位和尊严长期得不到重视。
中世纪末期,人的自我意识觉醒,要求挣脱教会神学束缚,追求个性和自由,古希腊是人文主义思潮的发源地,崇尚以人为中心,两者思想上有较大的共鸣。
1.文艺复兴的内涵
一、文艺复兴 14世纪—17世纪初
文艺复兴仅仅只是对希腊古典文化的“再生”吗?
拉斐尔《雅典学院》
他们笔下的古希腊是那么的令人向往,学者们可以自由发表见解,自由辩论……
内涵:文艺复兴是一场发生在14世纪至17世纪的文化运动,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动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
由于当时的欧洲资产阶级力量还不是十分强大,因此需要借助复兴古典文化之名宣传资产阶级新思想。
一、文艺复兴 14世纪—17世纪初
时隔千年的相遇——文艺复兴和希腊古典文化
1.文艺复兴的内涵
陈衡哲:
文艺复兴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复生(rebirth),一是新生(newbirth),这两个意义都是不错的。
古希腊罗马文化的 “复生”:核心是人文主义,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继承与发展。
资产阶级文化的 “新生”:新兴资产阶级反对教会神学世界观的思想解放运动。
时间:发生于14—17世纪的欧洲
人物: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
形式:借助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实质: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运动
何为文艺复兴?
2.文艺复兴的背景
15世纪的佛罗伦萨
佛罗伦萨是意大利沿海城市之一,这里工商业发达,城市经济繁荣。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生活有更高的需求。
一、文艺复兴 14世纪—17世纪初
意大利地处地中海沿岸,而佛罗伦萨位于意大利中部沿海地区,联通南北,占据得天独厚的有利贸易位置。
来自东方的造纸术、印刷术传入
本土保留大量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希腊罗马文化遗存
2.文艺复兴的背景
艺术家背后的金主——美第奇家族
美第奇家族,是意大利佛罗伦萨15世纪至18世纪中期在欧洲拥有强大势力的名门望族。
美第奇家族资助过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文艺复兴时期的知名艺术家。
柯西莫·德·美第奇
一、文艺复兴 14世纪—17世纪初
2.文艺复兴的背景
但丁
佛罗伦萨贵族
彼特拉克
佛罗伦萨名门望族
薄伽丘
佛罗伦萨商人家庭
达·芬奇
文艺复兴时期在
佛罗伦萨学习
佛罗伦萨汇聚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坚力量
一、文艺复兴 14世纪—17世纪初
经济:商品经济繁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
文化:保留大量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文化遗存,同时吸收东方的文化养料(如造纸术、印刷术的传入等)
地理:地中海沿岸,优越的地理位置
资本:美第奇家族的资助
人才:一大批学者文人汇聚
2.文艺复兴的背景
一、文艺复兴 14世纪—17世纪初
3.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
主张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人文主义和中世纪的宗教神学之间有何冲突?
宗教神学 人文主义
以神为本
禁欲苦行、来世幸福
抹灭个性
愚民政策、反对科学
以人为本
追求享乐、现实幸福
个性自由
探索自然、追求真理
一、文艺复兴 14世纪—17世纪初
时间 领域 代表人物 代表作
14世纪 文学 三杰 但丁 《神曲》
薄伽丘 《十日谈》
彼特拉克 《歌集》
15世纪 美术 三杰 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
《蒙娜丽莎》
米开朗琪罗 《最后的审判》
《创世纪》
《大卫》
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
16世纪 文学 莎士比亚 (英) 《哈姆雷特》
4.代表人物及成就
《地狱》《炼狱》《天堂》
梦幻长诗
14000多行
率先抨击教会腐败
文艺复兴的先驱
反对禁欲苦行
主张发展人性
时间 领域 代表人物 代表作
14世纪 文学 三杰 但丁 《神曲》
薄伽丘 《十日谈》
彼特拉克 《歌集》
15世纪 美术 三杰 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
《蒙娜丽莎》
米开朗琪罗 《最后的审判》
《创世纪》
《大卫》
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
16世纪 文学 莎士比亚 (英) 《哈姆雷特》
4.代表人物及成就
《十日谈》
时间 领域 代表人物 代表作
14世纪 文学 三杰 但丁 《神曲》
薄伽丘 《十日谈》
彼特拉克 《歌集》
15世纪 美术 三杰 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
《蒙娜丽莎》
米开朗琪罗 《最后的审判》
《创世纪》
《大卫》
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
16世纪 文学 莎士比亚 (英) 《哈姆雷特》
主要歌咏他对女友劳拉的爱情,表达了以个人幸福为中心的爱情观念。
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人文主义之父
4.代表人物及成就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
(1)早期:文学三杰
从文学艺术角度,恢复对人的歌颂、赞美,讽刺、挖苦神和神职人员(反对神学,提倡人学)
4.代表人物及成就
(2)鼎盛:美术三杰
4.代表人物及成就
达·芬奇
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
《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
恩格斯称赞达芬奇“不仅是大画家,而且也是大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他在物理学的各种不同部门中都有重要的发现”。
米开朗琪罗《创世纪》
米开朗琪罗
《大卫》
米开朗琪罗
中世纪圣母图
拉斐尔《草地上的圣母》
拉斐尔
(3)扩展:莎士比亚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
5.影响
①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②开普勒:行星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
③伽利略:自制天文望远镜进行天文观察
④布鲁诺:宇宙无中心
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只要目标正确,可以不择手段” ……人可以不受任何道德约束,可以像狐狸一样狡猾,像狮子一样凶狠,去夺取并维护权利。
——马基雅维里1532年《君主论》
造成社会混乱和个人私欲的膨胀
(1)积极:
对当时: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
对后来:推动新航路开辟、宗教改革的到来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2)消极:
利己主义盛行——对于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运动后期个人私欲膨胀和社会混乱;
缺乏群众基础——影响仅限于上流社会与知识阶层,缺少群众基础。
材料:在16世纪初,当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已经达到高峰的时候,道德堕落跟随个性的高度发展成为了一种流行。这种精神常常表现出肆无忌惮的利己主义。
二、宗教改革 16、17世纪
德意志是“教皇的奶牛”
材料:教会霸占了欧洲各国1/3的土地,教徒也必须把全部收入的1/10交给教会(什一税)。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的财富达30万古尔登。这个数目……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
根本原因:天主教会对德意志的压榨,激化教会和德意志民族的矛盾,阻碍了德意志资本主义的发展。
1.背景:
1.背景:
来吧,当你购买赎罪券的时候,灵魂就能得到救赎。
教会兜售赎罪券
马丁·路德
导火线——教皇兜售赎罪券,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痛斥这一行为,宗教改革拉开序幕。
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就可以得到救赎,无需购买赎罪券。
二、宗教改革 16、17世纪
“基督教的最终权威是《圣经》而非教皇”。——马丁·路德
2.主要主张
(1)因信称义,信仰得救
罗马教会
马丁·路德
因信称义、信仰得救
教徒
(信仰上帝)
直接对话、得救
上帝
因行称义
教徒
神职人员
上帝
间接对话、得救
否定教会和教皇权威,主张人的灵魂救赎依靠自己的信仰,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二、宗教改革 16、17世纪
(2)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民族教会——教随国定,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
廉俭教会——简化宗教仪式,反对教会的金钱压榨
亨利八世
英国宗教改革主导者
1533年国王亨利八世禁止英格兰教会向教廷缴纳岁贡。次年,促使国会通过《至尊法案》,规定英格兰教会不再受制于教皇而以国王为英格兰教会的最高元首,并将英格兰教会立为国教。
英国国王这一做法产生什么影响?
①国王成为国家最高代表,王权不断强化,王权高于教权;
②英国逐步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推动民族国家的形成;
③有利于国内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得到市民阶层的支持。
民族语言——民族国家的象征之一
2.主要主张
二、宗教改革 16、17世纪
3.结果——各国另立宗教派别,新教形成
基督教(1世纪诞生)
1054年第一次分裂
天主教(西派)
东正教(东派)
16世纪第二次分裂
天主教
新教
宗教改革
路德派
英国国教
加尔文派
二、宗教改革 16、17世纪
4.性质及影响
宗教
改革
思想解放运动
破除对教会的迷信
进一步解放思想
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政治运动
摆脱罗马教廷控制
王权不断强化
民族国家的形成
社会运动
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得到广大市民阶层的支持
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统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宗教改革 16、17世纪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
2.主要成就:哥白尼“日心说”、牛顿经典力学等
近代科学特指16-19世纪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突破。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推动人文主义的传播,人的作用得到重视,对自然的探索也不断深入,催生近代科学。
哥白尼日心说提出的重大意义:
否定教会宣扬的“地心说”,进一步打击教会权威,促进思想解放。
科学革命
思想革命
推动
一场弘扬理性的思想革命到来——启蒙运动
人的理性思考能力得到肯定
哥白尼
1.何为近代科学?
所谓启蒙,即运用自己的理性思考能力,摆脱蒙昧状态,启迪智慧。
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日益解放,理性思考能力日益得到肯定,然而现实中仍然受到教会和专制王权的束缚,尤其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改变现状。
核心——理性,即人的思考判断能力
四、启蒙运动 17、18世纪
1.背景——人为什么要思考?
材料 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 ……在伽利略、牛顿等人引发的“科学革命”的启发下,启蒙思想家们力图发现统治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由此引发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理想和现实的冲突
2.主张——思考出了什么?
提出他们的政治理想,构建了一套人类社会未来理想的政治模式。
当我们是一个个体的时候
独立思考
理性判断
当我们组成一个集体的时候
天赋人权
人人平等
当群体变成一个国家的时候
民主制度、法治
权力制衡机制
未来理想政治模式
四、启蒙运动 17、18世纪
四、启蒙运动 17、18世纪
3.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洛克(英国)
君权民授理论和社会契约理论,分权学说
亚当·斯密
(英国)
自由主义
经济思想
伏尔泰
(法国)
开明君主制
君主立宪制
孟德斯鸠
(法国)
三权分立
相互制衡
卢梭(法国)
主权在民
集大成者
康德(德国)
启蒙思想家群英荟萃
4.影响
(1)思想: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
(2)政治:①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②启蒙思想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中华民国成立
路易十六在狱中阅读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叹道:“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
四、启蒙运动 17、18世纪
本课总结
人文主义精神
起源
古希腊——反对以神为中心,提倡以人为中心
湮灭
中世纪(教会神权控制)
复兴
文艺复兴(借助复兴古典文化之名,宣传资产阶级新思想)
发展
宗教改革——披着宗教外衣的政治运动
启蒙运动——直接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构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模式
人文主义不断深入发展
批判对神的迷信
批判教会神学
批判教会和封建专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