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峡》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28 13:14: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27.三峡
郦道元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三峡山水的特点。
3.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手法。
[教学重点]
1.了解三峡山水的特点。
2.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手法。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手法。
[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讨论,课下探究学习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三峡》风光片片段)
三峡,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全长192公里。
瞿塘峡的雄伟,巫峡的秀丽,西陵峡的险峻, ( http: / / www.21cnjy.com )使这驰名世界的山水画廊气象万千——这里的群峰,重岩 叠嶂,峭壁对峙,烟笼雾锁;这里的江水,汹涌奔腾,惊涛裂岸,百折不回;这里的奇石,嶙峋峥嵘,千姿百态,似人若物;这里的溶洞,奇形怪状,空旷深邃,神秘莫测……三峡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无不如诗如画,并伴随着许多美丽的神话和动人的传说,令人心驰神往。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郦道元一同去游览美丽的三峡。(教师板书《三峡》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三峡山水的特点。
3.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手法。
三、作者简介以及写作背景
郦道元,字善长,字善长,范阳涿鹿 (今河北 ( http: / / www.21cnjy.com )省涿县)人,生活于南北朝北魏时期。在北魏宣武帝、孝明帝两朝为官,不论在地方还是中央,他为政都以严厉出名。
本文选自的《水经注》是郦道元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经》一书做的注释,全书叙述了1350条水道,注文三十余万字。此书以水道为纲,同时记述流经地区的山陵、湖泊、郡县、城池、关塞、名胜,还有土壤、植被、气候、水文和社会经济、民俗风习等,历史故事也在其中详细记载。《水经注》对于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和世界地理学史上都有重要地位。《水经注》中山川景物的描写,还被作为文学作品受到后人高度评价。
四、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请学生朗读课文,要求:(1)用笔画出不会读的生字词,并结合课下注释标注拼音。(3)读准字音,朗读全文。
2、检测字词(幻灯片14)
出示字词,要求学生读出正确的读音并将其标注在生字旁。
瞿(qū)塘峡 巫(wū)峡 阙(quē)处 叠嶂(dié zhàng)
曦(xī)月 襄(xiāng)陵 沿溯(sù) 素湍(tuān) 绝巘(yǎn)
飞漱(shù) 属(zhǔ)引
3、二跟读课文,读准停顿。
教师示范朗读全文,请学生跟读,要求用“|”划出句子间的停顿。
学生跟读。并在书上做标划。然后放声自己朗读全文。
4、三默读课文,疏通文意。
活动一:要求(1)默读课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全文。(2)将重点词句意思批注在句旁。(3)将不会翻译的词句画出来与同桌讨论,还不会的保留在班级讨论。
活动二:学生集体讨论不会翻译的词句。
活动三:检查重点词句的翻译。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 沿溯阻绝 逆流而上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快
③素湍绿潭 白色
④每至晴初霜旦 早晨
⑤哀转久绝 断绝,消失
(2)翻译句子。
①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重叠的山岩和屏障似的山峰遮住了天日。
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晴朗的)正午或半夜,是不能见到日月的。
③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季,江水漫上丘陵,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路都被阻绝。
④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是乘御快马疾风,也没有这样迅疾。
⑤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峻、草茂,确实给人带来无限的情趣。
五、美读赏析。
在疏通文意后,就让我们随着郦道元一同去游览美丽的三峡,看看它究竟美在哪里?
1.朗读课文,赏析层次之美。
问题: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欣赏文章的层次之美。
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学生明确:文章先写山(第一段),后写水(第二至四段)。层次美在条理清晰。
2.品读课文,赏析三峡景色之美。
(1)赏析山势之美。(幻灯片播放三峡山的图片)
问题:朗读课文第一段,赏析三峡的山美在哪里?
学生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笔画出表明山势之美的语句,然后概括。
讨论明确:三峡的山美在:(1)连绵不断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可以看出,两岸山连着山,一点没有断缺的地方,所以连绵不断。(2)遮天蔽日。“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重叠的山岩和屏障似的山峰遮住了天日,所以遮天蔽日是其特点。 (3)壮丽绚美。“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给人以壮丽绚美的气势。
(2)赏析江水之美。(幻灯片播放三峡水的图片))
问题:三峡的水美在哪里?请同学们朗读课文二至四段,结合文中语句,赏析其特点。
学生自读课文,画出表现水的特点的语句,并作赏析。
讨论明确:三峡的水美在:
(1)美在四季之景不同。随着四季的变化,三峡风光呈现出不同的景象。
(2)美在四季之水不同。
夏水——奔放美:水流湍急。“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可见江水之大,水流之急。
春冬之水——清悠美:水缓潭清。“素 ( http: / / www.21cnjy.com )湍绿潭,回清倒影”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可见水流轻缓,潭水青绿。“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环境清幽。
秋水——凄婉美:寒肃,凄哀。“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用林间的寂静,猿鸣的哀婉,从侧面衬托了水的凄寒。
3.析读课文,赏析写法之美。
问题:在写三峡之景时,作者采用哪些表现手法来突出三峡山水的特点,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次品析文章的写法之美。
学生自己轻声朗读语句,品析画出相关语句,批注表现手法,以及自己的理解。然后,四人小组展开讨论。
讨论明确:写法之美表现在:
(1)美在大笔点染手法的运用。作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2)美在衬托手法的使用。
第一段,作者运用侧面衬托的手法突出山势的高耸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晴朗的)正午或半夜,是不能见到日月的,从侧面写出了山高。
第二段,写夏水的湍急,用“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面烘托出水流之急,船行速读之快。
第四段,“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用林间的寂静,猿鸣的哀婉,从侧面衬托了水的凄寒。
(3)美在动静手法的运用。
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 ( http: / / www.21cnjy.com )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动静结合,摇曳多姿的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4)美在修辞手法的运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是骑着快马,驾着风,也不会有这么快,运用比喻,写出水流之急,水速之快。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运用引用的修辞手法,反衬了三峡的凄凉。
4.品味语言,赏析语言之美。
问题:眼前这连绵不绝的群山,清澈湍急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江水,真可谓“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这也更让我们不得不惊叹郦道元的生花妙笔。正是由于他能抓住特点描写景物,注重字词锤炼,所以才能传神地刻画出三峡的特点。请同学们画出文章中,使用传神的词语,品味美在哪里?
学生轻声朗读语句,画出用词精妙之处,批注自己的品析,然后在班上讨论。
讨论明确:第一段,“略”字用得好。一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强调没有一点,完全没有断绝的地方;二是用这个字突出了山的高低起伏,连绵不断。第三段,“素”字用的好,写出冬季江水白而无色,草木枯荣的景象。“绿”字,不仅写出春水的色彩,还写出潭水的深澈,以及春回大地后草木荣发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5.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在本文,我们随作者一起欣赏了文章的层次之美,景色之美,手法之美,语言之美,这真是一次愉快的美丽阅读之旅。
六、拓展延伸
如今的三峡,不仅因为景色之美吸引了中外游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更因三峡工程的建设成为举世瞩目。正如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中写道:“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一组三峡工程的图片。(展示三峡图片)
作业:加入时空可以打通,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给郦道元写一封信用你的笔描述今天的三峡新景,邀请他同我们一起再游三峡。
七.反馈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诗,你能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吗?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答案: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