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卷(PDF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卷(PDF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3-27 14:17:31

文档简介

2024年春期六校第一次联考
高二年级化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答案】D
1
【解析】 H原子中不含中子,A项错误;玻尔原子结构模型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是线
状光谱的实验事实,B项错误;玻尔原子结构模型不能解释有外加磁场时氢原子光谱有多条
谱线的事实,C项错误;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D项正确。
2.【答案】C
【解析】px、py、pz轨道相互垂直,且能量相等,A项错误;2s轨道上的电子比 1s轨道上
的电子能量高,在离核较远的位置出现的概率大,B项错误;1s、2s、3s、4s电子云均为球
形,但大小不同,C项正确;电子在电子云轮廓图内出现的概率大,在轮廓图外区域出现的
概率小,D项错误。
3.【答案】B
【解析】根据构造原理,电子并不总是填满一个能层后再开始填入下一个能层,A项错误;
主族元素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为 2、8、18等,均为偶数,不可能有未成对电子,B项正确;
He 2元素的电子排布式为 1s ,属于 p区元素,C项错误;焰色试验产生的光谱为发射光谱,
D项错误。
4.【答案】D
【解析】基态碳原子核外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为 4种(即占有的原子轨道数),A项错误;
C、N、O、F的第一电离能的大小顺序为 F>N>O>C,B项错误;氮原子的第三电离能是指失
去 2p能级上的电子所需能量,而碳原子的第三电离能是指失去能量较低的 2s轨道上电子所
需的能量,C、N的第三电离能的大小顺序应为 C>N,C项错误;C、N、O、F的电负性的
大小顺序为 F>O>N>C,D项正确。
5.【答案】C
【解析】蔗糖溶于水、干冰升华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化学键不发生变化,氯化钠固体熔
化破坏的是离子键,均不符合题意;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发生电离,共价键被破坏,C项符合
题意。
6.【答案】C
【解析】稀有气体分子中不存在化学键,A项错误;标准状况下,苯为液态,且苯分子中
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只存在一个大π键,B项错误;[Zn(NH3)4]Cl 2+2中 Zn 与 N原子之间
的配位键和 NH3中的 N—H均为σ键,C项正确;HCN分子中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 1∶1,D
项错误。
1 5
高二年级化学参考答案 第 页 (共 页)
{#{QQABJQKEogAAAIIAARhCUQEACEGQkBAACCoGBBAIoAIACRFABAA=}#}
7.【答案】B
【解析】CO2为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A项错误;C2H4分子中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且所有原子共面,分子呈轴对称,为非极性分子,B项正确;白磷(P4)分子含非极性键的
非极性分子,C项错误;Na2O2中含离子键和非极性键,为离子化合物,不存在单个分子,D
项错误。
8.【答案】C
【解析】C=C不是两个 C—C的简单加合,故 C=C的键能不是 C—C键能的 2倍,A项
错误;甲烷和白磷(P4)分子均为正四面体空间构型,但键角不相等,B项错误;Si的原子
半径较大,难以肩并肩形成π键,C项正确;氟的非金属性最强,氟与碳成键时对电荷的束缚
能力更强,使 C—F键能大于 C—H,且能用做不粘锅涂层,说明聚四氟乙烯耐高温,化学性
质稳定,D项错误。
9.【答案】D
【解析】XeF2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 2+(8-2)/2=5,A项正确;SO2和 SO3分子中 S原
2
子的价层电子对数均为 3,均采取 sp 杂化,VSEPR模型相同但实际空间结构不同,B项正
确;Cl 32O分子中中心原子 O的价层电子对数为 2+(6-2)/2=4,采取 sp 杂化,实际空间结构为
V形,C项正确;杂化轨道用于容纳形成σ键的电子和孤电子对,未参与杂化的电子形成π键,
2
吡啶分子中 N原子的孤电子对应占据 sp 杂化轨道,D项错误。
10.【答案】A
【解析】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由分子间作用力决定,与化学键无关,A项错误;CO2和 CS2
的组成和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B项正确;H2O分子间的氢键数目比
HF分子间的氢键数目多,HCl分子间不存在氢键,因此沸点:H2O>HF>HCl,C项正确;对
羟基苯甲醛中存在分子间氢键,邻羟基苯甲醛易形成分子内氢键,分子内氢键对熔沸点基本
无影响,D项正确。
11.【答案】B
【解析】离子键和金属键都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A项正确;金属导电是因为在外加电
场作用下,自由电子发生定向移动,B项错误;金属晶体中只存在阳离子,无阴离子,C项
正确;成键原子所属元素的电负性差值越大,原子之间越容易得失电子而形成离子键,离子
键成分越大,D项正确。
12.【答案】D
【解析】加入乙醇可以降低溶剂水的极性,促使水合硫酸四氨合铜晶体析出,A项正确;
2+
该配合物中 Cu 提供空轨道,NH3和 H2O分子中的 N和 O原子分别提供孤电子对形成配位
2+ 2+
键,B项正确;该配合物加热时先失去水,说明 H2O与 Cu 之间的配位键比 NH3与 Cu 之
间的配位键弱,C项正确;该配合物的内界和外界之间以离子键结合,D项错误。
2 5
高二年级化学参考答案 第 页 (共 页)
{#{QQABJQKEogAAAIIAARhCUQEACEGQkBAACCoGBBAIoAIACRFABAA=}#}
13.【答案】A
【解析】[Cu(NH3)4]SO4、NH3中 N 3原子均采取 sp 杂化,[Cu(NH3)4]SO4中 N原子没有孤
电子对,所以[Cu(NH3)4]SO4中 H—N—H的键角大于 NH3中 H—N—H的键角,A项错误;
同种类型分子,中心原子不同,配位原子相同时,中心原子电负性越大,成键电子对距离中
心原子越近,成键电子对间排斥力较大,使键角较大,B项正确;气态 SeO3分子中中心原子
Se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sp2 2 SeO,为平面三角形分子,键角为 120°, 3 离子的中心原子 Se的杂
3
化轨道类型为 sp ,为三角锥形分子,键角小于 109.5°,C项正确;多重键的电子云占有更大
空间,排斥作用更大,使得 COCl2分子中 Cl—C=O的键角大于 Cl—C—Cl的键角,D项正
确。
14.【答案】B

BH
【解析】 4中 B的价层电子对数为 4+(3-4+1)/2=4 sp
3 BH
,采取 杂化,A项正确;由 4
中 H为-1价可知,电负性 O>H>B,B项错误;基态 Ge原子的核外有 32个电子,每个电子
的运动状态各不相同,C项正确;与 Ti同周期且含有相同未成对电子数的主族元素有 Ge和
Se两种,D项正确。
15.【答案】B
【解析】H2S分子和 H2O分子结构相似,均为 V形分子,A项错误;以极性键结合的双
原子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B项正确;乙醇分子中没有手性原子,不具有旋光性,C项错误;
BF3和 NF3的空间结构分别为平面三角形和三角锥形,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 55分)
16.(每空 1分,共 11分)
【答案】
(1)
BeCl 2 2 2 NH3 CO SO XeO3 3 3
sp sp3 sp2 sp3 sp3
杂化方式
空间构型 直线形 三角锥形 平面三角形 三角锥形 三角锥形
(2)HF
【解析】
(1)略
(2)HF可形成分子间氢键,沸点比 HCl高,容易液化。
17.(共 14分)
【答案】
(1)s和 p(1分)
3 3
2 M 1 + ( ) ( 分) 或 (2分)
2 2
(3)基态碳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后的 2p轨道为半充满状态、稳定性较强,放出的能量较大,
而基态氮原子的 2p轨道为半充满状态,稳定性较强,不易结合一个电子,所以碳元素
3 5
高二年级化学参考答案 第 页 (共 页)
{#{QQABJQKEogAAAIIAARhCUQEACEGQkBAACCoGBBAIoAIACRFABAA=}#}
的 E1较氮元素的大(2分)
(4)H2O、H2S或 H2Se(2分)
(5)乙醇可与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而乙硫醇分子的极性较弱,且不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
(2分)
6 6Π( ) 6(2分)
(7)BrCl+H2O=HCl+HBrO(2分)
【解析】
(1)氢元素在 s区,其它非金属元素在 p区。
2 2 2 6 2 3( )基态磷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 2s 2p 3s 3p ,最高能层为第三能层,即M层。3p轨
3
道 3 +个电子自旋方向相同,其它轨道电子自旋方向各自相反,故自旋磁量子数的代数和为
2
3
或 。
2
(3)略
(4 )原子个数相等、价电子数相等的分子或离子互称为等电子体,故NH2的等电子体可以是
H2O、H2S或 H2Se。
(5)乙醇分子中含有—OH,可以与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硫元素的电负性小,故乙硫醇分
子中的—SH不能形成氢键。
6 6 6Π Π( )苯分子中的大π键为 6,故与其结构相似的吡啶分子中的大π键也为 6。
(7)氯元素的电负性大于溴元素,故氯原子的吸引电子能力强,表现负价。
18.(每空 2分,共 18分)
【答案】
(1)Al(或铝,2分)
(2)Na、Mg、Al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价电子数(自由电子数)依次增多,导致金属键依
次增强,失电子能力依次减弱,所以化学活动性依次减弱(2分)
(3)B(2分)
(4) 或写作: (2分) 4(2分)
5 sp2( ) (2 3分) sp (2分)
(6)3d104s24p1(2分)
(7)③(2分)
【解析】
(1)元素②的第一、第二、第三电离能与第四电离能相差悬殊,价电子数应为 3,故为铝。
(2)略
4 5
高二年级化学参考答案 第 页 (共 页)
{#{QQABJQKEogAAAIIAARhCUQEACEGQkBAACCoGBBAIoAIACRFABAA=}#}
(3 2 1)基态 Al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Ne]3s 3p ,转化为激发态时,吸收的能量最少,说明进
入高能级的电子最少,且 B的电子排布符合洪特规则,能量低于 A,故所需能量最少的为 B。
(4)在 Al2Cl6分子中,Cl提供孤电子对,Al原子提供空轨道,形成配位键。每个 Al原子与
4个 Cl原子成键,故配位数为 4。
(5)在 H3BO3和[B(OH)4] 中 B原子分别与 3个、4个 O原子形成σ键,且无孤电子对,没有
2 3
形成π键,故杂化类型分别为 sp 和 sp 。
10 2 1
(6)基态 Ga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 4s 4p
(7)Be与 Al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对角线位置,根据对角线规则,二者性质相似。
19.(每空 2分,共 12分)
【答案】
(1)第四周期Ⅷ族(2分) (2分) 1s22s22p63s23p63d6或[Ar]3d6(2分)
(2) 或 (2分)
(3)7(2分)
(4)[Co(NH3)5Cl]Cl2(2分)
【解析】
(1)铁元素为 26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Ⅷ族,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63d64s2 2+,故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基态 Fe 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63d6或[Ar]3d6。
(2)Cr 元素为 24 号元素,故其基态原子价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或

(3)基态 Zn原子中的电子占据的能级有 1s、2s、2p、3s、3p、3d、4s,同一能级的各个轨
道能量相同,故有 7种能量不同的电子。
(4)配位化合物中,内界和外界在水溶液中可完全电离,内界中的粒子难电离,CoCl3 5NH3
与足量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 2 mol AgCl,故外界中含 2个氯离子,因此,CoCl3 5NH3的化学
式为[Co(NH3)5Cl]Cl2。
5 5
高二年级化学参考答案 第 页 (共 页)
{#{QQABJQKEogAAAIIAARhCUQEACEGQkBAACCoGBBAIoAIACRFABAA=}#}2024年春期六校第一次联考
高二年级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非半弗所,则不动,说在端”,“端”就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这是公元前5世纪的中国哲
学家墨子提出的类似于原子论的思想。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均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
B.卢瑟福的核式原子结构模型很好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为线性光谱
C.利用玻尔原子结构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有外加磁场时氢原子光谱有多条谱线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下列关于原子轨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A.p能级的P、P,、P,轨道相互垂直,其能量大小关系为PxB.2s电子能量比1s电子能量高,总是在比1s电子离核更远的地方运动
C.1s、2s、3s、4s电子云轮廓图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
D.电子只能在电子云轮廓图的范围内运动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随着核电荷数递增,电子总是填满一个能层后再开始填入下一个能层
B.基态原子的次外层有未成对电子的元素一定不属于主族元素
C.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s2的元素不可能在元素周期表的p区
D焰色试验的原理是电子由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产生的吸收光谱
4,氟特加氟碳表面改性处理剂是前苏联根据航天器在太空恶劣环境需要无固体颗粒、化学稳
定性和热稳定性高、耐受性强、减摩抗磨效果好、综合性能持续时间长的摩擦润滑材料而开
发的一种全新的氟碳涂层材料,其全称为全氟聚氧烷基碳酸氮素衍生物。下列有关其组成
元素的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高二年级化学试题第】页(共6页)》

0000000
A.基态碳原子核外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有6种
B.C、N、0、F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F>0>N>C
C.C、N的第三电离能的大小顺序为:N>C
D.C、N、0、F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F>0>N>C
5.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A.蔗糖溶于水
B.氯化钠固体熔化
C.氯化氢气体溶于水
D.千冰升华
6.σ键和T键的成键方式不同,下列有关σ键和π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分子中都存在σ键
B.标准状况下,22.4L苯分子中含有3N个π键
C.1mol配合物[Zn(NH3)4]Cl2中含有16N个σ键
D.已知CN与N,结构相似,HCN分子中σ键与T键数目之比为2:1
7.下列物质中,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且为非极性分子的是
A.C02
B.C2H
C.P
D.Na2O2
8.键参数是分析化学键性质的重要参考。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C=C的键能是C一C键能的2倍
B.甲烷和白磷(P4)分子均为正四面体空间构型,因此键角相等
C.C02中C与0原子间可形成π键,但Si02中Si与0原子间不能形成π键,是因为Si的原
子半径较大的缘故
D.C一H键的键长小于C一F键,C一F键更易断裂,所以用做不粘锅涂层的聚四氟乙烯的化
学稳定性低于聚乙烯
9.下列有关分子中杂化类型和空间结构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XF2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5
B.S02和SO3分子中S原子均采取sp杂化,具有相同的VSEPR模型
C.化合物Cl20的立体构型为V形
D.吡啶()中含有与苯类似的大π健,其N原子的孤电子对占据2印轨道
10.下列有关物质熔沸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因为碳氢键键能小于碳氧键,所以CH4熔点低于CO,
B.CS2的沸点高于C02
C.F、Cl、O三种元素的简单氢化物祧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H2O>HF>HC
OH
D.对羟基苯甲醛(HO-CHO)的熔沸点高于邻羟基苯甲醛(C一CHO)
高二年级化学试题第2页(共6页)
000000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