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驱遣我们的想象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6 驱遣我们的想象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8 08:46: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驱遣我们的想象
统编版 · 语文 · 九年级(下)
了解作者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了解背景
本文节选自《文艺作品的鉴赏》(《叶圣陶集》第十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文艺作品的鉴赏》还包括“要认真阅读”“训练语感”“不妨听听别人的话”等内容。1912 年起,叶圣陶先生即从事语文方面的教学工作,之后又接触编辑、出版工作,写下了大量文章,就我国语文教育工作说利弊,谈得失,找方法。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
生字词
多音字
形近字
形近字
词语解释
开始发生;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
只顾眼前,暂且偷安。
符合;合得来,意气相投。
形容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固执,不知变通。
萌生
苟安
契合
怅然
意境
拘泥
课文分层
第三部分(14)
第一部分(1-4)
总结全文,指出鉴赏文艺的最大目的以及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
以“歌谣”为例,按时间顺序介绍文艺的发展过程,指出古今各类文艺从外表说,都是文字的集合体。
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和《海燕》的解读为例,指导读者如何驱遣想象去阅读,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第二部分(5-13)
走进课文
欣赏文艺作品,必须要学着驱遣自己的想象力,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才能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
作者在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中心论点?
文章第一部分是如何阐述文艺与文字的关系的?
文章开篇先介绍了文艺的产生;然后介绍文字产生后,文艺与文字“并了家”;最后介绍当纸笔以及印刷术发明后,文字完全成为文艺的集合体,而且文字不断成为各种文艺作品的集合体。
第5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简析其作用。
比喻论证
把文字比喻为一道桥梁,论述了文字是沟通读者和作者的渠道,读者通过文字桥梁走向作者,继而读懂作者,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文字是作者传情达意的载体和工具(桥梁),经由文字,作者的所见所感才为读者所知。读者欣赏文艺作品,必须借助文字的品析,才能“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因此,论述作者、读者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是为了明确文艺作品的本质,是表达中心论点的前提。
在第6、7段中,论述作者、读者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有什么作用?
第8、9两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说说要如何驱遣想象。
举例论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仅按字面解释,是接触不到作者的所见所感的。
在想象中睁开眼来,就会发现这两句的图画美和意境。
根据景物,想象画面,领会意境。
死盯文字而不能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
反面分析
正面分析
体会到一种愉悦。
第11、12两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说说要如何驱遣想象。
举例论证
海燕
单就字面解释,领会不到《海燕》这首诗的意思。
在想象中生出一对翅膀。会进入到作者创造的情境中去,与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驱遣想象去阅读,才能接触到作者的意境。
鉴赏文艺不能“死盯着文字”,不然就不能从文字领会作者的意境,就无从得到这种受用了。
反面分析
正面分析
得到一种受用
点题,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欣赏文艺作品,要学着驱遣自己的想象,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指出鉴赏文艺的最大目的以及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
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课堂笔记
主体论述:
通过文字鉴赏文艺
(5—13)
作者:作想象,选文字,传观感
读者:读文字,作想象,入意境,得体验
驱遣想象,通过文字
得到受用
得出结论:
鉴赏文艺的目的和方法
(14)
的想象
驱遣我们
知识铺垫:
文艺是文字的集合体
(1—4)
赏律诗
赏散文诗
教师总结
本文简要介绍了文艺由无文字时代发展到文字集合体的演变过程,重点指导了读者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即鉴赏文艺作品时,不能死盯着文字,而要驱遣想象,透过文字,接触到作者的所见所感,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
课堂小测试
D
下列标红的字注音及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炊烟(cuī) 拘泥(ní) 怅然 暴风雨
B 契合(qiè) 掠过(lüè) 阻嶂 潜水鸟
C 几缕(lǚ) 无可比拟(nì) 蠢笨 驱谴
D 苟安(gǒu) 一幅图画(fú) 窜逃 旷远
D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文人多与贫穷相伴,这使得他们对生活有着更加深刻的体验,从而拥有了敏锐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蒲宁就是明证。
B 文章运用古今对照的手法,从文学写作延伸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说明以丰富的心灵展开对未知的想象是普通人培养审美化的生活态度的必要手段。
C 第⑨段中“目光流连于画面上一间江南小城临水的茶楼,似乎嗅到一缕明前龙井的清香”一句,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从视觉与嗅觉的角度展开联想。
D “头脑中的旅行”不是才华横溢的作家的专利,普通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变得细腻善感,同样可以在这种替代性的旅行里获得身临其境般的体验。
下节课见!
统编版 · 语文 · 九年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