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课标要求】
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2、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公元前7世纪以前的希腊神话时代,宙斯是众神之王、人类之王,人们按神谕安排事情。
“万物皆源于水,又复归于水”
——泰勒斯(公元前6世纪)
人是万物的尺度
普罗泰戈拉(Protagoras,约公元前490或480年~前420或410年) 公元前5世纪希腊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展,普罗泰格拉是智者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泰戈拉约生于公元前490~前480年之间,大约活了70岁。
公元前7世纪以前的希腊神话时代,宙斯是众神之王、人类之王,人们按神谕安排事情。
“万物皆源于水,又复归于水”
——泰勒斯(公元前6世纪)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火”
——赫拉克利特(公元前6世纪)
“人是万物的尺度”
——公元前5世纪中叶
上面三个时期希腊人关注的对象有什么变化?
神
自然
人
【时代背景】
结合视频及教材知识,认识智者思想产生背景
阿菲尔:你上午去参加公民大会吗?
阿里托:希波战争胜利后,我的葡萄酒生意一直很好,我正要赶往港口送货,然后参加公民大会。
阿菲尔:中午到我家讨论公民发言权问题,如何?
阿里托:不行,我要去听普罗泰格拉老师的课。我想参加陪审法庭,但演说水平不够。上次与你讨论的问题想好了吗?
阿菲尔:“究竟是标枪,还是掷标枪的人,还是主持者对标枪刺死事件负责 ”我思考很久,但没有结论!
以下是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两个年轻人的对话。依据对话内容,结合必修一所学知识思考以下问题:
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民主政治发展,公民地位提高。
公民参政的实际需要
奴隶制经济的繁荣
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也不知道他们不存在。有许多东西阻碍着我们的认识,如问题晦涩、人生短促等。
——普罗泰戈拉《论神》
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
——普罗泰戈拉《论真理》
普罗泰戈拉经典语录
“人是万物的尺度”-----智者学派
(1)产生背景(公元前5世纪中叶后)
(2)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
主要思想
②强调人的价值,“人是万物的尺度”
③反对迷信,强调自由,不强求道德一律。
①以人的眼光去考察和认识社会、政治和法律问题
研究领域:人和人类社会
否定神的意志,树立人的权威与尊严
人文主义
的概念
广义: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其核心思想为:关心人,尤其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如何评价“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哲学观点?
参考答案:
①消极方面:世界上的价值标准由人制定,每个人的需要、兴趣、感觉不同,因而好坏优劣都取决于个人的尺度,一切都是相对的。这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方便之门。智者学派被人诟病为“诡辩学派”。
②积极方面: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超自然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美德即知识”
苏格拉底
(BC469——BC399)
苏格拉底:前469年—前399年,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美德,美德来自于知识,最高的知识就是人们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
(3)主张“认识你自己”,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可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苏格拉底和智者思想有何异同?
不同点:
(1)智者学派注重个人利益,忽视道德,追求功利。
(2)苏格拉底则强调道德哲学,他认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是追求正义和真理。
相同点:
把人类及人类社会作为探究的课题;注重人、人性,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柏拉图
柏拉图(前427—前347年),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唯心论哲学家和思想家,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使唯心论哲学体系化的人。他的著作和思想对后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意 义:
鼓舞人们独立理性思考, 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思想主张:
①真理高于一切。
②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③以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
“亚里士多德似乎是属于另一个时代,另一个民族和不同思想形式的人,他在任何时代都应该是独一无二的,而且不能用希腊人的视角去看代他,他即被他的崇拜者也被他的诽谤者所误解”。
——福各特
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亚里士多德
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
——亚里士多德
学问是富贵者的装饰,贫困者的避难所,老年人的粮食。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经典语录
古希腊思想发展脉络小结:
沉浸在由神话解释的世界
关注周围的自然世界
关注社会和人本身
认识自己、提高道德修养
不断发扬人的理性精神
这种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的精神,就是人文精神。古希腊的精神觉醒带给西方世界的就是这一人文精神的源泉!
(前551-479年)
(前469-399年)
【拓展比较】
这两位享誉中西方的哲人他们的思想有哪些 异同?
1、出生的时代很接近
2、所处的时代特征也很相似
3、都是伟大教师的典型
4、本身都未曾留下著作,其理论皆散见于学生的著作中
5、强调道德的价值
6、都关注人,人与社会,因此都具有早期人文主义色彩。
孔子与苏格拉底主张的不同处
目标上,孔子从君主统治出发,根本上是压制了人的个性发展。
苏格拉底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利责任,有利于个性发展。
阅读苏格拉底之死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读后感或历史随笔,谈谈自己个人的思考及感悟。
关于苏格拉底之死的思考可以有许多许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大家就有不同的观点。美国人说不自由,毋宁死,可是苏格拉底说:不思考, 毋宁死!思想是人类前行的伟大动力,希望大家学习、坚持苏格拉底所提倡的这种独立、理性的思考精神。
【课堂训练】
1.苏格拉底说:“真正追求哲学,就是学习死,学习处于死的状态。”此话听来匪夷所思,实乃苏格拉底哲学精要,因为“灵魂从肉体中解脱时是纯洁的,毫无肉体给它带来的污垢,因为灵魂在此生从未自愿与肉体结合,它只是把自己封闭在肉体中,与肉体保持距离。换句话说,如果灵魂走正路追求哲学,并真正训练自己从容面对死亡,岂非‘实践死亡’之意焉”?这些话表明苏格拉底追求的是
A.人的传统知识 B.自然万物内在的“理”
C.有道德之人自己的感觉 D.强调个人的自由与真理
D
2.“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材料主要想说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知识即美德
C、认识你自己
D、可贵的理论认识
A
3.称古代希腊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发源地,主要是因为
A、希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实行民主政治制度
B、希腊涌现了众多的哲学大师
C、希腊先哲最早怀疑宗教神话,强调人的价值
D、希腊人最早研究自然哲学
C
4.苏格拉底的哲学具有惟知是德和灵肉对立两个核心,他不爱好观看虚构戏剧,却要读《伊索寓言》,因为他以为一切都需要通过证据,才能清晰、朴真、实证。由此可以看出苏格拉底
A.反对智者学派追求功利,忽视道德
B.尊崇理性,批判传统,强调道德作用
C.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地位
D.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基本的美德
B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历史必修3历史第二单元第1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古希腊建筑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大建筑师维特鲁威转述古希腊人的理论:"建筑物……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 所以,古希腊建筑的比例与规范,其柱式的外在形体的风格完全一致,都以人为尺度,以人体美为其风格的根本依据,这表现出古希腊人( ) 21教育网
A.对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失望
B.对人作为万物之灵的自豪
C.对直接民主的狂热
D.个人利益至上,忽视真理的存在
2.“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圣徒和殉道者,至今,没有哪位哲学家像他那样痴迷于过一种正义的生活。”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21·cn·jy·com
①提出“认识你自己”,把思考重点从自然引向自我
②提出 “美德即知识”,启发人们去追寻人生真谛
③把古希腊哲学发展为一门研究人的学科
④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know yourself”原来是一句被刻在古希腊阿波罗神殿石柱上的著名箴言,苏格拉底将其作为自己哲学原则的宣言,其用意是( )
A.神赋予了人独特的禀赋和价值
B.面对神灵和社会,人要有自知之明
C.人应认识自己,摆脱神的控制
D.因为人难以认知,所以要放任自我
4.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智者安提丰认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类法律所确立的行为规范是与每个人都必然要追求的生与舒适的自然法则是抵触的。因为法律所建立的规范是偶然的,是建立在契约和惯例的基础之上的,是纯粹意见的产物,而不是真理的体现。但他提出了只要一个人能够不被察觉地规避法律,规避法律的行为就没有什么不好,因为法律所施加的惩罚只不过是人们的意见的规定,总体上看法律是因其违背自然,因而也就违背了正义的标准,而是错误的,遵守法律因而也是错误的。这表明www.21-cn-jy.com
A.民主政体下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
B.古代希腊人没有任何法律观念
C.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D.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
5.人类自我意识也是循序自我的层次而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历了群体自我意识与个体自我意识的两次觉醒。自我意识作为标志人类本性的高级精神活动,把人从自然中分化出来并超越动物界而成为万物之灵,由而开始了人生和社会的文明发展。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场觉醒表现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水是万物的本原 B.感觉即知识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知识即美德
6.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有许多质朴而经典的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言:“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 如果把世上每一个人的痛苦放在一起,再让你去选择,你可能还是愿意选择自己原来的那一份。”“对哲学家来说,死是最后的自我实现。是求之不得的事,因为它打开了通向真正知识的门。灵魂从肉体的羁绊中解脱出来,终于实现了光明的天国的视觉境界。”这组名言体现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是
A.追求真理,理性思考 B.认识你自己
C.美德即知识 D.批判神灵,挑战权威
7.在柏拉图的《理想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The Republic)中,有这么一个著名的洞穴比喻来解释理念论:有一群囚犯在一个洞穴中,他们手脚都被捆绑,身体也无法转身,只能背对着洞口。他们面前有一堵白墙,他们身后燃烧着一堆火。在那面白墙上他们看到了自己以及身后到火堆之间事物的影子,由于他们看不到任何其他东西,这群囚犯会以为影子就是真实的东西。最后,一个人挣脱了枷锁,并且摸索出了洞口。他第一次看到了真实的事物。他返回洞穴并试图向其他人解释,那些影子其实只是虚幻的事物,并向他们指明光明的道路。但是对于那些囚犯来说,那个人似乎比他逃出去之前更加愚蠢,并向他宣称,除了墙上的影子之外,世界上没有其他东西了。 该材料表明柏拉图2·1·c·n·j·y
A.认为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是最高知识
B.鼓励人们要进行独立的理性思考
C.以人的感觉而不是以神的意志为尺度
D.认为“理念”存在于人类的感性世界里
8.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主要区别是( )。
A.推崇君主权威
B.肯定人的价值
C.强调知识的作用
D.重视道德的意义
9.普罗泰戈拉提出,神是不可知的。人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依靠自己的力量发明语言,造出房屋、衣服、鞋子和床,并且从土里取得养生之资的。普罗狄柯否认神的属性是不朽的,在他看来,神不过是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想象出来的,人们因为看到太阳、月亮、河流对自己有好处,就把这些东西命名为神。克里底亚认为,神对人的命运是不关心的。这说明智者学派所起到的社会作用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推动雅典城邦民主制度的发展 B.推动了古希腊人的怀疑精神
C.使雅典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 D.推动了个人私欲的膨胀
10.汶川地震时,四川中学教师范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忠不顾学生安危,只是喊了一句“地震了”,就第一个从教室冲到了操场。其行为引发网上热议。“倒范派”批评范美忠“诚实而不知耻就没救了”;“挺范派”则认为“宁要真小人,不要伪君子。”而“中立派”认为是“喊一嗓子就跑这是正常反应”。如果承认他们的说法都有道理,这与谁的观点最接近
A. 泰勒斯 B.苏格拉底
C.普罗泰格拉 D.亚里士多德
11.苏格拉底在法庭审判时自认是神 ( http: / / www.21cnjy.com )赐给雅典这匹骏马的一只牛虻。他知道,被刺痛惊醒的骏马,在扬蹄狂奔之前,必得首先踩死牛虻。可是,苏格拉底觉得这是神赐给他的职守:“真理是,职守既已确定,不管自愿选择还是上峰差遣,我们都必得坚持职守,不辞危险,不惧生死,不生杂念,因为,清誉高于苟活…只要一息尚存,体有余力,我就绝不会停止讨论哲学并刺激你们。”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21·世纪*教育网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二.非选择题
12.法律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文化成果,伴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进步与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们认为政治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 ( http: / / www.21cnjy.com ),既非自然有之,也非神意所造,是人类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形成的,是人们为了避免在互相残杀中归于毁灭而约定俗成的产物。普罗泰戈拉提出,城邦起源于人的"自保的要求",正义、美德应该属于所有的人,法律和道德只有对人有好处时才能存在,才是真理。希庇阿认为,法律不是自然存在的,是人为产生的,是由僭主制定的,法律的强制性违背了人的自然天性。在特拉西马库看来,法律的公道是强者利益的体现。这些都反映了当时民主派要求冲破旧传统、旧观念的愿望。——智者学派《约定论的社会历史观》www-2-1-cnjy-com
(1)依据材料,概括智者学派的法律观及其局限性。
材料二 苏格拉底是从哲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角度去研究法律问题的。关于法律问题,苏格拉底认为:法律是正义的,公正的人首先是遵守法律的人,服从法律是公民的天职、责任和义务。公民与法律之间是一种契约关系,作雅典的公民,就必须接受和尊重雅典的法律,否则你完全可以选择离开雅典迁到其他城邦。只要你仍留在雅典,就证明你接受了这一契约,因而你必须服从雅典的法律。2-1-c-n-j-y
(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苏格拉底对法律的认识观点。
材料三 《孟子》中记载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也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21cnjy.com
(3)依据材料三,概括孟子的法制观念。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西方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参考答案
1.B
2.A
3.B
4.D
5.C
6.A
7.B
8.A
9.B
10.C
11.B
12.(1)观点:法律和道德只有对人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好处时才能存在,法律的强制性违背了人的自然天性,法律的公道是强者利益的体现。局限性:忽视了道德建设,仅以自我感受为处事标准,轻视法律对人的约束力。(2)观点:坚持法律的正义性,尊重法律,服从法律是公民的天职、责任和义务。公民与法律之间是一种契约关系。(3)孟子: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4)社会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历史价值: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