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1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1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28 14:18: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
中图版 选择性必修一 第二章 第一节
地质构造
概念:
岩层的变形和变位,也是地壳运动留下的“痕迹”。
一 褶皱
1.成因:
水平岩层(沉积岩)
受挤压发生弯曲变形,就形成了褶皱
27
背斜
向斜
背斜
向斜
背斜
一 褶皱
2.分类
活动: 动手做 背斜 和 向斜
1.2 地质构造
向斜
背斜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
背斜
向斜
基本形态
岩层
新老关系
构造地貌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岩层向上拱起
中心岩层较老
两翼岩层较新
常形成山岭
岩层向下弯曲
中心岩层较新
两翼岩层较老
常形成盆地或谷地
一 褶皱
3.背斜与向斜的特点
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形成山岭
背斜
向斜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形成谷地
岩层的年龄


互动探究一:
1.背斜一定成山,向斜一定成谷吗?
2.如何判断背斜和向斜?
背斜山
向斜山
背斜谷
向斜谷
背斜成山
向斜成谷
地形倒置
张力
挤压力
背斜顶部受张力
岩石破碎,易受侵蚀
向斜槽部受压力
岩石致密,不易侵蚀
背斜、向斜的 地形倒置
地形倒置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地 形 倒 置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背斜
中间老、两翼新
向斜
中间新、两翼老








古生代
新生代
中生代
4.背斜与向斜的判断
练一练
(1)该图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的一幅地质图,图中所示地质构造为 ,理由是 。
(2)该地区的地形为 ,形成原因是 。
向斜
岩层中间新,两翼老
山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1.2 断层
岩层受挤压力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使岩层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形成断层。
二 断层
1.成因
1.2 地质构造
2.分类
二 断层
1.2 地质构造
地堑
相对下降的岩块,则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地垒
上升的岩块经风化侵蚀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
二 断层
西安(396米)
渭河
渭河平原
华山
九江(32米)
长江
鄱阳湖
庐山
汉阳峰
互动探究二:地质构造的实际应用
找油气,找水
建采石场,建隧道,建水库
第一小组
第三小组
第二小组
第四小组
任务 修建隧道
任务 建采石场
任务 修建水库
任务 勘探油气和水
采石场
表面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被侵蚀
隧道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渗水
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水井
结构稳定,利于大型工程建设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


易于找泉,容易发育成沟谷。
大型工程建设避开断层
三 地质构造的意义
(1)地形名称:甲是_____,乙是______。
(2)地质构造:甲是_____,丙是______。
(3)简要分析甲地地形的形成原因。
(4)由于交通建设的需要,欲在甲、乙、丙三地建设东西向隧道,简要分析不能选择乙、丙两地修建隧道的原因。
谷地
山地
背斜
断层
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为谷地
乙地为向斜,是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区,隧道易变成水道;
丙地为断层,修建大型工程易诱发地震,滑坡,渗漏等,造成建筑物塌陷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欢迎指导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