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试卷参考答案
1.D【解析】海滩属于海水堆积地貌。故D选项正确。
2.B【解析】在海浪的冲击下,瓶子碎片最终被打磨成了鹅卵石状,因此该力量是海水侵蚀作
用。故B选项正确。
3.C【解析】甲地位于亚热带,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板状根、茎花为热带雨林的植被特
征:乙地位于纬度较高的东北地区,以针阔叶混交林为主,植被群落垂直结构较简单;丙地位
于内蒙古高原,以多年旱生草本为主,属于典型的温带草原景观。故C选项正确。
4.B【解析】RS(遥感)可以快速获取地表植被分布的相关信息;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BD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GIS(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数据分析
和表达,但不具备获取信息的能力。故B选项正确
5.C【解析】南方土壤为酸性,当地花卉适应了当地的水土。乙地为东北平原,土壤肥沃,有机
质含量较高,但不是酸性土壤,所以最需改变的是土壤酸碱度:土壤温度和湿度会随着气候的
变化而变化。故C选项正确。
6.A【解析】图中三个区域人口数量相等,但面积相差很大,说明三个区域人口密度差异较大,
反映了俄罗斯人口分布不平衡。故A选项正确。
7.D【解析】乙区域面积最小,说明人口密度最大,这是因为乙区域经济较发达,基础设施较完
善,人口较集中。故D选项正确。
8.C【解析】为改善东西部人口分布差异,俄罗斯应该积极发展远东地区,鼓励人口向东部地
区迁移:可以提高东西向交通通达度;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主要影响国际人口迁移,
并不能改善东西部人口分布差异的现状。故C选项正确。
9.A【解析】我国东部经济发达,中西部经济相对薄弱。春节假期前后,人们为回家乡与家人
团圆,先由东向西流动;节后前往工作城市,由西向东流动。故A选项正确。
10.B【解析】我国每年春节期间人口大规模流动的根本原因是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故B
选项正确。
11.A【解析】参加“反向春运”的群体有去大城市过节的老年人和去大城市体验不同节日氛围
的年轻人等:去大城市求学的学生的流动方向与春运主流方向基本一致:坚守在一线岗位的
服务工作者一般不参加春运。故A选项正确。
12.A【解析】澳大利亚西部沙漠广布,水资源是制约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短板”。故A
选项正确。
13.D【解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会降低该地区的人口容量,①错误:限制人口增长,鼓励人口
向外迁,对地区人口容量没有影响,②错误;发展科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可以提高该
地区的人口容量,③正确;完善基础设施,减少水资源浪费,可以提高该地区的人口容量,④
正确。故D选项正确。
14.B【解析】山谷地带,山洪、泥石流危害较大,①错误;房屋层层叠落,可节省土地资源,②正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24-381A+高一地理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1、必修2第一章至第二章。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俄罗斯乌苏里湾有一处玻璃海滩,那里有以前倾倒在海边的玻璃瓶垃圾,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自然把这些瓶子碎片慢慢打磨成了“玻璃鹅卵石”。下图为该海滩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
1.乌苏里湾的海滩属
A.冰川侵蚀地貌 B.海水侵蚀地貌
C.冰川堆积地貌 D.海水堆积地貌
2.把这些瓶子碎片打磨成“玻璃鹅卵石”的大自然力量是
A.河流侵蚀作用
B.海水侵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冰川侵蚀作用
【高一地理 第1页(共6页)】 ·24-381A·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多样,不同地区植被、土壤类型差异较大。下图为我国植被指数分布图(植被指数越高,植被覆盖率越大)。据此完成3~5题。
3.甲、乙、丙三地典型植被类型及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A.甲一常绿阔叶林一板状根、茎花
B.乙一针阔叶混交林一垂直结构复杂
C.丙一温带草原—多年旱生草本为主
D.均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4.为获取图中数据,最可能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GNSS B. RS C. GIS D. BDS
5.近期出现网购乙地土壤到甲地用来种植当地花卉的现象,为适应这一现象,最需人为改变的是
A.土壤温度 B.土壤湿度 C.土壤酸碱度 D.土壤肥力
下图示意俄罗斯按相等人口数量划分的3个区域。 据此完成6~8题。
6.图中所反映的俄罗斯人口问题是
A.人口分布不平衡 B.自然增长率低
C.人口密度极低 D.男女比例失调
【高一地理 第 2页(共6页)】 ·24-381A·
7.乙区域面积最小,可能是因为该区
A.地形起伏较大 B.寒冷天气漫长
C.矿产资源丰富 D.经济水平较高
8.为改善俄罗斯目前人口分布格局,俄罗斯应该
A.限制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B. 大力提高南北向交通通达度
C.积极发展远东地区
D.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
从 2024年综合运输春运工作专班获悉,2月 10日至17 日(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八,春节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22.93亿人次。 近年来,参加“反向春运”(流动方向与主流方向相反)的群体越来越多。据此完成9~11题。
9.我国春节假期前后跨区域人员的流动方向主要是
A.先由东向西,后由西向东
B.先由北向南,后由南向北
C.先由西向东,后由东向西
D.先由南向北,后由北向南
10.我国每年春节期间都有大量人口跨区域流动,其根本原因是
A.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B.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C.春节假期时间长
D. 人口分布不平衡
11.参加“反向春运”的群体主要包括
①去大城市过节的老年人 ②为体验不同节日氛围的年轻人 .③去大城市求学的学生
④坚守在一线岗位的服务工作者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澳大利亚是南半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重要的矿产品生产和出口国。截至2023年7月,澳大利亚总人口为 2639万人,人口密度极低。下图为澳大利亚人口密度分布图。
【高一地理 第3页(共6页)】 ·24-381A·
据此完成12~13题。
12.澳大利亚地域广阔,但大部分地区人口容量小,主要原因是
A.水资源短缺,自然环境承载力较低 B. 深居大陆内部,对外开放程度极低
C.地形起伏大,适宜人类生存的空间小 D.矿产资源不足,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13.为提高澳大利亚西部地区人口容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大力开发资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②限制人口增长,鼓励人口向外迁 ③发展科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④完善基础设施,减少水资源浪费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清末彭家寨先民开始集聚于观音山下,历经百年风雨,彭家寨形成了“山—河—田—村”的生态居住空间态势。寨内传统建筑为吊脚楼,房屋依山而建,层层叠落。彭家寨的总体布局体现了先民的择居智慧。下图为彭家寨地域环境平面图。据此完成14~16题。
14.彭家寨先民的择居智慧主要体现在
①位于山谷,以防山洪、泥石流 ②房屋层层叠落,节省土地资源 ③靠近河流,方便取水
④房屋坐北朝南,利于采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高一地理 第4页(共6页)】 ·24-381A·
15.彭家寨的农田类型分为旱地和水田,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土壤肥力
B.降水差异
C.地形地势
D.农田规模
16.彭家寨体现的古代地域文化特征是
A.御外凝内
B.尊卑有序
C.包容开放
D.人地和谐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家乡在拉萨的小明在重庆读大学时发现重庆的气温与家乡有很大的不同。重庆的气候特征恰如几句俗谚所言:春早气温不稳定,夏长酷热多伏旱,秋凉绵绵阴雨天,冬暖少雪云雾多。下图为重庆等高线示意图。
(1)重庆市“冬暖少雪云雾多”,试说明成因。(6分)
(2)与拉萨相比,说明重庆的气温特点。(6分)
(3)小明身体素质明显比班上其他同学要好,试从小明成长环境角度加以分析。(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厄瓜多尔位于南美洲西北部,赤道横贯国境北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和城镇多集中于该国中部山区。近年来,该国大量人口迁往瓜亚基尔市。根据联合国的数据,2019年,
【高一地理 第 5 页(共6页)】 ·24-381A·
厄瓜多尔有38万移民,大多数移民来自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下图示意厄瓜多尔城镇分布。
(1)说明厄瓜多尔人口多集中分布在该国中部的原因。 (6分)
(2)简述该国人口大量迁往瓜亚基尔市对该市的影响。 (4分)
(3)指出厄瓜多尔的欧美移民所属的人口迁移类型,并列举影响其人口迁移的拉力。(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分)
安徽省某城市为拓宽城市发展空间,在其西北部开发了北部新城。 下图示意该城市北部新城的土地利用类型及风频分布。
(1)指出图中 a、b用地类型。 (4分)
(2)简述b用地区域一般在城市中的形态及分布特点。(4分)
(3)说明该新城仓储用地规划的合理之处。(4分)
(4)该新城拟将甲地区规划为工业用地,你认为是否合理 并说明理由。(6分)
【高一地理 第 6页(共6页)】 ·24-38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