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8 15:25: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 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古诗文名句填写(8 分)
1. 微君之躬, 《式微》
2. ,悠悠我心。 《子衿》
3. ,风烟望五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 八月湖水平,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 ,胡为乎中露 《式微》
6. 无为在歧路,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能够体现与友人友谊深厚的句子是: , 。
8.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气势的句子是: , 。
二、语言积累与运用(18 分)
9.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 缄默(jiān) 窥探(kuì) 弥漫(mí) 应和(yìng)
B. 摞起来(luò) 过滤(lǜ) 松弛(chí) 繁殖(zhí)
C. 衰草连天(shuāi) 连翘(qiáo) 层峦叠嶂(zhàng) 弋阳(yì)
D. 骨骼(gé) 地壳(qiào) 潮汐(xī) 追溯(sù)
10.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 农谚 隧道 冰雪融化 翩然归来 B. 蔓延 咀嚼 诸如此类 难以值信
C.覆盖 稀疏 目空一切 旁若无人 D. 致密 劫难 天衣无缝 滴水不漏
11. 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2分) ( )
A.风雪载途(满,填满) 销声匿迹(隐藏)
B.充耳不闻(听,听到) 年年如是(这,这样)
C.无动于衷(折衷) 足不出户(门)
D. 视而不见(看) 激动不已(止、止住)
12.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还在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话。 可是当看到严厉的班主任时,都销声匿迹了。
B. 这个题目很难,许多同学都听不懂,因此王老师滔滔不绝地再讲了一遍。
C. 老师要小东上台讲讲学习经验,小东不想上去。其实他是对自己的优点视而不见。
D. 小明把妈妈的话当作耳边风,妈妈怎么说他也无动于衷。
1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
A.晚饭后,几个我家的亲戚一起收看正在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
B. 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地壳运动造成的。
C. 表现人性光辉的作品,魅力大多在于其中蕴含的道德力量,而这种力量代表着社会的正能量。
D.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4.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大自然的语言》是根据竺可桢发表在《科学大众》1963 年第1期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改写的。
B.《恐龙无处不有》文题用双重否定的形式,强调了观点,肯定了恐龙哪里都有的事实。
C.《大雁归来》通过夸张的手法,介绍了大雁的鸣叫、觅食、群居、飞行的活动,说明了大雁是人类有益无损的伙伴。
D.《时间的脚印》一文运用逻辑顺序,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岩石能记录时间的相关科普知识。
15.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问题。 (6分)
材料一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20 行动”和搜狐网科学频道、绿色频道一起,共同向热爱环境保护的网友发出倡议,从 11月 28 日开始在一周时间里每人减少一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声援哥本哈根会议,为地球的命运投下自己实质的一票!
材料二 12 月 24 日,安徽农业大学“绿色家园”志愿者社团的成员们装扮成圣诞老人走上合肥街头,向市民宣传“低碳生活”的环保理念,将环保小知识作为圣诞礼物送给行人。
材料三 歌坛天后麦当娜最近“挨批”了。 环保专家预计她的全球巡回演唱会将造成1635吨的废气污染。 看看环保专家给她算的账:搭乘私人飞机,95吨废气;吨碳污染;货运交通,碳排放达 460吨。
(1)你从这三则材料中发现了什么
(2)材料一中的“20行动”还开展了“我为哥本哈根减斤碳”口号征集活动,请你积极响应,拟一则口号,要求语言生动,至少采用一种修辞方法。
三、阅读理解(34分)
(一)大雁归来(节选)(15 分)
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 3 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如果一只主红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 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就不那么容易了。
向我们农场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 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 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 大雁到了目的地,时而在宽阔的水面上闲荡,时而跑到刚刚收割的玉米地里捡食玉米粒。 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
3月的大雁则不同。 尽管它们在冬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可能受到枪击,但现在却是休战时刻。 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 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着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 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
16.第一段中写道:“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3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17.第三段中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是什么意思 (3分)
18. 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19.“它的来临,伴随着一位切断了其后路的先知的坚定信念”是文中的一句话,你认为应该放在何处 (3 分)
20. 纵观全文,作者怀有怎样的感情 (3分)
(二)植物的“喜怒哀乐”(19分)
①我们常说“人是有感情的”,可科学家研究发现,植物也有感情,也会表现出“喜、怒、哀、乐”。
②在沃特·迪斯尼的动画片里,自然界的生物比人还有灵气。 危险降临,树木会把枝叶折回,灌木会蜷缩,花朵会合拢,野草会用叶子向远方的同伴传递信息。 以前,人们只把它看成是植物的本能,一种对外部刺激的无条件反射。 可是20世纪以来,俄、美等科学家大量研究成果表明:植物有头脑有感情。 最近三十年来的研究,人们提出了植物有喜怒哀乐,植物有心理活动等一系列“奇谈怪论”,在植物学界掀起了探索植物心理奥秘的浪潮。
③这一研究最早起源于美国中央情报局测谎专家克里夫· 巴克斯特。 有一天他想利用测谎仪的电极看看水从根部升到叶子的速度有多快,结果却发现,当水徐徐上升时,电压却渐渐下降,描述器上显示出一种与人在受到感情刺激而短时间激动的波形极其相似的图形。这一发现激发了巴克斯特的好奇心。 进一步的实验发现植物还有恐惧心理。 巴克斯特试图用火烧一片叶子。 然而,还没等火靠近叶子,描述器上已显示出波幅剧烈振动。 但是当反复点火却烧不着叶子,植物感到火对它构不成威胁时,波形振幅便减小,趋于平静。 在揭示出
植物生命的真相之后,巴克斯特由衷地感慨:谨向大自然和她的众多造化致以无上的感谢。有人甚至说,他是神安排的使者,他的发现与研究,将改变我们对世界和生命的认知。
④几乎与巴克斯特同时,苏联科学家维克多设计了更先进的实验。 他使用电脑仪,把经过催眠处于睡眠状态的被试者的手与植物叶子相连,随后诉说一些愉快或不愉快的事,他发现,电脑仪记录了人和植物基本相同的波形反应。 当被试者高兴时,植物的叶子挺拔,花瓣舞动;当被试者说到寒冷浑身发抖时,植物的叶子也会索索抖动;当被试者悲哀时,植物也会沮丧地垂下叶子。
⑤更多的科学家参与到研究与实验中。前苏联莫斯科农科院做过试验,把植物根部置入热水中,仪器里立即传出植物绝望的呼叫声。 美国耶鲁大学曾做过另一项试验:让一人当.着一株植物面毁掉另一株植物,然后让他混在6人队伍中(都戴面罩),当这个毁坏者走过来时,那株活着的植物便在仪器记录纸上留下强烈的讯号指示。
⑥1973年,彼得·托姆金斯和克里斯朵夫·伯德的《植物生命奥秘》一书出版了。 书中不仅重复了巴克斯特的实验,并且进一步显示植物还对语言、思维、祈祷有反应。 此书一出很快销售一空。人们对这项研究的兴趣日益趋浓。连一些原先根本不相信植物有感情的科学家,在获得实验证据后,也加入了这一研究行列。 更有甚者,不仅认为植物存在着“可测量”的心理活动,而且如果做更深入广泛的研究,还可以像心理学家对人格进行分类那样,按植物的性格和敏感性进行“物格”分类。
⑦植物有感情的说法可以说是中国古人“万物有灵”“天人合一”学说的一种体现,也是一种印证。 人们既感叹中国古人智慧的高超,也惊叹大自然的奇妙。
(选自《生命科学的奥秘》,有删改)
21. 为什么会有人说巴克斯特是“神安排的使者” (3分)
22.第②~⑥段是按照 顺序进行说明的。 (3分)
23. 第⑥段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24.结合全文看,为什么把植物的心理活动定义为“可测量” (3分)
25.从全文看,人类对植物情感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6分)
四、写作(40分)
26.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独特的旅行,旅途中我们播种希望,放飞梦想;我们享受快乐,也体验忧伤……我们在前进中感知世界的奇妙,也收获生命的成长。
请你以“一段 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 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1.胡为乎泥中
2. 青青子衿
3. 城阙辅三秦
4. 涵虚混太清
5. 微君之故
6.儿女共沾巾
7.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8.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二、9. A 【解析:kuì——kuī。】
10. B 【解析:值—置。】
11. C 【解析:“衷”指内心。】
12. D 【解析:A.“销声匿迹”是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 这里用“无影无踪”较为合适;B. “滔滔不绝”指话多,说起来没完没了。 这里用“不厌其烦”比较合适;C.“视而不见”指尽管睁着眼睛看,却什么也没看见,指不重视或不注意,是贬义词。 这里应该是一种谦虚的说法。】
13. C 【解析:A 项语序不当,应为“我家的几个亲戚”;B项“原因”和“造成”句式杂糅;D 项成分残缺,句尾加“的深意”等词。】
14. C 【解析:《大雁归来》是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而非夸张手法。】
15.(1)全世界都在关注碳排放,提倡低碳生活。(2)示例:①愿我们地球的“碳”息越来越少!②青山绿水长驻,鸟语花香永在。 ③排碳低一点,未来美一点。
三、(一)16.作者认为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17.是指大雁凭它天性敏锐的直觉,能够判断出安全和危险的季节,所以冬天晚上偷食玉米,春季则可放心地活动觅食,这和威斯康星法规所定的“冬季允许猎杀大雁”的条文相合。
18.拟人。归来的大雁让香蒲乃至万物摆脱冬日的严寒,从此迎来春天,欣欣向荣。 为大雁归来而欣喜欢乐。
19.放在第二段的开始。
20.“爱”字贯穿全文,表达了作者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的感情。 (意对即可)
(二)21. 巴克斯特发现了植物也有感情这一秘密,这一认知过去只有在神话中才会出现,所以人们形象地称他为“神安排的使者”,可以感受植物的心理。 (意思对印可)
22. 逻辑
23.举例子、打比方:列举彼得·托姆金斯和克里斯朵夫·伯德的《植物生命奥秘》一书中的实验,具体说明植物还对语言、思维、祈祷有反应,对植物有了进一步的研究;将人们对植物情感的研究比作心理学家对人格的研究,生动形象地说明植物可按性格和敏感性进行“物格”分类。 (意思对即可)
24. 人们听不懂植物的语言,所有关于植物心理活动的研究,都是靠仪器测量出来的。
25. 三个阶段:①植物对外界的反应被人们看成是植物的本能,一种对外部刺激的无条件反射;②植物有喜怒哀乐和心理活动;③植物甚至有各自不同的性格。 (意思对即可)
四、26.【思路点拨】 本作文题为半命题作文,写好此文,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恰当补题。 横线上可以补充“快乐”“难忘”“穿越时空”等词语。 补题时根据自己擅长的文体,选填恰当的词语,将半命题化为自己最拿手的全命题来写。
(2)精心选材。 可以实写一次旅行经历,山川湖海、人文景观都是优美的写作素材。 也可以虚写旅程,写一段心路历程或人生过程,要侧重表现心灵的探索、成长。
(3)妙用手法。①写作时,不但要对选取的人、事、物、景进行生动的叙写,还要加入细致的景物描写、细节描写来突出人、事、物、景的特征。 ②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抒发自己的感悟,使文章真实、独特、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