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星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
满分:100分 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请把正确答案用2B铅笔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据《后汉书》记载,166年,两个彼此称呼对方为“大秦”但并未自称“大秦”的国家有了第一次外交接触。两国家处于欧亚大陆的东西两端。一条蜿蜒在它们之间的、横跨数个文明带和气候带的“道路”将它们间接连接起来。这条“道路”是
A. 丝绸之路 B. 瓷器之路 C. 香料之路 D. 玉石之路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可知,“两国家处于欧亚大陆的东西两端”为东汉和罗马帝国,它们之间通过丝绸之路,双方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故选A;从8世纪末开始,中国陶瓷开始向外输出,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2. “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材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城市
A. 是自给自足的经济体 B. 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C. 摆脱了封建专制统治 D. 市民享有一定程度的自由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西欧中世纪的城市市民拥有自由流动的权利、司法自由和私有财产受到保护的权利,说明市民享有一定的自由,D正确;A是对庄园的描述,排除;中世纪的西欧属于封建社会,B排除;C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
3. “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小偷的儿子永远是小偷”这句电影《流浪者》的经典台词,源于古代的阶级歧视制度。它是
A. 古代希腊的城邦制度 B. 古巴比伦王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C. 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D. 亚历山大帝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小偷的儿子永远是小偷”这体现的是阶层的固化,而印度的种姓制度就是这种特有的等级制度,带有严重的歧视性,故C正确;城邦制度强调的是国家体制,排除A;君主专制制度与“阶级歧视”没有直接的关系,排除BD项。
4. 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冶铁技术起源于西亚,从那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这说明
A. 文明交流促进社会进步 B. 世界各地文明发展趋同
C. 西亚是世界文明的中心 D. 文明根源于经济的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西亚的农耕、冶铁技术和神话等外传,促进相关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希腊雕刻艺术模仿埃及等,说明文明交流促进社会进步,A项正确;文明的传播和借鉴不能说明各地文明发展“趋同”,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西亚是世界文明的中心,排除C项;文明根源于经济的发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5. 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在农业和贸易发展的基础上,印第安人在中美洲、南美洲创造了
①阿克苏姆王国 ②玛雅文明 ③阿兹特克文明 ④印加文明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印第安人在中美洲、南美洲创造了玛雅文明 、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②③④正确,故选C;阿克苏姆王国是古代非洲文明,排除①,故排除ABD。
6. 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有( )
①封君封臣制度 ②佛教占有重要地位
③庄园经济发达 ④强有力的中央集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经济以及农奴制,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①③B项正确;西欧信奉基督教;西欧封建社会并没有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②④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7. 14世纪以来,欧洲发现了“人”的基础上又发现了“世界”,它们共同推动了
A. 大西洋沿岸经济的繁荣 B. 基督教思想的传播
C. 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D. 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4世纪以来,欧洲发现了“人”指的是以文艺复兴的兴起,发现了“世界”则指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和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都起到了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故选C;文艺复兴没有推动大西洋沿岸经济的繁荣和基督教思想的传播,排除AB;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时拉丁美洲尚未出现民族解放运动,排除D。故选C。
8. 1251年,在英国埃塞克斯郡王室自营地庄园中,庄园公共事务由村民组成的陪审团处理,1380年起庄园的警察、检验员由村庄民众选出,1465年庄园的佃户还获得庄园内个人案件诉讼由庄园法庭处理、禁止外面的官员干涉庄园事务的王室特许状。这说明( )
A. 庄园成为中古英国的基层单位 B. 英国王权复兴的趋势有所逆转
C. 庄园具有一定的基层自治特色 D. 庄园普通民众实现了基层自治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据本题材料“庄园的佃户还获得庄园内个人案件诉讼由庄园法庭处理、禁止外面的官员干涉庄园事务的王室特许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世纪封建领主庄园内部具有相对独立的司法体系,庄园具有一定的基层自治特色,C项正确;庄园是欧洲中世纪封建封建社会的基层单位,但是材料中并没有具体描述庄园与国家的关系,排除A项;14、15世纪以来,欧洲王权与市民相结合,共同打击封建领主,统一的民族国家逐渐形成,王权强化的趋势不可逆转,排除B项;庄园是封建领主控制农奴和奴隶的工具,对内领主具有较强的自治权,对外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不涉及庄园普通民众实现了基层自治,排除D项。故选C项。
9. 从1519年开始,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天花、麻疹等疾病的流行毁灭了阿兹特克帝国,当地居民由1700万锐减到130万。在太平洋的岛屿上,传染病也造成了同样的后果。该现象
A. 推动了全球联系的加强 B. 便利了欧洲在当地建立殖民统治
C. 有利于欧洲人口的增长 D. 促进了全球物种的交流与多样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新航路开辟导致天花、麻疹等疾病的传播,从而造成当地人口大量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便利了殖民者的殖民扩张,故选B;材料反映新航路开辟后导致疾病传播,造成被殖民地区人口减少,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被殖民地区人口减少,与欧洲人口的增长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点睛】
10. 迄今已知的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的石柱上。这部法典涉及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结构、婚姻、土地租赁和借贷等多个方面。此法典是
A. 《拿破仑法典》 B. 《汉谟拉比法典》
C. 《民法大全》 D. 《婆罗门法典》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的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因此B正确,ACD排除。故选B。
11. 图示为近代三角贸易示意图,据图可知三角贸易( )
A. 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 B. 是工业革命时期资本积累主要方式
C. 是欧洲资本输出表现 D. 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殖民者进行的三角贸易,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给西欧带来了巨额财富,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D项正确;三角贸易出现在新航路开辟之后,A项错误;三角贸易为工业革命产生提供了重要资金,但不能表述为是工业革命时期主要的资本积累方式,表述错误,B项错误;欧洲资本输出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与材料无关,C项错误。
12. 人类在早期区域文明诞生过程中创造了诸多成就,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孟菲斯城,古代中国的甲骨文、二里头宫殿遗址,古代希腊的字母文字、雅典卫城等。据此判断,人类走向文明时代的显著特征是( )
A. 阶级的出现和国家机器的产生 B. 文字的出现和城市的兴起
C. 国家机器产生和法律的制定 D. 阶级的出现和文明的多元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从材料中的“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孟菲斯城”“古代中国的甲骨文、二里头宫殿遗址”、“古代希腊的字母文字、雅典卫城”可以看出,文字的出现和城市的兴起是人类走向文明时代的显著特征,B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到阶级的出现、国家机器的产生,这些均不是人类走向文明时代的显著特征,排除ACD项。故选B项。
13. 在世界历史上,5—15世纪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在欧洲,西欧出现了封建社会,东欧拜占庭一度强大;在亚洲,突厥人建立了德里苏丹国,日本“大化改新”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在西非,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先后兴起;在中南美洲,印第安人创造了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这表明世界各区域文明
A. 具有多元面貌 B. 完全没有联系
C. 不存在阶级斗争 D. 宗教信仰相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西欧出现了封建社会,东欧拜占庭一度强大;在亚洲……在西非……在中南美洲……”等信息可知,中古时期的世界各区域出现了强大的国家和兴盛的文明,说明世界各区域文明具有多元面貌,A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中古时期,在世界各区域都出现了不同的国家和发展的文明,体现了文明的多元性,没有强调其联系,并且不能表述为“完全没有联系”,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中古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性,没有强调其阶级斗争,并且在不同的国家和文明发展过程中都有阶级斗争,C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强调这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宗教信仰,并且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宗教信仰,D项错误。
14. 20世纪初,经著名翻译家严复翻译,一部名为《天方夜谭》的文学作品来到中国,该书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引起了轰动。该书来自于
A. 古希腊 B. 古代阿拉伯 C. 古代印度 D. 古代奥斯曼土耳其
【答案】B
【解析】
【详解】《天方夜谭》是古代阿拉伯的文学作品,B正确;A、C、D不是《天方夜谭》的来源地,排除。
15. 某学者曾评论说:“他是历史中绝无仅有的三重创立者,他创立了一个民族,一个帝国和一个宗教”,此人是
A. 孝德天皇 B. 李成桂 C. 穆罕默德 D. 源赖朝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他创立了一个民族,一个帝国和一个宗教”可知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建立了阿拉伯帝国,推动形成了阿拉伯民族的形成,故C符合题意;孝德天皇、李成桂和源赖朝都没有创立宗教,排除ABD。故选C。
16. 1492 年哥伦布发现海地加勒比海伊斯帕尼奥拉岛时,岛上曾居住着 100 万印第安人。但由于天花的影响和西班牙人的屠戮, 50 多年后该岛的印第安人只剩下 500 多人。为弥补劳动力的不足,欧洲殖民者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迫使中国承认华工出国合法化 B. 从欧洲大量移民
C. 加快机器发明代替手工劳动 D. 从非洲贩运黑奴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为弥补劳动力不足,欧洲殖民者从非洲贩入黑人奴隶,发展起臭名昭著黑奴贸易,故D项正确;A项发生在19世纪中后起,与材料时间点不符;BC两项不是解决当时问题的主要手段。
17. 阿拉伯帝国首都巴达格的邮政总局,曾编制了许多旅行指南,指南中记载了各驿站的名称和各站之间的距离,许多驿站位于今叙利亚、伊朗、中亚等地。据此可推知,阿拉伯帝国
A. 鼓励长途贩运活动 B. 重视交通工具的革新
C. 开辟了亚欧新商路 D. 注重传播本民族文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阿拉伯帝国的邮政总局编制的旅行指南中记载的驿站许多在今天的叙利亚、伊朗和中亚等地,说明该旅行指南指导人们进行长途贩运活动,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交通工具的革新和亚欧新商路的开辟,排除BC;D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无从体现,排除。故选A。
18. 在人类文明早期,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这主要得益于( )
A. 农耕和畜牧的产生 B. 社会出现严重阶级分化
C. 国家和文字的产生 D. 社会生产与分工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类文明早期,专门从事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的社会阶层的产生,主要得益于社会生产与分工的发展,D项正确;农耕和畜牧的产生只是客观条件,并非主要原因,排除A项;严重阶级分化的产生是表现,并非主要原因,排除B项;国家和文字的产生,同专门从事管理和文化创造的职业出现,同为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产物,排除C项。故选D项。
19. 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这些航路包括
①欧洲经大西洋到美洲的航线 ②欧洲绕非洲南端到亚洲的航线
③经南太平洋到大洋洲的航线 ④欧洲经地中海到达亚洲的航线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新航路开辟建立的航路包括①②③;因为苏伊士运河开通于19世纪,15世纪开始的新航路无法经过地中海到达亚洲,④错误。故选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20. 民族语言往往也会烙上历史的印记,巴西著名的球星罗纳尔多不用翻译就可以和下列哪位著名球星进行交流
A. 意大利的巴乔 B. 英国的贝克汉姆
C. 葡萄牙的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 D. 法国的齐达内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西曾经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巴西语言打上了葡萄牙语的烙印,所以巴西球员和葡萄牙球员能在语言上直接进行交流,故C项正确;巴西曾经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因此巴西受葡萄牙语影响而可以直接交流,与意大利、英国、法国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A、B、D项。
21. 文字是一个文明的重要标志,下图是字母文字起源与演化表(缺失)。下列各项中,对该表补充完全正确的是
字母文字起源与演化
A. ①拉丁字母②腓尼基字母③阿拉马字母
B. ①腓尼基字母②阿拉马字母③拉丁字母
C. ①阿拉马字母②拉丁字母③腓尼基字母
D. ①腓尼基字母②拉丁字母③阿拉马字母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字母文字起源于西亚地区的腓尼基,由22个字母组成,被称为腓尼基字母;腓尼基字母向东演化为阿拉马字母,由阿拉马字母发展出了古代西亚、埃及和印度等地的多种字母;腓尼基字母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所以①②③处分别是腓尼基字母、阿拉马字母、拉丁字母,故选B;其他选项均错误,故排除ACD。
22. 下面是13世纪朝鲜出现的学习汉语的会话教材《老乞大》片段。这说明当时( )
你是高丽人,学他汉儿文书怎么?你这般学汉儿文书时,是你自心里学来,还是你的爷娘教你学来?是我爷娘教我学来。
A. 汉文化受到朝鲜青年的抵制 B. 汉文化传播在朝鲜有群众基础
C. 新罗王朝大力发展汉语教育 D. 汉语成为朝鲜民间的通用语言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据“是我爷娘教我学来”说明部分朝鲜民众认同了汉语,汉文化的传播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故选B项;教材的出现恰好说明汉语受到朝鲜群众的喜爱,而不是抵制,排除A项;13世纪时期统治朝鲜的是高丽王朝,排除C项;仅据一部教材无法推知汉语是朝鲜的通用语言,D项属于过度推断,排除D项。
23. 阿兹特克太阳历也称季节历,规定一年18个月,每月20日,年末5日为凶日,总共365天。其记录最详细的是种植和休耕时间及雨季与旱季何时出现等。材料可以论证( )
A.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制约 B. 天文历法与生产实践的关联
C. 自然条件决定农业文明高度 D. 农业生产与社会科学的对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其记录最详细的是种植和休耕时间及雨季与旱季何时出现等”体现的是阿兹特克太阳历主要是为生产实践服务,B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对自然环境的利用,A排除;C夸大了自然条件的作用,排除;D说法不符合逻辑,排除。故选B。
24. 新航路开辟后在欧洲引起的“价格革命”是指( )
A. 欧洲商品运往美洲导致物价上涨 B. 美洲货物运到欧洲导致物价上涨
C. 美洲金银涌入欧洲导致物价上涨 D. 欧洲金银运往美洲导致物价下降
【答案】C
【解析】
【详解】新航路开辟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其中价格革命是指西班牙从美洲掠夺大量的贵金属到欧洲,引起欧洲的物价上涨,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主义的衰落,故C项正确;价格革命是美洲金银输入欧洲导致欧洲商品价格上涨,ABD说法与价格革命明显不符,排除。故选C。
25. 世界古代史上,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先后兴起了一个个有影响的大帝国。在下列帝国中,按兴起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拜占庭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
B. 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亚历山大帝国
C. 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
D. 拜占庭帝国、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前4世纪后期希腊北部的马其顿强大并打败希腊,随之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的压力山大帝国;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东罗马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也称拜占庭帝国,故C正确;A、B、D与材料时间不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 人类历史进入文明史阶段已经有约6000年的历史了,在漫长的岁月里,人类创造的灿烂的文化奠定了现在文化繁荣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2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
提取如图信息,列举世界古代史早期的主要区域文明(至少列举三个),并分析世界古代文明呈现的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
【答案】区域文明:古代中国文明;古代希腊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或古代西亚)文明。
特征:独立性较强,呈现多元化。
原因: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的影响;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世界古代史早期的区域文明包括古代中国文明;古代希腊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这些文明呈现的特征主要是独立性较强,呈现多元化。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的影响;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
27. 中古西欧是古典文化与文艺复兴这两个高峰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城市特许状最终确认了市民的身份自由,保障市民的人身安全,确认市民在城市中的土地自由使用权和所有权,免除市民各项封建赋税,确定市民享有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正如科恩所说:“在日耳曼人的观念中,服从不是无条件的,毋庸置疑,如果受到国王不公正的对待,每位成员都有权反抗和报复。”上帝关心个人的命运和灵魂得救,通过上帝拣选,每个追随上帝的人都可能成为天国的选民这样的观念移植到世俗领域,使他们有可能跳出一般尊卑荣辱观念,为维护个人的自由和尊严提供价值论基础。在中世纪,这种观念与罗马法中的个人权利思想元素一拍即合,逐渐融为一体。
——据侯建新《交融与创生:西欧文明的三个来源》等
材料二 具有封土的贵族都有庄园法庭之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或主持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
——据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
材料三 基督教不仅将一种新的信仰依系、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带给西方社会,他还将一种新的社团组织、社会秩序和权力结构嵌入罗马国家以及后来的西欧日耳曼社会,从而造成了西欧社会的二元分化:在同一社会共同体内,成长起相互平行的教权与王权。教权与王权是连体的双头鹰,因为其二元分化,产生相互的竞争、摩擦和厮杀;由于其共生于同一共同体,所以便相互依存,相互纠结,相互渗透,难解难分。
——据丛日云《在上帝和凯撒之间: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古西欧个人拥有的“自由”并指出影响其产生的历史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古西欧社会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古西欧社会对近代西欧的影响。
【答案】(1)“自由”:在城市里自由流动;司法自由;财产自由;身份自由;土地自由,享有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答出其中三点)
因素:日耳曼人的观念;基督教思想移植到世俗领域;罗马法中个人权利元素。(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特点:封建领主在其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或拥有司法、行政、赋税权力);基督教会拥有重要地位;教权与王权二元并行;王权较弱。(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3)影响:催生了西欧近代的民主宪政;孕育了近代自由主义思想;推动了西欧近代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由材料一中“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城市特许状最终确认了市民的身份自由”、“确认市民在城市中的土地自由使用权和所有权”和“确定市民享有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可以得出中古西欧个人拥有的“自由”包括:在城市里自由流动(个人自由)、司法自由、财产自由、身份自由、土地自由、享有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等。由材料一种“在日耳曼人的观念中,服从不是无条件的,毋庸置疑”、“每个追随上帝的人都可能成为天国的选民这样的观念移植到世俗领域”和“这种观念与罗马法中的个人权利思想元素一拍即合”可以得出影响其产生的历史因素包括:日耳曼人的观念、基督教和罗马法等。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二中“具有封土的贵族都有庄园法庭之司法权”、“僧侣,对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及所学知识,可以从领主享有的权力、基督教会的地位、王权与教权等角度分析中古西欧社会的特点。
【小问3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角度进行分析,政治上:催生了西欧近代的民主宪政;经济上: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思想上:孕育了近代自由主义思想。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哥伦布在首次西航时写道:“国王与王后二位陛下决意派臣——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前往上述印度各地,拜谒该地诸君王,察访民情,观光名胜,了解风土并使其人民皈依吾神圣宗教”……他在航行到古巴附近时写道:“当地黄金甚丰,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还产大量的棉花,臣以为,无须送回西班牙,在当地即可卖好价钱……二位陛下还令臣一反昔日之旧径,勿由陆路东行而另辟新途,专取海路西行,前往印度地区,以便将陛下之诏书面呈当地诸位国王,履行君命。”
——摘编自哥伦布《航海日记》
材料二 哥伦布远航美洲的成功,一方面,以科尔特斯、皮萨罗为代表的一批欧洲殖民者,以征服性的战争把特诺奇蒂特兰和库斯科等著名古都洗劫一空,在印第安古文明的废墟上构筑起殖民主义大厦,另一方面,大授地制、大地产制、黑奴制在美洲的推行,加重了对印第安人的超经济剥削,但却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美洲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殖民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强化了对殖民地人民的民族压迫,但却为拉美走向相对的政治上的统一创造了前提,从哥伦布远航开始先后移植到美洲的各种农作物,带去的农具、家畜,以及为解决劳力缺乏而贩运来的黑奴,都为美洲的开发和各民族的融合开辟了道路。然而,在殖民统治时期逐渐生成的这些新的社会因素,决不是殖民者恩赐给美洲人民的,而是在经济规律支配下,欧、美两种生产方式冲撞的结果。
——摘编自洪国起《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历史考察和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答案】(1)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欧洲对黄金等贵重金属、香料及其原料的需求;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垄断了传统商路;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西班牙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传播天主教的精神需求。(答出五点即可)
(2)特点:体现了新的时代特征;带有强制性和征服性;历史影响具有双重性。(其他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影响:使世界由分散到日益形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促使欧洲产生了商业革命,使商业贸易范围扩大,商路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使欧洲产生了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伴随着新航路开辟开始的殖民扩张,给亚非拉落后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客观上传播了欧洲先进的文明,促进了落后地区的近代化;促进了各地物种的交换,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答出五点即可)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了解风土并使其人民皈依吾神圣宗教”可分析出为传播传播天主教;根据材料“当地黄金甚丰,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还产大量的棉花,臣以为,无须送回西班牙,在当地即可卖好价钱”可分析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欧洲对黄金等贵重金属、香料及其原料的需求;结合所学知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垄断了传统商路;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西班牙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等为其提供了条件。
(2)特点:根据材料“勿由陆路东行而另辟新途,专取海路西行,前往印度地区,”“国王与王后二位陛下决意派臣——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前往上述印度各地……”可分析出体现了新的时代特征;带有强制性和征服性;历史影响具有双重性。影响: 根据材料“……以征服性的战争把特诺奇蒂特兰和库斯科等著名古都洗劫一空,在印第安古文明的废墟上构筑起殖民主义大厦……加重了对印第安人的超经济剥削,但却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美洲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殖民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强化了对殖民地人民的民族压迫,但却为拉美走向相对的政治上的统一创造了前提,”可分析出伴随着新航路开辟开始的殖民扩张,给亚非拉落后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客观上传播了欧洲先进的文明,促进了落后地区的近代化;促进了各地物种的交换,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根据材料“从哥伦布远航开始先后移植到美洲的各种农作物,带去的农具、家畜,以及为解决劳力缺乏而贩运来的黑奴,都为美洲的开发和各民族的融合开辟了道路。”可分析出使世界由分散到日益形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促使欧洲产生了商业革命,使商业贸易范围扩大,商路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使欧洲产生了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纪星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
满分:100分 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请把正确答案用2B铅笔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据《后汉书》记载,166年,两个彼此称呼对方为“大秦”但并未自称“大秦”的国家有了第一次外交接触。两国家处于欧亚大陆的东西两端。一条蜿蜒在它们之间的、横跨数个文明带和气候带的“道路”将它们间接连接起来。这条“道路”是
A. 丝绸之路 B. 瓷器之路 C. 香料之路 D. 玉石之路
2. “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材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城市
A. 是自给自足的经济体 B. 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C. 摆脱了封建专制统治 D. 市民享有一定程度的自由
3. “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小偷的儿子永远是小偷”这句电影《流浪者》的经典台词,源于古代的阶级歧视制度。它是
A. 古代希腊的城邦制度 B. 古巴比伦王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C.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D. 亚历山大帝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4. 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冶铁技术起源于西亚,从那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这说明
A. 文明交流促进社会进步 B. 世界各地文明发展趋同
C. 西亚是世界文明的中心 D. 文明根源于经济的发展
5. 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在农业和贸易发展的基础上,印第安人在中美洲、南美洲创造了
①阿克苏姆王国 ②玛雅文明 ③阿兹特克文明 ④印加文明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6. 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有( )
①封君封臣制度 ②佛教占有重要地位
③庄园经济发达 ④强有力的中央集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7. 14世纪以来,欧洲发现了“人”的基础上又发现了“世界”,它们共同推动了
A. 大西洋沿岸经济的繁荣 B. 基督教思想的传播
C. 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D. 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8. 1251年,在英国埃塞克斯郡王室自营地庄园中,庄园公共事务由村民组成陪审团处理,1380年起庄园的警察、检验员由村庄民众选出,1465年庄园的佃户还获得庄园内个人案件诉讼由庄园法庭处理、禁止外面的官员干涉庄园事务的王室特许状。这说明( )
A. 庄园成为中古英国的基层单位 B. 英国王权复兴的趋势有所逆转
C. 庄园具有一定的基层自治特色 D. 庄园普通民众实现了基层自治
9. 从1519年开始,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天花、麻疹等疾病的流行毁灭了阿兹特克帝国,当地居民由1700万锐减到130万。在太平洋的岛屿上,传染病也造成了同样的后果。该现象
A. 推动了全球联系的加强 B. 便利了欧洲在当地建立殖民统治
C. 有利于欧洲人口的增长 D. 促进了全球物种的交流与多样化
10. 迄今已知的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的石柱上。这部法典涉及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结构、婚姻、土地租赁和借贷等多个方面。此法典是
A. 《拿破仑法典》 B. 《汉谟拉比法典》
C. 《民法大全》 D. 《婆罗门法典》
11. 图示为近代三角贸易示意图,据图可知三角贸易( )
A. 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 B. 是工业革命时期资本积累主要方式
C. 是欧洲资本输出表现 D. 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12. 人类在早期区域文明诞生过程中创造了诸多成就,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孟菲斯城,古代中国的甲骨文、二里头宫殿遗址,古代希腊的字母文字、雅典卫城等。据此判断,人类走向文明时代的显著特征是( )
A. 阶级的出现和国家机器的产生 B. 文字的出现和城市的兴起
C. 国家机器的产生和法律的制定 D. 阶级的出现和文明的多元
13. 在世界历史上,5—15世纪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在欧洲,西欧出现了封建社会,东欧拜占庭一度强大;在亚洲,突厥人建立了德里苏丹国,日本“大化改新”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在西非,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先后兴起;在中南美洲,印第安人创造了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这表明世界各区域文明
A. 具有多元面貌 B. 完全没有联系
C. 不存在阶级斗争 D. 宗教信仰相同
14. 20世纪初,经著名翻译家严复翻译,一部名为《天方夜谭》的文学作品来到中国,该书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引起了轰动。该书来自于
A. 古希腊 B. 古代阿拉伯 C. 古代印度 D. 古代奥斯曼土耳其
15. 某学者曾评论说:“他是历史中绝无仅有的三重创立者,他创立了一个民族,一个帝国和一个宗教”,此人是
A. 孝德天皇 B. 李成桂 C. 穆罕默德 D. 源赖朝
16. 1492 年哥伦布发现海地加勒比海伊斯帕尼奥拉岛时,岛上曾居住着 100 万印第安人。但由于天花的影响和西班牙人的屠戮, 50 多年后该岛的印第安人只剩下 500 多人。为弥补劳动力的不足,欧洲殖民者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迫使中国承认华工出国合法化 B. 从欧洲大量移民
C. 加快机器发明代替手工劳动 D. 从非洲贩运黑奴
17. 阿拉伯帝国首都巴达格的邮政总局,曾编制了许多旅行指南,指南中记载了各驿站的名称和各站之间的距离,许多驿站位于今叙利亚、伊朗、中亚等地。据此可推知,阿拉伯帝国
A. 鼓励长途贩运活动 B. 重视交通工具的革新
C. 开辟了亚欧新商路 D. 注重传播本民族文化
18. 在人类文明早期,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这主要得益于( )
A. 农耕和畜牧的产生 B. 社会出现严重阶级分化
C. 国家和文字产生 D. 社会生产与分工的发展
19. 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这些航路包括
①欧洲经大西洋到美洲的航线 ②欧洲绕非洲南端到亚洲的航线
③经南太平洋到大洋洲的航线 ④欧洲经地中海到达亚洲的航线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0. 民族语言往往也会烙上历史的印记,巴西著名的球星罗纳尔多不用翻译就可以和下列哪位著名球星进行交流
A. 意大利的巴乔 B. 英国的贝克汉姆
C. 葡萄牙的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 D. 法国的齐达内
21. 文字是一个文明的重要标志,下图是字母文字起源与演化表(缺失)。下列各项中,对该表补充完全正确的是
字母文字起源与演化
A. ①拉丁字母②腓尼基字母③阿拉马字母
B. ①腓尼基字母②阿拉马字母③拉丁字母
C. ①阿拉马字母②拉丁字母③腓尼基字母
D. ①腓尼基字母②拉丁字母③阿拉马字母
22. 下面是13世纪朝鲜出现的学习汉语的会话教材《老乞大》片段。这说明当时( )
你是高丽人,学他汉儿文书怎么?你这般学汉儿文书时,是你自心里学来,还是你的爷娘教你学来?是我爷娘教我学来。
A. 汉文化受到朝鲜青年的抵制 B. 汉文化传播在朝鲜有群众基础
C. 新罗王朝大力发展汉语教育 D. 汉语成为朝鲜民间的通用语言
23. 阿兹特克太阳历也称季节历,规定一年18个月,每月20日,年末5日为凶日,总共365天。其记录最详细的是种植和休耕时间及雨季与旱季何时出现等。材料可以论证( )
A.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制约 B. 天文历法与生产实践的关联
C. 自然条件决定农业文明高度 D. 农业生产与社会科学的对立
24. 新航路开辟后在欧洲引起的“价格革命”是指( )
A. 欧洲商品运往美洲导致物价上涨 B. 美洲货物运到欧洲导致物价上涨
C. 美洲金银涌入欧洲导致物价上涨 D. 欧洲金银运往美洲导致物价下降
25. 世界古代史上,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先后兴起了一个个有影响的大帝国。在下列帝国中,按兴起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拜占庭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
B 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亚历山大帝国
C. 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
D. 拜占庭帝国、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 人类历史进入文明史阶段已经有约6000年历史了,在漫长的岁月里,人类创造的灿烂的文化奠定了现在文化繁荣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2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
提取如图信息,列举世界古代史早期主要区域文明(至少列举三个),并分析世界古代文明呈现的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
27. 中古西欧是古典文化与文艺复兴这两个高峰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城市特许状最终确认了市民的身份自由,保障市民的人身安全,确认市民在城市中的土地自由使用权和所有权,免除市民各项封建赋税,确定市民享有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正如科恩所说:“在日耳曼人的观念中,服从不是无条件的,毋庸置疑,如果受到国王不公正的对待,每位成员都有权反抗和报复。”上帝关心个人的命运和灵魂得救,通过上帝拣选,每个追随上帝的人都可能成为天国的选民这样的观念移植到世俗领域,使他们有可能跳出一般尊卑荣辱观念,为维护个人的自由和尊严提供价值论基础。在中世纪,这种观念与罗马法中的个人权利思想元素一拍即合,逐渐融为一体。
——据侯建新《交融与创生:西欧文明的三个来源》等
材料二 具有封土的贵族都有庄园法庭之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或主持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
——据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
材料三 基督教不仅将一种新的信仰依系、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带给西方社会,他还将一种新的社团组织、社会秩序和权力结构嵌入罗马国家以及后来的西欧日耳曼社会,从而造成了西欧社会的二元分化:在同一社会共同体内,成长起相互平行的教权与王权。教权与王权是连体的双头鹰,因为其二元分化,产生相互的竞争、摩擦和厮杀;由于其共生于同一共同体,所以便相互依存,相互纠结,相互渗透,难解难分。
——据丛日云《在上帝和凯撒之间: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古西欧个人拥有的“自由”并指出影响其产生的历史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古西欧社会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古西欧社会对近代西欧的影响。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哥伦布在首次西航时写道:“国王与王后二位陛下决意派臣——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前往上述印度各地,拜谒该地诸君王,察访民情,观光名胜,了解风土并使其人民皈依吾神圣宗教”……他在航行到古巴附近时写道:“当地黄金甚丰,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还产大量的棉花,臣以为,无须送回西班牙,在当地即可卖好价钱……二位陛下还令臣一反昔日之旧径,勿由陆路东行而另辟新途,专取海路西行,前往印度地区,以便将陛下之诏书面呈当地诸位国王,履行君命。”
——摘编自哥伦布《航海日记》
材料二 哥伦布远航美洲的成功,一方面,以科尔特斯、皮萨罗为代表的一批欧洲殖民者,以征服性的战争把特诺奇蒂特兰和库斯科等著名古都洗劫一空,在印第安古文明的废墟上构筑起殖民主义大厦,另一方面,大授地制、大地产制、黑奴制在美洲的推行,加重了对印第安人的超经济剥削,但却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美洲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殖民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强化了对殖民地人民的民族压迫,但却为拉美走向相对的政治上的统一创造了前提,从哥伦布远航开始先后移植到美洲的各种农作物,带去的农具、家畜,以及为解决劳力缺乏而贩运来的黑奴,都为美洲的开发和各民族的融合开辟了道路。然而,在殖民统治时期逐渐生成的这些新的社会因素,决不是殖民者恩赐给美洲人民的,而是在经济规律支配下,欧、美两种生产方式冲撞的结果。
——摘编自洪国起《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历史考察和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