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标题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内容分析
教学目标 能在同学之间进行真实的介绍自己的朋友和家庭成员的特征。
教学重点 能听懂描述某人外表及个性特征, 人物之间外表及个性异同的句子和对话。
教学难点 能口头描述某人的外表及个性特征, 能比较不同人物之间特征的异同。
学情分析
本单元以描述某人的个性特征为中心, 围绕Talk about personal traits and compare people这个题材开展多种教学活动,从外表和性格两方面比较人物之间的相同与不同点, 由此引出taller, shorter, longer, funnier, more clearly, more outgoing等词汇, 以及“S + be + adj.比较级+than+被比较对象”这个重要的句子结构。Section A部分重在要求听说读三个方面比较不同双胞胎之间外表和性格的区别, 附带着也提出了as….as 结构表达两人的相同之处。
过程设计
一、视频影像,形象创境。 本节课是一节视听课。单纯运用图片进行人物对比非常枯燥,并且很不形象,学生很难体会loudly,quietly,outgoing,hard-working等词的意义。而本课找了很多合适的影视资料,创设了非常形象生动的语言情境。多媒体的利用充分,多感官帮助学生感受语言、运用语言。 例如第一个环节,授课者先声夺人,放了一段Twins弹吉他唱歌的视频。让学生对twins在外貌特征、声音高低、性格特点等方面有了一个全方位、立体形象的认识。而如果只是看课本twins的卡通图片,是无法让学生感受两者在声音、性格等方面的差异的。 在Role-play the conversation环节中,课本原文设计的是谈论Lisa和Nelly两个抽象人物的演唱比赛。学生没有观看两人的比赛实况,只能生硬地去表演,没有真情实感。而授课者引入了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中国好声音的比赛实况录像,学生通过观看聆听好声音学员的pk对唱,根据自己的感受,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参与率很高,并且每个学生的喜好不同,学生用英语谈论了很多个人的想法,教学内容得到了很好的拓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思维导图,匠心独具。 听力环节中,思维导图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联想与创意,将各种零散的知识、资源等融会贯通成为一个系统。授课者对所听材料做了细致的研究,把所听内容设计成了四个部分:Appearance(外貌)、Character(性格)、Sports(运动)、Habits(习惯)。听力教学由点到面,由易到难,由部分到整体,深入浅出地使学生掌握了所学知识。学生填完所有空以后,一只美丽的“蜻蜓”蜕变成型,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此环节中,思维导图的设计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而且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让学生意识到描述两个人物的区别,一般从外貌、性格、运动以及生活习惯等多个方面进行比较,为后面的写作教学做好了铺垫。
评价设计
(说明本节课采用的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测试、作业等,说明使用到的信息技术工具)
(阐明具体评价内容设计,如测试题作业等具体内容描述) 用微课展示本课语法,呈现比较级肯定句基本句型结构:两者比较“主语 + 谓语(系动词、行为动词) + 形容词、副词比较级 + than + 对比成分”。
教学反思
(阐述本节课信息技术工具运用前后效果的不同,说明本人的改进提升的思路策略) 充分利用多媒体,科学设计导学案,抓住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授课教师结合当地 实际,对课本内容进行了适当的改编和删减,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当地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例如班内有双胞胎,何必再去对课本上的twins图片进行对比,直接让学生对班内的twins进行对比描述,更加形象直观。 各个环节的设计非常细心,巧妙的进行了过度,自然流畅,一气呵成。例如各环节中,由对比twins,到对比歌手,再到对比教师,既过度自然,又步步升华。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