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 东南亚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 东南亚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27 19:27: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标题 第二节 东南亚
教学目标 1.能说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主要国家、组成。 2、通过读图说出东南亚的地形特征、主要河流、气候类型及特点。 3、能说出马六甲海峡的位置及其重要性。
教学重点 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 东南亚的地形特征、主要河流、气候类型及特点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半年的初中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掌握了一些关于世界地理的知识,具备了这些知识和能力、方法之后再来学习东南亚一节就简单多了。但由于本节课内容有的问题很抽象,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地图、录像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指导学生分析地图,主要采取看录像、提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分析地图,有利于抓住事物特征。
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运用设计意图提问导入 激发兴趣图片展示及提问导入: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新马泰旅游路线?指的是从我们国家出发去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的路线。那这几个国家都位于哪个地区呢?同学答复展示课题提问导入,带着学生走进东南亚, 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组(先行考察队): 任务:走进东南亚 对照地图,找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读图说出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读“东南亚的地形〞图以及“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图认识本区的地理位置。 1.东南亚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相对位置? 2.“十字路口〞的位置。 3.认识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得出〔位于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是欧洲、非洲与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展示“东南亚的地形〞图以及“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图,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发表了不同的见解,培养了语言表达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第二组(组成部 分考察队): 认识东南亚国家 任务:读图说出东 南亚组成部分以及 主要的国家) 读“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找出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分别包括哪些国家?学生看图找国家得出结论展示“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 第三组(气候及农 作物考察队): 任务:东南亚地区的 气候 通过读图, 分析东南亚气候类 型及气候特点,主 要区别,运用图表 说出东南亚“高温 多雨”的气候与农 业生产的关系,并 通过读图了解农作 物的分布特点。 读“亚洲的气候类型图〞以及“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探究东南亚的气候: 1.东南亚主要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及主要区别。 2.了解东南亚主要物产及分布。小组自选题目,选择牧场位置。组长汇报结果指图讲解 出示“亚洲的气候类型图〞以及“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学生深入的自主学习,培养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也提高了析图能力。使学生逐渐从“学会〞开展到“会学〞, 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开展表达以学生开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第四组(地形考察队):东南亚地形 根据地形图说出中南半岛城市的分布特点,并分析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并能说明人口和农业沿河分布的原因。读“中南半岛地形图〞图,探究东南亚的地形: 1.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 2.了解东南亚人口和农业沿河分布的原因。学生读图分析,老师指导出示“东南亚地形图”通过分析地形,加强地形特征描述的表达方式。构建体系小结课堂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绘制知识树展示局部小组的成果通过绘制知识树,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评价设计
(说明本节课采用的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测试、作业等,说明使用到的信息技术工具)
(阐明具体评价内容设计,如测试题作业等具体内容描述) 课堂测试题: ①世界最大的橡胶生产国 A.印度尼西亚 ②世界最大的油棕生产国 B.菲律宾 ③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④世界最大的椰子出口国 C.泰国 ⑤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 D.马来西亚 课堂测试题: 城市名称附近大河名称所在国家名称河内金边万象曼谷仰光
当堂检测: 东南亚交通位置非常重要,请你找出不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是(   ) A.沟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 B.著名的马六甲海峡位于该地区 C.连接了大洋洲和亚洲 D.赤道横穿该区,高温多雨 课堂检测运用连线,填表格,选择题等形式进行,这样更能直观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也能更容易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
(阐述本节课信息技术工具运用前后效果的不同,说明本人的改进提升的思路策略) 信息技术的运用把知识内容从抽象转化为具体生动的形象,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单一,枯燥的知识传递方法。本节课我利用图片,动画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各种地图的展示,利用信息技术来创设,优化教学场景,借助多媒体演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后检测也是各种小动画(连线,填表格等),有利于学生更直观地巩固。今后我会提高自己胡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通过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乐等丰富教学内容,设计各种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