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兵山市第二高中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
地理
(2024年3月18日-19日)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 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本部分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如果对流层大气出现“上热下冷(即随海拔上升,气温也上升)”现象时---逆温,空气对流运动减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符合题中所示现象的大气层次是( )
A. ①+② B. ② C. ③ D. ②+③
2. 下列措施能缓解城市雾霾现象的是( )
A. 外出戴口罩 B. 多吃润肺食物 C. 错时上下班 D. 使用空气净化器
3. 逆温的影响有( )
①利于污染物的扩散②破坏臭氧层③抑制沙尘暴的发生④减轻山区农作物冻害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1. B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题中所示现象是“上热下冷”,即随海拔高度上升,气温也上升。上图中,符合题中所示现象的大气层次是②,①、③层都是上冷下热现象,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能缓解城市雾霾现象的是错时上下班,可减少交通拥堵,减少尾气排放,减轻雾霾现象,C对;外出戴口罩、多吃润肺食物、使用空气净化器可以减少吸入和减轻雾霾对人体的影响,但不能减轻雾霾现象,ABD错误。故选C。
【3题详解】
逆温时大气上热下冷,对流活动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①错误;臭氧层的破坏与氟氯烃排放有关,与逆温关系不大,②错误;逆温时大气上热下冷,对流活动弱,能抑制沙尘暴的发生,③正确;逆温时大气上热下冷,近地面气温低,大气稳定度高,容易使空气中的水汽在近地面凝结成雾,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能够减轻山区农作物冻害,④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C,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地面上随高度的增加,降温变化率小于0.6°C/100m,这种现象称为逆温。
太阳辐射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称为太阳直接辐射。下图为贵州贵阳和新疆塔中(塔里木盆地中部)太阳直接辐射的年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 导致塔中春、秋季太阳直接辐射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春季( )
A. 正午太阳高度低 B. 白昼时间短
C. 阴雨天气少 D. 风沙天气多
5. 塔中和贵阳太阳直接辐射差异明显,其主要影响因素( )
A. 纬度 B. 气候 C. 地形 D. 植被
【答案】4. D 5. B
【解析】
【4题详解】
塔中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春季与秋季相比,均降水少,日照时间相差不大,甚至春季稍长些,但春季地面缺乏植被保护,风沙天气多,风沙导致太阳辐射被削弱,从而使春季直接太阳辐射少,选D。
【5题详解】
塔中属于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晴天多,获得直接太阳辐射多;贵阳则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多,阴雨天气多,获得太阳直接辐射少,选B。
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9日凌晨3时31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这是天宫二号自9月15日22时发射入轨以来,与神舟飞船开展的首次交会对接。6时32分,景海鹏、陈冬以飘浮姿态先后进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
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6. 位于美国火奴鲁鲁(檀香山)(21°19′N,157°05′W)的中国留学生收看景海鹏、陈冬先后进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直播时,当地的区时是( )
A. 9月14日9时31分 B. 10月18日9时31分
C. 9月19日12时32分 D. 10月18日12时32分
7. 当天宫二号发射入轨时,与北京日期不同的地区,其范围约占全球的( )
A. 1/12 B. 1/5 C. 1/8 D. 11/12
【答案】6. D 7. A
【解析】
【6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9日6时32分,景海鹏、陈冬以飘浮姿态先后进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所以根据火奴鲁鲁(檀香山)经度157°05′W可知该地位于西十区,比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晚18个小时,计算出当地的区时为10月18日12时32分。故本题选择D。
【7题详解】
天宫二号发射入轨时,北京时间为 9月15日22时,150°E 的地方时为零时经线,从 150°E向东到180°与北京处于不同日期,其范围30°,占全球的 1/12。故本题选择A。
北半球夏至日前后,一位画家在我国某地旅行,于日出时刻绘下如图所示的速写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8. 图示地区盛行风向最可能是( )
A. 东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9. 下列关于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地区气候与撒哈拉沙漠地区气候成因相同
B. 该地区河流丰水期与黄河丰水期时间相同
C. 该地区地貌与东北平原地貌成因相同
D. 该地区植被与阿拉伯半岛植被种类相同
【答案】8. D 9. B
【解析】
【8题详解】
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日出时太阳东偏北升起。根据盛行风是从沙丘的缓坡吹向陡坡的原理,结合太阳升起的方位和沙丘的走向,可知图中太阳升起的方向与当地盛行风向垂直,而且由图还可以看出风从图的左边刮来,所以得出是西北风。故选D。
【9题详解】
我国西部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受地形阻档水汽难以深入,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撒哈拉沙漠地区气候为受副高或信风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成因不同,A错误;该地区河流丰水期出现在夏季,与黄河丰水期时间相同,B正确;该地区地貌为风力堆积地貌,东北平原地貌为流水堆积地貌,成因不同,C错误;该地区植被为温带荒漠,阿拉伯半岛为热带荒漠,种类不同,D错误。故选B。
【点睛】太阳一天的位置和方向:1、太阳直射赤道上,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2、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偏北)。3、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偏南)。
10. 下图为山西省北部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等高线示意图,M、N两条虚线中,有一条代表向西流的河流。据此完成下题。
下列关于M、N两条虚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M表示河流,植被茂密 B. M表示山脊,植被茂密
C. N表示河流,植被茂密 D. N表示山谷,植被稀疏
【答案】A
【解析】
【详解】图中等高线弯曲表示山谷或山脊。根据材料M、N两条虚线中,有一条代表向西流的河流,说明东边地势高,等高线数值由东向西减小。再根据等高线凸向数值高处的为山谷,凸向数值低处为山脊可判断,M为山谷,N为山脊。M虚线为集水线,发育河流,故土壤较厚,水分较多,植被茂密。N为山脊线,地形突出,容易受风力侵蚀,水分较少,植被稀疏。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地层接触关系是指新老地层或岩石在空间上的相互叠置状态,常见的接触关系有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整合接触是指上、下地层之间没有发生过长时间沉积中断或地层缺失;不整合接触是指上、下地层间的层序发生间断。下图为某地地层分布俯视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地层T3、T4、T5年龄大小排序最可能为( )
A. T3>T4>T5 B. T4>T3>T5 C. T3>T5>T4 D. T5>T4>T3
12. 若地层年龄T3>T2>T1,则该地有可能是( )
A. 向斜谷 B. 背斜山 C. 背斜谷 D. 向斜山
【答案】11. A 12. A
【解析】
【11题详解】
图示河流向两侧地势逐渐升高,则地层T1、T2、T3、T4、T5的地势逐渐升高,图中地层为水平岩层,则海拔越低处岩层越老,故地层年龄最可能是T1>T2>T3>T4>T5。由此判断,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若地层年龄T3>T2>T1,则图中大致以河流为中心,向两侧岩层逐渐变老,则该区域主要为向斜构造,排除BC;河流位于向斜中心,河流发育在河谷中,因此该地可能是向斜谷,A符合题意,排除D。故选A。
【点睛】在层状岩层的正常序列中,先形成的岩层位于下面,后形成的岩层位于上面。当地层因为构造运动发生倾斜但未倒转时,地层层序律仍然适用,这时倾斜面以上的地层新,倾斜面以下的地层老。当地层经剧烈的构造运动,层序发生倒转时,上下关系正好颠倒。地层层序律三定律:一是叠层律,地层未经变动时则上新下老;二是原始连续律,地层未经变动时则呈横向连续延伸并逐渐尖灭;三是原始水平律,地层未经变动时则呈水平状。
读“厄尔尼诺成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从目前大多数科学家的观点看,图中序号所示的箭头表示导致厄尔尼诺现象根本原因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4. 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下列地理现象中可信的是( )
A. 赤道附近中东部海面水温降低 B. 秘鲁遭遇干旱威胁
C. 印度尼西亚干燥少雨 D. 我国南方夏季寒冷少雨
【答案】13. A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在厄尔尼诺发生的时候,由于东南信风减弱,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上升流减弱,上升补偿流减弱,而赤道逆流增强,从而使得南美洲西岸的水温异常升高,最终形成厄尔尼诺现象。综上所述,东南信风减弱是导致厄尔尼诺现象根本原因,对应图中①,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赤道附近中东部海面水温异常偏高,A错误;秘鲁附近水温升高,上升气流增强,秘鲁降水异常增多,甚至出现洪涝灾害,B错误;印度尼西亚上升气流减弱,降水减少,C正确;我国夏季风势力减弱,出现南涝北旱,D错误。故选C。
【点睛】在极端性天气现象中,有两个最为人们熟悉的极端天气,那就是“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通常会发生反向性极端天气,比如“该热不热、该冷不冷、该雨不雨、该旱不旱”等等。“拉尼娜”现象发生时,通常会发生加剧性极端天气,比如“该热更热、该冷更冷、该雨更雨、该早更旱”等等。
下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5. 洞庭湖补给长江的时段是( )
①乙之前 ②乙到丙 ③丙到丁 ④丁之后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6. 洞庭湖水位上涨变慢的时段是( )
A. 甲之前 B. 甲→乙
C. 乙→丙 D. 丙→丁
17. 随着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同样一次洪水过程,洞庭湖入湖径流( )
A. 高峰值提前 B. 高峰值增大
C. 总量变大 D. 高峰值减小
【答案】15. D 16. B 17. 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
【15题详解】
出湖径流大于入湖径流时,湖泊水补给河流水,即②④所述时段洞庭湖补给长江。
【16题详解】
注意理解题意:洞庭湖水位在上涨,但速度变慢。图示甲至乙时段、丙至丁时段入湖径流大于出湖径流,符合水位上涨条件;甲至乙时段,入湖径流减去出湖径流后的水量差额逐渐减少,则水位上涨速度变慢;而丙至丁时段,入湖径流减去出湖径流的水量差额,先逐渐增多后逐渐减少,说明水位上涨先快后慢。故B正确。
【17题详解】
森林具有涵养水源功能,在上游修建防护林,会增加下渗水量,延长雨水转化为河流水的时间,从而使洪峰峰值减小、峰值出现时间滞后,故D正确。
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代表洋流。完成下面小题。
18. 图中甲洋流( )
A. 位于副极地环流圈 B. 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 受极地东风影响大 D. 在性质上属于寒流
19. 关于图中洋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处夏季时温和多雨 B. ②处分布着峡湾地貌
C. ③处行船时流急浪高 D. ④处有世界著名渔场
【答案】18. D 19. C
【解析】
【18题详解】
图中甲洋流是西风漂流,位于南半球,南半球中高纬度没有副极地环流圈,A错误。西风漂流环绕南极流动,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B错误。西风漂流是在南半球西风带影响下形成的,和极地东风关系不大,C错误。西风漂流纬度较高,靠近南极大陆,水温较低,是寒流,D正确。故选D。
【19题详解】
据图可知,①处洋流向北流,应该是寒流,对沿岸起到降温减湿作用,A错误。②处峡湾地貌是冰川侵蚀形成,和洋流关系不大,B错误。③处位于西风带,有西风漂流流经,西风风力大,导致西风漂流流速快,洋流遇陆地阻挡,浪高,因此行船时流急浪高,C正确。④处受极地东风影响,不是离岸风,也不是寒暖流交汇,因此没有世界著名渔场,D错误。故选C。
堪察加火山群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的北端,气候冷湿,火山锥各坡的降水差异小。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火山锥的林线(森林分布上限)升高、雪线(终年积雪下限)有所降低。此外,其他干扰也影响林线和雪线高度。例如,火山喷发彻底破坏原有景观,若干年内该火山锥的林线与雪线高度往往发生显著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一般情况下,与阴坡相比,该地火山锥阳坡的( )
A. 林线与雪线更高 B. 林线与雪线更低
C. 林线更高、雪线更低 D. 林线更低、雪线更高
21. 林线升高,雪线有所降低,表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为( )
A. 暖湿 B. 暖干 C. 冷湿 D. 冷干
【答案】20. A 21. A
【解析】
【20题详解】
与阴坡相比,阳坡太阳辐射较强,气温较高,光照热量更充足,有利于森林的生长,故林线更高。与阴坡相比,阳坡太阳辐射较强,气温较高,故雪线更高,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1题详解】
林线升高,说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暖;雪线降低,说明气候变暖,降水增多,因此,表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为暖湿,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雪线的因素:气温、降水、坡度、坡向、人类活动等。
西藏自治区吉汝村号称“中印边境第一村”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2. 岗巴羊因生长在日喀则市的岗巴县而得名,历史上曾是指定贡品。吉汝村是岗巴羊放牧的核心区,其有利条件有( )
①高寒牧场,有冰川融水 ②光照充足,热量丰富
③环境洁净,牧草品质优良 ④土壤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23. 吉汝村畜牧业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是( )
A. 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
B. 加强灾害预报,防范寒潮灾害
C. 开垦荒地,扩大草场面积
D. 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增加收入
【答案】22. D 23. D
【解析】
【22题详解】
从位置入手,由图可知吉汝村位于藏南地区,喜马拉雅山脉北麓,这里属于高寒牧场,有冰川融水,满足羊群引水需求,环境洁净,牧草品质优良,D正确;吉汝村地处高原,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②错;冻土广布,土壤瘠薄,有机质含量低,④错。故选D。
【23题详解】
吉汝村位于青藏高原,属于高寒牧区,不适合植树造林;加强灾害预报,防范寒潮灾害是防范措施,并非发展措施;该地生态环境脆弱,开垦荒地,扩大草场面积会加剧生态恶化;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可以增加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收入,D正确。
【点睛】农业生产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青藏高原海拔高,光照充足,热量不足,这里是很多大江大河的源头,生态环境效益很重要,图示区域的河流属于印度洋水系。高寒畜牧业的发展需要满足牧草、水源条件。牧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收入。
某国湿地约占国土面积的25%,湖泊众多,素有“千湖之国”之称。读该国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24. 据图分析,该国湿地众多的主要原因有( )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②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③冰川作用形成众多湖泊 ④气候寒冷,地下水水位低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5. 该国湿地的生态价值主要体现在( )
①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 ②美化环境,观光旅游 ③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④涵养水源,补充地下水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24. A 25. A
【解析】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湿地成因,考查湿地的生态价值。
【24题详解】
湿地形成的主要原因从地形、降水量、蒸发量等角度分析。该地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故②正确;地势低平,不利于排水,故①正确;冰川侵蚀作用,形成许多冰蚀湖泊,地表积水较多,故③正确;当地的地下水位较高,故④错误。综合选项,A项正确。
【25题详解】
湿地的生态价值主要体现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涵养水源,补充地下水,故①④正确;美化环境,观光旅游与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属于湿地的经济价值,故②错误。A项符合题意。
【点睛】1.湿地形成的因素
(1)自然因素:①地形:地势平坦或因山脉等阻挡,排水不畅;②气候:降水量大或蒸发量弱;③土质、土层:有冻土层,不利于水的下渗,地面形成积水;④水文、水系:河水流至下游失去明显河床;⑤某些河流的凌汛现象,河水泛滥成湿地。
(2)人为因素:人类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人工湿地。如:稻田、水库、池塘。
2、湿地价值。(1)生态价值: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抑制气候变暖;调蓄洪水、减轻灾害、防止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2)经济价值:提供农副产品、原料、水资源;提供航运、水能资源;具有旅游观光价值。(3)社会价值:教育与科研价值。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
26.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图中铁路沿线地区沙漠、雪山、碧水、草原相映成趣。读图回答问题。
(1)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该地区“沙漠、雪山、碧水、草原”景观形成的原因。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简述R河上游来水量减少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
(3)分析图示地区气候的形成原因并从气候对地貌、水文、植被等要素的影响,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答案】(1)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景观;有众多海拔超过5000m的高山,夏季气温低于0℃,有冰川分布,形成雪山景观;夏季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发育成河流湖泊,河流沿线绿洲(草原)广布。
(2)导致气候更加干旱,风沙危害频发;地下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沙漠化面积扩大。
(3)位于中纬度大陆内部,深居内陆,距海远,形成冬冷夏热、降水稀少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使外力以风力作用为主,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强烈,形成大片沙漠和砾漠;由于水分不足,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地表径流很少,多季节性河流;植被稀少,多耐旱植物,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景观形成的原因、自然环境整体性的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特征的成因。结合区域特征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可知,雪山的成因和气温低有关,而图是我国河西走廊局部区域图,区域中有海拔较高的祁连山,所以由于海拔高,有高山冰雪,形成雪山景观;而沙漠的形成主要是受当地降水的影响,由于是我国河西走廊局部区域,故当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洋气团受到重重山岭的阻挡难以到达,所以气候干旱,形成沙漠景观;而碧水形成要有水,当地地处西北内陆,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为高山冰雪融水,所以冰雪融水发育成河流湖泊景观,河流沿线由于有水源补给,有利于植被生长,形成绿洲(草原)。
(2)该地地处内陆地区,河流带来的水资源是当地植被生长的主要水源补给,上游河流来水减少,导致下游地区水量减少,气候更加干旱,风沙频繁;下渗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植被水源补给不足,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缺少植被的固沙作用,沙漠化面积扩大等。
(3)据以上分析可知,该地位于中纬度大陆内部,深居内陆,距海远,气温变化大,水汽难以到达,形成冬冷夏热、降水稀少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注意从气候对地貌、水文、植被等要素的影响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地处内陆地区,气候干旱,流水作用少,使外力以风力作用为主,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强烈,形成大片沙漠和砾漠;由于降水少,水分不足,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水源补给量有限,地表径流很少,且冬季没有融水补给,冬季多断流,多季节性河流;缺少水源的补给,无法满足植被的生长需要,植被稀少,多耐旱植物,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点睛】
2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阿拉伯半岛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石油是沙特何拉伯的主导性产业,石油产业收入约占政府总收入的75%。2016年沙特阿拉伯颁布“沙特2030愿景”推动能源战略转型,在维持沙特阿拉伯石油生产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将更加重视石油与其他能源、石油工业与经济社会问题间的平衡关系,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在发电总量中的占比。
20世纪70年代,沙特阿拉伯在波斯湾沿岸等地,利用引进的海水淡化技术和大规模开采地下水的传统技术大力发展小麦种植,产量突增。下图为阿拉伯半岛简图。
(1)描述阿拉伯半岛的地理位置特征。
(2)概括沙特阿拉伯大力发展小麦种植的不利影响。
(3)提出沙特阿拉伯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措施。
【答案】(1)有北回归线穿过,主要位于低纬地区;位于亚洲西南部,与非洲相邻(地处亚非交界处),被红海,阿拉伯海、波斯湾包围;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位置重要(重要的交通要道)。
(2)长期过度开采地下水,引起地下水资源减少(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海水入侵(土壤盐碱化加重等);种植面积可能萎缩等
(3)勘探和开发海上油田,维持沙特石油生产总体稳定;拓宽扩大石油市场;发展与石油相关的产业;大力发展太阳能、核能等在内的新能源。
【解析】
【分析】本题以沙特阿拉伯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地理位置特征描述、农业发展影响、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地理位置位置特征一般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方面描述。结合图示可知经纬度位置来看,阿拉伯半岛有北回归线穿过,主要位于低纬地区,地跨热带和北温带;相对位置来看位于亚洲西南部,与非洲相邻(地处亚非交界处);海陆位置来看被红海,阿拉伯海、波斯湾包围;地处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地理位置重要。
【小问2详解】
该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不利影响主要是带来不良生态效益。小麦种植需要灌溉水源,该地地表水缺乏,需要开采地下水,容易造成地下水资源减少,地下水水位降低;波斯湾沿岸等地会造成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重,土地质量变差,种植面积萎缩。
【小问3详解】
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措施可以从开源和节流,延长产业链等方面入手分析即可。该国石油资源丰富,应继续勘探和开发海上油田,维持沙特石油生产总体稳定,拓宽扩大石油市场;延长产业链,发展与石油相关的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该国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同时资金雄厚,可以大力发展太阳能、核能等在内的新能源。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距今5.6亿年前,柴达木盆地曾是一片浅海环境,此后,强烈的地壳构造运动导致地壳抬升,海水消退,柴达木盆地隆起为陆地。受海陆变迁和气候变干的影响,柴达木盆地形成了多种矿床(化石燃料、金属矿、盐湖及盐类矿床),且储量丰富。
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活动。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资源丰富、唯一布局在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地区的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试验区重点构建了盐湖化工、油气化工、有色金属、煤化工等七大循环经济主导产业,根据《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到2020年,试验区将发展成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下面分别为柴达木盆地资源分布图与盐湖化工、油气化工耦合发展模式图。
(1)说明图中干盐湖开发利用盐类资源的有利自然条件。
(2)简要评价柴达木盆地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的效益。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制约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条件。
【答案】28. 盐湖资源裸露地表,便于开采和加工;盆地气候干燥,可通过自然日晒工艺加工盐产品。
29. 环境效益:减少了废弃物排放,减少环境污染。经济效益:实现盐湖资源、油气资源等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
30. 生态环境脆弱(或植被稀少,荒漠化严重);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众多。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柴达木盆地相关图文资料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业区位、工业发展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干盐湖盐湖资源丰富,植被稀少,裸露地表,便于开采和加工;深居内陆,气候干燥,多晴朗天气,蒸发旺盛,可通过自然日晒工艺加工盐产品。
【小问2详解】
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具体从三个角度分析如下,环境效益:减少了废弃物排放,减少环境污染经济效益:实现盐湖资源、油气资源等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
【小问3详解】
西北内陆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植被稀少,地表裸露,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严重、风沙等自然灾害众多。调兵山市第二高中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
地理
(2024年3月18日-19日)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 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本部分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如果对流层大气出现“上热下冷(即随海拔上升,气温也上升)”现象时---逆温,空气对流运动减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符合题中所示现象的大气层次是( )
A. ①+② B. ② C. ③ D. ②+③
2. 下列措施能缓解城市雾霾现象的是( )
A. 外出戴口罩 B. 多吃润肺食物 C. 错时上下班 D. 使用空气净化器
3. 逆温的影响有( )
①利于污染物的扩散②破坏臭氧层③抑制沙尘暴的发生④减轻山区农作物冻害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太阳辐射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称为太阳直接辐射。下图为贵州贵阳和新疆塔中(塔里木盆地中部)太阳直接辐射的年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 导致塔中春、秋季太阳直接辐射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春季( )
A. 正午太阳高度低 B. 白昼时间短
C. 阴雨天气少 D. 风沙天气多
5. 塔中和贵阳太阳直接辐射差异明显,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纬度 B. 气候 C. 地形 D. 植被
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9日凌晨3时31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这是天宫二号自9月15日22时发射入轨以来,与神舟飞船开展的首次交会对接。6时32分,景海鹏、陈冬以飘浮姿态先后进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
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6. 位于美国火奴鲁鲁(檀香山)(21°19′N,157°05′W)的中国留学生收看景海鹏、陈冬先后进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直播时,当地的区时是( )
A. 9月14日9时31分 B. 10月18日9时31分
C. 9月19日12时32分 D. 10月18日12时32分
7. 当天宫二号发射入轨时,与北京日期不同的地区,其范围约占全球的( )
A. 1/12 B. 1/5 C. 1/8 D. 11/12
北半球夏至日前后,一位画家在我国某地旅行,于日出时刻绘下如图所示的速写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8. 图示地区盛行风向最可能是( )
A. 东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9. 下列关于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地区气候与撒哈拉沙漠地区气候成因相同
B. 该地区河流丰水期与黄河丰水期时间相同
C. 该地区地貌与东北平原地貌成因相同
D 该地区植被与阿拉伯半岛植被种类相同
10. 下图为山西省北部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等高线示意图,M、N两条虚线中,有一条代表向西流的河流。据此完成下题。
下列关于M、N两条虚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M表示河流,植被茂密 B. M表示山脊,植被茂密
C. N表示河流,植被茂密 D. N表示山谷,植被稀疏
地层接触关系是指新老地层或岩石在空间上的相互叠置状态,常见的接触关系有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整合接触是指上、下地层之间没有发生过长时间沉积中断或地层缺失;不整合接触是指上、下地层间的层序发生间断。下图为某地地层分布俯视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地层T3、T4、T5年龄大小排序最可能为( )
A. T3>T4>T5 B. T4>T3>T5 C. T3>T5>T4 D. T5>T4>T3
12. 若地层年龄T3>T2>T1,则该地有可能是( )
A. 向斜谷 B. 背斜山 C. 背斜谷 D. 向斜山
读“厄尔尼诺成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从目前大多数科学家的观点看,图中序号所示的箭头表示导致厄尔尼诺现象根本原因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4. 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下列地理现象中可信的是( )
A 赤道附近中东部海面水温降低 B. 秘鲁遭遇干旱威胁
C. 印度尼西亚干燥少雨 D. 我国南方夏季寒冷少雨
下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5. 洞庭湖补给长江的时段是( )
①乙之前 ②乙到丙 ③丙到丁 ④丁之后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6. 洞庭湖水位上涨变慢的时段是( )
A. 甲之前 B. 甲→乙
C. 乙→丙 D. 丙→丁
17. 随着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同样一次洪水过程,洞庭湖入湖径流( )
A. 高峰值提前 B. 高峰值增大
C. 总量变大 D. 高峰值减小
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代表洋流。完成下面小题。
18. 图中甲洋流( )
A. 位于副极地环流圈 B. 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 受极地东风影响大 D. 在性质上属于寒流
19. 关于图中洋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处夏季时温和多雨 B. ②处分布着峡湾地貌
C. ③处行船时流急浪高 D. ④处有世界著名渔场
堪察加火山群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的北端,气候冷湿,火山锥各坡的降水差异小。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火山锥的林线(森林分布上限)升高、雪线(终年积雪下限)有所降低。此外,其他干扰也影响林线和雪线高度。例如,火山喷发彻底破坏原有景观,若干年内该火山锥的林线与雪线高度往往发生显著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一般情况下,与阴坡相比,该地火山锥阳坡的( )
A. 林线与雪线更高 B. 林线与雪线更低
C. 林线更高、雪线更低 D. 林线更低、雪线更高
21. 林线升高,雪线有所降低,表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为( )
A. 暖湿 B. 暖干 C. 冷湿 D. 冷干
西藏自治区吉汝村号称“中印边境第一村”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2. 岗巴羊因生长在日喀则市的岗巴县而得名,历史上曾是指定贡品。吉汝村是岗巴羊放牧的核心区,其有利条件有( )
①高寒牧场,有冰川融水 ②光照充足,热量丰富
③环境洁净,牧草品质优良 ④土壤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23. 吉汝村畜牧业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是( )
A. 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
B. 加强灾害预报,防范寒潮灾害
C. 开垦荒地,扩大草场面积
D. 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增加收入
某国湿地约占国土面积的25%,湖泊众多,素有“千湖之国”之称。读该国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24. 据图分析,该国湿地众多的主要原因有( )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②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③冰川作用形成众多湖泊 ④气候寒冷,地下水水位低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5. 该国湿地的生态价值主要体现在( )
①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 ②美化环境,观光旅游 ③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④涵养水源,补充地下水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
26.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图中铁路沿线地区沙漠、雪山、碧水、草原相映成趣。读图回答问题。
(1)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该地区“沙漠、雪山、碧水、草原”景观形成的原因。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简述R河上游来水量减少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
(3)分析图示地区气候的形成原因并从气候对地貌、水文、植被等要素的影响,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2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阿拉伯半岛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石油是沙特何拉伯的主导性产业,石油产业收入约占政府总收入的75%。2016年沙特阿拉伯颁布“沙特2030愿景”推动能源战略转型,在维持沙特阿拉伯石油生产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将更加重视石油与其他能源、石油工业与经济社会问题间的平衡关系,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在发电总量中的占比。
20世纪70年代,沙特阿拉伯在波斯湾沿岸等地,利用引进的海水淡化技术和大规模开采地下水的传统技术大力发展小麦种植,产量突增。下图为阿拉伯半岛简图。
(1)描述阿拉伯半岛的地理位置特征。
(2)概括沙特阿拉伯大力发展小麦种植的不利影响。
(3)提出沙特阿拉伯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措施。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距今5.6亿年前,柴达木盆地曾是一片浅海环境,此后,强烈的地壳构造运动导致地壳抬升,海水消退,柴达木盆地隆起为陆地。受海陆变迁和气候变干的影响,柴达木盆地形成了多种矿床(化石燃料、金属矿、盐湖及盐类矿床),且储量丰富。
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活动。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资源丰富、唯一布局在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地区的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试验区重点构建了盐湖化工、油气化工、有色金属、煤化工等七大循环经济主导产业,根据《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到2020年,试验区将发展成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下面分别为柴达木盆地资源分布图与盐湖化工、油气化工耦合发展模式图。
(1)说明图中干盐湖开发利用盐类资源的有利自然条件。
(2)简要评价柴达木盆地发展循环经济产业效益。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制约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