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表示和分析》(作业设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作业设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3-27 16:13: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学科
数学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
单元名称
基本
信息
五年级
第二学期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单元
组织方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时名称
课时数
对应教材内容
第82-83页
第84-86页
第87-88页
第89-91页
复式条形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
平均数的再认识
练习七
1
2
1
1
课时
信息
二、单元分析
(一)课标要求
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
示数据。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音解释其实际意义。
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课标在“知识技能”方面指出: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
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在“数学思考”方面指出: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含
着的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二)教材分析
1.知识网络
1
2.内容分析
《课标(2011年版)》要求,统计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据发展观
念。
本单元是在学生经历了简单的统计活动,学习了单式统计图,了解了刻画数
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平均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主要学习了复式条形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认识平均数,体会平均数的实际意义。注重让学生经历
收集、整理、表示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鼓励学生从数据中获取尽可能多的有效信
息,关注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数据分析的价值。进一步提高学生表示数
据、分析数据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在之前的学习中,五年级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
述、数据分析的过程,初步掌握了求平均数的方法,会用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
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能够根据统计图表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经历了用统
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了统计在实际生活中共的作用和意义,初步建立
了统计观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和较
复杂的平均数知识,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
统计观念。
三、单元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
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需要和数据特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的表
示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3.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能根据统计
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养成用数据说话的意识。
4.进一步认识平均数,体会平均数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
联系。
四、单元作业目标
1.在认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境,读懂复式条形
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体会数据蕴含的信息,拓展学生思路,多角度发展学
2
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2.采用留白的方式,利用情境中表格的数据,经历在图表中整理、描述、分
析数据的过程,绘制统计图,结合图表描述现象、回答问题和作出预测,体会统
计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平均数不是一个孤立的数据,而是代表一组数据的平
均水平;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
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体会平均数的实际应用。
五、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1、设计本单元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方面作业,读懂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折
线统计图,对统计图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描述,体会数据中蕴含的数学
信息,丰富学生学习统计的生活背景,引导学生关注作业中呈现的数学文化知识。
2、设计本单元基本技能训练方面的作业,让学生在收集、整理、描述、分
析数据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提高学生获取
知识的能力,能根据已有图例绘制复式统计图,减少学生选择图例和教师批改的
时间,契合双减精神。通过一组数据的变化,让学生体会极端数据对平均数的影
响,帮助学生形成误差意识。
3、设计本单元实际问题应用方面的作业,体现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感受
统计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发展学生数据
分析观念,养成尊重科学的意识。
4、设计本单元开放性作业,让学生经历在图表中整理数据的过程,更加关
注统计的全过程。使学生懂得数据可以用来描述现象、回答问题和作出预测等,
体会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3
六、课时作业
第一课时(复式条形统计图)
作业1(基础性作业)
1.作业内容
(1)下面是甲、乙两校 4-6年级学生人数统计表。
甲、乙两校 4-6年级学生人数统计表
年级
甲校
乙校
四年级
140
五年级
146
六年级
150
152
146
144
①请根据上表将下面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②从统计图上看,甲、乙两校(
③从统计图上看,甲、乙两校(
)年级人数相等。
)年级人数相差最大,相差(
)人。
(2)体育课上,文昌小学501班全体学生参加了体育测试,根据下面的统计
图,回答问题。
①男生合格人数最多的项目是(
);女生合格人数最少的项目是(
)。
4
②在(
)项目上,女生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在(
)项目上,男
女生的表现平分秋色。
③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这个班最需要加强的是(
)训练。
2.时间要求(8分钟)
3.评价设计
作业评价表
等级
评价指标
备注
A
B
C
A等,答案正确、过程正确。
B等,答案正确、过程有问题。
答题的准确性
C等,答案不正确,有过程不完整;答案不准确,过
程错误、或无过程。
A等,过程规范,答案正确。
答题的规范性
B等,过程不够规范、完整,答案正确。
C等,过程不规范或无过程,答案错误。
A等,解法有新意和独到之处,答案正确。
B等,解法思路有创新,答案不完整或错误。
C等,常规解法,思路不清楚,过程复杂或无过程。
AAA、AAB综合评价为A等;ABB、BBB、AAC综合评
价为B等;其余情况综合评价为C等。
解法的创新性
综合评价等级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第(1)题主要经历单式条形统计图转化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并利用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获取相关信息,体会使用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提高
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第(2)题整合数学与体育学科的教学资源,用横向、
纵向、综合、对比等不同方法观察复式条形统计图,感悟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
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
作业2(发展性作业)
1.作业内容
(1)今年育才小学对全校视力低于1.0的学生人数进行了统计,统计表结果
如下:
一年级
15
二年级
20
三年级
23
四年级
25
五年级
30
六年级
37


10
12
15
20
25
33
5
①请根据以上数据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②(
)年级视力低于1.0的学生数最多,有(
)人。
③全校共有(
)名男生视力低于1.0,四年级视力低于1.0的男生人数
占全校视力低于1.0的男生人数的(

)。

④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淡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
①图中纵轴每格代表(
)亿立方米。
②甲城市2018-2021年中淡水资源最多的是(
)年。
③从统计图上看,甲、乙两城市哪个城市的淡水资源总量更多?
6
2.时间要求(12分钟以内)
3.评价设计
作业评价表
等级
评价指标
备注
A
B
C
A等,答案正确、过程正确。
B等,答案正确、过程有问题。
答题的准确性
答题的规范性
C等,答案不正确,有过程不完整;答案不准确,过
程错误、或无过程。
A等,过程规范,答案正确。
B等,过程不够规范、完整,答案正确。
C等,过程不规范或无过程,答案错误。
A等,解法有新意和独到之处,答案正确。
B等,解法思路有创新,答案不完整或错误。
C等,常规解法,思路不清楚,过程复杂或无过程。
AAA、AAB综合评价为A等;ABB、BBB、AAC综合评
价为B等;其余情况综合评价为C等。
解法的创新性
综合评价等级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第(1)题在熟悉的情境中,根据数据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并准确描述和
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悟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
联,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第(2)题在现实情境中读懂条形统计图,对统计图
中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综合分析并解决问题,渗透环境保护意识。
7
第二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1))
作业1(基础性作业)
1.作业内容
(1)中国最南的位置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最北的位置在漠河县,下图
给出了两地2021年10月22—25日的最低气温。
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两地最低气温相差最大是
,相差
℃。
②两地最低气温相差35℃的是

③根据上面的统计图,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a.曾母暗沙的最低气温变化幅度不大,总体趋势是升高。
b.漠河的最低气温变化比较大,有升有降。
c.曾母暗沙这几天的最低气温是稳中上升,漠河的最低气温是不稳定,差
异较大。
d.曾母暗沙10月26日的最低气温一定高于25℃。
8
(2)下面是 2021年“国庆”长假期间旅游景点六尺巷的最高和最低气温的
记录,请仔细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相差最小。
②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相差 10℃的一共有
③从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天。
2.时间要求(10分钟)
3.评价设计
作业评价表
等级
评价指标
备注
A
B
C
A等,答案正确、过程正确。
B等,答案正确、过程有问题。
答题的准确性
答题的规范性
C等,答案不正确,有过程不完整;答案不准确,过
程错误、或无过程。
A等,过程规范,答案正确。
B等,过程不够规范、完整,答案正确。
C等,过程不规范或无过程,答案错误。
9
A等,解法有新意和独到之处,答案正确。
B等,解法思路有创新,答案不完整或错误。
C等,常规解法,思路不清楚,过程复杂或无过程。
AAA、AAB综合评价为A等;ABB、BBB、AAC综合评
价为B等;其余情况综合评价为C等。
解法的创新性
综合评价等级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作业第(1)题鼓励学生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并从中获取信息,培养学生
分析数据的能力。通过对南北两地最低气温的研究,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会描述和分析图中的数据。使学生体会数据分析是统
计的核心,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第(2)题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看图,尽
可能多的提一些问题,并尝试解决。借助呈现的情境,让学生再次经历描述、分
析数据的过程,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答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
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2(发展性作业)
1.作业内容
根据统计图填空。
①请将图例补充完整。
②两种鞋销量相差最大的是____月,相差最小的是_____月;
凉鞋在
月卖得最好,棉鞋在
月卖得最好。
( )
( )
③十一月份凉鞋销售量相当于棉鞋销售量的

10
④2022年1月份鞋店要多进点
鞋(填“凉”或“棉”),因为

2.时间要求(10分钟)
3.评价设计
作业评价表
等级
B
评价指标
备注
A
C
A等,答案正确、过程正确。
B等,答案正确、过程有问题。
答题的准确性
C等,答案不正确,有过程不完整;答案不准确,过
程错误、或无过程。
A等,过程规范,答案正确。
答题的规范性
B等,过程不够规范、完整,答案正确。
C等,过程不规范或无过程,答案错误。
A等,解法有新意和独到之处,答案正确。
B等,解法思路有创新,答案不完整或错误。
C等,常规解法,思路不清楚,过程复杂或无过程。
AAA、AAB综合评价为A等;ABB、BBB、AAC综合评
价为B等;其余情况综合评价为C等。
解法的创新性
综合评价等级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两条折线趋势,学生很容易知道蓝色图例表示凉鞋,
橙色图例表示棉鞋。由统计图可以看出两种鞋子销量相差最大的是8月份,相差
最小的是10月份,凉鞋在8月销量最好,棉鞋在12月销量最好。十一月份凉鞋
销量相当于棉鞋的几分之几,对学生来讲也不难,32÷160=1/5,应该多进点棉
鞋,因为1月份天气较冷。借助呈现的情境,让学生体会统计与日常生活的密切
联系,通过这些数据,学生懂得数据可以用来描述现象、回答问题和作出预测,
并学会分段描述。
11
第三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2))
作业1(基础性作业)
1.
作业内容
(1)下图分别是甲市和乙市2012年上半年平均气温统计图。
①根据上面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完成下面复式折线统计图。
②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a.两市月平均气温最大相差(
月份,甲市平均气温高于乙市的有(
均气温低于乙市。
)℃。两市平均气温相同的是(

),其余(
)甲市平
b.分别说一说两城市平均气温是如何变化的
c.从总体上看,两城市月平均气温最明显的差别是什么?
d.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不但

,而

12
(2)下面是今年上半年富华服装厂口罩、防护服生产量情况的统计图。
①从统计图看,(
)的生产量高些,上半年 1-5月防护服的总生产量是

)万件。
②哪一幅图更便于观察两种生产量的变化趋势?
2.时间要求(10分钟)
3.评价设计
作业评价表
等级
评价指标
备注
A
B
C
A等,答案正确、过程正确。
B等,答案正确、过程有问题。
C等,答案不正确,有过程不完整;答案不准确,过
程错误、或无过程。
答题的准确性
13
A等,过程规范,答案正确。
答题的规范性
解法的创新性
B等,过程不够规范、完整,答案正确。
C等,过程不规范或无过程,答案错误。
A等,解法有新意和独到之处,答案正确。
B等,解法思路有创新,答案不完整或错误。
C等,常规解法,思路不清楚,过程复杂或无过程。
AAA、AAB综合评价为A等;ABB、BBB、AAC综合评
价为B等;其余情况综合评价为C等。
综合评价等级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第(1)题鼓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为降低难度,已
标好图例,学生能准确绘制。从绘制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中能清楚看到两市月平均
气温的变化情况。通过对比,学生发现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出两组数据数
量的多少、数量的增减变化,还能反映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鼓励学生读懂复式
折线统计图,从中获取信息,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由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
过渡到复式折线统计图,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第(2)题主要考察复式
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从统计图看,口罩的生产量高些,上半年
防护服的总生产量是384万件。复式折线统计图更便于观察两种生产量的变化趋
势。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放在一起,让学生体会到它们不同的特
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
作业2(发展性作业)
1.作业内容
下面是文昌小学六(1)班和六(2)班篮球比赛四场成绩(单位:分)统计
表。
第一场
50
第二场
52
第三场
48
第四场
49
六(1)班
六(2)班
46
48
50
52
14
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复式折线统计图。
②如果派一个班和团结小学进行友谊赛,你觉得应该派哪个班去参赛?为什
么?
2.时间要求(10分钟)
3.评价设计
作业评价表
等级
评价指标
备注
A
B
C
A等,答案正确、过程正确。
B等,答案正确、过程有问题。
答题的准确性
答题的规范性
C等,答案不正确,有过程不完整;答案不准确,过
程错误、或无过程。
A等,过程规范,答案正确。
B等,过程不够规范、完整,答案正确。
C等,过程不规范或无过程,答案错误。
A等,解法有新意和独到之处,答案正确。
B等,解法思路有创新,答案不完整或错误。
C等,常规解法,思路不清楚,过程复杂或无过程。
AAA、AAB综合评价为A等;ABB、BBB、AAC综合评
价为B等;其余情况综合评价为C等。
解法的创新性
综合评价等级
15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主要让学生学会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题目给出了绘制的表格和相关的
数据,采用留白的方式让学生利用情境中表格的数据绘制统计图,让学生经历在
图表中整理数据的过程,更加关注统计的过程。学生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
复式折线统计图,绘图前,先确定什么线代表六(1)班,什么线代表六(2)班,
画好统计图后,学生根据统计图数据进行预测,六(2)班呈现上升趋势,应派
他们参加比赛。本题标好图例,便于教师评价,“双减”之下,我们也要减轻教
师批阅的负担。
16
第四课时(平均数的再认识)
作业1(基础性作业)
1.作业内容
(1)学校举行了民生工程演讲比赛,成绩如下:
王老师
94
张老师
95
马老师
94
李老师
95
孙老师
94
平均分
选手 1
选手2
选手3
90
95
89
90
88
92
99
94
92
95
①请把统计表填写完整,并排出名次。
②请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重新计算选手的平均分(结果保留一位
小数),再排名次。
③你认为选择哪个方法来计算三名选手的平均分比较合理?说说你的看法。
(2)一个数学小组的 8名同学用同一把尺子测量同一根小棒的长度,并记
录如下。
cm
8.2
8.0
7.9
7.8
8.0
8.1
8.3
7.7
①估一估,小棒的长度大约________cm。
②算一算,这根小棒大约有多长。
17
2.时间要求(12分钟以内)
3.评价设计
作业评价表
等级
评价指标
备注
A
B
C
A等,答案正确、过程正确。
B等,答案正确、过程有问题。
答题的准确性
答题的规范性
C等,答案不正确,有过程不完整;答案不准确,过
程错误、或无过程。
A等,过程规范,答案正确。
B等,过程不够规范、完整,答案正确。
C等,过程不规范或无过程,答案错误。
A等,解法有新意和独到之处,答案正确。
B等,解法思路有创新,答案不完整或错误。
C等,常规解法,思路不清楚,过程复杂或无过程。
AAA、AAB综合评价为A等;ABB、BBB、AAC综合评
价为B等;其余情况综合评价为C等。
解法的创新性
综合评价等级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第(1)题通过计算比赛结果平均分给选手排出名次,在情境中体会平均数
的敏感性、极端数据对平均数的影响。平均数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有时候不
能很好地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第(2)题通过计算平均数减少测量物体长
度时的误差,体会平均数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用数据说话的精神。
作业2(发展性作业)
1.作业内容
(1)一个 10人小组想知道他们小组更喜欢象棋还是围棋,于是他们展开了调
查,下面是他们调查时使用的评分标准。
①分别计算象棋和围棋喜欢程度的平均分。
学生 1学生 2学生 3学生 4学生5学生6学生7学生8学生9学生10合计
象棋
围棋
1
2
3
3
4
1
2
3
1
4
3
5
5
3
4
2
2
3
3
5
28
31
18
②根据这些得分判断,对于这组学生,哪种棋类更受欢迎?
(2)我国对6周岁以下儿童实行免票乘车,一名成年人可携带一名身高不
足1.2米的儿童免费乘车。据统计,目前北京市6周岁男童身高平均值为119.3cm,
女童平均身高平均值为118.7cm。
①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将1.2米作为身高
免票线。

不仅能按身高划分,
2021年 10月,铁路局通
还能按年龄划分!我
知规定:6周岁以下或 1.2
觉得新规定更合理。
米以下儿童免费乘车。
为什么说新规定更合理?你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
2.时间要求(8分钟以内)
3.评价设计
作业评价表
等级
评价指标
备注
A
B
C
A等,答案正确、过程正确。
B等,答案正确、过程有问题。
答题的准确性
C等,答案不正确,有过程不完整;答案不准确,过
程错误、或无过程。
A等,过程规范,答案正确。
答题的规范性
B等,过程不够规范、完整,答案正确。
C等,过程不规范或无过程,答案错误。
A等,解法有新意和独到之处,答案正确。
B等,解法思路有创新,答案不完整或错误。
C等,常规解法,思路不清楚,过程复杂或无过程。
AAA、AAB综合评价为A等;ABB、BBB、AAC综合评
价为B等;其余情况综合评价为C等。
解法的创新性
综合评价等级
19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第(1)题让学生体会数据的艺术,理解该如何去计算象棋和围棋喜欢程度
的平均分,如何根据平均分去作出判断,注重对平均数的理解。第(2)题在现
实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意义,感受平均数的代表性和现实应用中的局限性,
体会平均数“代表性”的“好坏”以及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20
第五课时(练习七)
作业1(基础性作业)
1.作业内容
(1)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①中国第()届奥运会获得的金牌数量最多,第()届最少。
②美国第()届和第()届奥运会获得金牌数量相同。
③下面选项中错误的是()
a.第28届奥运会,中国的金牌数比美国少3枚。
b.第29届奥运会,中国获得的金牌数比美国多15枚。
c.第32届奥运会,美国获得的金牌数是38枚。
d.第28—32届奥运会中、美两国金牌数量相差最多的是第31届
(2)根据中国电影数据信息网报告,春节档期全国总观影人次超过1.6亿,
总票房超过80亿元。以下是甲、乙两部春节档影片上映后的票房情况。
21
仔细观察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这一周内,影片乙2月_____日的票房最低,单日最低票房是____亿元。
②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画√,错误画× )
a.影片甲的单日票房逐日增加。______
b.在第一周的单日票房统计中,影片甲超过影片乙的票房差最多的是2
月17日。______
③ 2月12日影片甲与影片乙票房相差
亿元。
(3)疫情防控很重要,锻炼身体是保障。为此,某小学在线上教学期间,开
展了“云上体育节”比赛。下面是六(1)班两名同学一周的每分钟跳绳个数记
录。
次周
周次
周一
70
周二
75
周三
90
周四
110
100
周五
120
130
周六
140
110
周日
145
145
姓名
成绩
小丽
小华
80
90
100
(1)请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出两位同学7天内跳绳成绩的变化情况
(2)两人周______的跳绳成绩相同,周______跳绳成绩相差最多。
(3)两人 7天内跳绳成绩总体来说呈______趋势。
A.上升
B.下降
22
2.时间要求(10分钟)
3.评价设计
作业评价表
等级
评价指标
备注
A
B
C
A等,答案正确、过程正确。
B等,答案正确、过程有问题。
答题的准确性
答题的规范性
C等,答案不正确,有过程不完整;答案不准确,过
程错误、或无过程。
A等,过程规范,答案正确。
B等,过程不够规范、完整,答案正确。
C等,过程不规范或无过程,答案错误。
A等,解法有新意和独到之处,答案正确。
B等,解法思路有创新,答案不完整或错误。
C等,常规解法,思路不清楚,过程复杂或无过程。
AAA、AAB综合评价为A等;ABB、BBB、AAC综合评
价为B等;其余情况综合评价为C等。
解法的创新性
综合评价等级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第(1)题前两题是鼓励学生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够从图中了解到奥运
会的相关信息并解决问题。在读懂图的基础上,分析数据并解决问题。第 ③小
题需要学生准确读取信息,根据条形统计图来进行一些判断。选项c的表述是错
误的,如果有学生没有注意到图例就容易出错。使学生体会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
心,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了解到作业中呈现的数学文化知识。第(2)题
鼓励学生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在读懂图的基础上,分析数据并解决问题。使学
生体会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第(3)题鼓励学生
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根据数据的特点,应选择复式折线统计图。其
中第②③小题鼓励学生根据统计图中分析得到的数据信息解决问题,让学生经
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
23
作业2(发展性作业)
1.作业内容
(1)李林和张军两人进行 1000米的长跑比赛。下图中的两条折线分别表
示两人比赛的情况。
①第______分钟,两人跑的路程同样多,大约是______米.
②起跑后的第一分钟,______跑得快些。
③这次比赛,______跑得快些,用了______分钟,速度是_____。
(2)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阳光小学举行了诗歌朗诵比赛。比赛
成绩按分数段整理如下。
60~69
70~79
80~89
90~99
五年级/人
六年级/人



①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条形统计图。
24
②两个年级成绩在_____~_____分的人数最多,在_____~_____分的人数
最少。
③晶晶参加了比赛,7个评委的打分如下(单位/分):93、90、89、85、86、
88、87,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晶晶的平均得分是多少?
(3)疫情防护很重要,出门记得戴口罩。
①红星口罩厂计划生产 324万个口罩,已经生产了 3天,还剩 210万个未
完成,平均每天生产多少万个口罩?
②因病毒流感防护急需口罩,必须在 8天内完成任务,从第 4天起,平均
每天需生产多少万个口罩?
2.时间要求(10分钟)
3.评价设计
作业评价表
等级
评价指标
备注
A
B
C
A等,答案正确、过程正确。
B等,答案正确、过程有问题。
答题的准确性
C等,答案不正确,有过程不完整;答案不准确,过
程错误、或无过程。
A等,过程规范,答案正确。
答题的规范性
B等,过程不够规范、完整,答案正确。
C等,过程不规范或无过程,答案错误。
A等,解法有新意和独到之处,答案正确。
B等,解法思路有创新,答案不完整或错误。
C等,常规解法,思路不清楚,过程复杂或无过程。
AAA、AAB综合评价为A等;ABB、BBB、AAC综合评
价为B等;其余情况综合评价为C等。
解法的创新性
综合评价等级
25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第(1)小题从有关行程问题的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根据所获取的信
息解决实际问题。丰富了学生学习统计的现实背景,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
联系。第(2)小题从生活中常用的统计方法“正”字入手,学生通过得到的信
息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求剩余的 5
个分数平均数,在解决此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实际应用。
第(3)小题在生产“口罩”情境中解决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
了解平均数,感受平均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发展
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26
七、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一)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一、选一选(单项选择)
1.淘气对学校五年级6个班的男生和女生参加兴趣小组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为了更好的展现每个班的参加兴趣小组男生、女生人数的多少,选择(
统计图更合适。

A.单式条形
B.单式折线
C.复式折线
D.复式条形
)统计图。
D.复式条形
2.监测两位病人的一天内体温变化情况,应该选择(
A.单式条形
B.单式折线
C.复式折线
3.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饮料的销售量逐渐增加
B.乙饮料的销售量逐渐减少
C.甲饮料一月销售量最多,乙饮料三月销售量最多
D.两种饮料三个月销售总量相等
4.学校红旗队小旗手同学身高情况如下表。
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身高/cm
157
156
145
153
)。
145
150
149
156
151
152
这些同学平均身高的范围是(
A.145cm以下
B.145cm~157cm
C.157以上
5.“教育民生工程”演讲比赛中,奇思得分5、8、7.5、8.5、9、10、7,
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最终的平均分是(
)分。
A.10
B.6
C.7.5
D.8
27
二、操作题(本大题共2小题)
1.下面是五年级两位同学疫情期间居家学习时间分配表。
线上学习
居家运动
课外阅读
自主练习
宁宁
乐乐
60
60
40
20
50
80
50
40
(1)请根据以上数据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2)居家学习时间中宁宁在
时间上分配的最多。
时间上分配的最多,乐乐
分配的时间多。在自主

(3)疫情期间在居家运动项目上,
练习项目上,
分配的时间少。
2.有句俗语“立了春,暖三分;立了夏,把扇架”。气象小组在2021年立
春、立夏这两天的8时、12时、16时、20时分别测得的安庆地区气温情况记录
如下:
时间
8时
4
12时
9
16时
8
20时
6
立春/℃
立夏/℃
20
26
23
17
(1)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28
(2)仔细观察,
(立夏或立春)气温变化较小。
(3)这四个时刻,立春的平均气温是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
℃,立夏的平均气温是
℃。
1.武汉“决战”,全国驰援,众志成城,抗击肺炎。下面是某地援助武汉
医护人员人数情况统计图。
(1)第一医院援助武汉医疗人员有
人,第二医院援助武汉医疗人
员有
人,第三医院援助武汉医疗人员 人。
(2)这次医疗援助队男医护有
人,女医护有
人。
(3)第一医院女医护分别占第一医院武汉医疗人员的几分之几?
(4)女医护人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29
2.下图是两位病人住院期间体温情况统计图。
3月 5日
3月 6日
3月 7日
(1)护士给每位(
)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
(2)乙病人住院期间的最高体温是(
)℃;最低体温是(
)℃。
(3)甲病人的体温在3月6日(
)至( )时下降最快。
(4)甲病人和乙病人在3月()日的(
)时体温相差最大,在3月()
日(
)的(
)时,体温相差最小。
3.文昌小学合唱队学生的人数和年龄情况,如下:
年龄
9岁
4
10岁
11岁
12岁
男生人数
女生人数
3
7
4
5
5
3
5
(1)合唱队男生平均年龄是多少?合唱队女生的平均年龄是多少?
(2)“六一”演出时,两位女音乐老师作为领唱,她们的年龄分别是28
岁和30岁,请计算合唱队女老师和女生的平均年龄。
30
(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
对应单元
对应学
序号
类型
难度
来源
完成时间
作业目标
了解
理解
应用
1
2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操作题
操作题
解答题
解答题
解答题
2




改编
原创
改编
选编
原创
改编
原创
改编
改编
原创
2
3
2


4
3
3



5

40分钟
6
1




7
2、3
1、3
2

8



9

10
3

较难
31